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濕免疫變化多 標靶療法可提高療效

風濕免疫變化多 標靶療法可提高療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風濕免疫病就是源自於免疫的失衡,自體免疫失衡,在不應該反應的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攻擊到自己,這就是自體免疫病的失衡。風濕免疫疾病面貌多變,若是發現疾病表現不對,需要看診的科別超過兩科以上,就需考慮找免疫科就診,風免疾病專家、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指出,風濕免疫病屬於慢性病,即使在症狀緩解時,也不可以完全停藥,而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已有生物製劑標靶療法等,能大幅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病人生活品質。風濕免疫病的特徵多變 診斷不易賴寧生表示,風濕免疫病的特徵包括免疫病、多器官病變、病程長、時隱時現、常誤診為不相關病變、進行性、破壞性、軟組織病變等,由於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同,因此診斷不易,若能及時診斷、持續治療,可以避免風免疾病惡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除了傳統用藥外,風免疾病目前已可使用免疫療法、生物製劑標靶療法,治療效果良好,目前貝歇氏症的生物製劑用藥已被納入健保給付,而另一罕見疾病天疱瘡的用藥也即將被納入健保給付,造福許多患者。指甲、頭皮有乾癬 與乾癬性關節炎有關大林慈濟醫院風濕科主任童建學分享免疫疾病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與治療。童建學表示,乾癬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的皮膚慢性發炎及表皮增生的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徵為多發性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上方有厚薄不一的銀白色鱗屑。好發部位為頭皮、手肘、膝部、下背部、生殖器等,但全身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 不可不知的10件事1)約40%乾癬病患合併乾癬性關節炎,會侵犯指甲。2)戒菸戒酒。3)適當的運動,維持關節活動度的關鍵。4)重視保濕皮膚。5)學習壓力控制。6)勿聽信偏方。7)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不是傳染病。8)要避免三高,控制體重。9)可以生物製劑之標靶治療。10)造成關節腫痛及變形。先天遺傳與後天免疫異常 恐是乾癬性關節炎的發病主因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的病因及發病機理不明,但1/3乾癬患者有家族史,所以遺傳基因是重要因素。除了基因之外,後天的免疫異常、代謝異常、細菌抗原都可能與乾癬性關節炎的發病相關。而精神因素、外傷、季節變化、菸酒、熬夜、內分泌改變及某些藥物,均可誘發或使病情加重。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不能完全根治,但只要早期尋求專科醫師正確診斷,並持續有耐心地配合醫師的治療,保持情緒平穩及正常規律生活,病情定能夠獲得良好控制。

中醫調理數月 終助求子12年女獲孕

中醫調理數月 終助求子12年女獲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從30歲就結婚的陳小姐,經歷了12努力求子的過程,期間求診無數醫師,每次西醫檢查結果都是正常,但就是無法懷孕,讓「我想要有個孩子」的期盼不斷落空失望。身心俱疲的陳小姐最後至中醫求診,醫師依據中醫理論診斷為痰濕和寒痹瘀阻所致,經過4個月的中藥調理與中醫安胎,終於喜獲健康男嬰。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張烱宏醫師表示,臨床上常遇到相似的狀況,不孕夫妻接受一定範圍的檢查評估後,仍找不到特定病因,而被歸類為「不明原因的不孕」。醫師花了兩個多星期研究陳小姐12年來的求診病歷與基礎體溫。發現陳小姐卵巢退化,且發現她的基礎體溫,黃體期未達36.7度,這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中藥加針灸 持續治療數月與安胎張烱宏醫師判斷應為痰濕和寒痹瘀阻所致,除了給予利濕化痰、溫經化瘀中藥外,並於三陰交、豐隆穴針灸,持續治療4個月後,基礎體溫高溫期超過16天,12年來第一次月經延遲,經驗孕為陽性。當確認懷孕的那刻,兩個人並沒有抱頭痛哭,反而是不敢相信眼前懷孕的事實,因為這個「好孕」足足盼了12年,一切都太令人喜出望外。此外,懷孕過程持續以中醫安胎,終於在今年6月底產下一個健康的男寶寶。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經過一年規律正常的性生活,都沒有成功受孕,即稱為「不孕症」。不孕與性功能無關,主要是與遺傳基因、生活習慣、 睡眠、抽菸、喝酒有關。張烱宏醫師表示,不孕症牽涉問題非常複雜,可先藉由現代醫學檢查是否有賀爾蒙或器質問題,配合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理出不孕原因,針對不孕問題,擬出不孕的中西醫治療策略,如此可翻轉不孕人生。

晚期肝癌治療新選擇 有助提升存活率

晚期肝癌治療新選擇 有助提升存活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期飲酒且患有B肝卻未定期追蹤的59歲陳先生,3年前因肝癌不得不切除右肝,不料半年前又因呼吸喘、胸悶及肺部積水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心房有一顆6公分腫瘤,加下腔靜脈4公分腫瘤,合計10公分,且右橫膈膜也有大小不一的腫瘤,經具影像導引照射功能的放射治療設備治療2週,搭配免疫療法治療,右心房腫瘤接近全消,連遠端因癌細胞擴散的橫膈膜腫瘤也接近全消,日前已回工作崗位,恢復「走跳人生」。癌栓是腫瘤常見併發症之一陳先生的情況,研判為由肝癌引發之「癌栓」。肝腫瘤生長過程會層層堆積,所產生的「癌栓」約有1%至3%的機率,會脫落沿著血管流動跑到右心房,侵襲血管和淋巴系統,因此肝癌末期患者為右心房或下腔靜脈血管阻塞的高風險族群,一旦癌栓打入肺動脈,容易出現急性呼吸窘迫或衰竭、休克、昏迷,嚴重更可能猝死。癌栓是腫瘤常見並發症之一,是指癌細胞在生長、繁殖、轉移過程中,侵襲或堆集血管和淋巴系統,或引起血液的凝血異常,導致血管功能和血液運行障礙、凝血異常、形成血栓的併發症。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合併免疫治療 可大幅提升存活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介紹,免疫治療雖為晚期肝癌治療的新趨勢,但因單獨使用免疫治療的成效有限,僅約15%至20%患者能有效控制癌細胞,目前臨床上發現以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合併免疫治療,不但能消除肝腫瘤,更能使遠端腫瘤消失,稱為「遠端免疫共鳴效應」(Abscopal Effect),據亞大醫院臨床統計,有57%的晚期肝癌患者,疾病因而獲得控制,相較於傳統標靶藥物治療成功率42%,效果明顯較高,且副作用較小,患者耐受性也高。具全影像導引照射功能的新型放射治療設備,治療時除了能殺死照射區域的腫瘤細胞外,近期研究及臨床上發現,因放射治療能釋放腫瘤抗原,改善腫瘤周邊環境,啟動免疫反應,增強體內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使其餘沒有接受放射治療的病灶亦部分消失緩解,再搭配免疫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率。建議肝癌患者治療狀況穩定後,6個月內儘量不要從事出力的工作,運動則改以散步的方式,才能避免肺梗塞或腦梗塞等「癌栓」併發症。陳政國提醒,雖然晚期肝癌通常難以提早發現及治療,且預後不佳,但建議患有B肝和C肝的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並配合肝癌多專科團隊針對患者量身訂制的治療計畫,才能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

3D立體腹腔鏡手術 助精準切除囊腫

3D立體腹腔鏡手術 助精準切除囊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宜蘭一名65歲陳姓婦人,年初因經常下腹悶痛、排便及排尿不順而求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在直腸左外下側,接近肛門交界的骨盆腔深處有一個8公分的瘤狀物,造成病患的直腸及膀胱受到擠壓而偏向右方,出現排便及排尿上的困難。因位置罕見,最後決定以3D立體腹腔鏡精準切除囊腫,術後傷口小,更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余盈輝表示,該婦人的囊腫位置位於骨盆腔的左下極深處,又非一般直腸手術可直接截斷血管、切斷腸子;在不了解瘤狀物屬性的當下,必須保持瘤狀物的完整、需剝開並避開周遭神經,沿囊腫的邊緣切除,難度極高。為了緩解病人症狀,決定直接使用3D立體腹腔鏡為婦人手術。於腹腔鏡鏡面上安裝兩個單眼鏡頭,醫師戴上特製眼鏡進行手術,畫面便成為3D,在兩眼視覺能力下操作,比2D腹腔鏡多了立體感,更讓此次的手術進展如虎添翼。皮下囊腫一般常發生於體表余盈輝主任也發現該瘤狀物並非惡性病灶,而極可能是單純的皮下囊腫。余主任解釋,皮下囊腫為良性,一般常發生於體表,且通常體積較小,若不影響日常生活,通常不會急於處理。但此次囊腫位置很罕見,不只位於體內,更位於骨盆深處的直腸與肛門交界位置,且已讓病人直腸受壓迫而排便不順,造成生活上的不便。3D立體腹腔鏡讓腹腔視野更清晰 精準切除囊腫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提供腹腔內3D視野,使手術過程精確定位、徹底移除病灶,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出血與併發症,手術時間縮短,且術後傷口小、恢復快。透過3D立體腹腔鏡,即便囊腫位於骨盆深處的困難位置,依然能精確且輕鬆的切除,讓婦人從此排便不卡卡,並恢復一如往常的生活品質。

肋骨骨折爆痛 及早手術癒後佳

肋骨骨折爆痛 及早手術癒後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調查統計,國人事故傷害每年死亡率高達七千多位,外傷佔絕大部分,而其中10%合併肋骨骨折,死亡率高達35%,每斷一根肋骨,感染肺炎機率上升27%,死亡率增加19%。熱愛運動的石先生,某次與自行車車友騎乘時,為了閃躲突然衝出來的小動物,不慎摔車飛了出去,導致腿部與肋骨骨折、胸部張力性氣胸,經救護車送至醫院急診,醫師診視後緊急啟動創傷團隊為石先生手術,免去呼吸衰竭的憾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部杜雄醫師表示,胸部外傷致肋骨骨折是外傷急診常見的疾病。其受傷機轉常見於高齡長者在日常生活中跌倒、車禍或是工地高處跌落的傷者。人體胸廓由鎖骨、左右兩邊十二對肋骨、胸骨與胸椎所組成。肋骨在胸部組成一個環狀,保護著重要器官包含心臟、主動脈、上下腔靜脈、肺和橫隔膜下右側的肝及左側的脾臟。身體靠著橫隔膜和呼吸肌收縮牽動肋骨,才能呼吸做有效的氣體交換。肋骨骨折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肺炎當發生意外,肋骨骨折的第一個明顯症狀就是肋骨折斷處疼痛。一旦肋骨骨折,會表現劇烈疼痛,上下床、翻身、深呼吸、咳嗽、上肢出力等動作都會令肌肉牽扯受創肋骨,引發劇烈疼痛,這種疼痛會一直持續到肋骨癒合才會改善,時間大約需要二至三個月。嚴重的肋骨骨折可能會立即危及生命,例如導致張力性氣胸、大量出血的血胸、因無法做有效呼吸致呼吸衰竭的急性連枷胸、心包膜出血填塞壓迫心臟或肝脾臟破裂出血等;慢性致死原因則有因為疼痛不敢或無法做有效呼吸、咳痰以致引發肺炎敗血症或因連枷胸導致呼吸衰竭等。杜雄醫師指出,肋骨骨折治療首重止痛,讓病人感覺舒適,有效呼吸才能預防肺炎。如果止痛沒有做好,病人會因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呼吸深度就會慢慢變淺伴隨咳嗽力度減低,最終變成肺炎。肋骨骨折微創治療手術 幫助患者遠離疼痛折磨以往的保守療法為吃止痛藥等待時間讓它自己癒合,隨著醫療的進步與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應運而生。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其最大目的就是要減低肋骨骨折病人的疼痛,避免併發症發生、減低死亡率、縮短住院日數,以利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和回到工作崗位。臨床統計發現有做肋骨骨折固定接合手術的病人可以大幅減少肺炎發生率達九成,縮短一半加護病房照顧和住院日數,甚至可以減少三成的死亡率。依肋骨骨折團隊的臨床經驗,嚴重的肋骨骨折如連枷胸、超過6根肋骨骨折、或超過3根嚴重移位肋骨骨折合併血氣胸的病患是目前肋骨固定接合手術的適應症;尤其是連枷胸患者,肋骨固定接合手術是目前認為最佳的治療方式。然而肋骨骨折所導致的劇烈疼痛也是固定接合手術的相對適應症。手術確實能改善肋骨骨折病人的疼痛、併發症和死亡率,許多病人對手術前後疼痛感受差異之大也直呼手術有神奇的效果。

每天30秒骨盆回正 喚醒身體自癒力

每天30秒骨盆回正 喚醒身體自癒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肩頸、背部、腰部及膝蓋疼痛,經常反覆發作的原因,可能是電腦3C族、運動不當、循環不良、筋膜張力失衡、壓力造成緊張…等等造成,雖然已經去看過醫生、做過治療了,但是這些經常緊繃的部位卻還是容易重覆發炎受傷、疼痛,這是因為日常的姿勢不對,一不小心就駝背、翹腳、聳肩、坐不正……,造成身體骨盆歪斜、肌筋膜緊繃!矯正平常的錯誤姿勢,藉由身體的正位練習,一來可以把身體骨骼和筋膜線完全伸展開來,也能讓核心肌群可以好好地發揮作用,矯正好骨盤和坐骨,就能改善免疫力、婦科疾病、頻尿及便祕等等毛病,還能去除身體多餘脂肪。當骨盆回到正確位置上,就能解除肌肉僵硬緊繃造成的全身痠痛、也能消除緊張,讓身體自然而然地放鬆。透過每天練習由淺入深的伸展動作,不但可以放鬆緊繃的肌肉,利用動態瑜伽也可以改善歪斜或者因生產被撐寬的骨盆。側跪拉伸 改善腿水腫、腳沈重現代人經常因為久站或是久坐而有下肢水腫、無力的問題,有時還會覺得雙腳很重,走起路來很吃力,這都是因為我們坐太久,骨盆周圍的循環不良所造成的。「側跪拉伸」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腳沈重的問題,更可以讓我們上半身更有線條美,女孩們平常可以多做。  錯誤動作:膝蓋彎曲角度90度就好,不用過大 正確動作:練習步驟步驟1)側跪姿。左手放在左腿旁,左腳彎曲平放地板上,右手放於右腳內側,右腳彎曲膝蓋90度,朝向右方。步驟2)吸氣預備,連續兩次吐氣、彎曲膝蓋兩次。步驟3)吸氣,右腳膝蓋伸直,拉長右腿內側與後側,骨盆往左邊推、左手往左上方延伸拉長。步驟4)連續兩次吐氣,彎曲膝蓋,吸氣伸直膝蓋,拉長左側骨盆與身體。步驟5)換右邊做步驟1~4,左右均做完為一回。 POINT:每一回的口訣為「吐吐吸」◎多練習有益於骨盆的穩定◎鍛鍊身體筋膜的側線、深前線上下拉出馬甲線 改善小腹凸小腹凸真的不代表你很胖,而是你骨盆的位置前傾與前側筋膜無力,所以才會讓你的小腹看起來變成大腹便便。別擔心,我們只要一天3∼5次的把前側筋膜拉長,讓骨盆回歸到原有的位置,突出的胃與小腹就會乖乖地回到應有平坦的位置了。 錯誤動作:身體往側面推時,胸肩要打開 正確動作:練習步驟步驟1)站姿, 雙腳打開跟肩膀一樣寬, 雙手平放在身體兩側。步驟2)吸氣, 腳尖踮高, 雙手從前方拉高至頭頂。步驟3)吐氣,膝蓋蹲,雙手再從前方由下往後拉。重複這樣的動作四次。步驟4)吸氣,再一次踮腳尖,雙手拉高至頭頂。步驟5)右手拉著左手腕, 保持身體穩定不動。步驟6)左骨盆水平的往左邊推,吸氣身體回正,吐氣再往左邊推。重複這樣四次。步驟7)吸氣回正, 吐氣膝蓋蹲,換邊重複步驟3~6,左右均做完為一回。 POINT:一天做4回合◎保持骨盆穩定,身體維持在正中的位置◎鍛鍊身體筋膜的淺前線、深前線 (本文摘自/骨盆回正:療癒身心的練習帖/幸福文化)

單眼看方格表有黑洞 已罹黃斑部裂孔

單眼看方格表有黑洞 已罹黃斑部裂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位於視網膜正中央、只有約0.02公分厚的黃斑部是主宰視力的重要部位,一旦發生病變,將大幅影響視力。59歲蕭太太日前右眼視力突然出現看出去的景色,像中間破了一個黑洞般,非常不完整。蕭太太趕緊前往眼科檢查,經醫師診斷為「黃斑部裂孔」,且右眼視力僅存0.01,蕭太太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合併內限膜轉植術」,術後視力明顯改善,眼睛看出去的黑洞也已消失,免除日後因視網膜剝離而失明的風險。眼睛老化與高度近視 是黃斑部裂孔主因視網膜常見的病變如:老年性血管增生、黃斑部皺摺、黃斑部裂孔三種。第一種老年性血管增生的情況可透過藥物、雷射治療,第二種黃斑部皺摺則可視情況嚴重度決定是否手術,但若是第三種黃斑部產生裂孔,未及時手術,則會造成視網膜剝離進而失明。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彭義傑醫師說明:「玻璃體跟視網膜在出生時是緊密黏結的,隨著年紀增長,玻璃體會逐漸水化而與視網膜分離。有些人的玻璃體與黃斑部連結較緊密,無法順利分離,在切線力量與玻璃體的拉扯下,黃斑部產生裂孔,導致視野缺損。」然而高度近視的人容易提早罹患眼睛病變,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視網膜退化、黃斑部病變等。新式黃斑部裂孔手術 成功率可達八成以上黃斑部裂孔的主要危險因子是年紀增加與高度近視(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近視500度以上就稱為高度近視),需透過眼科「光學共軛電腦斷層」診斷。彭義傑醫師指出,過往眼科醫師會將造成拉扯的玻璃體移除,再把視網膜表層的內限膜撕除,輔以特殊氣體灌入玻璃體腔,病患保持俯趴姿勢休息數週,促進裂孔密合。但術後仍有部分患者的黃斑部裂孔無法完全癒合,隨著眼科手術的進步,近年來眼科醫師在玻璃體切除後,不完全撕除內限膜,而將其部分保留,轉植覆蓋於黃斑部裂孔上,促進缺口密合。此種術式的成功率可達八成以上,嘉惠多數黃斑部裂孔患者。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 自我檢視黃班部病變彭義傑醫師提醒,民眾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視黃班部病變,「將方格表置放於光線清晰的眼前30公分處,用手蓋住一眼,另一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如格線出現斷裂、扭曲或空缺,就可能是黃斑部出現病徵,必需儘快就醫檢查。」黃斑部裂孔的發生不會有任何徵兆或疼痛,有時因發生於單眼,導致許多人在平時看東西時不易察覺有異,直到偶然間遮住正常眼睛時,才發現視野出現黑影、扭曲變形,趕緊就醫。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雙下肢麻痛,造成行走困難已多年的70歲林女士,近日甚至已無力行走, 經核磁共振診斷為第4.5腰椎管狹窄症。林女士表示「其實多年前就有醫師建議手術,但擔心脊椎手術傷口過大造成術後肌肉疼痛,以及恐懼手術損傷神經而癱瘓,且有骨質疏鬆症,螺釘鬆動後又要再開刀,所以才忍耐多年。」醫師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術」,手術切口僅5-6公分,比傳統術式減少1/3,出血量也明顯減少,術後3天即可下床行走,5天後痊癒出院。新式脊椎微創手術 治療骨質疏鬆的腰椎管狹窄症臨床上不少與林女士有一樣心聲而決定隱忍的病患,因此錯過脊椎手術的黃金時機,等到症狀嚴重到無法行走才願意就醫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陳晉瑋醫師表示,「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是利用X光機透視輔助,可在較小的切口找到最適合的入釘點,進行骨釘固定及神經減壓。與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相比,不僅手術操作方便且可改變釘道角度,與皮質骨接觸面積增大,可提供更強而穩的固定力量,減少骨釘鬆動及鄰近脊椎關節的破壞,特別適合骨質疏鬆的脊椎管狹窄症患者,以及曾接受過手術,又需要再次手術翻修的病人。此外,大幅減少肌肉組織的剝離及牽扯,讓病人術後提早下床活動,大大增加病人術後滿意度。陳晉瑋醫師提醒,微創脊椎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脊椎疾病,可選擇不同的微創方式,術前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才能得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