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

治療乾癬過度食補 補出大問題

治療乾癬過度食補 補出大問題#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大眾對乾癬錯誤的認知常使得患者遭受異樣眼光、受到社會排擠,進而影響社交、就學、就業,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和台灣乾癬協會響應10/29「世界乾癬日」,希望透過宣導讓國人認識乾癬、打破迷思,因而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讓他們積極就醫治療,改善病情和生活品質。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大眾與病人對乾癬普遍存有迷思,首先,乾癬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病症,並非會傳染的皮膚癬,即使接觸到乾癬皮屑也不會傳染;但外在的紅腫、斑塊、皮屑,讓病患對外表缺乏信心、不敢接觸人群,甚至影響到就學、就業與社交。乾癬迷思多 非傳染病、也非免疫缺乏另一個誤解則是,大多數人認為乾癬是免疫力低下、太弱所引起,但事實上乾癬是「免疫失調」的問題,是先天性免疫力過度活耀,因此乾癬患者不適宜擅自服用刺激免疫或調節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或是含有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等食補,可能會因而加重病情。黃毓惠醫師指出,臨床上一名中年男性患者,以為含牛樟芝的食品能治療乾癬,花了幾十萬購買,吃了幾個月後症狀嚴重惡化,出現全身性紅皮症,乾癬症狀從原來的10%惡化至全身90%的面積都有紅、腫、痛、癢等情形,停止食補後、尋求正規治療,才逐漸控制住。乾癬治療日新月異 鼓勵積極治療拒共病此外,病人也常對乾癬治療有誤解,如乾癬是一種皮膚病,不治療不會有影響,其實乾癬需視狀況而定,若是皮膚侵犯部位範圍小,無明顯不適,對社交、工作影響小者可以不治療,但乾癬大多具有記憶性且還可能有關節炎等其他共病的風險,妥善治療,以免體內持續發炎才是最佳的方式。加上病人會誤以為乾癬就是給予類固醇治療,但醫師表示,類固醇是乾癬治療的傳統用藥,現在醫療已有多種外用藥膏可選擇,生物製劑和照光治療的出現也是治療乾癬的新契機,皮膚科醫師幾乎已不用口服或注射類固醇的方式治療乾癬。

戰勝「癬」境 全方位營造友善環境

戰勝「癬」境 全方位營造友善環境#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乾癬無法根治、目前病因也不清楚、加上乾癬的誘發因子很多且無法避免,治療負擔又沉重,且飽受歧視,患者在生心理上都承受相當大的煎熬,如何幫助他們戰勝「癬」境,需要醫護人員、病患、社會和政府一同努力。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乾癬病因目前並不清楚,可能與先天體質有關、受到後天內外環境刺激下,誘發免疫反應所引起的皮膚過度增生、迅速脫皮及發炎的情形,且感染、外傷、荷爾蒙、藥物、天氣變化或日曬,情緒波動與壓力也都可能引發乾癬。降低民眾誤解、社會系統協助、醫療健全 友善乾癬患者更全面 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也表示,因為乾癬的症狀外顯,加上旁人的誤解、歧視,乾癬病患身心痛苦指數高,且乾癬需要長期治療,經濟負擔相當沉重,但目前乾癬患者卻無法申請重大傷病卡或殘障手冊,他想藉由10/29世界乾癬日的宣導,讓社會大眾破除迷思、瞭解乾癬並不會傳染,並降低病友在求學、就業、就醫和兵役體檢等各方面社會環境的歧視,讓患者得到友善的對待。此外,盼乾癬盡快納入殘障手冊及重大傷病範圍,讓許多症狀嚴重的患者能因社會系統的介入,而有喘息的機會,不至於落入因病而貧、因貧再病而放棄治療的惡性循環;再者,希望藥物的健保給付能放寬,因乾癬患者常面臨選擇不到合理且適用藥物的困境,使得治療效果有限。蔡呈芳醫師也呼籲,病患應將乾癬視為如同高血壓的慢性病,透過良好控制,其實可以大幅改善生活品質,鼓勵患者積極治療、才能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目前皮膚科學會推出「乾癬卓越門診」,民眾可依自己需求就近尋找合適的醫療資源,這個管道可幫助患者更快速控制病情、戰勝癬境。

醫訊/認識乾癬

醫訊/認識乾癬#乾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癬,又叫牛皮癬,是一種很特殊的皮膚病。大部份的乾癬出現在頭皮、四肢、軀幹等部位,其外觀為紅色斑塊,上面覆蓋著白屑,如果用力搔抓,就會出血。有鑑於此,台中榮總等單位特規劃「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講座,將邀請該單位過敏免疫風濕科、皮膚科的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時間:102年10月19日(六)下午14:00~17:30地點:台中榮總(台中西屯區台灣大道4段1650號)教學大樓1樓階梯教室洽詢:04-2359 2525轉3354

太重不行 肥胖使乾癬嚴重程度增

太重不行 肥胖使乾癬嚴重程度增#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與乾癬共處13年的曾先生,當時發現病灶時體重約81公斤、BMI值28.4,因一直未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加上服役間無法定期就醫複診,讓病情處於中重度狀態,直到接受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何宜承醫師的治療與建議後,不僅成功減重、也讓乾癬控制事半功倍。何宜承醫師表示,先建議曾姓患者控制體重、改變生活型態,而他也靠著規律運動和作息調整讓自己成功減重13公斤、BMI值降至23.8,體態不僅變得更健壯、也提升乾癬的治療成效。乾癬並非單純的皮膚疾病,病灶是身體發炎症狀的表現,根據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近400名乾癬病患後發現,5成6患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高於正常值24,屬於過重等級以上,且BMI值越高的患者,乾癬程度也越嚴重。脂肪促使發炎細胞激素分泌 加重乾癬的發炎反應研究也指出,過重患者有嚴重乾癬風險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84倍,中重度肥胖患者也高出常人的3.29倍;其中又以男性肥胖者的趨勢最為明顯,原因在於男女脂肪分布不同,男性脂肪大多包覆著內臟,而女生的脂肪多分布在皮下,內臟脂肪又是主要產生「發炎細胞激素」之處,此激素會誘發過多的發炎性物質分泌,導致乾癬發炎反應變嚴重,臨床上嚴重程度增加。對此,何宜承醫師呼籲,病友們應警覺皮膚病灶下,暗藏的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危機,鼓勵病患積極控制身體內外的發炎反應,減少肥胖、也能因而避免與其他身體疾病產生共病問題。

偏方恐致命 乾癬治療武器多又有效

偏方恐致命 乾癬治療武器多又有效#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乾癬曾是棘手疾病,讓醫師們力不從心,但近10年來治療武器大躍進,目前病友們只要積極接受適合的療程,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民眾千萬勿聽信偏方,以免得不償失。乾癬是因免疫力失調所引起,並非免疫力不足而造成,病患和家屬常會有許多錯誤迷思,以為多服用補品或健康食品就能間接改善病情,但往往弄巧成拙,反而使體內免疫反應旺盛,讓病情更加惡化;更有許多不肖人士利用病友們「想根治」的脆弱心理,向患者販售偏方、中草藥保養品或是遠赴國外接受換血治療等不實療程,可能得不到治療效果,嚴重者還可能致命。醫療進步 乾癬不再讓醫病雙方頭痛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何宜承醫師表示,10幾年前醫藥技術較不發達,治療效果常無法達到病患期待,面對病友們的失落,醫師往往也只能口頭安慰,但目前乾癬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如外用藥物、照光療法、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甚至最新一代的生物製劑,不僅能依照病情嚴重度選擇用藥,同時有健保給付,降低民眾負擔。省時又省力 生物製劑成效如虎添翼過去乾癬治療效果不彰,病情時常復發,導致病患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醫療的進步,讓中重度乾癬患者節省許多就醫時間、還能有效控制病情,如健保給付最新的生物製劑為例,前2針需隔一個月施打,後續只要每3個月打一針即可,病友們不需來回奔波。何宜承醫師鼓勵病友們,不論輕度或中重度病灶,若以西醫治療為主、健康生活型態為輔,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除了醫師的專業評估和診斷、幫助病患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外,他們自己也應負起自我管理的責任,醫病相互合作才能有效穩定病灶。

醫訊/乾癬就是傳染病?破除3大迷思

醫訊/乾癬就是傳染病?破除3大迷思#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張先生是位乾癬病患,因全身皮屑如同雪花飄落,在面對人群時總是感到好尷尬,遮遮掩掩就怕被排擠。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介山醫師表示,乾癬依病灶嚴重程度,會出現全身性潮紅、脫屑、紅疹、指甲角化異常、關節疼痛及變形等症狀,目前雖無法根治,卻可以透過正確治療達到很好的控制。高雄榮總響應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世界乾癬日活動,將於10月12日舉行乾癬的衛教講座,主要就是在協助病友建立正確的治療與生活照顧的觀念。而針對普遍民眾對於乾癬的迷思,醫師分析如下:迷思1:乾癬是由黴菌感染的疾病?乾癬是一種因自體免疫導致皮膚發炎的疾病,可能和基因遺傳或體質有關,再加上多重因子的調控,如:環境、壓力、情緒、荷爾蒙波動等,都可能會加劇乾癬的嚴重性。迷思2:乾癬就是傳染病?乾癬不是癬(所謂的癬即是黴菌感染症),但乾癬並非黴菌所引起的,所以不是傳染病。但因全身散在潮紅性斑,塊伴隨銀白色落屑,讓不少人誤以為會傳染,而對患者投以異樣眼光或敬而遠之,甚至造成恐慌或不必要的排擠效應,此一錯誤認知造成乾癬病友相當嚴重的心理傷害。迷思3:不用看醫師,塗藥就可以治乾癬?坊間流傳各式偏方宣稱能治癒乾癬,吳醫師表示,目前全世界尚未有能完全治癒乾癬的方式,目前僅能有效控制病症(可以達到完全沒有病灶,但是仍有復發的可能性)。而坊間療法或許可以短暫減輕乾癬症狀,但是很快就會復發;再加上服用不明來源藥物可能造成病症反撲,不僅會使病況加劇,甚至可能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民眾若有治療的意願,應該前往皮膚科接受正確的治療。為了幫助更多乾癬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與健康照護觀念,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將於10月12日(六)下午邀請專科醫師針對乾癬的疾病、治療及健康照護等議題作詳細的說明,歡迎民眾免費報名參加。活動名稱:高榮皮膚科第二屆乾癬病友會及演講活動活動時間:102.10.12(六)下午14:00-17:30活動地點:高雄榮民總醫院急診大樓六樓第八會議室(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洽詢電話:07-342-2121分機4302,謝小姐

「屑」花紛飛好可怕 乾癬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現生機

「屑」花紛飛好可怕 乾癬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現生機#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45歲的許小姐是名重度乾癬患者,因為手腳會出現紅疹、脫屑等現象,加上身體會不時飄下白屑,身邊朋友因害怕傳染而紛紛走避,使得許小姐越來越不敢出門,也因此患上輕微的憂鬱症。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介山醫師表示,其實乾癬只要經過治療,針對個案病況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是可有效控制病情、和常人無異的。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或生物製劑等,其中,生物製劑為最新的治療方式,且為健保有條件給付,呼籲患者應有著正面的心態,聽從醫囑治療,才能有效改善乾癬的病症。吳介山醫師進一步說明,多數民眾對於乾癬有著三大錯誤觀念,分別如下:第一、乾癬是由黴菌感染的疾病;第二、乾癬就是傳染病;第三、不用看醫師,塗藥就可以治乾癬。事實上,乾癬不是傳染病,但因手腳、全身呈現潮紅性紅斑、伴隨白屑脫落,再加上「癬」亦指黴菌感染,讓不少人誤以為會傳染,而對乾癬患者投以異樣眼光、或敬而遠之。吳醫師呼籲,若是病患有想治療的決心,應該前往皮膚科進行適當、正確的治療。乾癬療法各有效果 生物製劑健保有條件給付目前針對乾癬患者可採用外用藥膏、口服藥物、紫外線照射治療或生物製劑等模式,而上述療法其實各有其療效,且彼此間交替或併用也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建議患者向皮膚科醫師諮詢,針對個人病情及生活型態,設計量身訂作的治療模式。其中,乾癬症狀較輕微者只需要使用外用藥物治療;而中重度的病患則需數種方式合併使用(外用及口服藥物、照光治療或生物製劑)等。吳介山醫師說明,生物製劑是目前最新的治療模式,短效的生物製劑1週施打二次;中效型2週施打一次;長效型12週施打一次,可免去頻繁擦藥、換藥、吃藥跟照光的時間,且臨床上治療效果高達7成以上。但提醒病患,使用生物製劑必須留意是否有潛伏性結核菌感染、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等狀況,需先由皮膚科醫師進行全面性的評估篩檢後才能使用,以避免藥劑誘發潛伏感染的風險。吳醫師補充,由於生物製劑治療的費用不低(平均每周約需花費8-9千元),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使用,但需事前提出申請且符合相關規範,如:長期乾癬病史、使用過2種口服全身性藥物以及規則接受紫外線光照治療3個月以上,如果效果不彰且乾癬嚴重程度(PASI)達10分以上,再通過健保局專案審查通過後,才能享有健保給付。呼籲病友,應積極接受治療,切勿消極逃避而將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因為心理情緒壓力也是造成乾癬病情惡化的主因,惟有用正面心態、和皮膚科醫師相互配合,才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

好棒!乾癬照光治療減少換藥痛苦

好棒!乾癬照光治療減少換藥痛苦#乾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乾癬患者可不再受塗藥的折磨了!為了讓乾癬患者得到更優質的治療照顧,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新增「窄波紫外線照光機」,提供照光治療改善乾癬病灶。乾癬塗藥大工程 常讓患者苦不堪言臺大醫院新竹分院邱顯鎰醫師表示,塗藥對中重度乾癬病友而言是件苦差事,因為其皮膚上常有大面積或分布於全身各處的病灶,每天重複的擦藥、洗掉、再次上藥,過程繁瑣的過程常使患者半途而廢;常有病患抱怨,每天花上1-2個鐘頭擦藥,上藥後全身黏膩、晚上就寢時相當難受,第2天早上還得花很長的時間把藥劑洗掉,才能再上新藥膏,因此有塗藥困擾的病患,照光或許是非常好的治療方式。照光治療效果頗佳 乾癬患者或許可免塗藥據國外研究指出,6-7成病人透過持續3個月的照光治療,可以改善75%的病灶,短短幾分鐘全身性的照光,就能讓病灶暴露在有療效的光線之中,達到治療效果。院方更表示,「窄波紫外線照光機」較以往寬波照光機效果更好,病患只需每週照光2次,就可達到以往每週照光3次的效果,還能減少外用藥膏的使用、甚至可以不用,且照光治療亦有健保給付,患者不會有額外的經濟負擔。乾癬無法根治 但治療方法多 可找尋合適方式邱醫師提醒患者,乾癬是一個需要長期照護、學習與之共處的慢性病,雖然目前醫學科技無法根除此疾病,但乾癬治療日新月異,有口服藥物、外用藥膏、照光治療、生物製劑等,仍有很高的機會能控制乾癬,患者應與醫師配合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程、持續做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