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爬樓梯就喘 男生也鬧貧血?竟是大腸癌作怪

爬樓梯就喘 男生也鬧貧血?竟是大腸癌作怪#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女性在月經期會失血,因此有輕微貧血是很常見現象,而長期失血會造成鐵質缺乏,此類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但醫師提醒,缺鐵性貧血若發生在男性,或是停經婦女就必須提高警覺,當心是癌症前兆。一名49歲的林先生,最近發現爬樓梯及運動時體力不濟氣喘噓噓,於是前往醫院健康檢查發現血紅素降至5.4g/dL是平常人一半以下,確定為缺鐵性貧血。但較少的男性會無故貧血,因此醫師立刻安排檢查,確診為大腸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林哲斌表示,腸道的慢性出血原因很多,但大腸癌造成的腸道慢性出血是可以及早檢出治療。因為,從大腸息肉形成到轉化為惡性腫瘤的時期,就有可能發生潛在性的大腸出血,經年累月的慢性出血,就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男性、停經後婦女 有缺鐵性貧血尤要注意林哲斌醫師也提到,男性或停經後婦女,不應該有週期性生理性的失血,因此也不應有缺鐵性貧血。對於這些患者應該要追根究底檢查慢性失血的原因。萬萬不可自行補充鐵質,以為治療好貧血就輕忽,且現代化國家,營養攝取不足造成貧血絕不是主要原因,探究其餘根本病因才是治療之道。 而要預防大腸癌上身,林醫師提醒,50歲以上未滿75歲者,可以每兩年一次,免費進行大腸糞便潛血檢查,及早檢出大腸癌,以避免貧血。

他排便習慣改變不在意 檢查已是大腸癌三期

他排便習慣改變不在意 檢查已是大腸癌三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五十歲出頭的男性病患,最近3個月以來陸續出現腹痛、腹脹、及間歇性腹瀉,醫師建議做大腸鏡檢查,但他不積極尋求幫助。直到上個月因嚴重貧血入院,後經接受大腸鏡檢查,證實為第三期的大腸癌,目前已接受左側大腸切除,並進行化學治療。大腸癌逐年增加且年輕化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高旭儒醫師表示,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已成為台灣地區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而且近年來不但人數增加,更有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6大症狀當心是前兆高醫師指出,大腸癌的誘發因子有:遺傳基因、家族性瘜肉症、結腸、直腸瘜肉、本身有潰瘍性結腸炎、大腸癌家族病史等。以及飲食喜好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精緻、低纖維的食物,導致糞便在腸內停滯時間較長。另外,大腸癌的症狀會因人及部位而異,常見症狀有: 1)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交替發生。 2)糞便性狀改變/帶狀或細條狀。 3)大便帶血。 4)解不乾淨感覺。 5)腹脹、腹痛、噁心及嘔吐感。 6)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7)貧血。 8)全身無力或疲倦。特別注意的是大腸癌初期常常毫無症狀,因此有以上危險因子,尤其是有抽菸、酗酒,年齡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如發現有排便不正常最好盡早就醫。此外高旭儒醫師呼籲,大腸癌做好定期篩檢,就能早期發現治療。且早期癌的存活率相當高,第零期幾乎100%,第一期也有90%以上,因此,凡年滿50至69歲的民眾,記得每兩年接受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經檢查有潛血反應更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診,以免錯失治療先機。

她疲倦頭暈誤當貧血 竟是腸癌上身!

她疲倦頭暈誤當貧血 竟是腸癌上身!#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頭暈、走路一下就喘,可別以為只是單純貧血,當心是癌症先兆。一名31歲的虞小姐,最近因常覺得頭暈、疲倦,若稍為運動一下,便覺得呼吸困難與心悸。起初不以為意,至醫院求診告知為缺鐵性貧血,給予鐵劑補充後有所改善,但不久後症狀又復發。最後經檢查與為大腸惡性腫瘤第三期,導致長期慢性缺鐵性貧血,目前在化療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劉耀中醫師表示,詢問病患得知月經量正常但體重稍微變輕,在未補充鐵劑前糞便偶有血絲,因以往有輕微痔瘡,於是不以為意。經身體理學檢查發現陳小姐臉色蒼白,眼結膜較無血色,抽血發現血色素只有6.0mg/dl,糞便潛血反應為強陽性。當心!血癌及淋巴癌 也會出現貧血依國健署最新癌症統計資料,國人癌症發生人數多的前3名,分別是大腸癌、肝癌、肺癌,而這些癌症恐造成體內出血,恐造成貧血症狀,且多發性骨髓瘤、血癌及淋巴癌等血液惡性疾病的初期症狀,也可能以貧血來表現。他也提醒,缺鐵性貧血是常見的貧血原因,但一般民眾誤以為缺鐵性貧血,就只要補充鐵劑或輸血治療,而忽略身體的警訊,且現代化國家,營養攝取不足造成貧血絕不是主要原因,探究其餘根本病因才是治療之道。 

研究:大腸癌患者愛看電視 恐增加死亡風險

研究:大腸癌患者愛看電視 恐增加死亡風險#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產品的發達,現在不管是大人、小孩幾乎人手一台3C產品,且回到家後也是緊盯著電視、電腦不放,但你知道嗎?這對於大腸癌患者而言,恐怕會增加死亡風險,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大腸癌患者如果看太多電視,可能會降低存活率,反之若是一星期運動7天,則可有助於延長壽命、增加存活率。少看電視、多運動 有助於減少死亡風險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團隊針對約56萬名年齡介於51~71歲的男女進行調查,而這些人在分別在了1995年和1996年間都曾填寫過,有關於健康、生活方式等問卷。結果其中近3800名受測者,在研究開始後5年內均罹患大腸癌,且與不運動的患者相比,每周運動7小時,甚至更多時間的人而言,則降低 20%的死亡風險,此外,研究人員在2004~2008年間,又從這些人當中選出1800人進行追蹤問卷,結果發現每周運動7小時,甚至更多時間的人降低31%的死亡風險。由此可見,大腸癌患者若能盡量減少看電視時間,最好每天以不超過2小時為限,並增加運動時間,每周4小時以上的話,就能減少死亡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研究:豬肉經高溫烹煮 將釋出致癌物恐引大腸癌

研究:豬肉經高溫烹煮 將釋出致癌物恐引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大腸癌持續在台灣肆虐,根據統計指出,目前已連續第六年蟬聯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居癌症死因第3位,這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愛吃紅肉、不愛運動 國人罹大腸癌主因為什麼愛吃紅肉,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根據研究指出紅肉(豬、羊、牛)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的發生率;烹煮時用高溫(溫度超過100度以上)烹調肉類,也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長期吃下來,則會明顯提高罹癌機率。又國人喜愛的烤肉,當肉類放在烤架上以直火進行燒烤時,肉類油脂滴落在火上則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附著在食物表面,隨著食物吃進肚子後,不難保證不會產生讓細胞產生癌變。更重要的是,我國肥胖人口高達三成,而根據研究也顯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1~2倍,而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等。大腸癌無聲無息 出現症狀多已晚期國民健康署指出,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發生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要做大腸癌篩檢。但大腸癌時常來的無聲無息,等到症狀出現時,往往令病人和家屬感到措手不及;另外也有民眾害怕大腸癌篩檢可能會很痛、很麻煩,因此拒絕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事實上糞便潛血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快速、無痛且安全的篩檢工具,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自行採取微量糞便樣本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整個採取樣本的過程花不到一分鐘,不需要先做大腸鏡,就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呼籲民眾踴躍篩檢,減少罹患大腸癌的威脅。

腸癌每年新增破萬病例!5秘訣來預防

腸癌每年新增破萬病例!5秘訣來預防#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驚傳罹患直腸癌,也讓大腸直腸癌防治議題引發討論。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可留意在大魚大肉過後,是否有便秘、肚子悶痛或大便變細等症狀?如果一段時間後就恢復正常,就不必太擔心;如果狀況持續1個月以上,可能是大腸病變的前兆,應小心為妙。便秘、腹痛1個月以上 小心是腸癌前兆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病例約一萬四千人,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名,那麼到底該如何預防大腸癌?除了可透過排便出血、排便狀態及形狀改變、家族病史、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作為判斷指標。此外,衛生局也提醒民眾,要預防大腸癌應注意5項要點:1)健康飲食/記住「低脂、高纖、禁菸酒」的方式。2)維持理想體重/研究顯示,肥胖會提高大腸癌的罹患機率,因此必須藉由高纖飲食及適量的運動來維持理想的體重。3)養成每天排便習慣/每天排便能夠縮短致癌物質留在腸內的時間,減少致癌機會;每次如廁後應注意糞便顏色與形狀及是否有血絲等異常狀況。4)規律運動/運動可加速大腸的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降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時間。適量的運動,如每星期3次快走、每次30分鐘以上,有助減低罹患大腸癌的機會。5)定期篩檢/由於大腸癌形成的時間較長,若能先檢查出腸內有無瘜肉,可在瘜肉未病變前先切除或預防,因此定期身體檢查可預防大腸癌的形成。50歲以上~74歲民眾,建議每2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

老翁逃避篩檢 確診後竟罹大腸癌

老翁逃避篩檢 確診後竟罹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70歲的李姓老翁,在家人多次的建議他參與大腸癌篩檢的情況下,都以沒病做什麼檢查為由拒絕,但日前卻因腹痛、糞便大不出來就醫檢查,結果發現他罹患了大腸癌引發腸阻塞併發症。對此,台北慈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表示,近幾年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所以,建議民眾應踴躍參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沒病、沒時間 是民眾常作為拒絕篩檢的理由根據台北慈院篩檢的統計資料發現,民眾參與大腸癌篩檢個數明顯高於另外3種癌篩,但篩檢出癌前,出現病變數及癌症數者也是四癌中最高的,而陽性者後續追蹤完成進一步篩檢的比率卻僅約六成,明顯低於口腔癌及乳癌達9成以上的完追率。而癌症中心個管師表示,雖持續進行勸說及電話追蹤,但民眾常以「沒病」、「沒時間」、「怕麻煩」、「怕痛」為理由,拒絕做進一步的檢查。大腸直腸癌年輕化 現在罹癌年齡降至50歲以下呂宗儒醫師表示,大腸癌連續六年蟬聯癌症發生第一名,且最近年來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年齡從60~70歲,下降至50歲以下,且病程發展也較快。其中又以直腸癌年輕化的趨勢最為明顯,主要跟國人生活、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有關。且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由於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所以,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若發現病兆或瘜肉,可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進行預防性切除,避免癌前病變的威脅。另0~1期大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也高達8成以上,第三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下降到不到6成。定期篩檢、養成規律排便習慣 才是預防的最佳辦法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呂宗儒醫師建議,平日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並養成規律排便及運動的習慣,目前衛福部補助50歲以上的民眾,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未滿50歲的民眾,若有家族史者也應及早檢查。

黑心品吃多、少運動!大腸直腸癌找上門

黑心品吃多、少運動!大腸直腸癌找上門#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型態、生活習慣的改變,使得我國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不斷攀升,根據衛福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罹癌人數將達50萬,且有年輕化、逐漸提升的趨勢。日前,余天的女兒余苑綺罹患直腸癌,引發媒體的報導也喚起多數人對大腸直腸癌的重視,但現代人生活忙碌、缺乏運動、飲食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大,在加上最近頻傳的黑心食品廠商,生活中早已不知不覺吃進許多致癌物質,對此,三總大腸直腸外科吳昌杰醫師表示,民眾若不多加注意的話,癌症隨時都有可能找上門。定期接受檢查 才預防癌症最佳辦法吳昌杰醫師表示,大腸癌已經是目前國人罹癌的第一名,和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關,但也不必過度驚慌,只要定期健檢,掌握身體狀況,就算被檢測出罹患癌症,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而抗癌保養達人娘娘就是眾多病患中的一位,也是醫療團隊合作相當成功第一個案例,因為患者積極面對接受治療,自己也擬定了一套術後保養方法,在恢復得很好。也鼓勵大家若自己和身邊親友有罹患大腸直腸癌,不必過於驚慌,只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就能治癒恢復正常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