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

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小心大腸激躁症

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小心大腸激躁症#藥物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李傑哲醫師指出,大腸激躁症簡言之是由於腸道的功能異常所表現出來的症候群。其症狀可包含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脹氣、腹脹、解便不完全的感覺,或糞便中出現黏液。幾乎每位成人都曾經歷過其中一或數種狀況。然而,當這些症狀一起出現,持續存在,且具有相當嚴重之生活困擾時,它們就傾向於被認定為一種功能障礙疾病。李傑哲醫師說,腸道激躁症不會致命,但很少被治癒,且終其一生均可出現,或持續進展。通常患者的解便習慣無一定之準則-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有時短期內同時發生這兩種狀況。大腸激躁症與器質病變之異,在於其症狀無法由具體的病灶來解釋,甚至也無法明確地以病理生理學闡明。雖然患者的腸道有明顯的功能異常,目前科技尚無法精確衡量,也缺乏適當的診斷工具及相關的檢查。因此,臨床上多只能由患者描述的症狀,來診斷大腸激躁症的存在。

術後噁心、嘔吐 增加手術前恐懼

術後噁心、嘔吐 增加手術前恐懼#藥物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李聰世醫師表示,一位準備開刀的45歲女病患於手術前向麻醉醫師提及,她之前做子宮肌瘤手術後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很擔心此次手術後也會有同樣的情形。於是醫師預防性地給予止吐藥物來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李聰世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常有手術患者提及之前手術後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尤其是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特別常見,由於之前這種不舒服的經驗常常增加患者在手術前的恐懼。事實上;這些患者也確實是易有術後噁心、嘔吐的族群。不過,如果有相關的經驗與疑慮的患者是可以透過主動告知麻醉醫師來獲得改善。造成手術後噁心嘔吐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患個人體質因素外,麻醉使用的麻醉藥物、進行的手術種類、術中血壓的波動都可能引發術後噁心、嘔吐的情形。目前研究顯示,個人體質因素如年輕、女性、肥胖、易暈車體質或是過去發生過術後噁心、嘔吐等的病患會有較高的發生率;另外,手術的種類,像是腹腔鏡手術、耳部手術、腸胃道手術或扁桃腺手術也會增加發生的機率;其他像是吸入性麻醉藥、鴉片類麻醉藥或術後傷口的疼痛,也都會導致患者術後產生症狀。

用藥不當 小心療效降低、毒性增加

用藥不當 小心療效降低、毒性增加#藥物

藥物交互作用是指當一個藥物的作用被藥物、食物或環境物質所改變,進而造成療效降低或是毒性增加。相同的組合會因個體差異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輕微的會使藥品療效降低,造成些許的不適,嚴重者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不可不慎。郭綜合醫院藥劑科陳佳玲組長表示,藥物交互作用不止發生於藥物與藥物之間,與食物、保健食品、中草藥也有相關。舉例來說,胃藥裡的制酸劑會改變胃中的酸鹼值,使某些治療黴菌感染的藥品吸收降低,進而導致治療失敗。同時服用藥品與牛奶也會使某些抗生素療效降低,無法達到預期療效。葡萄柚汁會使服用高血壓或心血管藥品的慢性病患發生血壓過低及心跳過快的影響。此外,菸草會使氣喘藥品代謝增加,造成療效降低而使氣喘控制不易恆定。酒精則會使某些鎮靜安眠藥品的藥物效力增強,操作危險機械或是開車就需要格外小心。陳佳玲組長說,保健食品中的紅麴若是與降血脂的藥品一起使用,會增強降血之藥品的副作用,嚴重者有可能會產生肌肉酸痛的現象,使用前務必請教醫師或是藥師應如何正確用藥。此外,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如:波菜、花椰菜、豬肝等)與抗凝血藥品一起使用,會降低抗凝血藥品的作用而引起嚴重血栓,應避免一起使用。最近季節多變化,天氣較為寒冷,中國人有進補的習慣,通常會燉補中藥強身,要特別注意中藥的當歸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若是與抗凝血劑一起使用也可能會增加出血的危險。呼籲病友在使用藥品時,應使用溫開水吞服藥品,避免使用葡萄柚汁或是牛奶;菸、酒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及代謝,用藥時應避免同時使用。若需使用保健食品或是中草藥前,應請教專業醫師或藥師,為您的用藥安全把關。

憂鬱症患者服用藥物 並非都有成效

憂鬱症患者服用藥物 並非都有成效#藥物

一篇刊登在「一般精神病學彙刊」(Archivesof General Psychiatry)中的研究指出,美國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多達五分之一病患服用抗憂鬱藥物「千憂解」膠囊(Cymbalta/duloxetine)等其他抗憂鬱藥,病情改善效果反而不如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圖片為梵谷的在永生之門,用來描述憂鬱症的狀態,翻攝自維基百科)這個研究將重度憂鬱症病患約2500人隨機分成三組用藥,一組服用美國禮來製藥廠(Eli Lilly)的「千憂解」(Cymbalta),一組服用其他抗憂鬱藥物,最後一組則服用無藥性藥片,實驗為期兩個月,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服用千憂解藥物的病患84%有大幅度改善情況,不過約有16%病患狀況反而比服用無藥性藥片還嚴重。根據花蓮玉里榮民醫院在衛教文章中指出,對抗憂鬱症不一定要使用藥物,一般來說憂鬱症的治療可分為四種,精神療法、藥物療法、電震動治療及心理治療。精神療法通常會結合藥物、精神療法和電擊療法,來治療嚴重的憂鬱症病患;再者是使用抗憂鬱症藥物來改善,第三種電震動治療就是俗稱「電擊療法」,能成功地治療嚴重的憂鬱症,最後心理治療又稱為「談話治療」或「諮商治療」,這一類治療是由專業人員對憂鬱疾患之症狀及原因進行了解,來幫助憂鬱患者恢復正常。優活推薦:●憂鬱症要一輩子吃藥嗎?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4&id=401●憂鬱症治療要領http://w3.uho.com.tw/focus.asp?sid=7&id=87●老年憂鬱症與自殺警訊http://w3.uho.com.tw/focus.asp?sid=7&id=85

當心!4藥物副作用易致老人急診

當心!4藥物副作用易致老人急診#藥物

美國每年約有10萬名老年人因為藥物副作用而急診住院,新研究發現,其中將近三分之二的病例是由4種常見藥物引起,包括兩種阻止血液凝固的藥物-抗凝血劑(warfarin)、抗血小板藥,以及兩種糖尿病藥-胰島素與降血糖藥。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使用上述藥物應遵照醫囑,正確服用,並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適時調整劑量,以降低不良反應的風險。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研究指出,因藥物不良事件(副作用)而急診住院的老人中,近半(48%)是80歲以上老人;三分之二(66%)是非蓄意用藥過量所致。傳統上被認為高風險藥物所引發的不良反應事件,僅占了緊急住院比例的1.2%;而造成高達67%老人緊急住院的禍首,是四種常用藥物的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說,從資料庫研究數據發現,因藥物不良反應而急診住院的老人中,有33%與抗凝血劑warfarin有關;warfarin常被用來治療靜脈栓塞、肺栓塞等血栓疾病及心臟瓣膜置換術後使用,中文商品名有:可邁丁錠、歐服寧錠、欣服寧錠、可化凝錠等。糖尿病患者用來控制血糖的胰島素(insulin),與14%緊急住院病例中有關。同樣也是用來控制血糖的口服降血糖藥,則與11%的緊急住院病例有關。還有13%的老人緊急住院病例,是與抗血小板藥物造成不良反應有關;這類藥物可以阻止血液凝固,常被用來治療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變,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Bokey®)、保栓通(clopidogrel;Plavix®)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務必清楚認識自己所使用的藥物,包括藥品名稱、劑量、用法、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症狀,並按照醫囑服用。服用抗凝 血劑或糖尿病藥期間,應該定期回診追蹤;就診時,也應告知醫師目前使用的其他藥物,以利醫師處方時評估藥品過量或交互作用的問題。

為什麼昏昏欲睡?恐是常用電腦導致

為什麼昏昏欲睡?恐是常用電腦導致#藥物

你上課會狂打瞌睡嗎?當心是身體出狀況!馬偕醫院研究顯示,2成7的大專生在白天有嗜睡問題,每三人大約就有一人,其中長時間用電腦的女性、有菸癮、情緒憂鬱者,嗜睡風險更高。研究發現,女學生在非假日時每天多用電腦一小時,白天嗜睡量表分數就會上升。研究人員提醒青少年別猛用電腦,如果每天用電腦時間超過三小時,成年後睡眠障礙、白天嗜睡風險比一般人增兩倍。彰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指出,近年來因睡眠問題求診的患者愈來愈多,除了失眠之外,嗜睡症患者也有增多的現象。此病的主要症狀是,一天到晚想睡覺,無論開車、吃飯、講電話,或在會議中,都可以睡著,較多發生在15到30歲的年齡層,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生。造成嗜睡症的病因很多,是由於腦幹中的睡眠覺醒中樞功能出問題,而產生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等4大主要的症狀。彰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表示,治療嗜睡症,必須要靠正確的診斷,了解潛在的病因,根據不同的疾病加以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嗜睡症狀。目前有許多種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可用來控制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的4大主要症狀。另外,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設計符合所需的行為治療,及用最小劑量藥物,達到最大的效果,改善生活品質。優活聚焦:●神奇!水果籽卡牙洞 竟然會發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75●美容團隊研究:冬天看起來老4.7歲 黑眼圈作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70●冷氣團報到 一氧化碳中毒增 消防署教你防範與急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69

藥物來路不明傷身 看達人怎麼做?

藥物來路不明傷身 看達人怎麼做?#藥物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於8日舉辦「正確用藥教育議題創造成果發表會」,會中發表今年全國14個校群、86所學校推動正確用藥教育創作作品和教育成效,也表揚績優單位和人員,會中並邀請這些績優具創意的用藥教育達人一起分享用藥教育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心得。為了擴大正確用藥教育推動成效,食品藥物管理局康照洲局長及教育部王司長共同邀請這些用藥教育達人,一起來分享正確用藥和打擊不法藥物教育的實施心得。創新多元的正確用藥教育推廣方式,令師長們耳目一新,例如為什麼蒙娜麗莎不微笑?為什麼畢卡索哭泣的女人要哭泣?藥袋可以多一顆心嗎?可以長得像章魚哥嗎?大家共同討論如何結合醫院、藥局、學校、社區等資源一起推動正確用藥教育。今年培訓種子教師960人、學生志工578人分布在校園成為用藥教育的尖兵。因為用藥教育非常專業,因此學校大多與社區藥局、社區醫療群有固定合作關係,進而促使正確用藥行為(遵醫囑服藥率)從67.12%提升至69.18%。在推廣不購買來路不明藥品觀念的成效上,累計師生勸阻親朋好友、家人不買及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計9,773次,除了改善用藥行為外,也提升用藥的經濟效益。

亂用抗過敏鼻噴劑 反致藥物性鼻炎

亂用抗過敏鼻噴劑 反致藥物性鼻炎#藥物

許多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一遇天氣變化,就開始鼻塞、打噴嚏、擤鼻涕擤不停,甚至睡不好產生惱人的「熊貓眼」。一名鐘小姐常常也因為鼻炎症狀產生黑眼圈與止不住的鼻水而感到困擾,直到3年前開始使用鼻血管收縮劑,結果卻噴上癮,一天噴5、6次;一個月就用完一罐噴劑,長久使用之下,破壞鼻腔黏膜,產生藥物性鼻炎,噴再多次也無法緩解症狀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表示,若是過度使用市售血管收縮劑、類固醇、抗組織胺等鼻噴劑,因為成份中含交感神經興奮劑者,反而可能讓症狀加重;其實鼻噴劑適用於急性期的鼻炎,雖然可以快速緩解鼻塞等症狀,但不宜過度仰賴,使用的時間不應該超過十天,以免產生依賴性。台灣鼻科學術聯誼會昨發表「二○一一年台灣鼻炎衛教手冊」,讓大眾對鼻炎治療多一分認識。台灣鼻科學術聯誼會召集人方深毅表示,根據調查顯示,全台平均每4人當中就有1人有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揉眼睛、鼻涕倒流、鼻塞、黑眼圈等。醫師建議過敏性鼻炎的病患,應找出過敏原、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作息正常再搭配藥物及治療,才可從根本改善過敏性鼻炎,不會讓過敏性鼻炎症狀反覆發作。優活聚焦:寫日誌揪出過敏原 竟是咖啡惹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13&HN_Yr=0&HN_Mon=0電磁波可攻擊我們? 國際研究說不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04&HN_Yr=0&HN_Mon=0愛搞怪愛變化 年輕人愛燙髮恐大量掉髮致禿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15&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