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許多民眾會選擇吃火鍋來保暖,不過部分火鍋食材含高磷、高鉀、高鈉⋯⋯等成分,攝取過量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對此,醫師建議,控制火鍋中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的攝取量,不僅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骼健康問題。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許多民眾會選擇吃火鍋來保暖,不過部分火鍋食材含高磷、高鉀、高鈉⋯⋯等成分,攝取過量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對此,醫師建議,控制火鍋中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的攝取量,不僅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骼健康問題。
冬天是吃火鍋的季節,尤其天氣轉涼後,麻辣火鍋成為不少人的吃鍋首選。不過,麻辣鍋作為冬季的美食佳品,雖然能帶來愉悅的味覺享受,但其高辣、高油的特性對消化道的影響不可忽視。醫師指出,麻辣鍋會刺激消化道,易引發腹瀉、胃潰瘍、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享用時需要掌握正確飲食方式,才能避免腸胃過度負擔,並提供5個「吃麻辣鍋不傷胃」建議。
49歲王先生因右側腰部痠痛、血尿而就醫,問診得知曾經治療過腎結石,並且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病史。王先生平時喜愛吃火鍋,冬季後更是1週吃到2~3次;驗尿發現有尿酸結晶體,超音波顯示在右側輸尿管末段有顆0.8公分結石合併腎積水,結果雙側腎臟都有結石⋯
下雨後氣溫跟著遛滑梯,只要天氣稍稍變涼,火鍋店裡就是擠得滿滿都是人,三五好友大多相約到吃到飽火鍋店來個大進補,不管是香辣有味的麻辣鍋、泡菜鍋,或是香醇可口的涮涮鍋、起司鍋、臭臭鍋⋯,每一種都很受歡迎,各種口味滿足不同的喜好與選擇。
台灣近日持續受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偏低,而冬天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常見的疾病包括狹心症、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其中「狹心症」引起的胸悶,大多在活動量增加、情緒激動時易發生,在休息後胸悶的症狀會漸漸改善;但是一旦出現持續性胸悶、呼吸困難、單側突發無力、口齒不清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預防猝死意外。
週末跨年預備備!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導,今年跨年將迎來濕冷的天氣,冷冷的天氣當然不能錯過火鍋與熱湯,但喝火鍋湯、吃紅肉擔心熱量太高嗎?營養師建議可以自煮「牛肉綜合蔬菜湯」,不僅能抗氧化降低發炎,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三高族群也適合食用,年底也能健康度過。
冷氣團來襲!寒冷冬天三五好友一起到火鍋店,吃熱呼呼的火鍋是一大享受,但營養師吳欣陵提醒,吃火鍋的頻率最好一週不要超過2~3次,更提供聰明吃火鍋3訣竅,只要注意食材選擇,不僅讓肥胖不上身,有三高、痛風的患者也能健康吃鍋。
入冬之後,天氣越來越冷,許多人會以食補來提升身體的禦寒能力,但總怕補錯了反而越補越胖,冬季到底該如何食補較為恰當呢?營養師廖欣儀建議,掌握鐵質、優質蛋白質與優質脂肪三要素,攝取高CP值的營養素,不僅不容易發胖,還能提升防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