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長輩都有膝蓋痛的困擾,若因為疼痛而不敢運動,甚至減少走路,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日本宮西醫院人工關節中心長巽一郎於《100歲也能行走自如》一書中,分享從走路姿勢開始的身體正確使用法,搭配伸展體操、關節軟骨再生運動、肌肉放鬆練習,幫助讀者自然改善骨盆、核心、脊椎、腰腿、膝蓋、腳底引起的疼痛。以下為原書摘文:
許多長輩都有膝蓋痛的困擾,若因為疼痛而不敢運動,甚至減少走路,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日本宮西醫院人工關節中心長巽一郎於《100歲也能行走自如》一書中,分享從走路姿勢開始的身體正確使用法,搭配伸展體操、關節軟骨再生運動、肌肉放鬆練習,幫助讀者自然改善骨盆、核心、脊椎、腰腿、膝蓋、腳底引起的疼痛。以下為原書摘文: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症狀是膝蓋會感到深層的抽痛或割裂痛。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於《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一書中,分享「退化性膝關節炎」迷思、盲點以及釐清醫學界的誤解,其實95%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因並不是「退化」,內側摩擦現象才是關鍵。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男子團體Energy近期推出新曲《星期五晚上》,其中舞蹈動作「16連蹲」展示了強大的核心力量,吸引了許藝人明星模仿挑戰,甚至引發全民16連蹲的模仿風潮。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呂紹睿於《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分享膝關節保健的知識,幫助民眾守護骨本。以下為原書摘文:
膝蓋卡卡又很痛?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運動扭傷、退化性關節炎,或是肌力不足加重雙膝負擔等,不論什麼原因,溫和的運動對於舒緩膝蓋痛都很有幫助!《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介紹「9種瑜珈體式」,學會就能有效保護膝蓋,緩解及預防膝蓋痛。
過年期間,卡妹在堂兄的建議下開始試玩健身環,跟著螢幕又是跑跳,又是深蹲,玩的好不愉快。卡妹想:「乾脆來練習跑步好了,說不定哪天我也可以參加馬拉松呢!」於是開啟了1週3跑的練習。過沒多久,卡妹就發現自己的右腳膝蓋痛了起來。再沒幾天,連左腳膝蓋也開始變得疼痛。就醫檢查後,醫師告訴卡妹:「這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一名40多歲男性左側膝蓋已疼痛1年多,該患者從事汽車保養維修作業超過20年,本身沒有特別外傷病史。患者平日工作時常以蹲坐姿勢作業,每日蹲坐時間為2~3小時,期間也須頻繁起立蹲下;甚至有整日蹲坐的情況,蹲作期間需要經常變換姿勢,因此導致膝蓋疼痛難耐。後續,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左側半月軟骨破損」而且是職業相關疾病。
57歲邱女士每天都需要上下樓梯,頻繁地蹲下、站起來或跪地。日前,她總是覺得右腳膝蓋不穩定,而且不時有軟腳的情形,要是做蹲下、跪下或下樓梯等動作時,還會伴隨膝蓋後側、內側疼痛。初期,她以為是關節退化,便不以為意,直到疼痛加劇,只能靠柺杖慢慢走⋯⋯
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年長者的夢靨,不只會造成長輩行動能力下降,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則也會使得生活品質降低,根據統計,50歲的發生率為20~30%,70歲以上則高達70%,因此如何做好膝關節保養,避免關節炎發生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