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三餐老是在外 大腸癌開始鎖定年輕人

三餐老是在外 大腸癌開始鎖定年輕人#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年輕外食族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便秘、腹瀉或出血的症狀,都可能都是大腸癌的前兆,不可不忽視。特別是早期息肉發生時常無症狀,未出現血便等症狀或腸胃不適,仍需要藉由定期大腸癌篩檢發現,養成多吃蔬果、多運動,才是保健之道。大腸癌已連續第六年蟬聯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而根據研究指出:大腸癌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提高大腸癌的發生率,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少糖,別吃高溫燒烤的肉類。運動促腸蠕動助排便 減少接觸致癌物此外,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2倍,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等。運動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助排便,降低與致癌物接觸的機率,減低致癌廢物重覆進入體循環的機率,也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把代謝廢物有效的排出,降低癌症發生率。因此,為預防大腸癌,嘉義市衛生局提醒:少吃燒烤紅肉、多吃蔬菜、養成規律運動習慣,50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治療,才能「腸」保健康。

外食族一堆腸瘜肉大爆發!全台陷大腸癌危機

外食族一堆腸瘜肉大爆發!全台陷大腸癌危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幾年來,多位名人因罹癌消息相繼傳出病逝噩耗,其中,癌症好發率最高的大腸直腸癌,罹患病例數持續增高,平均每三十七分鐘一人中招,而大腸癌病變前兆,是由瘜肉演變而來,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過去所舉辦的追捕瘜肉活動,1,183位民眾接受了大腸鏡檢查,竟達848位遭檢出腸瘜肉,比例之高,讓預防大腸癌成為國人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八成民眾 竟不知腸瘜肉是什麼然而,面對大腸癌急流,民眾是否做足功課?根據「大腸癌與大腸瘜肉認知調查」,針對1,102位22歲到49歲民眾透過網路方式,發現民眾對於大腸癌的警覺心,仍處於低水準,包括,八成民眾對於大腸瘜肉缺乏認知、篩檢意識普遍偏低、運動量高達七成五不足、幾乎七成民眾,天天外食缺乏蔬果攝取、時常便祕,腸道健康出問題等等。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醫師指出,大腸癌不只新增病例逐年增加,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但是,調查卻發現,高達八成的年輕族群,以為大腸癌的血便症狀,能夠用肉眼分辨,事實上,大腸癌出血,多與糞便混合,不易用肉眼看出,所以須經由糞便潛血檢查,才能確保健康,他說,千萬別以為要看到出血,才是有問題。台癌基金會呼籲,遠離大腸癌,民眾應積極主動進行糞便潛血檢查,並養成多吃蔬果少吃紅肉的習慣,最後則是能在腸道內,透過優酪乳或是高纖維食物,促進腸胃蠕動,養出好菌,才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大腸癌年輕化!少運動、少蔬果是元兇

大腸癌年輕化!少運動、少蔬果是元兇#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自民國95年大腸癌躍升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後,發生人數便開始呈現逐年上升,及年輕化的趨勢,然而,攝取過多的肉類與脂肪、飲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纖維、生活中缺乏運動等,都是造成大腸癌的元兇,且往往等到發現時,已是癒後較差的第三第四期了,由此可見,大腸癌防治刻不容緩。只要大腸有腫瘤、瘜肉 通常都會造成出血台南市衛生局表示,若是大腸有腫瘤或瘜肉的話,通常都會造成出血,並且附著在糞便上跟著排出,所以,只要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就可以檢測出糞便表面肉眼看不見的血液,達到大腸癌防治的效果。所謂的大腸瘜,指的是發生在大腸黏膜層的隆起物,好發於左側大腸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與直腸,雖然大部分的大腸瘜肉為良性,但隨著時間演變某些型態的瘜肉會演變成癌症,而大腸瘜肉其實不容易在內視鏡底下用肉眼觀察,所以,需要透過進一步檢驗才能得知。腺瘤性瘜肉 較有演化成癌的機會一般來說,瘜肉病理組織主要可分為增生性瘜肉、發炎性瘜肉、腺瘤性瘜肉三種,第一增生性瘜肉在大腸中最常見,但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會癌化;第二發炎性瘜肉,主要是大腸發炎引起,本身較不會產生癌變;第三則為腺瘤性瘜肉,較具演變為癌症的機會。大部分的大腸瘜肉沒有症狀,除非瘜肉大於1公分或出現癌變時,才有可能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非特異性症狀,所以,發現大腸瘜肉或腫瘤仍需仰賴大腸鏡檢查。預防重於治療 3成以上死亡是可被預防雖然癌症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但3成以上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此,衛生局呼籲民眾,「預防重於治療」是癌症防治必備的理念,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其實,預防癌症的第一步就是要從源頭做起,只要堅守第一道防線,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避免已知的危險因子,加上定期癌症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症一點都不難。

【免費講座】健康 從「腸」計議

【免費講座】健康 從「腸」計議#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腸癌已連續六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儼然是「癌症之王」,對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1年癌症登記資料指出,台灣平均每37.3分鐘即有一人罹患,發生人數創新高。然而,排便即是腸道最主要的排毒機制,若囤積太多宿便於腸道內,可能使壞菌在體內持續發酵,產生各種有毒氣體與致癌物質,使大腸癌找上門! 對此,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特邀王輝明醫師主講「健康-從腸計議」講座,分析腸癌的地圖分佈性,發現台北地區腸癌罹患率遠高於其它縣市。腸癌與飲食型態息息相關,外食族更是高好發群,如何避免腸癌悄悄上身,讓專業的王醫師告訴您!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健康 從「腸」計議時間:4月26日(日)14:00~16:00(13:30入場報到)地點:臺北集思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洽詢:http://www.jintan.com.tw/html/TW/lectures.html

肥胖真要「命」!罹患大腸癌風險高出2倍

肥胖真要「命」!罹患大腸癌風險高出2倍#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5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每年發生人數約計14000人,而每年有超過5千人死於大腸癌。而體重超標的人要多注意!因為基隆市衛生局提到,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到2倍,大多數的大腸癌發生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或無規律運動等。預防大腸癌有撇步:每天規律走路  而罹患大腸癌關鍵因素是肥胖、缺乏運動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加上今年國人有許多小確幸的連假,但如果此時都放縱自己吃吃喝喝,恐怕小確幸會變成未來的大不幸。因此衛生局呼籲,落實「飲食要均衡、運動不休假、定期做篩檢」等三大健康行動,才能「腸」保健康。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到2倍,大多數的大腸癌發生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或無規律運動等。「運動可從日常生活中時時執行、處處落實」,所以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週至少達到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並最推薦走路這項容易實踐的運動;若每天走路1小時,1天下來就能輕鬆至少可消耗超過250大卡熱量,簡單的動作便能讓你遠離疾病威脅。

悚!國人平均每五人 一人有高度癌化腸瘜肉

悚!國人平均每五人 一人有高度癌化腸瘜肉#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大魚大肉,蔬果皆拒,高油高脂,不是油炸就不吃,讓全台民眾皆壟罩在大腸癌的烏雲之下!根據統計,大腸癌一直是所有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其中,腸瘜肉則是罹癌的前兆,也因此在篩檢觀念的日漸普及下,做大腸鏡的人數也愈來愈多,而根據健檢中心的統計竟發現,平均每五人之中,就有一人有高度癌化風險的腺瘤型腸瘜肉,數字已然達到驚悚級。大腸癌警報響起 年齡一過30歲更須注意消化內科醫師鄭乃源指出,101~103年共26,674筆大腸鏡數據顯示,高達24%的受檢者具有高度癌化的腺瘤型瘜肉,亦即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隨時都可能罹患大腸癌。進一步分析受檢者腺瘤型瘜肉生長位置發現,在屬於左側的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處有瘜肉者過去三年平均值為48%,右側大腸處有瘜肉者為52%。鄭乃源指出,預防大腸癌,民眾應注意,體重遽變、解便習慣改變、血便等3種不同的情況發生,如果有,表示腸胃可能亮紅燈,需儘速安排無痛大腸鏡檢查。他建議,從30歲起民眾就應安排每年進行完整腸胃道篩檢,項目包含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如果家族有癌症病史、飲食和生活型態不正常,或體重過重,尤其是BMI(身體質量指數)≧24者,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更應積極接受篩檢,早期發現病灶,才能把握治療時機。

保命趁早!預防大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

保命趁早!預防大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位居2013年十大癌症第三名,常聽聞即使作息規律、飲食正常、規則運動且無家族病史的人仍會罹患大腸癌,而且發現時已經是治癒較差的第三期,再次見識到大腸癌的可怕之處。害怕面對?多數民眾自認健康不接受腸癌篩檢除了不能掉以輕心外,預防大腸癌也不能有鴕鳥心態,基隆市衛生局說,常耳聞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說「自己生活飲食正常不會罹患大腸癌,應該可以不用篩檢吧?」或「沒篩檢都沒病,一篩檢就全身是病;寧可不要篩檢!」事實上任何的健康篩檢都是用來發現疾病早期徵狀,身體健康的人才是接受健康篩檢主要對象,因為癌症要能夠早期發現才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若等到身體出現狀況才急著求醫可能為時已晚。做糞便潛血檢查是篩檢大腸癌目前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大腸癌防治之道,糞便潛血檢查的執行方式十分簡單,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呼籲50到74歲的民眾,每兩年持健保卡至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回家採檢後送驗即可。

5蔬果+6飲食訣竅 不讓腸癌找上你

5蔬果+6飲食訣竅 不讓腸癌找上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維他命C在腸內分解時會產生氣體,刺激腸道蠕動。此外,植化素有強效的抗氧化作用,能擊退產生於腸內的活性氧。如果想擁有健康的腸道,一定要多攝取維他命C與含豐富植化素的蔬果。更何況,維他命C除了能軟便,更能消除腸道壓力,因此,建議多吃新鮮蔬果,便能充分攝取營養。植化素&維他命C的三大功效1)強效的抗氧化作用/能擊退腸內的活性氧,幫助重整腸道環境。2)提升免疫力/維他命C可提升免疫力,讓身體遠離病痛。3)預防癌症/強效的抗氧化作用可去除活性氧,有效預防癌症。含豐富維他命C與植化素的蔬果• 奇異果/含豐富維他命C,亦含有葉綠素。• 草莓/每天吃五粒,就能補足所需的維他命C。除了甜點,也可做成沙拉。• 葡萄柚/不僅維他命C含量豐富,亦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洋蔥/含有豐富的槲黃素,是類黃酮的一種。• 甜椒/維他命C含量比青椒多。此外,紅甜椒裡還含有辣椒素。若想大量攝取植化素,一定要破壞植物的細胞。因此,最好能打成「果汁」或做成「湯品」攝取,效果較好。美腸這樣吃,遠離大腸癌!1)加熱烹調,便能大量攝取/含豐富維他命C與植化素的蔬菜,只要利用燉煮或煮湯等方式烹調,就能有效大量攝取。不過,由於部分蔬菜含有水溶性維他命C,攝取時要記得連同釋出的湯汁一起食用。2)搭配初榨橄欖油一起攝取/維他命C與植化素能解除腸道壓力,最適合搭配能讓腸道放鬆的初榨橄欖油。建議喝熱湯或吃燉煮菜時,滴上幾滴橄欖油,就能溫暖腸道。3)每天早上喝一杯現打果汁/早上起床時,只要喝一杯水,便能促進腸道蠕動。此外,若能再喝一杯新鮮的現打蔬果汁,並滴上幾滴橄欖油,效果更好。4)配合三餐,食用新鮮蔬果/當人承受極大壓力時,身體會消耗大量的維他命C,因此,容易感受到壓力的人,建議搭配三餐,分段食用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5)縮短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含有水溶性維他命C的蔬菜,若花費太多時間汆燙,維他命C會不斷流失。最好的方式是迅速汆燙後撈起,但是,若是連同湯汁一起料理時,就可多燉煮一些時間。6)做成湯品,吸收效果更好/想要攝取大量蔬菜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煮成湯品。使用高麗菜、番茄、胡蘿蔔與洋蔥煮湯,再淋上初榨橄欖油,便能活化腸道,消除便祕。(本文摘自/溫暖腸道,吃出排便力/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