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

影音/抽檢賣場蔬果 農藥超標、混用

影音/抽檢賣場蔬果 農藥超標、混用#蔬果

有不少人會到各大超市或大賣場買蔬菜和水果,但民間團體綠色和平組織,抽查全台各地連鎖超市的8間門市,結果發現58項新鮮蔬果裡,有43項被驗出蔬果農藥殘留。其中,台北松青賣出的密棗,違法殘留亦達胺和達滅芬2種農藥,宜蘭家樂福賣出的韭菜,貝芬替農藥更超標2.7倍。調查發現,不少蔬果農藥混合使用的情況嚴重,像是台北頂好超市賣出的金棗,就被驗出9種農藥,一旦農藥混用吃下肚,就好像喝了不同種類的酒一樣,容易產生雞尾酒效應,無法代謝。針對調查結果,家樂福則表示,1月份起店內蔬果都有自行檢測,目前價上商品安全無虞,至於頂好及松青也表示已經下架,要等合格才會再上架銷售。

有機生活崛起 教你怎麼選購蔬果?

有機生活崛起 教你怎麼選購蔬果?#蔬果

「有機」,是近幾年興起的新生活概念,它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讓環境保護、飲食健康融合成一種生活態度,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回歸自然,提倡簡單生活,強調與這塊土地共生、共長與共榮。綠色週末 有機樂活東西向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開通,城市與臨近農村型縣市的距離縮短,讓許多嚮往樸實農村生活的人趨之若鶩,利用閒暇之餘享受有機農耕的樂趣。週末到農田工作,或到農莊拜訪農民已經是現代的休閒生活新時尚。連歌星甄妮放下五彩繽紛的演藝生活,也隱居田野買地自種,實現現代陶淵明的生活,真正體驗「種豆南山下」的滋味。從產地到餐桌,原本說的是以在地食材減少食物里程的環保意識,但在許多小農故事的被媒體報導或被食材達人介紹下,開始引起都市上班族興趣尋訪食材產地。他們脫掉平日上班的襯衫、皮鞋,赤腳踏上泥土地,釋放雙腳的束縛,深吸一口青草香,感受大地所釋放的溫度,不只讓身體和心靈像植物般愉悅地伸展,甚至更從親身接觸小農們的栽種與故事中,試圖找回近乎失去的生活動力。有機蔬果選購小叮嚀有機蔬果種植成本比一般化農困難,售價相對高出許多,讓消費者難以選購。康聯預防醫學資深營養師趙思姿醫師建議,民眾購買蔬果時多花點時間留意,就可以買到農藥汙染最少的蔬果。她建議民眾到可至有品牌的有機店購買蔬果,購買一般蔬果的話有以下原則可供參考:■ 儘量購買當季蔬果:提早上市的蔬果可能採強制催花法,殘留農藥可能性高。■ 選購有品牌的安全蔬菜:政府單位認証合格的蔬果,雖然不表示沒有農藥殘留,但至少不必擔心買到使用禁用農藥的蔬果。■ 不購買連續採收的蔬果:噴灑農藥的蔬果有安全採收期,在安全採收期之後採收的蔬果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過量的問題。■ 選購時不只看外觀:外表翠綠無蟲孔的蔬菜,常因噴灑過量化學肥料或農藥所致。■ 注意產地:勿挑選排煙工廠、火力發電廠、焚化爐旁等戴奧辛落塵處附近所種的蔬果。■ 少買易遭蟲害的蔬果或水耕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小白菜、玉米等,都是易遭蟲害的蔬菜,室外種植若不灑農藥幾乎無法收成;而水耕蔬菜所使用的培養液都是化學肥料配方,使用過的水耕廢液也容易造成二次汙染。 ■ 盡量選擇能去皮的蔬果:如馬鈴薯、蘿蔔、冬瓜等。■ 多選購少病蟲害的蔬果:像是九層塔、洋蔥、秋葵、羅勒、香椿、山蘇、野蓮等。【有機資訊參考網站】各地有機農夫市場資訊http://agsafe.coa.gov.tw/market.php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coa.gov.tw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

吃什麼提升免疫力?對抗感冒病毒!

吃什麼提升免疫力?對抗感冒病毒!#蔬果

冷颼颼的天氣,加上流感好發的季節,身邊「酷酷掃」的人也愈來愈多,除了擔心自己抵抗力不佳外,也害怕自己被周圍感冒的人傳染到,如何在這寒冷的冬天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呢?開業診所何一成副院長表示,容易感冒的原因有很多,如(1) 有慢性疾病,或抵抗力較弱者,(2)常接觸感冒患者, (3) 睡眠不足,(4) 飲食不均衡,營養素不足,(5)少運動等都是因素之一。何一成指出,營養的攝取和免疫力息息相關,足夠的營養素能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強壯,捍衛身體健康。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可攝取足量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B、C、D、E、硒、鋅、蛋白質、魚、蛋黃、深色蔬菜水果及菇類、乳製品等,其中維生素D能協助人體產生抗體、對抗病毒。平時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能提升免疫力,減少感冒、發燒機率。

北市抽查蔬果殘留農藥 有機商品也中標

北市抽查蔬果殘留農藥 有機商品也中標#蔬果

只要蔬果標榜「有機」種植,售價馬上就會水漲船高,但是有機種植真的就不含農藥嗎?最近台北市衛生局針對傳統市場、超市、大賣場、農產公司及有機蔬果販賣店等販售蔬果的地點,抽查蔬果中農藥殘留的情形,結果在389件抽驗的生鮮蔬果產品當中,有17件檢出殘留農藥不符規定,其中還包括有機蔬果。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這次抽驗了389件生鮮蔬果產品,其中45件是有機蔬果及344件是一般蔬果,其中1件有機蔬果「尖石白菜」檢出殘留農藥,雖然是在殘留農藥的標準內,但是有機蔬果是不能驗出農藥,所以衛生局認為該樣產品不合格。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目前已經將不符規定的產品交由農政單位繼續追查辦理,如過發現到違規的事實,將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北市衛生局抽驗之344件非屬有機蔬果產品中,共有68件檢出殘留農藥,其中52件殘留農藥檢出量在法令許可的範圍之內,算是符合規定。其他不符合規定的產品,除了要求業者下架不得販售外,也移請來源所轄衛生局處能繼續追辦。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為了避免吃進殘留農藥,建議民眾清洗蔬菜時應去除外葉,以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泥沙清除,並將根部摘除,再用水浸泡10至20分鐘,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即可將殘留農藥洗出。此外,加熱烹煮可使農藥分解;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亦可促使農藥隨蒸氣而揮散。

使用在地花果創新年菜 10道料理營養滿分

使用在地花果創新年菜 10道料理營養滿分#蔬果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許多婆婆媽媽都在煩惱要做些什麼料理,可以讓家人吃的健康又安心,為了解決這個煩惱,台大醫院貼心地推出「花果健康年菜」,讓婆婆媽媽不用擔心年菜熱量太高,讓家人不健康。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強調,這次推薦的年菜多用花果入菜,所以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及纖維素,也含有葉黃素、β-胡蘿蔔素、大豆異黃酮等抗氧化劑,有助延緩老化、維護心臟健康、降低罹癌及慢性疾病,可以說是營養滿分。台大醫院這份菜單十分豐富,包括仙草柿餅雞、如意卷、香蕉發糕、黃金元寶、聚寶盆、步步高、百花開、桔醬魚、彩果湯圓及甜甜過好年,不但有主菜,還有一些小點心和甜湯,而且名字十分討喜,多樣化的食材更是叫人看得眼花撩亂,像是桂花、玫瑰、菊花、金針花、柿子、香蕉、金桔等鮮花水果,全部都是料理當中的食材,可以同時兼顧美味與健康,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表示,其實這份菜單不但是低卡、低油、高纖,而且這些蔬菜水果都還有豐富的營養素,除了維他命、礦物質之外,還有現在最紅的抗氧化劑與植物化合物,像是葉黃素、β-胡蘿蔔素、大豆異黃酮、大蒜素、花青素、茄紅素等,可以幫助人體延緩老化、維護心臟健康、降低罹癌及慢性疾病的機率,可以說是美味滿點、營養滿分。而台大也貼心地提供食譜與作法(http://www.ntuh.gov.tw/information/Lists/latest_news/Attachments/319/臺大醫院101花果健康年菜菜單與食譜1010104.pdf),歡迎大家踴躍下載。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蔬果

最近很多名人相繼驚傳罹患大腸癌,讓不少人聞「腸癌」色變,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楊成表示,飲食西化、嗜吃燒烤紅肉、高油脂食物,加上少食用高纖的蔬菜水果等,讓國內每年新增的大腸癌人數持續攀升。在台灣,每年的癌症以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為第一名,而台南市立醫院每年診斷的癌症病人中,目前以也大腸直腸癌估第一位,李楊成醫師強調,初期腸癌不需化療,開刀後定期追蹤即可;第二期開刀後,醫師將依照癌症風險高低,決定是否需要化療及電療等輔助治療;第三期開刀後最好要接受化療,若直腸癌也要接受局部電療;第四期以化療為主,但患者可做基因檢測,根據基因是否突變,搭配不同的標靶藥物。李楊成醫師指出,個人化醫療是目前的治療趨勢,選擇適合自的「標靶治療」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是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新趨勢,兩者結合治療大大提昇治療反應率和完全手術切除率,進而提高存活率。

李國修罹大腸癌!癌細胞轉移肝臟

李國修罹大腸癌!癌細胞轉移肝臟#蔬果

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去年3月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且今年初複檢時,竟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健康狀況令人堪憂。其實隨著國人生活及飲食方式日漸西化,國內罹患大腸直腸癌病患已逐年增加,根據中央健保局統計,2009年台灣大腸直腸癌為所有癌症死亡率之第三名,更是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宏彰醫師表示,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發表的95年癌症登記報告,國內大腸直腸癌的盛行率不斷攀升,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大腸直腸癌幾乎變成「流行趨勢」了。陳宏彰醫師提醒,民眾有正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相當重藥,包括多攝取蔬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減少高脂肪類或高卡路里的食物,避免抽菸、喝酒。陳宏彰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其實相當緩慢,非常合適使用篩檢來發現,近期國民健康局大規模推動糞便潛血檢查,就是要提早檢查出威脅國人健康的大腸直腸癌,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改善兒童肥胖 增加蔬果攝取有效

改善兒童肥胖 增加蔬果攝取有效#蔬果

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邀請國際性兒童肥胖防治組織EPODE及多國健康促進局官員來台,研討台灣申請加入EPODE相關事宜。並就打擊兒童肥胖的策略與實務經驗交換意見,活動也同步發表目前台灣關於「校群防治模式」及「兒童飲食習慣與肥胖關聯性」等兒童肥胖防治相關計畫與研究成果。根據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報告,我國6歲至18歲男生過重(含肥胖)盛行率達26.8%,然近年來全球肥胖率皆持續上升,僅台灣學生過重與肥胖比率不但持平,近來更有下降的趨勢,顯見台灣各地推動的防治模式已見成效。2009年10月到2010年1月間,國立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劉影梅主任針對基隆市內1372名國小4年級學生進行研究計畫,運用各校的學生健康檢查資料,判斷學生的體位問題,並透過健康日誌的填寫,觀察不同輔導策略的效果。僅4個月的時間內,參與研究計畫者的過重或肥胖比例便已下降0.7%。研究結果也發現,禁止小孩吃零食點心的「減法」反不如鼓勵多吃蔬果的「加法」來得有效。在處理學童肥胖問題時,並非一味限制其飲食就好,不同時間點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劉影梅教授將學童分組後進行實驗對照,針對「每天吃早餐」、「天天5蔬果」、「每天運動30分鐘」和「睡足8小時」等指標進行觀察,發現被要求「增加蔬果攝取」的學童,是體位最早開始改善的一組,而採取「限制飲食」及「要求增加運動時間」者,改善的狀況則較為緩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