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腹痛併貧血 大腸鏡檢查揪大腸癌

持續腹痛併貧血 大腸鏡檢查揪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有大腸癌家族史且5年前曾做過大腸鏡檢查正常的65歲女性,半年前糞便潛血陰性,兩個月前發現貧血,最近兩周出現右下腹劇痛,經電腦斷層、大腸鏡檢查,發現位於盲腸的「大腸癌第三期」。55歲男性,右腎臟癌接受手術切除十年,有長期輕度貧血,出現右上腹痛持續三個月且體重減輕達六公斤,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逆流性食道炎」,經大腸鏡確認為位於右橫結腸的「大腸癌第三期」。76歲男性,三年前曾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並切除,近期因左上腹痛,糞便潛血呈陽性,大腸鏡檢查發現在位於脾彎部的「大腸癌第二期」。78歲女性,長期便秘藥物治療有20年,因左下腹痛、排便顏色呈現灰白色,且便中帶血就醫,大腸鏡檢查發現位於乙狀結腸的腫瘤,切片確認為惡性,安排接受手術治療。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上述四個案例均有不明腹痛持續一段時間,且每次疼痛位置都相同,其中兩案例還合併有長期貧血,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罹癌。觀察常見症狀 定期篩檢大腸癌在癌前病變或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是經由篩檢才得以發現,因此當出現症狀就醫時,常已是第二期或更嚴重,常見的症狀有:不明原因腹痛超過1個月以上且疼痛位置固定、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大腸癌不難預防,也並非絕症!邱展賢說,據衛福部107年統計十大癌症死亡率中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為第三高。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105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天約有41個人罹患大腸癌,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看數字似乎很驚人,但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1/2的大腸癌可以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政府補助50-74歲民眾 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預防大腸癌從調整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做起!邱展賢提到,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加工肉品及高油脂食物,並戒菸酒;同時培養運動習慣,加強體重控制,避免過重。另外定期篩檢,才有機會早期發現,目前政府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多加運用,對於沒有不適症狀的高危險族群,應尋求醫師進行風險評估,是否需做大腸鏡檢查。這些習慣導致成為高風險族群邱展賢醫師提醒,一等親有大腸癌或息肉,本人有大腸息肉,有家族性息肉史,曾罹患慢性大腸炎,肥胖、平時活動量低、喜愛食用紅肉、脂肪,有吸菸、喝酒等習慣,此外隨著年齡增加,風險也上升。出現大腸癌的相關症狀,應就診並配合醫師建議進行適當檢查。倘為高風險族群或年過40歲,最好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最懶睡前瑜珈 每週3次助減肥燃脂

最懶睡前瑜珈 每週3次助減肥燃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上班壓力大,睡覺總是翻來覆去?或是天天加班,一下班就不想動?網路上有號稱最懶惰的燃脂運動,不僅能助你一覺好眠,還能輕鬆瘦身!根據紐西蘭的12星期實驗,每週3次、每次做8分鐘的「睡前瑜珈燃脂法」,平均每位實驗者瘦了2.3公斤,而且有氧代謝力提升了15%。6招睡前瑜珈,加速代謝、不費時又有瘦身效果,還能幫助睡眠! 邊睡邊瘦身 6動作動作1. 盤腿前彎伸展部位:大腿內側、脊椎。步驟:(1) 採坐姿,屈膝散盤坐姿,身體向後弓起,臀部盡力而為、坐在瑜珈墊上。(2) 邊吐氣上半身邊往前、趴在瑜珈墊上,以及額頭慢慢輕碰地板,手掌平放在瑜珈墊、身體慢慢往前伸展,讓全身完全放鬆下來。(3) 身體往前至極限、停留時,感覺大腿內側有微酸感,下背延伸,並保持自然呼吸吐氣。教練小提醒:盤腿前彎,有助於放鬆全身、舒緩疼痛,並且幫助睡眠。但如果屈膝及身體下壓「膝蓋」會不舒服,建議身體不要繼續往下壓。 動作2. 貓背式伸展部位:肩膀、背部、核心肌群。步驟:(1) 做完盤腿前彎後,可以接著做「伸展前側」貓式,繼續紓解緊繃的肌肉,提升脊椎的柔軟度。首先,採跪姿,雙手於肩膀下方著地,雙腳與肩同寬。(2) 維持體線,腹部核心穩定;吐氣時,手肘彎曲、讓胸部慢慢貼近地面,臀部翹高,雙手往斜前方伸展(要比肩膀寬)。(3) 身體延伸至下巴微微貼於瑜珈墊,再停留一下子,保持呼吸節奏,好好放鬆下背。教練小提醒:如果脖子有不舒服或受過傷,請避免此動作。如果胸部無法貼地,千萬不要勉強,慢慢練習。 動作3. 鱷魚式、眼鏡蛇式伸展部位:腰部、背部、脊椎、胸部、手臂肌群。步驟:(1) 貓背式完來到鱷魚式,採俯臥姿,雙腳與肩同寬,足背貼地,腳趾頭朝後;雙手往後稱地,胸口微微抬起,下半身不偏移。(2) 吐氣時,臀部夾緊,雙手將上半身撐起,從頭部、肩膀、胸部,慢慢身體延伸開來,雙手肘仍靠近身體,不外展;同時下巴微收,不要抬太高,否則脖子容易痠。(3) 停留幾個呼吸,放鬆緊繃的胸口。教練提醒:如果脊椎不舒服、曾經嚴重受過傷,或是手骨折、媽媽手,皆不適合做此動作,以免加重傷害。另外,動作過程中,肩膀不要聳肩,假如你慣性聳肩,建議可以肩膀往後半圈,避免造成肩頸壓力。 動作4. 嬰兒式伸展部位:下背、臀部。步驟:(1) 做完眼鏡蛇式或下犬式後,回到嬰兒式,採跪姿,膝蓋盡量張開,以自己覺得最舒服的角度為主。(2) 手掌朝下,將身體往下趴於瑜珈墊上,額頭輕靠在地,手臂、身體慢慢地往前延伸。(3) 停留時,保持自然呼吸吐氣。教練小提醒:嬰兒式,非常適合在睡前、還有女生生理期時做,除了能減緩經痛外,也能改善頭痛、失眠的問題。不過,如果是孕婦、妊娠期媽咪,務必依各人情況調整動作,應避免各種會壓迫到腹部的動作。 動作5. 下犬式伸展部位:肩膀、背部、雙腿、手臂肌群。步驟:(1) 嬰兒式完換下犬式,先慢慢地由雙手撐起身體、臀部往上抬起,眼睛看腳趾,雙手位置與肩同寬、手指撐開;雙腳屈膝、踮腳;背部打直,不可聳肩、拱背。(2) 停留時保持自然呼吸吐氣,並且身體放鬆;如果柔軟度較好的人,可以雙腳伸直、腳跟貼地,量力而為為主。教練小提醒:如果眼睛受傷、血壓高的人,請勿在此動作停留。 動作6. 半脊柱扭動式伸展部位:大腿後側、臀部。步驟:(1) 最後收尾動作,採坐姿,雙腿伸直,先將右腳跨到左腳,踩在左大腿旁邊;左腳屈膝微彎,左腳跟靠近右邊臀部。(2) 左手抓住右腿,將右腿往身體靠近,更能感覺到右大腿後側、右邊臀部有微酸感。(3) 重複及交替動作,並保持自然呼吸吐氣。教練小提醒:如果雙腿彎曲時有一邊的坐骨無法坐回地上,請將下腳伸直減低脊椎壓力。(直腿比較簡單) 6動作每週3次每次8分鐘 睡前瑜珈燃脂助瘦!以上所有動作循環為一組,每個動作可以做10到15下,可以做3到5組,依個人體能情況而定。研究顯示,睡前瑜珈後的24到48小時,仍然可以維持較高的代謝率,也就是「後燃效應」,代表躺在床上睡覺、身體還在持續燃脂!連藝人孫儷、陳意涵,都推崇的瘦身方式「睡前瑜珈」,減肥族現在趕快動起,讓自己越來越健康。

孤獨比肥胖提高失智率 醫呼籲多社交

孤獨比肥胖提高失智率 醫呼籲多社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經常孤單、寂寞要小心!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可能比別人高!根據國外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針對50歲以上的人口樣本進行調查,發現孤獨感可能會讓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提升40%,甚至造成早死的風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孤獨感其實也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當β類澱粉蛋白斑塊持續累積,會導致大腦的感知功能減退,對於社交刺激的感覺和理解力就會比較遲鈍。林新醫院擔任腦中風中心主任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豪醫師表示,其實孤獨感不單單只是一種心理上的狀態,它是可能會影響到腦部健康的。孤獨感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發炎症狀,提高血壓,這兩者都是增加失智症機率的因子。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越容易感到孤單寂寞的人,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就可能越嚴重,更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研究證實,孤獨感其實比肥胖、抽菸還可怕!如果長輩身邊有許多親朋好友陪伴,還是會經常覺得孤單的話,也要多留意是否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多參與社交活動 減少孤獨感睡眠品質差、工作時間長、沉溺在社群媒體而很少實際面對面和他人互動,這些也都會導致孤獨感出現。擁有牢固的朋友關係是相當重要的!透過社交活動,可以增強衰老過程中的神經可塑性、延遲認知功能的下降。而且活絡的社交活動,也能激發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這個邊緣系統,幫助紓解壓力。此外,還要提醒大家要注重睡眠,在工作之餘也要多運動、參加社團或志工活動,盡量不要一個人宅在家發呆、滑手機,當大家找你出門時,不要再因為懶惰而拒絕!記得多參與社交活動是真的對健康有幫助的喔!

HPV疫苗防多種癌 甚降低菜花復發

HPV疫苗防多種癌 甚降低菜花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24歲阿昆一進診間坐下來,就對感染科主治醫師王醫師說:「我女友要我來打子宮頸癌疫苗!」原來阿昆的女友幾天前先來就診,她在洗澡時發現,陰部和肛門周圍長了不明突起顆粒,顆粒除了越來越大外範圍也擴大,已經一個月,病灶不但沒有自然痊癒、偶爾還會發癢,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才來醫院求診。這種病症就是所謂的尖型濕疣,也稱作「生殖器疣」,因為外形呈現小指狀突出,群聚且增大時外觀似花椰菜的表面,因此俗稱「菜花」;不僅男生會傳染、女生也不少見,而且大多都是透過性行為親密接觸所傳染。HPV疫苗 能預防生殖器周圍相關癌症生殖器疣主要是由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至於被冠上「乳突」名稱,因為這種病毒常引起良性表皮細胞增生,形成像鐘乳石的良性腫瘤。因此在預防上,醫師都會建議伴侶接受HPV疫苗接種。案例中阿昆女友得了生殖器疣,醫師當然會建議男友阿昆一同就診檢查、評估是否感染需要治療,若未被感染評估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就是所謂的HPV疫苗。近來像阿昆這樣有健康意識的男女朋友越來越多;因為子宮頸癌疫苗亦即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不單預防子宮頸癌,醫學研究證實還能預防生殖器周圍相關癌症,連俗稱的菜花都能有效防範。一防菜花不復發 二防未感染HPV型別臨床上治療菜花常見以藥物、冷凍治療、或手術治療,病灶雖然去除但是引起之人類乳突病毒-HPV 6、HPV 11型的病毒並未完全去除,因此惱人的菜花很容易復發;國外的醫學研究證實,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能夠降低菜花復發,因此醫師會評估後建議患者接種。再者,人類乳突病毒有許多型別,其中15-20種比較容易引起侵襲性子宮頸癌與其他生殖器官相關癌症。臨床研究陸續證實,人類乳突病毒除了與生殖器疣有關之外,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男性的陰莖癌,甚至口咽癌、肛門癌也被發現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因此醫師宣導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不單是預防菜花、也不僅預防子宮頸癌、還可預防生殖器周圍癌症、肛門癌,以及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聯的口咽癌。30多各國家男女都打 澳洲將根除子宮頸癌國健署已於2018年底起實施全國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公費施打政策,HPV防治邁入新局,但要進一步終結HPV病毒相關癌症和疾病,現行防治計畫是不足的。2016年時,美國疾病管制署建議9-14歲女性和男性接種HPV疫苗;直至目前,先進國家當中,實施男女兩性必須接種HPV疫苗列為國家的政策已累積31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2030年要終結子宮頸癌的目標,而澳洲已獨步全球,自2007年起先為女性施打HPV公費疫苗,2013年起男女共同施打HPV疫苗,目標於「2028年根除子宮頸癌」,早於WHO的目標。民眾可以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結核菌頑強 咳嗽有痰超過三週速就醫

結核菌頑強 咳嗽有痰超過三週速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39歲家庭主婦, 因高燒、咳嗽、倦怠,至胸腔內科求診,經胸部X光及支氣管鏡採樣檢驗後,發現是「肺結核合併肺葉阻塞」;另外一名62歲男性,在夜市擺攤的老闆,因長期胸悶不適求診,經胸部X光、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及支氣管鏡切片檢驗後,確診為「支氣管內結核合併阻塞」。每年有120萬人死於結核病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胸腔內科王琮柏醫師指出,肺結核的症狀以咳嗽、有痰等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偶爾也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不濟、夜間盜汗、氣喘、咳血等症狀,目前結核病是全球單一病原引起最多死亡的傳染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於2018年全球約有1000萬人罹患結核病,每年更有約120萬人死於結核病,而台灣是結核病中高負擔國家。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最新統計,台灣平均每1小時就新增一名結核病人,其中新北市每年約增加1000個新個案,高居全國各縣市之首。故身為新北市民的我們千萬不可對結核病掉以輕心,因為在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人之中,可能就有結核病帶原者。與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接觸 約有30%機率受感染結核菌其實是一種細長、略帶彎曲而成桿狀的細菌,稱為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長約1-10μ寬約0.2-0.6μ。對外界抵抗力甚強,在陰暗處痰液內的結核菌可以生存6-8個月不死。當傳染性肺結核病患在吐痰、咳嗽、說話、唱歌或打噴嚏時,含有結核菌的痰液便形成飛沫飄浮在空氣中。當它的直徑小到5μ以下時便可經由呼吸道進入正常人的肺內造成感染。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和一個開放性(傳染性)肺結核病人親密接觸的家人,大約有30%的機率會受到感染。王琮柏醫師呼籲,肺結核症狀千變萬化,民眾亦不需過度緊張,平日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如果咳嗽有痰超過三週,應立即就醫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婆媳過招!被婆家討厭該怎麼辦?

婆媳過招!被婆家討厭該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打開衣櫥,形形色色的洋裝一字排開,正等著我做出選擇。這件太華麗了、那件會顯得很老氣、這件看起來很胖……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大家都嘗到了被淘汰的苦頭,最後被拿出衣櫥的,是一件最普通但看起來最昂貴的黑色洋裝。提親時穿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穿過了,因此它還保留著當初的感覺。我想戴上久違的耳環,但是一摸耳垂,怎麼可能?太久沒戴的耳洞竟然密合了,我身體的再生能力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卓越了?不管穿刺幾次都會再次填滿新肉的我的耳垂,我想對它的忠誠表達深深的感謝。我緊閉上眼睛,試圖在長出新肉的耳洞上果敢的進行正面突破。雖然瞬間手汗直流,腳尖蜷縮,但我也只能這麼做。因為今天是必須在耳垂上掛一兩個閃亮寶石的日子。雖然用心打扮但是不能露出特意打扮的場合;身上穿戴著又貴又好的物品卻不能顯得奢侈的場合;比參加前男友婚禮還要花費心思的場合,那就是女子高中同學會。七個女高中同學之中,包含我在內,有四個結了婚。兩個有小孩,兩個沒有小孩。未婚的三個朋友中,有兩個正在準備婚事,一個立志不結婚,而今天的話題主角是我。因為這是在我婚禮過後,時隔許久的聚會,關於新婚生活的提問自然會蜂擁而來。「結婚的好處是什麼?」「我比較好奇有什麼壞處耶!」未婚女子們果然有很多好奇的事。好處是有了老公,壞處是同時也有了婆家。已婚的朋友們憐憫的看著我說:「那個唯一的好處,也很快就會消失。」正在準備婚事的朋友似乎無法從我的回答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於是她又補上一句話:「不過,撇除這件事,婚姻生活還是很美好的吧?」啊,愚蠢的人類啊!竟然坐在這裡一邊談論著婚姻生活,一邊說出要撇除婆家,這真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天真言論。就算沒有泡菜也能煮泡菜鍋、就算沒有哇沙米也能吃生魚片,但是婚姻裡是不可能少了婆家的。我對朋友們說出層層累積起來的婆家世界的奇聞軼事,再加上人妻前輩們的故事,讓婚姻的真面目展現在她們眼前。如果有人早點告訴我結婚不是「童話故事」,而是「戰爭片」的話,該有多好。已婚的朋友們也七嘴八舌的加入自己的故事,然而,我認真的聽下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們之中居然沒半個受寵的媳婦。人妻朋友A是把婆婆的話當成耳邊風的壞媳婦,婆婆以疼愛媳婦為藉口,事事都要「操心」,但婆婆說的話,她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每次見面妳怎麼都變胖了」、「生完孩子就不運動了嗎」、「因為懶惰都沒準備飯菜給老公吃對吧?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搬回來跟我住。」……即使是這種充滿關愛的話,她也面不改色,只顧著用遙控器將電視轉台,是個不受教的媳婦。另外一位人妻朋友B,一定會在婆婆的話後面坦率加上自己的意見,因此遭到白眼。她最近因為臨近生產日而感到憂慮,婆婆為了讓她鼓起勇氣,於是對她說:「又不是只有妳生小孩,沒什麼好擔心的。」聽到婆婆這麼說,她坦率告訴婆婆,這些話她聽來心裡很不是滋味,因此當時氣氛降到冰點。聽完故事的未婚朋友憂心忡忡的望著我們。「這樣也行嗎?照這樣下去,萬一被婆婆討厭怎麼辦?」「什麼怎麼辦?就這樣繼續過活囉!」雖然我們之中沒有一個媳婦聽話,但是婚姻生活並沒有不幸。得不到婆婆的疼愛,不會使生活變得困難。當然,如果婆媳相處融洽那是最好不過了,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一方在忍耐、配合,那麼這麼做有沒有必要就是個問號。以對待長輩的禮儀為基礎,遵守適當的界線,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應該就可以守護家庭的和平了吧?當然,遵守那條界線不單只是媳婦一個人的事。(本文摘自/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從「好媳婦病」中徹底痊癒、覺醒的逆媳養成記/采實文化)

女常頻尿、尿急?竟因膀胱出口阻塞

女常頻尿、尿急?竟因膀胱出口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女性「膀胱出口阻塞」在臨床上的診斷的確比男性來得少見,而女性所主訴的症狀絕大部分為頻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和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所以常常會被誤認為是膀胱過動,進而造成無效治療。目前女性膀胱出口阻塞還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要確診出來儼然成為了惱人的課題。65歲小花,有很長一段日子都頻尿、解尿解不乾淨,同時併有反覆性的尿路感染。之前也有服用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不過效果不彰,之後就開始自己清潔導尿。一開始泌尿道感染的次數有減少,可是過了一陣子後效果卻沒有小花所預期的順利。經更詳細的「錄影尿路動力學檢查」,結果顯示是「原發性膀胱頸阻塞」。之後安排了膀胱頸切開術,後續症狀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根據之前國內學者的統計,有8成以上膀胱出口阻塞的女性是以儲尿症狀如頻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來表現。僅有一半的病人會有排尿困難的情況。光是儲尿症狀就足以造成病人在生活上的困擾,輕則生活品質受影響,重則甚至會造成憂鬱。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ICS)定義,當尿流速降低或排尿後餘尿量增加以及逼尿肌壓力上升,就可診斷女性膀胱出口阻塞。大多數採用尿流速低於12-15ml/s和逼尿肌壓力高於30-40cmH2O。治療方式包含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甚至手術治療構造異常包括了尿道阻塞、骨盆腔器官脫垂,腫瘤、尿失禁手術後的併發症等等。治療方式有子宮托、尿道擴張以及手術治療。功能性膀胱出口阻塞包括了尿道放鬆不良、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等。治療方式有骨盆底肌肉復健、間歇性導尿和手術治療。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為例子,其診斷特徵有高逼尿肌壓力、低尿流速、排尿攝影時無膀胱頸放鬆。治療的選項包括了:觀察、甲型阻斷劑、清潔導尿、膀胱頸切開。如果症狀不是很困擾可以先觀察或者服用甲型阻斷劑。甲型阻斷劑在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的成功率約有50-64%。藥物治療後,尿流速增加且排尿後餘尿量會減少。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表示,女性下泌尿道症狀的診斷和治療往往都比男性來得困難及複雜。常常都會經過一段波折才會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診斷的方式通常得靠錄影尿路動力學及膀胱鏡檢查才能查出原因。頻尿、尿急不見得是膀胱過動的專屬症狀,或許是膀胱出口阻塞所造成的。

諾羅病毒好發秋冬 疾管署籲勤洗手

諾羅病毒好發秋冬 疾管署籲勤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秋冬是諾羅病毒好發的季節,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26,558 人次,全國近四週(第41至44週)共接獲55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36起為校園群聚;55起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請民眾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食物、接觸以及飛沫 都可能受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是一群病毒,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可感染人類而引起腸胃道的發炎。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加強消毒與清理 以降低病原傳播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疾管署提醒,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此外,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有疑似症狀(尤其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