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睡前喝太多,一早水腫怎麼辦?醫教「喝這杯」有解

睡前喝太多,一早水腫怎麼辦?醫教「喝這杯」有解#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多數的人都有過水腫的經驗,特別是早上起床臉腫了一大圈,眼睛周圍腫的張不開,和晚上消腫後的模樣彷彿是不同尺寸的自己。中醫師康涵菁說,有些人的水腫只是偶發狀況,像是因為前一晚哭了一回、睡前喝太多水或是吃到太重口味的食物所導致,但也有許多人沒有上述原因,卻經常性的出現水腫的情況,那最好要先了解成因再來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生理性或病理性先分明  合併其他症狀要小心造成水腫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需要先釐清是生理性水腫或病理性水腫。康涵菁說明,大部分的人是屬於生理性水腫,通常是由於身體代謝速度較為緩慢、工作久坐缺乏運動、女性經期前或是懷孕時激素分泌所影響;而病理性水腫則可能是由於心、肝、腎臟、甲狀腺的功能減退、靜脈阻塞或是藥物副作用所導致。若是由於心臟衰弱所造成的水腫,通常發生在下肢,並且同時會伴隨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若是肝臟硬化導致的水腫,通常會位於腳踝及腹部,還可能同時出現黃疸及噁心想吐的現象;腎臟疾病造成的水腫除了在下肢以外,也會出現眼皮水腫,其他還會有特別疲倦、血壓偏高及尿液檢查異常的情況;甲狀腺功能若低下,則會容易手腳冰冷、掉髮以及嗜睡。若是有上述任一情形,更是不能忽視水腫的問題,一定要進一步就醫才行。臟腑評估很重要  水腫好發部位不一樣康涵菁認為,水腫是因為體內調節水分功能異常,導致水濕滯留。康涵菁表示,掌控體內水液分布與利用的臟腑主要是肺、脾及腎三臟,故不同的臟腑出了問題,便會呈現不同的面部水腫。若是肺氣虛則無法通調水道、輸布水液,主要是整張臉的浮腫,面色會較為偏白,並且會伴隨出汗異常的情況;而如果是脾氣虛則無法運化水濕,患者容易顯現出上眼瞼處的腫脹,眼睛睜不太開,面色也較為偏黃,同時還可能會有四肢水腫、容易疲倦及胃腸脹氣的症狀;腎陽不足則無法化氣利水,水腫位置多出現在下眼瞼,下頷處也會比較垂軟,還會同時伴隨腰痠、下肢水腫及二便不順的問題。臨床治療主要是利用像是四君子湯、真武湯等方去補足臟腑之陽氣,再加上古籍中也提及「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癒。」因此同時還會根據水腫部位去酌加,像是越婢加朮湯或五苓散等發汗利尿的方藥,達到標本兼治之功。針灸提升代謝速度  祛水濕讓面容更緊緻除了用藥,針灸對於治療水腫的效果更是立竿見影。像是面部的水腫的患者,康涵菁建議除了體針以外,可利用臉部針灸直接對腫脹區域對症下針。臉部針灸又稱作美顏針,是透過比擬髮絲粗細的針具去針刺穴位,較無痛感且可迅速改善臉部氣血循環,加速水濕的排出,並消除眼周腫脹及修飾浮腫輪廓。針刺的同時,還可加上腹部的丹田灸,藉由點燃的黃土艾粒去溫煦穴位、助陽利濕,無論是頭面部或是四肢的水腫都很適合使用,同時,丹田灸還具有提升身體代謝速度以及調理女性經期的功用。另外,康涵菁推薦輕度水腫的民眾,早晨可以來一杯「黃耆五皮茶」幫助消腫,黃耆能夠補脾肺之氣且有利水作用,搭配茯苓、陳皮及生薑可健脾利濕,大腹皮可下氣行水,五加皮則能補腎祛溼。成分:黃耆1兩、陳皮6錢、茯苓皮6錢、五加皮3錢、大腹皮3錢、生薑皮2錢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高於藥材2~3公分的水量,開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30~40分鐘,將湯液放溫後即可飲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比睡前抬腿有效!3+2方法改善腿部水腫

比睡前抬腿有效!3+2方法改善腿部水腫#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睡前抬腿,是許多人必做的事,甚至網傳抬腿可以瘦小腿、排毒解便秘,腿抬越高越好等,但抬腿並沒有想像的這麼厲害!或許抬腿能幫助消水腫、幫助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臟,但當你腳抬得越高,反而會讓腰部神經受到壓迫,抬太久、還會造成血液循環不佳。所以想消水腫,除了抬腿之外,搭配三種方式更有效。 1.改變飲食習慣會水腫,原因大多是攝取了高鈉食物,所以控制鹽分、避免吃太鹹,有助於預防水腫的發生,同時藉由喝水或搭配一些食物,排除多餘水分。 2.運動促進代謝運動量不夠,身體的新陳代謝率會降低,血液循環不好,不只會引發水腫,如果血管變硬、變厚、變窄使血液無法順利通過,身體各部位得不到氧氣與養份,就會老化、壞死,造成皮膚乾燥、長皺紋等問題。 3.熱水泡腳以溫熱水泡腳,是溫和一點的消水腫方法,不僅能促進氣血循環、增加新陳代謝還能助眠,泡腳時還要注意水位、溫度及時間。 搭配運動及按摩 打造腿部完美線條事實上,光是抬腿無法打造完美的腿部線條,還是要搭配運動及按摩,放鬆小腿肌,才會讓腿部線條看起來更勻稱。晚上除了抬腿消水腫,也可以將兩個動作加入放鬆行程。 1.滾筒放鬆把右腳腳踝上面一點的部分放到滾筒上,左、右腳交叉重疊,讓重疊的著力點剛好在滾桶上,來回滾動再換腳。 2. 仰臥直抬腿採仰臥,單腳朝天抬高伸直,維持骨盆與脊柱在良好曲線、腹部核心穩定,用彈力繩或彈力帶、大毛巾加強伸展,維持30至60秒的伸展時間,讓小腿有微痠、被拉長的感覺。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

肺癌喘咳又水腫 中醫助攻她得以繼續化療#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牽著媽媽的手,緩緩地來看診,媽媽看起來有80幾歲了,明顯的臉部水腫,短短的幾步路就顯得呼吸喘促。兒子說,媽媽罹患肺癌一段時間了,總是水腫、喘、咳,做過標靶治療,利尿劑效果不好,常常因為貧血或白血球不足就延後化療,大約3到4周做一次化療,腫瘤大小沒什麼變化,水腫也沒改變,但體力越來越差,食欲不好,呼吸越來越喘,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肺癌治療選擇多 有體力挺過療程是關鍵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超過7千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的總合還多,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至9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最重要的還是患者體力的保存,身體能撐過治療才算是成功,中醫這時候扮演關鍵角色。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這種肺癌呼吸喘促的情形,是屬於中醫「息賁」、「息積」、「肺積」的範疇。「息賁」最早見於中醫古籍《內皇帝經‧靈樞‧經筋篇》,到了相傳是戰國時秦越人(扁鵲)所著的《難經》中進一步提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並稱為五積病之一。唐代醫家楊玄操所著的《黃帝八十一難經注》解釋「息,長也。賁,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氣不行,漸長而通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就是描寫因為腫瘤積聚造成喘促的情形,這是肺氣鬱結,痰熱壅遏所致。腫瘤期數越後面 「痰結」調理更重要而肺癌的病因病機,在古籍《雜病源流犀燭》中提到:「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食、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有清楚的描述,正氣內虛,加上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痰凝毒聚、臟腑陰陽失調,久積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如果到了喘促息賁的階段,肺氣鬱結、痰熱壅遏,就必須在對肺癌的治療上,加上清降肺氣、滌痰洩熱的處置,尤其是腫瘤期數越後面的,與「痰結」的調理更是重要。中醫會按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證型、不同的病程,加上搭配目前正在接受的西醫治療,給予每個人不同的調理,可以降低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的不舒服,提高整體的治療成效。「蔡醫師,我媽媽的水腫比較消了,醫院的檢查也不錯,腫瘤科醫師說接下來可以繼續療程了,真是太好了,我覺得接下來還是要中西醫一起治療,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孕婦突水腫是致命警訊 她確診子癲前症剖腹保胎兒

孕婦突水腫是致命警訊 她確診子癲前症剖腹保胎兒#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5歲洪姓孕婦懷孕33周時,出現輕微頭痛及全身嚴重水腫症狀,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被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醫師建議住院安胎,並給予肺泡成熟素幫助寶寶肺部成熟;2天後孕婦狀況仍不穩定,因此決定立即剖腹生產,在經過醫療團隊努力下,平安生下3000公克女寶寶,但洪姓孕婦卻在隔日出現肺部水腫,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搶救,所幸經過治療,母女均安,已順利出院。生產隔日急性肺水腫進ICU 「幸好提早剖腹」萬芳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恩誠表示,洪姓孕婦有高血壓,為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懷孕期間又出現高血糖現象,為妊娠糖尿病患者,雖然懷孕初期產檢正常,且血壓跟血糖控制良好,但在懷孕中期時,慢慢出現水腫越來越嚴重徵兆,且突然在2、3天內加劇,因此決定收治住院安胎及評估及早生產評估。張恩誠說,在評估孕婦病史及胎兒狀況後,認為該孕婦繼續懷孕風險極高,怕再拖下去對媽媽跟小孩都有影響,因此在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提早剖腹生產,好在寶寶出生後,健康狀況良好;但生產後隔日,該名孕婦因血壓升高,引發急性肺水腫,經醫療團隊驚險搶救,並送至加護病房觀察數日才恢復健康。洪姓孕婦清醒後也直呼幸運,幸好提早剖腹生產,否則不敢想像小孩怎麼辦!高齡孕婦風險增2倍 易引發中風、甚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張恩誠指出,子癲前症的發生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有許多研究顯示,多與胎盤有關,是婦產科醫師最擔心孕婦罹患的疾病,主要症狀為高血壓、全身水腫、頭痛、尿蛋白、視力模糊等。高齡孕婦發生子癲前症的風險為一般孕婦的2倍,若未注意,容易發生腦中風、肺部積水甚至死亡等嚴重併發症,也會導致胎兒健康嚴重受損。子癲前症可在懷孕11至13周時,利用抽血檢測PIGF值及血漿蛋白A濃度,同時配合超音波子宮動脈血流及定期血壓監測等方式進行風險評估,同時也要注意自身體重變化,進行飲食控制,若有任何不適應及早就醫治療。

單車健將暴肥20公斤 竟是心衰竭引發水腫

單車健將暴肥20公斤 竟是心衰竭引發水腫#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4歲郭先生是自行車運動好手,100公里騎3個多小時,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還曾經多次成功挑戰武嶺。但他在短短20天水腫了20公斤,體重從75公斤暴增至95公斤,卻不覺得不舒服,在鄰居催促下才就醫,哪知一到醫院檢查,就住進加護病房!心臟內科醫師指出,這是嚴重心衰竭引起的水腫,再晚點發現,恐怕生命堪憂。每天只睡4、5小時長達一年 導致病毒入侵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菁表示,一聽到水腫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腎臟問題,其實水腫也是心衰竭的標準症狀。造成心衰竭的主因和心肌炎、冠狀動脈阻塞有關,心肌之所以會感染而發炎,和喝酒、感冒、罹患糖尿病等有很大關聯,至於冠狀動脈阻塞則主要和高血壓、高血脂等原因有關。郭先生自述,罹病前每天只睡4、5小時達一年之久,長期睡眠不足都為了追求更高的運動表現,雖然也曾感冒、發燒,但總選擇喝熱水、服用保健品度過不舒服。楊菁認為,可能就是這樣導致病毒入侵,最後差點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局。「十多年前心衰竭確診案例,治療結果和癌末患者差不多」他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目前心衰竭已經有很好的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好到讓患者恢復常態,雖然「心肌已受損不可逆,但可回復心臟功能。」楊菁強調,心衰竭不是老年人才會得,最近收治四名正值壯年的患者,其中最年輕的才30歲,建議大眾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並定期健檢。一旦停藥不僅病情會惡化 再恢復用藥效果也打折扣楊菁叮嚀,罹患心衰竭必須遵守醫囑終身服藥,一旦停藥不僅會讓病情惡化,更可怕的是即使再恢復用藥,效果也不如之前那麼好。心衰竭明顯症狀包括:下肢水腫及呼吸喘,尤其是晚上喘得更厲害、無法平躺,再加上運動耐受度下降,就要懷疑心衰竭可能已悄然上身。郭先生也提醒運動同好,體能訓練循序漸進很重要,光靠意志力忘我的超越身體負荷最危險。心衰竭症狀分期一期:不運動時很難發現(美國心臟學會將心血管疾病列為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屬輕微一期)。二期:運動達中度強度時即出現喘得要命的症狀。三期:稍為運動一下就喘到沒辦法承受。四期:連動一下都不行。

水腫誤認發胖狂跑步 狼瘡引發腎衰竭

水腫誤認發胖狂跑步 狼瘡引發腎衰竭#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9歲李姓女大學生10個月前雙腳變粗、肚子變大,重了15公斤,以為自己發胖,拚命跑步減重,其實那不是發胖而是水腫,她被衛福部彰化醫院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發病破壞腎臟功能引起水腫,後來因急性腎衰竭末期,洗腎2個多月保命。 才大學一年級的李小姐因此休學,在家幫忙種菜的父母包裝蔬菜,走過這段經歷,她很樂觀地說,不覺得打擊很大,現在就是控制好病情,不讓父母擔心,她很有信心。 女大生蛋白尿高達8000毫克 正常人約100毫克李小姐表示,她每天有運動的習慣,但去年初卻開始發胖,雙腳、肚子和臉都腫了一圈,鞋子都快穿不下,褲子還要穿爸爸的,體重從47公斤飆到62公斤,就像打了氣一樣,於是她開始狂跑步,早上跑2公里,晚上也跑2公里,還加上跳舞及瑜伽,但體重就是降不下來,一個多月後她一直咳嗽,尿尿變紅及泡泡變多,時常又累又喘,到診所就診後被轉到彰化醫院。 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指出,患者當時的蛋白尿高達每天8000毫克,正常人約100毫克,抽血及腎臟切片都顯示急性腎衰竭末期,除了緊急住院外,還必須透過血液透析解救,經過一連串檢驗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當時也擔心會變成慢性腎衰竭,那就必須長期洗腎,所幸洗腎兩個多月後,腎臟慢慢恢復功能,目前患者吃藥控制並每個月回診腎臟內科及免疫風濕科追蹤。 蔡旻叡表示,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比較常見的是侵犯關節及皮膚,如蝴蝶斑或皮膚潰爛,也可能會破壞全身器官,如腎臟、神經系統、肺臟、心臟及血液相關的器官,好發在年輕女性,當腎臟受到侵犯時因為蛋白由尿液中流失引起水腫,而這起個案的李小姐在罹病初期只有水腫,沒有其他常見的皮膚症狀出現,在診斷上比較困難。水腫也可能是腎臟病、肝硬化、靜脈栓塞、心臟衰竭引發李小姐表示,她當時一聽到洗腎,不知道嚴重性,還問媽媽「洗腎很可怕?」後來得知可能一輩子洗腎才驚覺事態嚴重,也才了解自己把水腫當發胖是多麼危險的事,所幸沒有走到長期洗腎的地步。她特別感謝蔡旻叡醫師一直鼓勵她,還求了平安符送她,她很感動。 李小姐說,她高職讀美容美髮,大學讀流行設計系,但現在腎臟不好不能接觸化學物質,所以只能放棄,暫時休學養病,而紅斑性狼瘡要避免日曬,正好父母種植網室蔬菜,都是一大早包裝出貨,不用曬太陽,所以她現在在家幫忙,先把病情控制好。其實她祖父就罹有紅斑性狼瘡,但家人都沒想到她也會有,父母覺得很虧欠,怕她再發病,不讓她太累,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 蔡旻叡強調,年輕女性若不明原因水腫,一定要就醫釐清水腫的原因,不一定是紅斑性狼瘡造成,也可能是腎臟病、肝硬化、靜脈栓塞、心臟衰竭等,千萬不要以為是發胖,逕自減重。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部一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因為雙腿嚴重水腫找不到病因,輾轉至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檢查,沒想到原來是胰臟長了「壞東西」!發現時癌細胞已經嚴重轉移,且造成全身血管栓塞,確診為胰臟癌晚期,患者擔憂自己活不過半年。胰臟癌又名「癌王」,其「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2016年台灣有2022人被診斷為胰臟癌,1996人死於胰臟癌。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賴泓誌主任表示,因為胰臟的位置在比較深層的緣故,鄰近又有許多血管佈及,容易在癌症早期就發生癌細胞轉移或壓迫血管,一般超音波檢查不一定照得到胰臟有異狀,往往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因此,在治療上更加不容易。第二線化療藥物 可再延長病患存活率針對胰臟癌的晚期治療多半以化療藥物為主,過去患者僅能仰賴第一線的藥物治療來爭取存活期,在2018年8月第二線化療新藥已通過健保給付,為亞洲的胰臟癌患者延長整體存活期達9個月。賴泓誌主任指出,這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在治療上積極配合醫囑,加上使用第二線化療新藥,使得原本僅有數個月的存活期提高到一年以上,這樣的治療結果很鼓舞患者跟家屬。對抗胰臟癌:積極檢查 積極治療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好的方式來篩檢胰臟癌,但民眾仍可透過以下幾種影像學檢查來幫忙診斷: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內視鏡超音波;賴泓誌主任提醒,一般民眾都可更在乎自己健康,定期做適當的健康檢查,而有特定基因突變者、或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或家族內有罹患胰臟癌的人,就建議做胰臟癌的進一步篩檢,若不幸罹患胰臟癌,應積極尋求專業專科治療,在小心控制藥品的副作用之下,來延長病患存活期與降低治療的不適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

倦怠水腫濕氣重 10大去濕食物助排濕#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冬日季節,毛毛細雨下整日,造成潮濕不適,容易出現多種症狀,如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長久下來,身體變成濕氣重的體質,就容易水腫跟發胖,成為現代男女老少的通病。中藥常用白朮、茯苓、黃耆、川芎4中藥 改善濕性體質中醫觀點因濕邪外侵或內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脾胃虛損,導致水腫跟肥胖。這種體質,容易小腹凸及臀、大腿腫胖情形,尤其小腿粗大,嚴重時會按壓有凹窩出現,是由於濕性趨下的關係。濕性體質導致下半身肥胖 去濕食物助排濕中醫稱為「脾虛濕困」,處理方式為「健脾益氣、滲濕利水」。中藥可以使用白朮來健脾益氣或茯苓來淡滲利濕,另外加入黃耆補氣利水消腫,川芎活血行氣、澤瀉利水瀉熱、麥芽行氣消食等。食療可選擇薏苡仁、紅豆、綠豆、冬瓜、花椒、生薑…等,其中要注意薏苡仁、紅豆烹煮時不加糖,生薑不去皮、花椒辛味都有益除濕。另,穴道按摩也有助排濕,包括:足三里、三陰交等,都可健脾益氣除濕。早上7至11時脾胃經絡運行 早餐應質好量夠趙品諭醫師表示,飲食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運作。進食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時,早餐是三餐重點,應質好、量夠。脾主肌肉,運動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若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活動,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或是性活動身體的瑜珈幫助經絡的展延。希望運動或活動至少一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獲得健康效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