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

過敏癢到受不了!哪些東西要避開?

過敏癢到受不了!哪些東西要避開?#藥物

癢、癢、癢,每到換季時節,因為皮膚癢而求診的人特別多。有人還會出現紅腫、刺痛、騷癢、脫皮等現象,症狀發作時,搔抓會出現疹子,但是愈抓愈癢,甚至皮膚經常抓到流血流湯,癢得令人受不了。你,可能是皮膚過敏了。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黃裕文主任指出,患者一部分是對某種物質過敏,不管是吃或是摸到,或吸入某種物質,導致身體產生過敏反應。而導致這種反應的物質,就是所謂的過敏原。造成皮膚過敏的原因有很多,從食物到所服用藥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反應:(1) 食物:海鮮、貝殼類、花生、蛋、牛奶等含高異蛋白質食品。(2) 植物:花粉、蘆薈、橘科、桑科、海藻等。(3) 藥物:阿斯匹林、青黴素、盤尼西林、止痛劑、鎮靜劑、抗生素、避孕藥等。(4) 化學物質:染髮劑、殺蟲劑、油漆、防腐劑、防曬劑、酒精、香科、人工色素、橡膠、汽油等。(5) 金屬物質:鈷、銅、汞、鉛、鈷。(6) 其他:動物皮毛、皮件、纖維、蚊蟲叮咬。黃裕文主任說,有皮膚過敏困擾的人,最擔心冷熱季節交替,或是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如花季的花粉、沙塵暴等刺激與污染問題,除必須避開之外,日常生活要特別注意皮膚保養,如要選擇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劑及人工色素的護膚品,不要使用含羊脂、高營養、油膩的化妝品,尤其是鹼性、過期、油水分離的化妝品更要全部隔離,也不可過度按摩、去角質。

酒精配藥吃! 多位巨星因此殞落

酒精配藥吃! 多位巨星因此殞落#藥物

在美國音樂界盛典「葛萊美獎」開幕前,驚傳前流行音樂天后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猝逝的噩耗,震驚全球並令人不勝唏噓,且根據美國八卦網站《TMZ.com》報導,前流行樂天后惠妮的死因很可能與酒精混藥有很大關係。酒精與許多藥物均會發生交互作用,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酒後服藥是相當危險的行為,造成生命危險的機率相當高。近幾年國外巨星紛紛殞落,如主演《斷背山》的男星希斯萊傑(Heath Ledger)、流行樂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等,都疑似因酒精混藥物而突然辭世,震驚全世界歌迷、影迷。國內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有些人因為長期失眠,養成睡前喝一杯又吞安眠藥的習慣,這樣的行為很可能造成猝死,尤其肝功能不佳的人更是危險。根據羅東聖母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由於藥物可能干擾酒精在人體的代謝,甚至可能代謝停滯,造成乙醯醛(Acetaldehyde)的堆積,導致身體受到傷害,如肝腎受損、代謝性酸中毒、影響凝血功能、胃出血等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酒精與很多藥物都會有交互作用,即使輕度可能僅有頭痛、噁心嘔吐的狀況,最嚴重是會有造成致命的危險,強調服藥時最好搭配白開水,且酒後多喝水、休息,切忌服用藥物,才不會造成悲劇的發生。以下為藥害救濟基金會提供易與酒精發生交互作用的資訊:一、鎮靜安眠藥:如使蒂諾斯(StinoxR,zolpidem)、安祈平(AnzepamR,lorazepam)、酣樂欣(HalcionR,triazolam)、美得眠(ModipanolR,flunitrazepam)等,與酒精併用會加強鎮靜效果。二、抗憂鬱及抗精神病藥物:酒精可能會造成藥物對中樞神經的過度抑制,損害運動能力,也可能造成藥物失效,使疾病發作。三、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普拿疼等。酒精與阿斯匹靈等NSAIDs止痛藥併用可能刺激胃黏膜,造成腸胃不適,增加胃出血風險;和普拿疼併用時,可能促使更多肝毒性代謝物產生,造成肝臟傷害。四、降血糖藥:尤其是磺醯尿素類藥物如岱密克龍(DiamicronR,gliclazide)、滅糖尿(MinidiabR,glipizide)、血糖平(DiabetinR,glyburide)、瑪爾胰(AmarylR,glimepiride )等。此類降血糖藥如果與酒類併服,降血糖的作用可能延長,因而會增加低血糖的發生機率,甚至會有生命的危險。五、抗生素:如頭孢菌素(Cefmetazole)、磺胺類(Co-trimoxazole)、抗結核藥(Isoniazid)等,這類藥物和酒精併服時,可能產生類戒酒反應(disulfiram-like reactions),症狀輕為潮紅、頭痛、噁心嘔吐,嚴重的可能發生呼吸急促、肝毒性或急性肝炎。

酒後吃止吐藥 當心交互作用致命!

酒後吃止吐藥 當心交互作用致命!#藥物

一位有酗酒習慣的中年男子,在某次聚餐飲酒後出現頭痛症狀,聽從友人建議連續服用數顆常見止痛藥,沒想到竟然引發急性肝炎發作,昏迷不醒,緊急送醫才保住一命。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許多人會在酒後服用止痛藥、止吐藥等藥物來緩解酒後不適的症狀,或是睡前以酒配服安眠藥,期望加強助眠效果,但這些都是很危險的用藥行為,因為酒精很可能和這些藥品發生交互作用,嚴重時可能致命。像是含乙醯氨酚成分止痛藥(例如普拿疼)和酒精併服時,就可能加重藥品的肝毒性,造成傷害,尤其肝功能不佳或有酗酒習慣的人,更需要特別小心。專家指出,酒精可能會延緩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增加藥物毒性反應、造成肝腎負擔;酒精也可能使得部分藥物的體內濃度下降,使藥物達不到治療濃度而失效;另外,還有些藥物會抑制酒精代謝,使人體內酒精濃度上升,造成認知、反應能力下降,以及噁心頭痛等症狀。有些民眾認為,只要不是同時將藥和酒吞下肚就沒事,事實上,酒後數小時,血液中仍可能有酒精存在,如果再服用某些藥品,藥品的代謝就可能受到酒精影響,進而發生各種交互作用。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民眾,酒後出現不適可以多喝水或休息,應避免服用藥物;此外,服藥期間應儘量避免飲酒,且吃藥時不可和酒、果汁或茶等飲料併服,以足量(至少250cc)白開水吞服,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陪患者度過憂鬱期 親友的力量最重要

陪患者度過憂鬱期 親友的力量最重要#藥物

隨著台灣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有潛在的憂鬱因子,因此肯愛社會服務協會日前票選抗憂鬱10大名醫,並且在昨天(19)發表結果並表示,其實親友的關懷力量,可以幫助憂鬱症患者走出來,至於藥物療效與醫師的專業知識,則是影響病友對醫師的信任。肯愛社會服務協會針對全國192名憂鬱症病友,進行憂鬱症患者的「就醫安心調查」,發現到影響就醫的因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親友的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有了這些親友的支持,才能讓憂鬱症患者奏出來面對醫師;而醫師是否會依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則成為信任關係中最主要關鍵因素。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祕書長蘇禾表示,有57%的病友認為,親友是治療憂鬱症過程中的助力,35%的病友首次就醫,就是透過親友的推薦才找到醫生治療,更有31%的病友在親友建議或陪伴下,才能勇於就醫、面對憂鬱症,甚至有10%的病友,是因家人不支持持續就診,而決定不再就醫。所以總體而論,親友是憂鬱症患者最關鍵的角色,他們的意向與支持是讓憂鬱症患者恢復的主因。除了親友的支持之外,該協會也公布由1萬4千多位網友票選的十大抗憂醫師結果,依序是施義賢、范庭瑋、何海、吳四維、廖寶全、陳舒欣、林立仁、蘇柏文、陳建良、劉明倫等10位醫師。其中范庭瑋醫師建議,對待憂鬱症病友最好的方式,就是單純的傾聽,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適時地的告知他們現在的情緒狀況,讓他們體會將心比心的感覺,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春節全家出遊 別忘了「旅用護理包」

春節全家出遊 別忘了「旅用護理包」#藥物

過年快到了,很多的家庭都會規劃出遊計畫,馬偕醫院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主治醫師黃偉新則提醒民眾,不管要安排到哪裡去玩,再出發之前一定要記得幾件事情,像是準備好個人藥物、隨身急救物品,如果是出國的民眾,最好是能夠掌握當地的疫情,特別是某些地方入境的時候,還需要取得注射疫苗證明才能順利過關。(圖片翻攝自馬偕醫院網站,「旅用護理包」示意圖。)黃偉新醫師表示,門診中就有一名家長說,原本安排全家人一起出國旅遊,但是小女兒在搭船時,腳踝不小心被生鏽的鐵釘刺傷,慌亂中卻找不到可以止血的紗布、消毒的優碘、包紮傷口的OK繃及膠布,因為這些東西都分散在許多口袋,有些還放在行李箱內沒有隨身攜帶,只能看著小女兒腳踝上的鮮血直流。因此在旅遊門診中,醫師除了會對旅遊地的疫情及注意事項進行說明之外,還會對旅遊者強調,行前準備的時候應該將一些急救藥品集中放置在一個「旅用護理包」,以防突發狀況。黃偉新醫師表示,旅用護理包需要有外傷處理所需的繃帶、膠帶、棉花棒、優碘藥膏、小剪刀、安全別針、手套、口罩、生理食鹽水、溫度計等。還有防蚊液、防曬油。如果有個人常用的藥物,像是止痛退燒、止瀉藥、胃藥、抗過敏藥物,也要放進護理包。最後就是醫師依個人行程安排,所建議的特別藥物,像是瘧疾用藥、氣喘噴劑、高血壓藥物、糖尿病藥物、胰島素等。另外,他還建議漿意外事故發生時,需要緊急聯絡的電話、投保保險公司的電話等,都應該放在這個旅用護理包中。

醫訊/巴金森氏症藥物介紹

醫訊/巴金森氏症藥物介紹#藥物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表示,將訂於元月11日下午3時30分至4時,在新店耕莘醫院E棟1樓門診領藥候藥區,由藥劑部藥師張正賢主講「巴金森氏症藥物介紹」專題健康講座,歡迎病友、民眾踴躍參加。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藥物

長年與疼痛為伍的蕭先生,回想國中剛發病時,膝蓋、關節等處經常疼痛,既不能跑步,投籃也只能站著,花了許多冤枉錢與時間找國術館看病,仍未見起色、生不如死;高中是最痛的時候,每天一早下床時就開始抽筋,痛到趴在地上,半拖半爬去刷牙,常常全身僵硬,都要慢慢活動後才會舒服,所以必須比一般人早起,才能趕上校車。男子與家人跑遍了各大中西醫院診治,直到18歲經檢查判定為僵直性脊椎炎後,才開始認識它、面對它;19歲時開始吃類固醇控制病情,只見虛胖,卻無法擺脫疼痛,最後只有靠工作暫時忘卻疼痛,但也幾乎把身體搞壞了。發病迄今已20幾年了,每天飽受疼痛折磨的蕭先生仍然相信醫師、相信自己,兩年前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生活品質終獲改善、重拾歡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初期症狀為早起時會腰痠背痛,由下背部開始出現症狀,慢慢往上蔓延至胸椎、頸椎,漸漸形成錐體垂直骨刺,嚴重者會黏合形成竹子型脊椎,早年稱為「竹竿病」。好發於20至40歲之年輕人,推估國內盛行率千分之二,約四萬名患者,男女比約為三比一。發病原因來自遺傳,若父親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有B27基因機率為50%,但經統計指出,帶基因者實際僅約20~60%發病,顯示後天因素佔大多數比例。魏正宗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並非少見,卻常被忽略,就醫率偏低,原因不外乎是發病時多為青壯之年,加上誤以為腰酸背痛、運動傷害、跌打損傷所致,因而忽視或延誤就醫。主要症狀尤以早晨剛起床時最為嚴重,常須花一個小時以上才能起床,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在半夜因痠痛及僵硬而醒過來,影響睡眠品質,但是這些「背痛」及「晨僵」現象通常在活動後會減輕症狀。魏正宗主任表示,這種疾病好發於年輕男性,只要有不尋常的「背痛」及「晨僵」現象,就要特別留意。一般而言,僵直性脊椎炎並非絕症,不至影響壽命,只要早期診斷、積極治療、規律作息、適度運動、維持正確身體姿勢、定期追蹤、遵從醫囑、長期服藥,以及日常保健等,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像亞洲小天王周杰倫、立委余天等知名人士,就是罹患此一疾病。根據研究顯示,僵直性脊椎炎為高度家族遺傳疾病,如經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最好鼓勵家人也就醫受檢,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期。此外,千萬不要認為不疼痛了就自行停藥,因為疾病仍有可能產生惡化情形,唯有配合醫師的正確診斷與持續治療,病情才能控制得當。至於該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魏正宗主任說明,必須根據病人的表現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期待做適當決定,並且從病人治療後的反應,包括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數據等做適當調整。治療方式包括非藥物治療(nonpharmacologic) 和藥物治療(pharmacologic)兩方面。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考慮外科手術,分別是髖關節置換術及脊椎駝背(kyphosis) 矯正術,以減緩疼痛與改善行動不便。

遇壓力猛吃 女心因性過食症體重暴增

遇壓力猛吃 女心因性過食症體重暴增#藥物

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任黃湘雄表示,25歲的林小姐是研究所碩士班的學生,因為近兩個月體重暴增約20公斤,感覺情緒日益低落而前來就診。經問診之後發現患者因畢業在即,須準備碩士論文而備感壓力,常常會不自覺的狂吃東西。診斷後發現患者罹患「心因性過食症」,經給予藥物治療3個月後,患者的情況獲得改善,體重也減輕了10公斤左右。「心因性過食症」發生原因不明,不過可能與壓力有關,黃湘雄主任說,在上述為了應付壓力的個案中,因過度攝食而導致肥胖的情況,臨床上可歸類於「心因性過食症」,經給予藥物先緩解患者當下的情緒困擾,並安排心理治療改善她的壓力因應模式後,暴飲暴食的情況與體重已初步得到控制。所謂的「心因性過食症」是因心理因素引發,從某角度來看患者是在壓力下會不自覺的吃東西。它與典型的「暴食症」有所不同,暴食症是由於對體重控制的過度專注,以致於暴食症患者會採取極端的方法來減少攝入食物後的致胖作用(如:自行催吐、通腸劑濫用等),造成身體上的併發症,但「心因性過食症」患者一般則不會出現這一類的行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