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

天冷是旺季 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大增

天冷是旺季 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大增#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轉冷,進入病毒性腸胃炎的旺季,民眾應多加注意!依疾管署資料,近期急診和門診腹瀉就醫民眾漸漸增加。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病毒性腸胃炎尤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感染為主。而輪狀病毒好發2歲以下幼兒,諾羅病毒則是兒童,成人,甚至老人都有可能致病。也容易在機構發生群聚之狀況,例如養護機構,幼兒園等,甚至一人感染,全家都遭殃的情況也時有所聞。當心!傳染性極高 避免共食腸胃科專科洪弘昌醫師表示,一般病毒性腸胃炎症狀,多以腹瀉,嘔吐為主,偶爾伴隨頭痛,發燒,胃痛等症狀。病毒型腸胃炎傳染性極高,主要經由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飲水或食物傳染,像是與罹病患者共同進食,或食入罹病患者經手過的食物,甚至患者接觸過的環境,都有可能被病毒污染而傳染。一般而言大多可以康復。小兒科徐文政醫師表示,雖然病毒性腸胃炎多可以自行康復,但小兒因抵抗力不足及身體體積小,可能容易因為嘔吐腹瀉而脫水。雖然諾羅病毒目前並未有有效疫苗,但輪狀病毒目前已有疫苗可自費接種預防。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冬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時序進入冬季,氣溫也逐漸下降,民眾如果出現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狀時,除非是流行性感冒,否則頂多七天就可大致恢復;但對本身有過敏性體質的人來說,卻可能將面臨與即將來襲的氣喘抗戰。感冒、氣喘分不清?醫:症狀若拖太久就需注意高雄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主任吳沼漧醫師表示,「氣喘患者導致急性惡化的兩大原因,除了過敏原外,就是病毒感染了。」至於為何溫差會導致氣喘發作,他解釋,氣喘患者因長期處於發炎狀況,冷空氣容易刺激支氣管,因此對溫差變化特別敏感。尤其,一旦不幸染上感冒,更容易令氣喘惡化。要如何區分感冒還是氣喘?吳沼漧醫師說,感冒跟氣喘兩者環環相扣,如果感冒拖太久,伴隨有呼吸困難、喘鳴聲或胸悶時,就是感冒引起的氣喘發作,而這也是典型的氣喘症狀,他提醒,如果出現慢性咳嗽的情形超過兩周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氣喘在作祟。類固醇治療副作用多 生物製劑減緩過敏症狀對於過敏性氣喘的臨床治療,原則上是採階梯式治療,依據氣喘的控制程度給予治療方針,目前藥物分為長期服用的吸入型類固醇及發作期間暫時服用的支氣管擴張劑。「通常95%的患者可用前四線藥物就能達到控制,只有5%的嚴重型患者,在控制不佳時,會使用第五線的口服類固醇治療。」吳沼漧醫師指出,對於嚴重的過敏型氣喘患者,第五線藥物目前已有生物製劑可用,「生物製劑能減緩發作、也可減少口服類固醇的劑量,也能改善過敏症狀如過敏性氣喘、蕁麻疹等。」對於嚴重型氣喘患者,過去多採取類固醇治療,但副作用多,且改善疾病的效果並不顯著,如今生物製劑在對抗過敏性氣喘可做治療,有臨床實驗證明,患者使用四個月後肺功能相對改善。不過在接受治療前還是提醒民眾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建議,再進行施打,並注意可能潛在的副作用。吳沼漧醫師提醒,目前氣喘用藥尚未達到「改變體質、根除氣喘」的目的,因此,除了積極處理、儘快消除發炎症狀、遵醫囑持續用藥外,也需做好平日保養,包括保持環境整潔、避免接觸過敏原、在溫差大的季節,記得穿著保暖、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採取「地中海型飲食」等,另外,在流感季節,最好可施打流感疫苗,以免受病毒感染而誘發氣喘發作。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冬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氣候雖然四季如春,但是一遇到冷氣團的侵襲也是令人凍得受不了,大多人走在寒冷的街頭上,全身上下都有衣物圍巾可以保暖,但是臉部肌膚卻毫無遮掩,常造成入冬後因皮膚乾癢、脫屑、起疹等症狀的人數大增,這時候該如何照護肌膚呢? 台大醫院朱家緯醫師表示氣候溫度降低肌膚變的容易脫皮、落屑、敏感、發癢等現象,感受這種變化就是肌膚的警訊,因保護屏障變差,除了流失水份,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也會降低,也容易產生不適症狀,大多民眾在寒風中用口罩與圍巾來保護臉部,若是接觸皮膚的材質不夠柔軟,摩擦刺激也可能讓臉部肌膚變得敏感並伴隨搔癢或是紅腫,所以挑選接觸肌膚的產品還是盡量以「棉質」為主。冬夏保養大不同 防曬、補水皆需做足 朱醫師同樣建議,保養肌膚的流程也要伴隨著季節轉換,冬天跟夏天的肌膚保養方法不同,冬天油脂的分泌不像夏天那樣旺盛,加上冬季天氣寒冷乾皮膚容易流失水分,因此在臉部清潔用品上需選擇溫和且保濕的成分,並加上滋潤保護的面霜或乳液,外出時應該適時補充臉部保濕,此外,冬天也盡量避免舔嘴唇,因為這動作會讓嘴唇更缺水而乾裂,使用滋潤的護唇膏來做保養可減緩唇紋的發生;而即使再冷的天氣,也切勿用熱水洗臉,這樣不只會容易讓臉部皮脂保護流失,更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另外,不管冬天或夏天的紫外線,都會對肌膚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應注意做防曬及適時的補充體內水分,一天至少2000cc的水,在冬天洗澡、泡澡或泡溫泉水溫皆勿過高,時間勿超過10分鐘,浴後盡速塗抹乳液保濕,且不宜過度清潔及去角質,避免過度刺激皮膚,若感覺到出現搔癢症狀時,切記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可先嘗試使用低敏感度的乳液來舒緩,若是狀況沒有改善還是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免得肌膚狀況更加惡化。

每到冬天眼睛就腫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每到冬天眼睛就腫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3歲的王女士,從二十多歲開始幾乎每年冬天固定嚴重眼睛紅腫,且日夜伴隨背痛,讓她無法好好入睡,甚至連女生最重視的結婚當天,都因眼睛紅腫只好戴著眼鏡披戴婚紗。陰錯陽差下在免疫風濕科檢查,才發現是僵直性椎炎作祟,而長期眼睛發炎其實是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的併發症虹彩炎。骨盆脊椎交接觸最易發炎 為下背痛主因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信華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造成全身不同部位的發炎,最常見的發炎部位如骨盆與脊椎交接處,發炎機率近百分之百,也是導致下背部疼痛的原因,其他如頸部、肋骨交接處、虹彩炎、腳跟處也是常見發炎部位,像王女士這樣眼睛紅腫伴隨背痛的病人,也不算少數。而少部分患者,也會出現手指頭或腳趾頭關節發炎。僵直性脊椎炎顧名思義,就有脊椎發炎僵直的意思,若不好好治療,除了會造成疼痛與僵硬,長期發炎更會導骨骼破壞沾黏及關節病變,僵直性脊椎炎需要長期的控制發炎,短暫、斷斷續續的止痛控制,絕非是治療策略。然王女士擔心害怕長期用藥會傷身,而對用藥產生遲疑。陳信華醫師說明,醫師處方藥會在安全的劑量範圍內開立,但是有些病人不痛不吃,痛起來才自行加碼成藥、或是止痛偏方,長期下來,不僅腸胃出問題,還可能傷腎、影響心血管功能。只要遵從醫師的醫囑用藥,不要自行添加其他止痛藥物或是來路不明的止痛針,就無須擔心藥物的副作用。無法根治 及早控制病情是治療之道陳信華醫師補充,目前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根治之道,但可透過物理治療、手術、藥物等控制,協助患者控制良好、延緩疾病的病程。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治療會以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NSAIDs)為主,若是併發週邊關節炎病人,除了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以外,通常還需要免疫調節劑(DMARD)治療,或是採局部性的類固醇注射。陳信華醫師呼籲,「及早正確治療」還有「及早控制疾病」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之道,以助控制疾病,避免自行用藥帶來的風險;他也提醒,若有長時間的眼睛紅腫發炎,晨僵背痛、腳跟痛等症狀,應該趕快到免疫風濕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造成疾病惡化。

冬天容易餓?體重管理5招 不怕肥胖纏身

冬天容易餓?體重管理5招 不怕肥胖纏身#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天一到許多民眾胃口大開,吃什麼都不忌口,相揪圍爐吃熱騰騰的火鍋、羊肉爐或薑母鴨等進補方式來祛寒,然而ㄧ頓吃到飽的火鍋將近3000大卡,已遠遠超過一天的熱量需求,如此的冬令進補雖然暖了心裡,但卻胖在身體!春天體重諮詢者 較冬季多出一倍冬天容易暴飲暴食,穿厚重衣服遮蔽下也看不出身形變化,再加上寒冷天氣讓人懶得運動,使冬天的體重容易直線上升;根據國健署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103年的統計發現,民眾在冬季容易忽略健康體重管理,而春天的減重諮詢比冬天高出一倍。為避免冬天體重上升,除了靠意志力少吃多動,國健署提供健康體重管理5妙招:1) 輕鬆CALL IN賺健康/國民健康署自100年起建置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不僅替民眾解答飲食、運動及體重管理等問題外,更由專業營養師依據個人健康狀況,提供個人量身訂做的減重服務。2) 呼朋引伴停看聽/當親朋好友邀約聚餐時,應先停下來看看聚餐地點,避免選擇吃到飽的餐廳,用餐時掌握每餐不過量(8分飽)的原則,份量較多的餐點可與親友共享。3) 健康聰明挑好食/冬季圍爐吃火鍋或聚餐時,應注意挑選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及低脂的天然食材,如白肉、瘦肉、未精製全穀及無調味堅果等,並常喝溫開水取代含糖的熱飲,讓冬令進補少負擔,更健康。4) 快樂暖身動ㄧ動/適量運動除了有助維持健康體重,也能改善四肢冰冷及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況,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成人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冬天也不可偷懶。5) 揪伴天天量體重/冬季常穿厚重衣服遮蔽禦寒,不易看出體態是否變化,而忽略已悄悄上升的體重;獨自一人減重,容易缺乏競爭和意志力而成效不彰,建議揪伴天天量體重,不但互相激勵與監督,也提醒彼此應注重健康、體態不走樣。

冬天實用文!6招瞬間讓腳變暖

冬天實用文!6招瞬間讓腳變暖#冬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寒冬時,冷風會從褲口往裏灌,雙腳麻、木、涼、痛,加上從足心到小腿,再到全身,被凍得瑟瑟發抖。這是我30年前曾有的經歷,現在想來,更能體會「寒從腳下起」的意思。現在的人很少能體會腳凍的感覺了,但還是有腳涼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正確的方式,可能一夜都雙腳都不會暖,這可是不利於健康的。以下介紹的,是能夠讓腳瞬間暖和起來的六種方法,看起來簡單,卻是很有效的。1)踏步法/做原地踏步動作。腳落地時稍用力,只需5到10分鐘,雙腳就會暖和。注意選擇地點,儘量不要在臥室,以免打擾到樓下的鄰居。2)頓足法/同時抬起雙腳腳跟,腳尖著地,再迅速頓下腳跟,反覆50至60次。此法對便秘有作用,但老年人不宜。3)按摩法/盤坐在床上,兩腳掌相對,用雙手摩搓足背以及小腿。然後再搓足心,到溫熱為止。睡前按摩足部,更能改善血液循環,達到安神鎮靜、促進睡眠的作用。4)浴足法/用溫熱水泡雙腳,邊泡腳邊揉搓按摩。也可以在熱水中加入少數鹽待溶化後浸泡,有消炎作用。有灰指甲、足癬等足病者,可以用苦參30克、白蘚皮30克、蒼術30克、枯礬10克,煎水泡腳,既能暖足,又能治病。5)薑湯法/腳涼,全身又覺得有寒氣的,可以熬一碗薑湯趁熱喝下,再蓋被取暖。特別是涉水、淋浴後,腳部受寒的,更適合用本法。6)舉腿法/仰臥床上,雙手置於身體兩側,將兩條腿緩緩舉起,垂直於身體,稍作停留後,再緩緩放下,如此重複數次。本法還可以鍛鍊腹肌,有助於減肥。(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指甲、頭皮也長癬?小心是乾癬性關節炎

指甲、頭皮也長癬?小心是乾癬性關節炎#冬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是乾癬的好發季節,一名年約25歲的女性上班族,因身上乾癬經常發作,皮膚變得很差,不但影響工作,人際上也沒自信。直到前兩年發現連頭皮、指甲上都長了癬,甚至伴隨膝蓋關節疼痛,經就醫才知道原來是罹患了乾癬性關節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科黃柏豪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指出,約有7-35%左右的乾癬患者會轉變為乾癬性關節炎,這類族群發病是從指甲、頭皮開始。門診就有患者曾因指甲出現如出現凹洞、不規則、斷裂、剝離、變色等類似灰指甲現象,跑錯科求診,不但延誤就診時機,還導致關節出現變形。生物製劑抑制發炎因子 降低乾癬性關節炎發生率乾癬不只屬於皮膚的疾病,更屬全身性的免疫疾病。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有5成的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容易合併有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脂肪肝、眼睛病變、克隆氏症、憂鬱及焦慮等症狀,因此,治療上必須特別留意。黃柏豪醫師表示,輕度的乾癬患者(皮膚發炎小於10%),臨床上可給予保濕型或類固醇、維他命A等外敷藥物;對於嚴重型的患者,則將視患者狀況給予免疫調節性藥物,他補充道:「若使用皮膚藥物及免疫調節藥物都無法控制時,就必須使用生物製劑,以抑制發炎因子。」有國外文獻指出,使用生物製劑可降低皮膚的發炎症狀,若一開始只有皮膚問題,也能降低乾癬性關節炎的產生。以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抗體研發而成的生物製劑,可降低乾癬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能改善皮膚的乾癬症狀。黃柏豪醫師舉上述25歲女性上班族為例,經過使用兩週施打一劑且治療一個月後,該名女性的皮膚症狀已經改善許多。健保給付生物製劑延長至2年 乾癬患者一大福音以往生物製劑的費用高昂,對長期使用的患者而言負擔較大。自今年4月起,健保署將生物製劑的給付期限從原本的6個月延長至2年,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黃柏豪醫師提醒,乾癬性關節炎對關節的破壞性不亞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旦發生變形就很難回復,因此,若有乾癬症狀且又有莫名關節痛的患者,應及早至風濕免疫科求診;此外,飲食上也應採清淡、少油炸,多運動並維持正常作息、不熬夜,更要嚴格戒酒戒菸;同時,進入冬天好發期時,更要做好平日的保濕工作。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誤以為皮膚狀況好轉就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加劇後,更難治療。

冬天竟中暑!準新郎路跑熱昏 耳溫飆40度

冬天竟中暑!準新郎路跑熱昏 耳溫飆40度#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天也可能會中暑!一名32歲的王姓準新郎,參加某單位舉辦的6公里路跑比賽,為了贏得比賽獎牌讓未婚妻驚喜,起跑後全力衝刺且都沒喝水,在30度高溫下中暑倒地,且全身皮膚通紅,意識不清、不斷嘔吐,耳溫竟高達40度,經醫師診斷為可能有生命危險的熱中暑。老人、小孩、慢性疾病 為高危險群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吳肇鑫醫師表示,熱中暑指的是暴露在高溫環境,造成中樞體溫超過41.1度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等。常是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造成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等症狀。症狀惡化時加上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即突然昏迷。他指出,當遇到有人發生熱中暑時,處理方式就需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份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不可喝或泡冰水 避免血管收縮也可以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等併發症。散熱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脫除全身衣物後使用電風扇強力吹風,加上噴霧器噴水。預防勝於治療,多喝水和避免陽光下直接曝曬超過15分鐘,才能避免中暑的威脅。延遲處理 死亡率高達8成吳肇鑫醫師指出,熱中暑因為併發症多而產生高死亡率,其中包括神經功能異常(腦水腫、癲癇、昏迷)、心臟功能異常(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衰竭、低血壓)、肺功能異常(肺水腫、呼吸窘迫症候群)、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凝血功能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橫紋肌溶解症、乳酸中毒等。若延遲處理死亡率高達8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