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

冬天就是要吃鍋?當心鈣流失 高血壓找上門

冬天就是要吃鍋?當心鈣流失 高血壓找上門#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時序漸漸進入冬天,不管氣溫冷或熱,國人對於鍋物總是情有獨鍾,根據經濟部統計,火鍋市場規模就超過百億元,然而醫師提醒,吃鍋的同時除了容易吃下高熱量外,還要注意攝取過多鈉,導致鈣離子加速流失,甚至高血壓提早報到!鈉攝取過多利尿 當心血鈣一併排出中英醫院醫務執行長陳柏臣醫師說明,鈉主要的作用是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當鈉攝取過多時,就會想要排尿,而血鈣也是從泌尿系統排出,所以一但鈉攝取過多進行排尿時,血鈣就會伴隨著尿液一起排出體外。血鈣不足 血管阻力上升恐致中風血鈣可以調節體內血管肌肉細胞的活動,一旦攝取不足或流失過多,會引起血管的平滑肌收縮增強,血管直徑縮小,加大血管阻力,血液為了要通過,則需要加大壓力,使血壓升高,長期下來就形成高血壓。因為長期血壓偏高,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中風、腎臟病的機會越大,嚴重者更可能會危害性命。根據衛服部食藥署資料顯示,男性國人平均每日鈣攝取量僅504mg,女性則只有496mg,僅達建議攝取量1000mg的一半,使得鈣入不敷出的情況日漸嚴重。門診中更發現有不少民眾,平時雖注重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卻因鈣攝取不足而引起高血壓的情況。醫師呼籲,攝取足夠的鈣質,可使血鈣保持正常平衡,避免血管平滑肌的痙攣,進而達到有效預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壓的目的。稀釋湯底、醬料 預防血鈣流失另外,營養師宋明樺也表示,坊間火鍋餐廳使用的湯底,大多有非常高的鈉含量,再加上加工火鍋料,以及吃鍋不可或缺的醬料,都是容易導致攝取過多鈉的元凶,一餐吃下來可能就超過一整天的建議攝取量,她也表示,可以將湯底換成一半的含高鈣牛奶,或是把醬料加水稀釋,都是既可以吃到美味,又能預防鈣流失、高血壓上身的撇步。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血小板可治退化性關節炎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血小板可治退化性關節炎#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膝關節退化若未達極為嚴重的地步,事實上,「自己的膝蓋可以自己救」!一名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傅姓婦人,年輕時就熱愛運動,原本計畫退休後,能夠清閒的四出遊走踏青,不料她竟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只要久站或久走,關節就會隱隱發痛,所幸關節炎不算過於嚴重,經過施打「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後,病情好轉許多,現在已能自在過退休生活。20 C.C血液 就可解決退化性關節炎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黃康銘醫師表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指的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利用血小板本身修復的特性以及生長因子,可以提供自體修復的原料,促進組織再生與修復,不過一般的血液血小板濃度不足,因此需要經過純化與活化等步驟來達到療效。他解釋,PRP的製作流程為先抽取20 C.C.患者自身的血液,然後再經由器材分離出高濃度的PRP生長因子成品,再進行注射治療,由於PRP來自於患者自體的血液,因此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PRP能用在身體多處關節處黃康銘醫師表示,PRP除了使用在退化性關節炎之外,其他像是慢性肌腱病變和急性韌帶拉傷,也都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其效果。慢性傷害的應用例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足底筋膜炎、跟腱肌腱炎等。目前不管在台灣或國外,都有許多應用是有關運動損傷,因此不少職業選手都使用頻繁。黃康銘建議,進行PRP注射治療之後,仍然需要配合適當的運動及復健,常見的運動包含股四頭肌及腿後肌的肌力訓練。若能加強大腿肌群的肌力,就可以增加膝關節在活動過程中的穩定度,而加強穩定度則可以減少膝關節活動時所造成的摩擦及軟骨損耗。

她冬天愛吃、不想動 竟是憂鬱症作祟

她冬天愛吃、不想動 竟是憂鬱症作祟#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冷颼颼的天氣,除了會使身體出現手腳冰冷、流鼻水等各種的症狀外,竟也會導致憂鬱症復發!日前,一名30多歲有憂鬱症病史的王小姐,原本固定以藥物控制病情,但自從進入秋冬後,不僅憂鬱症狀變得明顯,容易因小事而生氣、懶洋洋不想動,就連飲食也受到改變,吃很多整個都人胖了一圈。對此,醫師表示,近來季節性憂鬱的患者有增多的情形,可能與冬季日照時間變短有關,所以,建議民眾起床後,拉開窗簾或到戶外享受陽光,並保持運動習慣,避免憂鬱症上身。不想動、吃多 為季節性憂鬱症狀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曾昱綸醫師表示,其實每個季節都會出現憂鬱症患者,但有部分的患者,確實在特定期間容易復發,然而,典型的季節性憂鬱症狀與一般憂鬱症稍有不同,前者有明顯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點,例如:秋冬或梅雨季,症狀包括易怒、沒有元氣、不想動、吃很多,尤其愛好澱粉類食物,造成體重增加的情況。至於,一般憂鬱症則沒有季節的分別,面臨壓力就可能復發,但大約有10~20%的患者會注意到冬天時症狀會加重,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失眠、食慾減退、自卑、無助感甚至有自殺的念頭。冬天日照短 恐與誘發憂鬱症有關曾昱綸醫師表示,季節性憂鬱症在全世界的盛行率約為4~10%,但發作的真正原因為何,目前並不清楚,只不過,醫界的共識是與日照有關,日照會影響腦內血清素分泌,也會影響褪黑激素、日夜節律等,血清素的高低可能會影響心情,抗憂鬱劑等藥物就是用來調節腦內血清素的運作。每周運動3次 有助於穩定情緒不同的憂鬱症會有不同的治療模式,對於原本就有憂鬱症病史的患者,可以預防性投藥或長期服藥,避免發生季節性憂鬱,如果是典型的季節性憂鬱的患者,則可選擇光照治療,模擬太陽光來調整生理時鐘。因此,曾昱綸醫師建議民眾,每天最好要暴露在光線下至少2小時,早上起床後拉開窗簾,讓自己處在明亮的環境,若天氣不好沒有陽光,在室內則應該要開燈,另外,運動可提升腦部血清素,以快走、慢跑等中強度運動為佳,每週3~4次、每次30分鐘,除了有助於穩定情緒,也能有成就感。

天太冷門窗緊閉、暖氣猛開 家中恐變「病毒樂園」

天太冷門窗緊閉、暖氣猛開 家中恐變「病毒樂園」#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有沒有一種經驗,冬日天氣嚴寒之時,在家中開暖氣加溫,入睡後隔天醒來,卻發現口乾舌燥,甚至吞嚥困難,須要趕緊喝水才能舒緩症狀,這是因為室內溫度偏高,相對溼度下降,空氣乾燥所致,但這空氣過乾所造成的口乾舌燥,若長期不把濕度提高,放任口續乾、舌續燥,門窗又總是緊閉不開,你知道這彷彿是給病毒大開方便之門,大喊「歡迎光臨來找我」的舉動嗎?空氣不流通 家裡也變病毒溫床天氣冷冷冷,門窗緊閉不敞開,空氣流動猶如一攤死水,外加室內相對乾燥,在這兩種條件俱全之下,病毒可說是大為快活!免疫專科醫師林應然解釋,門窗緊閉室內空氣不流通,病毒細菌容易滯留不去,外加冬天病毒本身較活躍,家裡就會成為感染溫床。喉嚨常常乾燥 感冒機會大增病毒滯留不去,來自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也表明,冬季之時,人體所分泌的病毒干擾素,會比夏季時來得少,外加活躍的病毒,會使遭病毒入侵的機會大增,而除了干擾素減少之外,林應然也說,冬天開暖氣,室內相對溼度會降低,如果讓口腔、呼吸道黏膜因此減少,各種免疫系統將無法作用,例如,A型免疫球蛋白會無出動對抗病菌,使之有機可乘。尤其是那些本身免疫力較弱者,像是老人或虛弱女性,更須保持室內通風,並且注意室內溼度,保持唾液分泌正常,才能降低感冒的機率。林應然說,除了保持通風之外,也可購買能監控室內溼度的兼具室內加濕的空氣清淨機,濾除病菌,就能防止在家中也不安全的窘況出現。中醫兩茶飲 喉嚨乾燥OUT!談及保持喉嚨滋潤防乾燥,除了增加室內溼度,也能飲用中醫潤喉茶飲,讓喉嚨與呼吸道時時滋潤,以下列出兩種茶飲,皆屬一天分,用1000C.C的熱水沖泡30分鐘後飲用即可,只是對於有感冒症狀及有痰民眾,就不建議飲用。1) 養聲潤喉茶/西洋參2錢、麥門冬3錢、沙參3錢、澎大海2顆,有助於潤喉,對於必須長時間講話、容易沙啞的民眾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2)百合潤肺茶/百合、白芍、浙貝母、生甘草、麥門冬各3錢,有助於潤喉、潤肺,舒緩喉嚨乾燥所造的不適。

冬天清晨夜尿 瞬間溫差恐引中風、心肌梗塞

冬天清晨夜尿 瞬間溫差恐引中風、心肌梗塞#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當季節來到冬天,氣溫就如同溜滑梯般越降越低,尤其半夜想上廁所時,更能感受瞬間溫差。當夜尿來襲時,大多數人都抱持著能忍則忍的心態,真受不了才會起身如廁,但對於老人而言,因泌尿系統逐漸失去功能,尿意變的更加明顯,導致老人家容易在半夜起身時,因瞬間溫差,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所以,醫師建議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使用集尿器,來避免半夜起身如廁,所產生的心血管疾病問題。為避免如廁不喝水 恐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醫師表示,冬天半夜起來上廁所,容易因瞬間的溫差,對心臟、血管造成較大負擔,一旦供血量不足,就會引發心肌梗塞等問題。因此,有多數民眾為避免半夜起來上廁所,就習慣在睡前開始不喝水。然而,這樣的行為恐會增加疾病的好發率,因為飲用熱水、熱湯等,有助於保持體內水分,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內部熱能,一旦什麼都不喝,就會導致內外皆冷,增加心肌梗塞風險。不僅如此,當血液供血量不足時,也會引發腦中風。攝護腺肥大恐有排尿障礙 使用紙尿布易引起濕疹、異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有排尿困難的老年人,為了解決夜尿,使用尿布成了最佳替代方案,但袁醫師表示,其實紙尿布有兩大缺點,第一是側漏風險,當尿量過多時,可能會因側漏,導致尿液流出,進而產生異味;第二則是尿布疹,因長時間穿戴悶熱,容易產生濕疹,嚴重者甚至還可能會引發生殖器發炎。因此,建議民眾可改用由氧氣面罩改良而成的集尿器,因為它完全包覆生殖器,不論坐著、站著或是以起身30度於床沿側坐方式排尿,尿液都可順利流入尿袋。對於患者而言,可安心地排尿,且就算尿量多,也不擔心外漏,尿袋中有逆止閥設計,尿液只進不出,減少異味產生,只要每日將尿袋清洗即可。謹記3大招 有助於保持體溫雖說紙尿布與集尿器可幫助排尿障礙患者解決半夜上廁所的問題,但為減少一般人半夜好發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機率,袁醫師也提供3大招保持溫度平衡的方式,協助民眾降低發生率:1)維持室內溫度/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要減少溫度落差,因此,建議民眾可在家中擺放電暖爐、暖器等,有助於維持室溫。2)減少廁所通風/雖然打開廁所窗戶,有助於通風,但冷空氣變多時,就會使得廁所溫度處於低溫狀態,因此,建議晚上睡覺時,可將窗戶關上,以免因低溫引發疾病。3)維持衣服溫度/不管是起床或是上廁所,在冬天時都會習慣穿上外套,因此,可將習慣穿著的衣服,放置被子、毯子等,減少冷空氣接觸,以免冰冷的衣物,瞬間接觸到肌膚。只要在生活中利用一些小方法,就可以降低肌膚與冷空氣間的接觸。隨著冬天氣溫越降越低,也提醒家中有老人的民眾,最好多注意半夜起身的保暖問題,也千萬別因半夜上廁所麻煩,而不敢喝水,避免因一時的疏忽而引發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風險。

脂肪堆積冬天快4倍!營養師:薑紅茶解套

脂肪堆積冬天快4倍!營養師:薑紅茶解套#冬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緊急!緊急!氣溫急遽下降,請通報代謝組,趕快合成脂肪禦寒。」這是你的大腦在冬天時對身體所下達的指令,以致於身體比起夏天更容易囤積脂肪。根據研究指出,冬天脂肪合成的速度,相較於夏季快2至4倍左右,但分解脂肪的速率卻低於平日的10%。然而,防止脂肪堆積並不是沒有任何辦法,營養師建議,像常見的薑紅茶,除了用於保暖身體外,同時也可以提升基礎代謝率,有助體重的控制!薑茶提升基礎代謝 冬季打擊體脂肪寒冷冬季,打擊體脂肪已成為全民共識!但你知道,若體溫升高1℃,平均基礎代謝率就可上升約13%,甚至能幫助防止脂肪堆積嗎?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李宜芳表示,提升基礎代謝率對冬季體重控制十分重要,除了努力運動之外,也可多吃一些溫補食材來提高體溫、促進代謝,例如,薑茶、薑紅茶等。喝薑茶助促進循環 增強免疫力她分析,喝薑茶能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基礎代謝率,且內含的薑醇類能夠對抗體內自由基,抑制身體發炎;此外,薑醇類還能降低小血板的凝聚,有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李宜芳建議,薑茶還有增強身體免疫力、去寒保暖等功效,平時可適量喝些薑茶抵禦寒冬。紅茶搭配薑迸出新火花 保健功效獲加乘除了薑茶之外,台灣近期也掀起喝「薑紅茶」熱潮,但薑茶若與紅茶混搭在一起,在提升基礎代謝率的作用上,是否會有加乘的效果呢?李宜芳解釋,紅茶裡含有茶紅素與茶黃素,這兩種成分也與薑茶一樣,能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同樣也能增加身體基礎代謝率,她強調,從單品來看,這兩樣對身體都有幫助,若能把薑與紅茶兩者搭配,對於保健功效的確有加乘的效果。雖薑茶或薑紅茶都能提升基礎代謝率,但營養師也提醒,市售薑茶都有糖分含量過多的疑慮,且加工後的薑茶塊,也有含防腐劑、色素的風險,建議民眾在挑選時,盡量選擇無糖、無色素香精、無防腐劑、有SGS檢驗的產品,以及為消費者把關的合格廠商,亦或能在家自己用老薑搭配地瓜熬煮,才能減少吃下過多熱量與化學成分的風險,喝得更安心。

自體生長因子修復 助退化性關節炎獲改善

自體生長因子修復 助退化性關節炎獲改善#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老年人都會遇到的麻煩事,走路會痛、下樓梯會痛,以至於走路緩慢,踉踉蹌蹌,替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其中,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部分難逃手術治療,讓不少患者,聞刀色變,寧可忍痛也不願就醫,不過若在發病前一至二期,也就是關節炎尚未非常嚴重時,也許民眾能考慮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藉由自體生長因子修復,來解決惱人的毛病。軟骨磨損殆盡 關節炎主因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骨科專科施國正醫師指出, 退化性關節炎是由於人體關節軟骨的老化以及變性,軟骨慢慢磨損,造成關節的邊緣產生骨刺,關節的間隙變窄,韌帶或肌腱受損,導致關節疼痛和關節僵硬,進而影造成功能減退,影響生活品質。他說,退化性關節炎病變通常發生在負重的關節特別是膝關節或髖關節,從事粗重勞動者,像是運動員、農人或工人,比較容易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傳統上的治療法,包括口服止痛藥,復健,和類固醇或玻尿酸的注射。如果到很嚴重的狀態則必須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很高的成功率,且成效非常良好,但是許多病人還是害怕手術,不願藉此方式治療。血小板有生長因子 助軟骨組織修復他強調,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出現給關節炎的治療帶來了另一種選擇,在某些文獻報告接受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的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病患有明顯的改善。他說明,血液中的血小板含有大量的生長因子,釋放出來的這些生長因子可以促進血管增生及組織的再生以及修復,為人體中容易取得之生長因子。施國正進一步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依不同程度嚴重度,可以分成四期,第一及第二期是比較早期且輕微的退化;通常適合注射PRP的是關節間隙還沒有到明顯地狹窄,第一到第三期的關節炎個案;如果已經到第四期關節間隙已經變得很窄了,則不適合接受這樣的治療。因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務必及早治療。

冬天路跑要注意 天冷肌肉緊繃恐易罹跑者膝

冬天路跑要注意 天冷肌肉緊繃恐易罹跑者膝#冬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過2天就是元旦,有許多單位為了象徵一年的開始,邀請民眾共同響應慢跑或健走活動,讓新的一年活力滿滿,但冬季卻是跑者膝的好發季節,民眾常因沒有做好暖身運動與保暖,而導致肌肉發炎或受傷。冬天血液循環差 容易使肌肉發炎天氣寒冷是跑者運動傷害的好發時節,因為冬天人體肌肉、肌腱血液循環比較差,外加上天氣冷使血管更容易收縮,導致氧氣、營養供應不易,肌纖維、膠原纖維比較沒有彈性。因此,在肌肉、肌腱比較脆弱的情況下,若沒有做好熱身與保暖,非常容易使肌肉發炎或受傷,對此,劉建廷醫師表示,路跑愛好者膝蓋受傷的原因多半和不恰當的訓練有關,例如:熱身不足、太急於增加路跑距離、路面坡度太陡等都有可能造成傷害。 跑者膝 為常見的路跑運動傷害所謂的跑者膝,正式名稱是髂脛束症候群,是常見的路跑運動傷害之一,根據統計指出,跑者膝大約佔跑者下肢傷害的22%,髂脛束位於大腿外側,膝蓋彎曲時,髂脛束會滑過股骨外髁,當髂脛束肌肉過於緊繃,與股骨外髁過度摩擦,就會造成疼痛,讓患者沒有辦法繼續運動,嚴重的話甚至連走路上下樓梯都會有困難,所以,需要事先加以預防。 跑前進行伸展運動 有助於預防跑者膝為避免民眾引起跑者膝,劉建廷醫師建議民眾,第一步要先熱身,可以快走、慢跑到微微出汗;第二步要伸展接肉與關節,建議採靜態伸展幾分鐘,每個動作大約維持15秒即可,常見的錯誤是伸展時間過久導致身體變冷,或還沒熱身就先伸展。享受路跑後,也別忘了進行收操,並再次伸展肌肉與關節,收操僅要輕鬆走幾分鐘即可,目的是讓累積在下肢的血液回流到身體器官和腦部,並透過伸展,讓緊繃的肌肉放鬆,如果跑完後突然停下來,很容易因為下肢肌肉不收縮影響血液回流,造成頭暈甚至昏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