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2歲劉先生,平日身體健康,無特殊病痛,最近常感到暈眩,開車途中需停靠路邊稍作休息,才能繼續駕駛,劉先生至醫院檢查,血紅素只有7.3g/dl,貧血嚴重(正常男性應為13-16g/dl),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與斷層掃描,發現是大腸癌第3期,經手術治療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慢性出血 貧血、暈眩大腸癌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一般民眾不易察覺,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莊偉表示,以劉先生例子來說,大腸癌第3期並侵犯到十二指腸,腫瘤所造成的慢性出血,使身體嚴重貧血,時常感到暈眩,一開始以為是勞累造成,後經糞便潛血篩檢,才發現暈眩的元兇原來就是大腸癌,及時手術與化療後,身體狀況逐漸恢復。每年罹癌人數 逾15,000人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95年以來,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為我國國民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罹患人數約15,000多人,約有5,000多人因此死亡,是10大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糞便潛血篩檢 降33%死亡率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吃太肥、不運動 腸癌高危險群大腸癌成因與年齡及飲食習慣有關,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內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大腸癌高危險群,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至少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癌病史或家族史,建議40歲開始每3~5年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以提早發現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