#健康

擾人便秘不再來 還腸道健康這樣做

擾人便秘不再來 還腸道健康這樣做#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多吃青菜、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解決便秘問題,但現代人多外食,往往攝取過量的油、鹽與熱量,加上活動量不足,不少人有便秘症狀。營養師提醒,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之餘,也要記得補充足夠水分,才能讓糞便俐落的通過腸道!便秘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急性便秘多由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較複雜,其常見症狀是每2~3天或更長時間排便1次,且無規律、糞質乾硬,常伴有排便困難、腹脹、腹痛、大便帶血等症狀。吃蔬果通便 水分要喝得夠多人體水分攝取不足,糞便體積會變得又小又密實,在腸道過程更慢,容易變得肝硬而產生便秘症狀,當人體攝取大量的纖維時,需要水分幫助膨脹,這時腸道會接受到訊號,產生便意。人體每天的基礎補水量,依照體重來計算,每1公斤需補充35c.c.的水分,換句話說,若民眾的體重為60公斤,每日至少要喝2100c.c.以上的水分,才算達到標準。想避免便秘,可試試看以下四種方式:1) 多喝水水可以軟化糞便,利於排泄。清晨喝1杯溫開水或蜂蜜水,是便秘患者應該養成的習慣。2) 飲食清淡要禁止飲酒,遠離濃茶、咖啡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大便乾結。3) 攝取足夠的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中細菌環境的平衡,食用後可刺激胃腸蠕動,有利於清腸和排便。4) 潤腸食物不可缺核桃仁、芝麻等堅果含油脂較多,有潤腸通便的作用,是很好的養生食品。防治便秘食材聰明選1) 芋頭:健脾胃,通宿便。2) 白木耳: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3) 香蕉:潤腸通便。4) 蘋果:促進排便。5) 糯米:富含膳食纖維。6) 核桃:含不飽和脂肪。7) 燕麥:富含膳食纖維。研究:經常喝咖啡 有助預防便秘據研究報告所示,經常攝取咖啡的人比較沒有便祕問題。咖啡具有刺激腸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這是促使腸道功能活化的原因之一。除了咖啡因之外,其他的成分也被認為有活化副交感神經的功用。此外,咖啡香氣中所含的成分可使心情放鬆,或許也與預防便祕有關。勿長期依賴瀉藥、軟便劑緩解便秘長期持續有便秘問題,輕則誘發痔瘡、肛裂,甚至脫肛,若本身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解便時過於用力,可能會引發心臟病、腦血管意外。再者,長期便秘代表體內廢物、毒素無法順利排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相對較高。健康小叮嚀:千萬不要養成依賴瀉藥、軟便劑的壞習慣。

久坐等同吸菸 對健康危害巨大

久坐等同吸菸 對健康危害巨大#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科技創新與生活、工作方式的轉變,靜態或久坐的生活型態在現代社會已是無處不在。何謂靜態行為(sedentary behaviors)?依據目前國際間的專家共識,認為是除睡覺以 外,生活中其他「坐」或「躺臥」等清醒時間之行為,且其代謝當量小於或等於1.5。這包含:看電視、用電腦網路、手機與平板、閱讀書報雜誌、駕駛騎乘運輸工具、用餐行為、工作、社交聊天等,涵蓋內容廣泛。部分學者或譯為「坐式行為」或「久坐行為」。因與目前國際上的定義不完全一致,以下統稱「靜態行為」。成人每日從事久坐的靜態時間相當高靜態行為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多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已指出:過多的靜態行為會提高死亡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肥胖、膽結石、部分癌症等生理性疾病之罹病風險,甚至對憂鬱、焦慮與認知受損等心理疾患,亦有顯著負面影響。 一項根據54個國家的數據進行研究之統合分析顯示:成人的全死因死亡率約有3.8%可歸因於靜態行為所致,且這效果是獨立於身體活動的影響之外。無怪乎有學者呼籲:「久坐是一種新的吸菸行為」(Sitting is the new smoking),意謂它對健康的巨大危害可能與抽菸相距不遠。靜態行為盛行,久坐時間過長,是現代人的主要生活型態。目前因應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種:1) 發展有效介入策略,減少成人每日久坐時間。2) 提升中強度身體活動的機會。3) 增加靜態期間中斷,也就是每久坐50分鐘,站起來動一動,從事5-10分鐘的輕度活動(走動、伸展)。

不想被慢性病纏身 從選對飲料開始

不想被慢性病纏身 從選對飲料開始#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夏日艷陽,來杯暢快冰涼的飲料真是消暑,但當心喝掉健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黃唯祺營養師提醒,一杯含糖飲料很容易超過一日的總糖攝取量,而過量的糖不只造成肥胖,也與失智症、胰臟癌等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聰明選擇飲料,別讓健康亮紅燈。一天1杯 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國民健康署2018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20%。以50公斤的上班族女性來說,糖攝取應低於150大卡,相當於38公克的糖(約8顆方糖);而70公斤的男性,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不超過50公克的糖(約10顆方糖)。黃唯祺指出,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一杯700ml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約12顆方糖),只要一天一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即使選擇半糖 仍有5顆方糖的甜度微糖、少糖、半糖?該如何指定甜度?黃唯祺說明,手搖杯的含糖量,指的是額外加到液體中的糖,不含配料的糖。全糖為50公克(10顆方糖),熱量200大卡;少糖35公克(7顆方糖),熱量140大卡;半糖25公克(5顆方糖),熱量100大卡;微糖則是15公克(3顆方糖),熱量60大卡。失智症、胰臟癌與過量的糖 息息相關舉凡添加砂糖、黑糖、方糖、冰糖、蜂蜜、高果糖糖漿或楓糖漿等各式飲料,通稱「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的糖有什麼壞處呢?她提到齲齒、肥胖、高血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高尿酸、高三酸甘油脂、脂肪肝等各類疾病會跟著來;甚至有研究指出,過量的糖與造成失智症、胰臟癌等有很大的關係。「減糖生活」這樣做1)包裝飲料選無糖。2)手搖飲料選無糖或微糖,並且少加珍珠、椰果、蒟蒻、布丁等配料。3)要少冰或去冰,因為冰會壓抑味覺對甜味的敏感度。4)選小一點的份量,大杯與小杯的總糖量有差別。5)減少喝飲料的頻率。6)回歸原味,喝真食物以減少色素、香料等攝取。白開水才是對健康最好的飲品黃唯祺叮嚀,「飲料」首選其實是能促進新陳代謝、排毒、降低食慾的白開水,建議分次慢慢喝,不要一次喝太多,一旦養成清淡的口味,身體習慣成自然,也就能愈少負擔。

口吐白沫、手腳抽搐 開顱取瘤助健康

口吐白沫、手腳抽搐 開顱取瘤助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今年58歲楊先生,雖缺乏運動但身體還算健康。最近一個月常感到左手無力,會不自主抖動,甚至對於扣釦子等細微動作相當困難。有天外出散步,突然口吐白沫、手腳痙攣,癲癇發作失去意識,家人趕緊送他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核磁共振造影顯示出,腦右方接近腦鐮處,有顆約6公分的巨大腦膜瘤,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緊急開顱將腫瘤完全取出保下ㄧ命。腦瘤壓迫運動區域神經 造成癲癇腦瘤發生原因不明,有良性、惡性之分,可從核磁共振檢查判斷腫瘤屬性。徐賢達醫師說明,腦瘤的發生機率約萬分之一,即每10萬人口中,有10個人會發生。腦膜瘤是從腦膜長出來,最常見的良性腦瘤,其檢查影像會因腫瘤充血而呈現白色且形狀均勻的樣態。此外,良性瘤生長慢,周圍神經壓迫較緩慢,因此神經較少出現水腫現象。但楊先生的腦膜瘤達6公分大,壓迫腦部運動區域神經,以致於動作困難,而神經受到壓迫會產生不正常放電,造成癲癇。腦膜瘤不大 可透過藥物治療腦膜瘤若不大,可透過藥物如抗癲癇藥、類固醇治療,以及定期追蹤觀察腫瘤生長情形。但若腫瘤太大壓迫周圍腦組織,影響生活,危及性命就會建議手術切除。考量腫瘤的含血量豐富,且病患腫瘤位置鄰近靜脈竇,稍有不慎就有大出血的危險,醫師採兩階段執行手術。徐賢達醫師表示:「第一階段在手術前一天,請影像醫學部協助執行栓塞手術,從腿部(股)動脈經腦動脈將灌助腦瘤的血管栓塞止血,以減少出血風險;第二階段才開顱取腫瘤。」腦部取瘤手術 不得不慎因腦部空間有限,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腦神經損傷。醫療團隊掀開病患頭蓋骨止血後,用超音波刀以震動的方式在腫瘤中間攪拌、再把破碎的組織抽吸取出,清出一個空間。之後,仔細將腫瘤外層與腦部神經分離,免除傷及神經造成後遺症的可能,順利地將腫瘤完全取出來。術後轉往復健科復健,手腳無力的情況已慢慢恢復。徐賢達醫師提醒,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頭痛、手腳無力、抽搐或感覺異常、記憶障礙、言語困難等情形,務必儘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給想健康者 12個最重要的飲食建議

給想健康者 12個最重要的飲食建議#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科學證明減脂成功要多吃什麼?怎麼吃可遠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失智?越吃越長壽的關鍵竟然是碳水化合物?減醣、低碳、生酮飲食隱藏了什麼陷阱嗎?哪些食物是真正的癌症剋星?總結上千份全球重要飲食研究結果,12個健康飲食建議,給追求健康的人。1.)吃真正的食物第一個最重要的規則:盡量吃沒有加工過的食物。也就是說,所有直接從大自然來的食物。包括任何蔬菜,任何水果。也包括適量的魚和肉。有些人稱它們為真正的食物,real food。通常你一進超市馬上可以在入口看到的,或者是在傳統市場陳售的食物。2.)把蔬菜當主餐第二個重要規則:多吃植物性的食物,少吃動物性的食物。蔬菜不是配菜,肉類才應該是。基本上所有自然生長的植物和食用菇類都是你能吃到最健康的食物。不管怎麼吃,生吃,煮過或是蒸的,幾乎沒有植物會讓人有吃過多之虞(米飯和馬鈴薯例外)。3.)吃魚比吃肉好關於肉,我們能排出一個很清楚的順序:高脂肪的魚和海鮮最健康(油炸的「類似魚的東西」不算)。之後是白肉如雞肉和火雞肉,特別是來自那些活得很健康的動物。如果你喜愛牛和豬的紅肉,只要偶爾食用,並且是沒有加工過的形式。不要吃香腸!不要吃熱狗!4.)優格好,乳酪也沒問題,牛奶馬馬虎虎奶製品的關鍵問題不是低脂還是全脂,而是有沒有發酵。有瘦身效果的優格特別值得推薦(替代品是克菲爾)。乳酪沒問題,同一個家族的凝乳也一樣。按照我的判斷,牛奶對成年人來說比較不利,小心起見,你一天最多只能喝一到兩杯。5.)減少用糖,避免工業反式脂肪有一些食物,例如小麥胚芽天然就含有一點糖分,但是除此之外,小麥胚芽還滿滿包含了珍貴物質(植物性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E、葉酸、Omega-3脂肪酸、亞精胺⋯⋯),我每天都要吃滿滿的一匙。6.)不要害怕脂肪!脂肪本身不會讓人肥胖。諷刺的是,在體重過重的情況下(關鍵字:胰島素阻抗),健康的脂肪反倒會成為我們的朋友。特別值得推薦的是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翻譯成食物的名稱就是:享用任何種類的堅果,特別是你覺得最好吃的那種。請吃高脂肪的魚,如鮭魚和鯡魚,以及到現在已經多次提到的亞麻仁和奇亞籽,也可以吃葵花籽和其他核仁。其他優良的脂肪來源是酪梨、橄欖油和菜籽油。乳酪也是,如前所述值得推薦。奶油只要適量也沒問題。7.)瘦身建議1:低碳不是「時尚飲食」,而是體重過重時值得一試的飲食法。平均來說,低碳飲食證明是相當有效的飲食法。特別是在有胰島素阻抗的時候,你應該放棄能快速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炸彈如白麵包、米飯和馬鈴薯(當然也不能吃糖,還有果汁,但是不用放棄整顆水果和「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有益的豆莢類)。8.)瘦身建議2:利用蛋白質效應如果想要減肥,試著在飲食中夾帶更多的蛋白質,例如優格、凝乳(它們含有很多蛋白質)、魚和海鮮、堅果、種子,特別是所有的豆莢類(許多不同的豆類、豌豆、雪蓮子、小扁豆)。9.)瘦身建議3:在限定的時間內飲食保持身材苗條的一個簡單方法可能是在限定的時間範圍內進食,例如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八八原則」)。不要在夜裡偷襲冰箱!10.)瘦身建議4:用Omega-3舒緩大腦發炎體重過重可能會引起大腦中喚起飽足感的區塊(下視丘)發炎。結果是:對,正是因為我們過重,所以感到飢餓。Omega-3脂肪酸能抑制發炎,所以也可以在體重過重時幫上忙。「腦傷風」得以紓解,大腦的飽足中心又再度對飽足訊息有反應,飢餓感降低。優質的Omega-3來源有:核桃、奇亞籽和亞麻仁、菜籽油,特別是高脂肪的魚類。其他選項可當作次要選擇:Omega-3膠囊(魚油、磷蝦油、海藻油)。11.)不要服用維生素丸!最重要的例外:維生素D3(每天1000到2000國際單位)。也許還可以加上Omega-3和B群。對於素食者,請至少服用B12藥劑。最健康的葉酸來源有:球芽甘藍、蘿蔓萵苣(也稱為長葉萵苣,很可口)、煮過的菠菜、蘆筍、豆莢類、小麥胚芽、青花菜、酪梨和柳橙。12.)好好吃飯!我不是很愛吃洋芋片和薯條嗎?對,那是曾經。現在所有的垃圾食物對我完全沒有吸引力(除了我外婆做的饅頭,那讓人難以抗拒)。每個人都要在享受和健康之間找到自己的路。(本文摘自/吃的科學——對抗肥肉、疾病、老化的救命營養新知/商周出版)

如何避免暑假胖一圈? 健康養成不怕胖

如何避免暑假胖一圈? 健康養成不怕胖#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漫長的兩個月暑假即將到來,家長們白天上班忙碌,而孩子在家切換成「宅宅模式」,不是吃飽睡、睡飽吃,就是打電動、看電視,讓好多家長和老師憂心忡忡,就怕孩子白白浪費兩個月的光陰,還賠上健康。沒有課業壓力的美好暑假,家長除了可以幫孩子報名游泳課程,半強迫式的運動機會,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跳跳繩、公園散步,以及利用假日多安排戶外的家庭旅遊,增添專屬的旅遊回憶,不但減少孩子整日沉浸在3C產品上,也能趁機培養親子感情。董氏基金會指出,台灣學童普遍常見三少二多的生活問題;太少蔬果、太少乳製品、太少運動,太多高油糖鹽食物、太多含糖飲料。在加上暑假不用上課,是孩子最容易放縱飲食、作息不正常的時候,常常暑假放完孩子也跟著胖了一圈。家長應該注意維持與培養孩子良好的正確飲食習慣,以及維持運動習慣,若不方便出門,可在室內從事跳繩、爬樓梯、體操等運動。鼓勵孩子健康吃、快樂動1)每天吃足5份蔬果:包含蔬菜、水果與全穀物。2)每日喝足1500 C.C.的水:補充適量水分,對身體排毒與健康有益。3)少吃零食:零食大多屬於高熱量,且有太多不利健康的添加物。4)到戶外動一動:規律的運動可消耗體力與多餘熱量。5)使用3C少於1小時:眼睛需適當休息,勿沉迷於3C產品。6)每日睡足8小時:穩定的生活作息,才能擁有穩定的身心狀態。如何避免暑假胖一圈?除了少吃多動,飲食要選天然的最好,儘量不吃加工食品,才能將食物的毒害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選擇當令的食材,農藥用量少、價格相對較低,能兼顧健康又能省荷包。

鞋底的秘密? 走路姿勢影響健康

鞋底的秘密? 走路姿勢影響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由鞋子的磨損來評估步態,是個最準確且又有效的辦法,因為鞋子外觀變化是主人走路所累積出來的成果,不會因為一次暫時性的錯誤走路,就產生極大的影響。鞋底的磨損能透露什麼訊息?由左右腳的鞋面及鞋底做相互比對,可了解身體平衡的狀況,包括長短腳及脊椎側彎。鞋子磨損與步態的關聯理論上,鞋子穿久了之後產生磨損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錯誤走路,尤其是駝背的人,鞋子的底會磨損的特別快,鞋頭也易於出現踢到的痕跡。走路有高低肩體態的人,左右腳的後跟就容易出現不同的磨損。由鞋子的磨損來評估步態,是個最準確且又有效的辦法,因為鞋子外觀變化是主人走路所累積出來的成果,不會因為一次暫時性的錯誤走路,就產生極大的影響。例如走路聲音大的人,幾乎都是穿著偏鬆大的鞋子,用前足先接地使得鞋尖產生異常的磨損、鞋子後跟產生嚴重摩擦拖地,而且幾乎都是用駝背的姿勢走路。進一步留意那些手拄著拐杖、走路駝背嚴重的個案,有很高的比例也都是此類型的步態,他們走路時屁股就像有千斤重的負擔、易腰痠背痛。走路聲音大的人,大部份會合併駝背,而且容易出現身體痠痛與足部疼痛的困擾。如果能夠用正確的步態走路,就會讓你抬頭挺胸,心情也會隨著改變而充滿自信,別人也會對你另眼相看。鞋子左右腳不同磨損的意義人類走路的步態千變萬化,由左右腳的鞋面及鞋底做相互的比對,可了解身體平衡的狀況,包括長短腳及脊椎側彎。如果左右腳後跟磨損有嚴重的差異時,經常會有脊椎側彎的現象;當左右腳後跟同時有嚴重磨損者,經常會見到O 型腳或膝蓋退化的問題。沒想到低頭走路對健康傷害那麼大!潘奶奶由女兒與孫子二人陪同,拄著拐杖,踏著沈重且急促的步伐來尋求服務。奶奶訴說十幾年前因車禍,右腳的腳踝因嚴重骨折而用釘子固定,因為代償運動的關係,後來左腳的膝蓋及髖關節都做了人工關節手術;這期間她一直努力用游泳做復健。近年因為走路越來越不穩而停止游泳,體重也突然暴增,現在連站都很吃力。由於走路怕跌倒,習慣彎腰駝背低頭走路,竟然常在路上撿到一塊錢。長短腿的臨床特徵由於人類是靠雙腳站立走路的動物,如果腳歪掉了,當然骨盆和脊椎也會受影響。人類無法歪著頭走直線,當左右腿因足弓或髖關節異常,產生假性的長短腿,骨盆就會產生歪曲或偏移,並促使身體的姿勢產生扭曲與歪斜做代償,嚴重者會讓膝蓋、髖關節產生異常的磨損,或產生脊椎側彎等結構的異常。臨床上所見的長短腿有極高的比例為假性長短腿(外觀性的長短),而非結構上的長短。一般常見的長短腿產生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幾項: 骨盆傾斜:導因於髖關節力學上的運動變形。 肌肉萎縮:導因於小兒麻痺病毒感染、跟腱縮短、肌肉停用或少用。 關節變形:導因於關節炎的病變。自療處置的方法由於潘奶奶有明顯的長短腿的動作,走路左右擺動,不只左右腳的腳掌長厚繭,右腳腳跟因踩不到地而用腳掌踮著腳站立,全身肌肉特別是下肌緊繃,拿著助行器請她站著做肌肉評估就滿頭大汗,沒有一會兒就抱怨說:累了要休息一下!她站立的時候怕跌倒,用右腳掌接地站立,造成身體的重心往右前方傾斜而站不穩。處置過程找盡各種伸展及按摩的方法,皆無法讓潘奶奶的右腳腳跟踩地,最後反而是她建議,讓她背對牆壁,然後手握助行器,這樣她就敢直著上半身做屈蹲運動與伸展;接著在她孝順女兒耐心的陪伴下,奶奶的右腳腳跟總算踩到地上了,連她自己都很訝異此奇蹟!接著,使用訂製鞋墊的方法,彌補她左右腳的落差,再配合步態訓練,總算讓她可以抬頭挺胸用腳跟踩地走路。訓練過程她很高興的訴說,以前習慣低頭走路而常在路上撿到一塊錢,沒想到低頭走路對她的傷害有那麼大!前後花了二個半小時,潘奶奶總算能夠不用女兒攙扶,她在清脆且節奏穩定的拐杖聲,笑著走出門,而她女兒也高興的說,不用再擔心媽媽一個人在家裡跌倒的風險了!(本文摘自/走對路少生病/博思智庫出版)

保健VS健康 食品法規現形記

保健VS健康 食品法規現形記#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市售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看起來都差不多,是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品,但其中健康食品是由「健康食品管理法」所規範,而特殊營養食品則是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所謂的「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且向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才可稱為「健康食品」,健康食品會經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評估試驗,所以較具有保障。而「特殊營養食品」指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得供特殊營養需求者使用的配方食品。坊間所稱之「保健食品」,本質仍是一般食品,僅能做為營養補充。購買「健康食品」務必認清小綠人標章民眾在購買產品前,可至衛福部審核通過的健康食品資料查詢,確認是否經政府審查核可;核准通過的健康食品,須於產品包裝標示「健康食品」字樣,及小綠人標準圖像、許可證字號等規定項目。未經申請並審查許可的食品,是不能標示宣稱「健康食品」,或健康食品管理法所公告的保健功效;目前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採雙軌制。第一軌為「個案審查」:產品需執行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試驗,經衛生福利部審查評估產品安全無虞並具保健功效,始取得健康食品許可證。目前公告之保健功效共有13項:第二軌為「規格標準審查」:產品成分符合衛生福利部公告之健康食品規格標準,該等成分已由學理確立產品保健功效,無需個案進行保健功效評估試驗,目前已公告的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為魚油及紅麴兩項。健康食品不可當「藥」吃!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強調:「即使具有保健功效,其產品本質仍然是食品,並不像藥品般具有藥到病除的快速醫療效能」,消費者千萬不能把保健或健康食品當「藥品」食用,購買前更要瞭解自身需要、看清產品標示,並請教醫師、藥師或營養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