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

講座/靈活關節力 輕鬆打通關

講座/靈活關節力 輕鬆打通關#膝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上下樓梯是否覺得痠痛?無力?保養膝蓋跟年齡沒有關係,每天走路也會磨損膝蓋,關節骨骼負擔了人體全身的重量與活動的靈活度,如何告別關節卡卡骨頭酥?本次講座特別邀請脊椎關節保健達人鄭雲龍老師,因為一場意外讓他從高處墜落,造成腿部斷裂受傷,靠著自己持之以恆的復健訓練,再度成為全國大專盃杯武術冠軍!鄭老師將分享如何藉由基礎的保養及飲食,養出關鍵好骨力,讓你輕鬆四處趴趴走不再是夢想。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名稱:靈活關節力 輕鬆打通關時間:106年4月20日(四)下午19:00-21:00地點:誠品敦南店 B2視聽室(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捷運忠孝敦化站)洽詢:02-2362-6068 或 2362-6057線上報名 http://www.camelia.com.tw/hot_223867.html

越跑越健康 快看3重點!

越跑越健康 快看3重點!#膝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用不良的姿勢跑步,就等於讓自己隨時處於可能受傷的危險中。尤其當跑得越遠,身體越疲憊時,姿勢更容易頹萎下來。脊椎如果彎曲,就可能使下背與肩膀肌肉扭傷,同時讓身體重心前移,增加膝蓋、脛肌(小腿前側)與腳跟承受的壓力。如果跑步時不看向前方,而是低頭看著腳或路面的話,情況會更加不利。1) 步伐更輕快/一般來說,人的頭部重量平均約4.5公斤。如果脊椎彎曲、頭部前傾,那麼不只頸部和上背部的肌肉會變得緊繃,腳步也會變得緩慢而沉重,步伐還會變小。如果你跑步時能明顯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就表示你的姿勢不夠正確。此時,要重新校準身體中線,頭部應該在肩膀上方,而肩膀在臀部上方。如此一來,腳步會更輕盈、速度也能加快。2) 呼吸更深長/駝背拱起的肩膀會讓彎曲的脊椎壓迫到身體前側,使跑者無法做深長而完整的呼吸,偏偏行進時是身體肌肉最迫切需要氧氣的時候。你只需試試下面這個簡單的測試,就能看出彎腰駝背對呼吸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首先,做出駝背的姿勢、頭部往下放低,然後呼吸幾次。此時你應該感覺吸吐受到限制、呼吸也變得短促。接著,把頭抬起、肩膀放鬆、直視前方,再呼吸幾次。這時你會發現,腹腔與胸腔都能自由擴張了。跑者在賽程的最後,姿勢常常會頹靡下來,但對疲勞的肌肉來說,如果能得到多點氧氣,表現絕對會有所不同。3) 增添自信/抬頭挺胸也有相當正面的心理激勵作用。當身體因長跑而疲憊,很自然地就會出現負面的想法,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與訓練狀況。這些負面的想法又會使得頭部往前倒、心情也跟著低落。這時,抬頭挺胸的姿勢可以打破這樣的負面循環,彷彿用你的全身在說:「我一定能辦到!」(本文摘自/跑者瑜珈/大是文化出版)

玻尿酸=食鹽水?關節注射效果相同!

玻尿酸=食鹽水?關節注射效果相同!#膝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來也很盛行在關節腔注射玻尿酸(hyal-原意是:像玻璃一樣光亮透明的),以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玻尿酸是大眾較為熟知的錯誤譯名,正確名稱是透明質酸,它是關節滑液及軟骨的主要成分之一。促進傷口癒合、皺紋填補具有特殊生物活性,能攜帶500倍以上的水分,保水性佳,更具有無毒、低免疫反應、高生物相容及生物可分解以及人體可吸收等特性,早就被廣泛使用在各醫學領域,如:促進傷口癒合、眼睛手術、外科手術防黏劑、美容醫學的皺紋填補、臉部組織的調整等。臨床上所使用的,有由新鮮雞冠提煉精製而成,也有人工合成的。增加潤滑度 避免關節攣縮透明質酸注射至膝關節腔內的作用,就像替生鏽的齒輪加上潤滑油,它可覆蓋於軟骨表面保護軟骨,增加潤滑度,避免關節攣縮,進而增進關節活動範圍,改善日常生活品質,更可減少軟骨持續磨損,延緩置換人工關節的時間。近年來,諸多由藥商贊助的臨床實驗肯定它的卓越療效,病患也因此趨之若鶩。注射透明質酸或生理食鹽水 結果差不多不過,最近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老人及免疫風溼科的醫療團隊,在《斯堪地那維亞免疫風溼學》雜誌,發表一篇較客觀的研究報告,值得參考。結論是:在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或生理食鹽水,結果是差不多的。這個醫療團隊設計了一個嚴謹的臨床試驗,他們以雙盲隨機方式將251位嚴重程度相當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分成3組,每週施打下列不同製劑,4週共施打4劑:第1組:透明質酸注射劑2毫升(Sodium Hyaluronate);第2組:生理食鹽水20毫升(擴張關節腔,有舒緩症狀的效果);第3組:生理食鹽水2毫升(對照組)。治療後,持續觀察26週。關節腔注射劑有類似安慰劑的效果結果顯示:無論在疼痛的減輕、功能的改善、止痛藥的使用情形,各組治療方式都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在客觀的疼痛程度計分(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及詳細的膝蓋損傷及「退化」性關節炎追蹤量表(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KOOS)計分方面,3組均有相同的改善程度。這間接證明:關節腔注射劑有類似安慰劑的效果,症狀治療的短期效果是如此,長期使用又是如何呢?可否減緩甚至扭轉關節退化呢?可惜,到目前為止,仍無足以採信的相關報告!(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軍官O形腿 關節退化害的!

軍官O形腿 關節退化害的!#膝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5歲許老先生為職業軍官退伍,長年飽受膝痛所苦,連腳踏車都無法騎,前幾年不僅無法上下樓梯,走路也開始出現「0形腿」,吃止痛藥不見效,3年前因寸步難行就醫,剛開始打玻尿酸稍有改善,但不到半年膝蓋又開始疼痛,後來接受「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立即可以下床,隔日就出院,2周後就騎著單車趴趴走,甚至到澳洲爬山。每10個老年人 有7個受膝關節炎之苦老年人膝蓋問題雖不會馬上致命,卻會慢性影響生活品質,並與失智、中風和冠狀心臟病並列為造成老人失能的前4大疾病,據統計,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老年人,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帶來疼痛與腿部關節活動的限制,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台北中山醫院骨科吳濬哲醫師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經過多年的使用,造成軟骨磨損、滑囊發炎及增生,高達85%的患者膝關節疼痛,問診後發現超過90%患者會自行吃止痛藥,另外也有超過50%成老人家,誤以為補鈣可以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 降軟組織破壞吳濬哲醫師表示,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擔心「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手術傷口大、開刀危險性高,加上顧慮術後會增加子女或家人照顧的負擔而選擇放棄手術,而目前「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只針對部分磨損、壞損的關節做磨除,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拉扯和破壞。

防退化 葡萄糖胺、軟骨素沒效!

防退化 葡萄糖胺、軟骨素沒效!#膝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2、30年來,在商場上屹立不搖的葡萄糖胺(Glucosamine )相關產品引發很多有趣的社會現象:相關單位在藥品與營養補充製劑歸類上的舉棋不定、醫師面對它的複雜心理、民眾對用與不用的疑惑、相關製劑在國內如火如荼的廣告戰、在大賣場所見成堆促銷的產品、子女在購回以表孝心後的心安......不一而足。更有甚者,有些保健文宣還刻意強調35歲的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高度建議提早使用這些關節軟骨營養補充製劑。沒有證據顯示葡萄糖胺能減緩退化事實上,在葡萄糖胺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成效方面,有幾篇可信度相當高的研究報告:第一篇是刊登在美國《家庭醫師》雜誌的綜論性文章 ,作者提到,葡萄糖胺是美國使用最多的營養補充製劑之一,目前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它能減緩或阻止關節「退化」,卻也沒有嚴重副作用的報告。因此,在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主導之大型研究計畫的結果出爐前,醫師並沒有理由反對它的使用。較適合的原則是:讓病人嘗試服用2個月,之後由病人自己決定是否繼續使用,醫師的責任是觀察治療效果及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實驗證實 保健食品無法減緩關節退化沒想到,N I H大型研究計畫的第一篇報告2個月後就出爐了,結果竟是:無法證明接受葡萄糖胺、軟骨素以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製劑等治療方式,能減緩膝關節的「退化」。這篇 N I H 的報告,是針對葡萄糖胺的臨床使用療效大型研究計畫的首篇研究結果。由位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猶他州立大學醫學院主導,聯合九家醫學中心的一群學者,針對572名患有第2或第3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患,隨機分成5組,分別施予不同的治療方式(第1組:每天服用葡萄糖胺1500毫克;第2組:每天服用軟骨素(Chondroitin )1200毫克;第3組:合併服用以上2種製劑;第4組:每天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製劑Celebrex200毫克;第5組:使用安慰劑Placebo 當對照組)。對照組關節腔間隙平均減少了0.166毫米治療滿2年後,比較治療前後的關節腔間隙變化情形。結果顯示,第5組(即對照組)的關節腔間隙平均減少了0.166毫米,相較之下,並未發現任何一組治療方式得到比對照組較好的結果。也就是說,對於中度「退化」的膝關節,並無證據顯示接受前面所提各種方式治療2年的過程中,能減緩關節的「退化」。2年後,同一系列的另一篇報告也出爐了,這次是針對662位病患,同樣隨機分成如上所述的5組。治療滿2年後,比較治療前及治療後的疼痛及功能改善程度。結果發現,與使用安慰劑的第5組比較,前4組都沒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療效。對軟骨增生都沒有統計學上效果同年,瑞士伯恩大學發表另一篇結論類似的報告在針對3803名病患的使用結果做了分析後發現,與安慰劑比較,無論是葡萄糖胺、軟骨素、或是其混和製劑,對關節疼痛及軟骨增生都沒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治療效果。因此,他們建議醫療專業人員及醫療保險提供者停止使用或補助這方面的治療。其實,葡萄糖胺及相關口服營養補充製劑(如軟骨素)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效果,除了傳統的「吃啥補啥」的心理作用外,主要是這些產品具有類似消炎止痛藥物的速效,可抗發炎以緩解疼痛症狀,能在短短幾天就讓使用者感受到效果。不過,迄今仍無足可採信的研究報告證實長期服用這些營養補充製劑,能改變膝關節持續「退化」的自然病程。(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孕婦負重大 爬樓梯膝蓋先走

孕婦負重大 爬樓梯膝蓋先走#膝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老一輩的傳統觀念中,孕婦是不可提重物的,然而已經有研究證實,奈利性的運動並不會對孕婦造成併發症,所以如果懷孕之前有運動習慣,或是工作、居家食有負重習慣,懷孕期間是可以照常做的,前提是不能有吃力、不適的感覺。適合游泳、散步、走跑步機適合孕婦的運動有游泳、散步、走跑步機、固定式腳踏車(因為外面路況多,加上孕婦平衡感較不好,容易在過程中跌倒,因此會建議固定式的腳踏車較安全。)游泳則要留意衛生問題,務必選擇經常換水、半戶外、空氣流通的泳池,以減少細菌感染的發生率。穿透氣運動服、軟膠運動鞋懷孕的時候,血液循環會特別快,所以孕婦會容易感到燥熱,在運動時更明顯,所以孕婦運動時,不用刻意穿很厚的衣服、包得很緊去排汗,只要穿著最透氣的運動服就好,鞋子則建議穿舒適的軟膠質、包覆性強的運動鞋,並且要有止滑功能(孕婦最怕跌倒),不要穿不易散熱的皮質鞋,如果懷孕後期水腫,可以把運動鞋的鞋帶放到最鬆。負擔胎兒帶氧量 改用嘴巴呼吸懷孕時請記得:太累的時候不要運動,運動也不能過度勞累,同時在運動時一定要換氣及補充水分,一般強度的運動可以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然而懷孕還要負擔胎兒的帶氧量,所以運動時需要更多的氧氣,孕婦可以改用嘴巴大口吸氣、大口吐氣,快速補充氧氣所需。上下樓梯 膝蓋一定要在身體前隨著體重增加,不建議孕婦爬樓梯太久(在住家或辦公室爬4、5層樓不會喘的程度是ok的)否則會讓膝蓋的負重過大,由於一般人上、下樓梯時,身體會不自覺的往前傾,如此一來很容易摔倒或造成關節耗損,因此不管上、下樓梯,膝蓋一定要在身體的前面。(本文摘自/孕動!羅美玲的孕期體適能健康書:孕期健身333,順產塑身一起來!/匯展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農、工人員負重傷膝 好發關節炎

農、工人員負重傷膝 好發關節炎#膝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半百,得到退化性關節炎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是種老年常見疾病,也是一種常見慢性的、漸進性的關節軟骨損傷疾病,肇因於關節面的軟骨長期受到重力以及重複動作的情況下,有了程度上的磨損,若是工作又是較為粗重者,影響更為明顯,以下肢的膝關節以及髖關節退化為最常見。組織結構未復原 強度、韌性下降除了老年患者,另一個好發族群,為過去有舊傷,但沒有接受良好的治療者,因肌腱、韌帶的組織結構沒有復原完全,強度與韌性下降,當身體組織使用到一定年限,容易因血液循環下降而引發病症。疼痛、關節功能障礙、僵硬退化性關節炎最顯著的3大症狀為:疼痛、關節功能障礙以及關節僵硬,多數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只是覺得膝蓋卡卡、不能蹲跪、無法久站、上下樓梯困難或是坐久了站不起來,早上起床時會有關節僵硬的徵兆。膝關節紅腫發熱 雙腿變形當病症加重時,則出現膝蓋內側疼痛,向上牽連引起腰酸背痛,向下蔓延引起腿肚痛或踝痛,膝關節外觀紅腫發熱,雙腿逐漸變形,睡覺一段時間後起床時感到關節僵硬,更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會讓膝關節攣縮不能完全伸直,肌肉無力,極有可能會萎縮。常負重、有運動傷害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也是一種與職業有很強關聯的疾病,如果爸爸年輕時的職業是屬於營造、林木、農、礦工業從業人員,因工作所需常要負重,或是曾經是運動員有運動傷害,年老時也較容易引起退化性關節炎。關節置換 術後1~8週黃金期退化性關節炎不一定得置換人工關節,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的病史、疼痛指數加以評估,當膝蓋關節炎退化變形嚴重,則需以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治療方式擺脫疼痛,即使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仍要把握術後1~8週黃金復健治療期,由專業物理治療師進行有效的復健治療與訓練。

運動傷害前3名 膝蓋+腳踝+手肘

運動傷害前3名 膝蓋+腳踝+手肘#膝蓋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最近路跑很流行,球類運動更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然而,如果沒有做好暖身,收操也沒做,又一直長時間的樂在其中,就很容易產生運動傷害,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運動傷害也很容易發生,輕者疼痛,重則很可能就會無法行動,而且運動傷害還有好發部位,最常見的就是膝蓋、腳踝與手肘,特別容易受傷。跑步易使髂脛束肌肉群受傷跑步最易使膝蓋與大腿部位受傷;新高醫院物理治療師吳瑞濱指出,不習慣長跑者,大腿旁邊的髂脛束肌肉群會太緊,因而會使得大腿在過度彎曲伸展磨擦之下,大腿膝蓋旁邊會發炎,膝蓋外側的髂脛束肌肉群就會疼痛;此外,長跑也易出現腳踝以及足底受傷。跑步與球類最常受傷求診門診中,因為運動傷害來做治療的以跑步與球類最多;物理治療師吳瑞濱表示,就跑步而言,以膝蓋與大腿部位較常見,球類運動則是打高爾夫球與網球常有運動傷害,常見部位則是手部傷害較多。運動前應做足暖身操對於喜歡跑步運動者,吳瑞濱物理治療師建議,平常就要做拉筋運動,至於在跑步前,暖身運動要做足夠,應該要做十至二十分的暖身操,而且收操運動也要做五至十分鐘,不要只稍微暖身就跑。運動一直重覆動作易受傷至於球類運動則是因為一直做擊發動作,因而產生運動傷害;很多人是在高爾夫練習場,一直重覆做同樣的動作,手部就容易出現運動傷害,也有人是在網球練習場做反拍的動作而發生運動傷害,以及腳步的動作,也容易有腳踝扭傷。休閒運動量力而為吳瑞濱物理治療師強調,職業運動選手都一定會有運動傷害,一般人以運動為休閒,想要避免產生運動傷害,運動前的暖身要做足,太難的動作不要做,運動不要太勉強,太困難的球不要打;因為重覆性的動作一定會有運動傷害,所以打球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就好,不要打太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