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常吃隔夜飯菜 一家三口相繼罹癌

常吃隔夜飯菜 一家三口相繼罹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有「節省」的習慣,而這行為最常表現在食物身上,因為擔心晚餐沒吃完會浪費,就用保鮮膜包起來放進冰箱,隔天只要經微波爐熱過,又是豐盛的一餐。不過這可能會讓你省了餐錢,花上大筆醫藥費。中國江蘇省一名56歲男子日前檢查罹患胃癌,不料他的母親及妻子,竟相繼被查出大腸癌及胃癌,而禍首就是「隔夜菜」。隔夜食物亞硝酸鹽含量高 誘發消化道癌菜吃不完丟掉好浪費!這是多數家庭的心態,以為只要微波加熱、重新煮過就可以把隔夜的細菌殺光,但事實上,這些飯菜中的有害物質大多是耐高溫,因此不管溫度多高,都無法解決問題。而加上食物裡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若長期吃隔夜菜或腐爛的食物,會讓亞硝酸鹽累積於體內,久而久之將誘發消化道癌。據了解,該男子一家三口因為省吃儉用,常捨不得把吃不完的食物丟掉,有時候甚至連腐爛的水果都拿來吃;醫師表示,他們就是因為長期吃隔夜菜,導致過多的亞硝酸鹽堆積於體內,誘發癌變。細菌2小時入侵剩菜 產生有害物質至於有些人認為冬季天氣較冷,食物可以放久一點,醫師提醒,雖然氣溫低不會使食物腐敗變質,但亞硝酸鹽含量仍會增加;尤其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留不得」。因為空氣中的細菌,會在2小時內附著於剩菜上並且繁殖,產生硫化氫、胺、酚等有害物質。而除了隔夜菜與發霉食物有危險外,其實煎炸、燒烤或路邊攤,都有致癌風險。醫師強調,剩菜的保存時間應以「不隔夜」為主,盡量於5~6小時內吃進肚,而吃剩飯前也要徹底加熱。 

愛吃燒烤+熬夜 兄妹腸內長數百顆腫瘤

愛吃燒烤+熬夜 兄妹腸內長數百顆腫瘤#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常結束工作已錯過吃飯時間,為犒賞自己,多數人會以消夜補償;但卻因為隔天需要早起,往往大吃後倒頭就睡,其實這樣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中國一名男子,因生活壓力大、長期熬夜又愛吃燒烤,近日腹瀉、便血,送醫檢查發現,原來在他大腸裡有數百顆腫瘤,且已演變為大腸癌,情況很不樂觀。腫瘤具遺傳性 癌變率百分百日前一名33歲男子因連續幾天腹痛、便血,忍耐幾天後,實在受不了才到醫院檢查,但診斷結果卻令人相當震驚;原來是他腸子裡長出一顆顆外型似葡萄狀的腫瘤,最大直徑有5公分長、有出血現象,且幾乎將腸子完全堵住,才會害他痛不欲生。醫師表示,由於個案罹患的是遺傳性腫瘤,且發生癌變率幾乎是百分百,一開始沒什麼症狀、患者不易察覺,但之後會出現便血、腹瀉等情形,這時候表示情況已相當嚴重,必須切除全部結腸才行,若及早發現、治療,9成以上都可痊癒。由於此腫瘤具家族遺傳性,醫師要求陪同男子看病的妹妹做檢查,結果如醫師所料,在她腸子內也有數百顆大小不一的腫瘤,所幸尚未發生癌變,且順利完成「預防性切除結腸」手術。熬夜、吃油炸物 大腸癌年輕化而因為男子平時作息不正常、又愛吃燒烤等食物,才會加快癌變速度,不過在醫師治療後,情況大有改善;但醫師提醒,目前大腸癌已出現年輕化趨勢,除遺傳外,主要與年輕人愛吃油炸物、燒烤、速食等高脂肪食物,加上生活壓力大、常熬夜、飲食不規律等,都是增加大腸癌風險的原因。對此醫師建議,應減少脂肪食物的攝入,以魚、瘦肉、低脂奶製品取代動物油、植物油;並用蒸煮方式替代油炸食品,且盡量避免醃漬、燒烤等。 

每35分鐘一人罹大腸癌 3大好習慣遠離威脅

每35分鐘一人罹大腸癌 3大好習慣遠離威脅#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肥胖、運動少、飲食習慣差,使得大腸癌已連續蟬聯七年,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每年發生人數超過1萬4千人,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平均壽命減少13年之多。早期無症狀難查覺   3招「腸」保健康由於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已經轉移。所以根據《優活》過去報導統整指出,日常生活除了飲食、運動也別忘了定期篩檢,養成這些好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癌:●良好飲食習慣/雖然大腸癌的成因除了受遺傳影響外,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有研究發現高纖維、高鈣的飲食,助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像是可多吃當季的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或是未精製的五穀雜糧、麥片等。因為這些食物裡,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水溶性纖維、乳酸菌、果寡糖,幫助腸道蠕動,排泄有毒物質,避免腸道產生癌化的病變,另外,像是優酪乳、優格、AB菌中的益生菌,也能有助於整腸、體內環保,幫助身體促進正常排便。●每天規律運動的習慣/養成每日規律的運動,能幫助腸道運動,排除消化吸收後的殘渣廢物,減少體內有毒物質殘存。平日養成每日運動30分鐘以上,而週末運動1小時以上,一星期總運動時數須達280分鐘以上的運動,像是慢跑或是健走30分鐘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促進加速身體的代謝,幫助體內大掃除。●定期篩檢的習慣/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到74歲民眾應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加上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根據統計,0~1期的大腸癌經過治療,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所以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腸癌年發生人數破萬 肥胖+不健康生活是主因

腸癌年發生人數破萬 肥胖+不健康生活是主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已連續第七年蟬聯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每年發生人數超過1萬4千人,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但現代人飲食精緻,又少運動,導致發生率逐年增高,到底日常生活該注意什麼,才能遠離大腸癌呢?這3類人最要當心:肥胖、運動少、飲食習慣差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根據研究顯示21%至25%的大腸癌發生率,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等。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呼籲「多吃蔬菜、少吃紅肉,烹調方式以汆燙、水煮,低油脂的飲食原則,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搭配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就是最好的大腸癌預防方法」。隨年齡攀升!50歲較30歲發生率高10倍邱淑媞署長表示,依實證顯示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可降低18%-33%的死亡率。國民健康署自93年起開始提供大腸癌篩檢,至103年民眾的二年篩檢率到達40%,103年一年共有125萬名50-75歲的民眾接受篩檢,檢查結果有3萬6千人發現息肉、2,490人罹患大腸癌。許多民眾常以沒有症狀、沒時間為藉口未參與篩檢。大腸癌在早期常無症狀,其發生率隨著年齡攀升,50歲較30歲發生率高達近10倍。邱署長表示,定期接受篩檢是一種對自己健康負責任的生活態度,透過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符合篩檢條件者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一張篩檢傳單 意外讓他發現第三期大腸癌

一張篩檢傳單 意外讓他發現第三期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61歲的陳先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罹患大腸直腸癌,直到去年收到一封成人癌症篩檢宣傳單,起心動念接受檢查,沒想到這一驗竟發現自己罹患了第三期大腸癌,嚇得他立即接受手術及化療。不料,因體質的關係,在第七次化療時,竟發生過敏、皮膚紅疹發癢,險些休克、喘不過來,所幸立即處理,才未發生憾事,雖然發生不適,但他擔心如果沒有完成療程會因此復發,表示願意承擔後果,所以,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他改用了口服化療藥物,目前病情控制良好,並未發現其他癌細胞。擔心化療掉髮 多數人竟選擇直接落跑「大腸直腸癌已成為國人健康的頭號公敵!」高醫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醫師說,大腸直腸癌平均每35.1分鐘增加一例,連續七年居十大癌症榜首,每年新增近1萬5千多人,罹患人數持續上升。特別是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近五成發現時已進入晚期,治療較為棘手,且存活率較低,晚期腸癌主要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無法手術切除,目前的治療方式則包括化療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但患者往往擔心作化療會掉髮、副作用多、又得常常住院,所以,有多數患者在得知要接受化療後,就直接落跑、不再回診。注意!腸癌化療也可口服 健保有給付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腸癌化療也出現了口服劑型,副作用明顯減輕許多,王照元醫師進一步表示,化療目前有2種給予方式,一為「針劑靜脈注射給予」,患者需等床、需住院施打兩天,對另一種則為「口服給予」,不僅可居家服用外,還可取代針劑化療作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亦可作為第三期結腸癌患者手術後輔助性治療,目前健保皆有給付。口服藥易有手足症候群副作用 每天最少要檢查兩次至於哪些患者更建議使用口服化療?高雄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瑞和醫師表示,像是社會生產主力、害怕住院化療者、距離就醫地點較遠、就醫便利性不佳,或需要家屬陪同的、病況較差或對針劑化療不適應者,都可改用口服化療,降低治療中的不便及不適感,避免中斷治療。只不過,在接受口服化療時,可能會出現手足症候群副作用,所以,建議患者每天最少檢查兩次手掌及腳掌皮膚,並做好手足的保養防範,如塗抹含綿羊油的乳霜或含尿素的藥膏,同時應避免手腳泡太久的熱水及激烈摩擦,重要的是不能自行處理或停藥,以免導致病情惡化。

研究:咖啡可防大腸癌復發

研究:咖啡可防大腸癌復發#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知從哪時開始,喝咖啡成了一項全民運動!早上來杯溫醇濃郁的咖啡,做為一天的開端;下午昏昏欲睡時,來杯咖啡提振精神;晚上加班、熬夜更少不了咖啡助陣,所以,對於現代人而言,一天喝三杯根本不足為奇。雖然大家常喝咖啡的主要原因在於提振精神,但據日前國外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飲用4杯或4杯以上咖啡者,可幅降低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者的復發率。每天喝1杯以下者 保護效果不大該研究主要是由波士頓達納法博癌症中心,在1991~2001年間針對1,000名曾經罹患過第三期大腸癌的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天飲用4杯或4杯以上咖啡(約460克的咖啡因)者,癌症復發的機率較沒有飲用咖啡者低了42%,因癌症或其他因素而死亡的機率也低了33%。至於每天喝1到2杯者,所感受到的益處較輕微;每天只喝1杯或不到1杯者,保護效果則不大,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咖啡之所以可預防大腸癌復發,可能與咖啡因有關,只不過,詳細的作用機制尚未不清楚,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他成功擊退大腸癌又省錢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他成功擊退大腸癌又省錢#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畏懼雙癌,也不聽信偏方,他積極接受治療,延長存活率!日前,一名80歲的陳先生,3年前被確診出大腸直腸癌,但當時以為只要手術切除後就沒事,孰不知,去年5月回診時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面對雙癌的他,不但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積極接受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合併化療、外科切除手術,最後成功擊退腸癌,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正準備前往大阪自助旅行。平均每35.1分鐘 新增1名個案據統計,大腸直腸癌已連續七年蟬聯國人癌症排行榜之首,平均每35.1分鐘就有一名新增個案,對此,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周斌醫師表示,在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每5人就有1人已經轉移,五年存活率僅11%,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除了化療外,也有其他標靶及化療合併治療策略,幫助患者從原本不到半年的平均存活期,提升到兩年半。標靶藥物用對順序 治療效果有效又省錢目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在第一、三線皆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第一線治療有2種健保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第三線健保則僅給付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2種藥物都能帶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如果用對順序,則有機會可以使用到兩次健保標靶,降低負擔。「兩次標靶接力使用,讓治療更有效,病患省錢,且活得更久」陳周斌醫師進一步說明,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若先以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當治療失敗時,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也有給付作為第三線用藥,但如果先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卻治療無效,因為血管新生抑制劑並無給付於第三線用藥,接下來就得自費。注意!健保療程完畢不代表治癒健保給付,加上全線標靶新式治療策略,有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黃金雙盾,更能勇敢地面對病魔,只不過,陳周斌醫師提醒,目前健保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僅給付使用24週,但健保療程完畢不代表治癒,建議即使病情穩定仍應繼續使用標靶,爭取最佳存活機會。

大腸癌人數激增!高纖飲食、定期篩檢降風險

大腸癌人數激增!高纖飲食、定期篩檢降風險#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腸癌在歐洲及美洲已成為最常見之惡性腫瘤之一,過去十年間,在臺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病人,快速的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101年大腸直腸癌位居臺灣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且在民國98年之癌症登記資料中顯示,大腸直腸癌是人數增加最多之癌症。因此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漸漸變成全民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許多國內外的文獻明確指出飲食與大腸直腸癌的相關性,飲食中紅肉、高脂肪、低纖維、低葉酸及維生素D和鈣缺乏等,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近來熱烈討論紅肉攝取與大腸直腸癌直接相關,許多民眾可能因過量攝取紅肉,造成減少蔬菜、水果和纖維質攝取,間接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性,究竟應該如何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讓我們從飲食出發。1)充足的纖維/蔬果五(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七(四份蔬菜+三份水果)、九(五份蔬菜+四份水果),主食以全穀類根莖類取代精緻主食。2)避免高油脂食物/舉凡糕餅類、冰淇淋、零食點心類都為高油脂食物,淺嚐即止,另外油炸和肥肉也應儘量避免。3)避免過量紅肉攝取(含加工肉品)/紅肉有豐富的鐵質,也是人體最好吸收的形式,不需完全避免,但也不應過量攝取,每天建議最佳蛋白質攝取量為4~5份,紅肉可佔1~2份。(1份約3根手指=1盎司)4)養成每天運動習慣/幫助控制體重,研究指出太過靜態的生活模式和肥胖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且運動有助於舒緩緊繃的情緒。5)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及鎂的攝取/牛奶、起司、小魚乾等食物有大量的鈣質可每天適量攝取(例:1~2杯低脂奶、1~2匙小魚乾);另堅果類有豐富的鎂,可每日攝取1~2湯匙;而維生素D可經由照射太陽獲得活化。6)養成良好排便習慣。7)避免過多刺激性食物(辛辣)和抽菸酗酒。8)早期發現/醫院有提供免費糞便篩檢,民眾應養成定期篩檢習慣。(本文摘自/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二魚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