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體重過重 罹大腸癌風險激增2倍

體重過重 罹大腸癌風險激增2倍#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年節時分,可別因為節慶氣氛極為歡愉,而胡亂大吃大喝,所有食物來者不拒,當心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別以為年節僅六天,對於健康毫無傷害,國民健康署強調台灣每年超過五千人死於大腸癌,關鍵禍首都與肥胖、缺乏運動有關,如果年節不忌口,六天下來少說也要胖上三公斤以上,不難想像,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當然會增加!台灣每年五千人死於大腸癌根據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自民國95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同時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每年發生人數約計14000人,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其中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到2倍,而4分之1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等。此外,年節圍爐桌上的菜色,除了讓家人團圓之外,各種加工食品,也同樣上演餐桌大團圓的溫馨畫面,其中,肉品經過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都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年節食材,能以多蔬果為主。輕鬆健走 減少大腸癌發生率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成人每週至少達到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最推薦走路這項容易實踐的運動。若每天年假走路1小時、時速6公里,6天下來就能輕鬆消耗超過1500大卡熱量,能進而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率。國民健康署呼籲,年節圍爐應掌握「少吃燒烤紅肉、多吃蔬菜」的飲食原則,並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注意控制體重。50歲~74歲的民眾,可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所補助的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後續還需要接受大腸鏡確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遠離腸癌的威脅。

多外食、愛吃紅肉!每天39人得大腸癌

多外食、愛吃紅肉!每天39人得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來大腸癌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也因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據統計,100年全國大腸癌發生人數達1萬4,087人,較10年前增為2倍,平均每天有39位國人罹患大腸癌,因此,呼籲發生率較高的50歲~74歲民眾,記得去做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避免癌症上身。 北市13萬人腸癌篩檢 揪出226人罹病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都會市民外食比例愈來愈多,且飲食習慣偏向高脂肪、低纖維及多紅肉,加上缺乏運動,導致臺北市大腸癌發生人數不斷增加。據103年臺北市共計13萬3,883人接受大腸癌篩檢,其中,發現大腸癌226人、癌前病變3,191人。由於大腸癌在早期無明顯症狀,等到解血便或大便型態改變等異常現象發生時,常為時已晚,呼籲應在沒有症狀時,就定期接受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且0期到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因此,定期篩檢可及早發現治療,而預防大腸癌的健康秘訣就是「勤運動、多蔬果、少紅肉」。   

缺乏警覺性!他帶孫打預防針 竟意外發現腸瘜肉

缺乏警覺性!他帶孫打預防針 竟意外發現腸瘜肉#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罹患大腸癌人數不斷爆增,也因此它成為了好發率高的癌症之一!日前,一名李姓老翁,前陣子帶孫子到衛生所打預防針,因護士邀約,做了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篩檢為陽性,但起初他認為只是痔瘡,而拒絕轉介就醫,直到後來在護士的勸說下,接受了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是瘜肉,所幸他即早發現,在治療後已無大礙。大腸癌及早發現治療 治癒率達9成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指出,102年在台灣地區有5,265人因大腸癌死亡,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現已居所有癌症發生及死亡的第三位,然而,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高,且存活率高達90%以上。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表示,目前各區衛生所及醫療院所,皆有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篩檢服務,大腸內的腫瘤或瘜肉,受到糞便摩擦而出血,血液因而附在糞便表面排出,經採集表面糞便送至檢驗室檢驗,就可測出是否含血液,為避免糞便中血紅素受熱破壞,檢體請放在含保存液之採便管冷藏保存,並儘速送回各醫療院所檢驗。

全台每年萬人罹患大腸癌 50歲以上是高危險群

全台每年萬人罹患大腸癌 50歲以上是高危險群#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你時常有脹氣、腹痛或異常便秘等情形嗎?或是一天跑上好次廁所?這些被你忽略的問題都有可能是大腸癌前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其發生率為第四位,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一旦發現症狀,往往已是二、三期以上,因此高危險族群,倘若能定期篩檢,盡早發現、早期治療,五年存活率可望高達九成以上。大腸癌患者逐年增高 高危險群要當心根據統計,2014年全台120萬人接受篩檢,其中發現3萬人有瘜肉,顯示出全台每年數萬人已有罹患大腸癌的前兆。為因應罹患人數上升的警訊,我國政府提供50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主因為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導致,目前糞便潛血檢查為簡單、方便的篩檢方式,無需透過飲食控制,就可有效降低死亡率2至3成,不過如發現排便習慣改變、體重異常減輕或任何異狀不舒服,應盡快尋求醫生治療;當糞便潛血檢測呈陽性時,請盡早接受大腸鏡、乙狀結腸鏡、鋇劑攝影等檢查,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瘜肉,可直接切除。近年來,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逐漸下降,患者從20歲三餐外食的女大生到70歲老翁皆可見,以下為導致罹患大腸癌的三大主因,供民眾遠離大腸癌:1)飲食習慣/時常大魚大肉、飲食多偏向高油脂食物者請小心!烤肉、醃製食品吃多易增加大腸癌罹患率。在飲食方面應遵從「低脂、高纖、禁菸酒」三原則,多吃蔬果,攝取高纖維飲食。2)運動習性/常坐著不動、缺乏運動者也要當心!過去有研究指出,有運動習慣者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約四成。養成運動好習慣,也有助於降低患者復發率與死亡率。3)肥胖/不健康飲食與缺乏運動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相較健康體重者罹癌風險高達兩倍,國民健康署表示,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m2)及24(kg/m2)之間;更有研究顯示,肥胖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隱性殺手。

大腸癌野火燒不盡 每年3萬人排隊蓋「確診標章」

大腸癌野火燒不盡 每年3萬人排隊蓋「確診標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MA媽媽,六年前遭診斷罹患大腸癌,雖中途積極治療,力抗癌症,不過四年前還是不幸讓癌細胞轉移肺部,昨日宣告離世,留下無限遺憾,但大腸癌細胞,轉移全身,使病情急轉直下的劇本,在台灣並不少見,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大腸癌新增案例,高達14000人,同時超過5000人因此喪命,一人罹癌,整個家頓時烏雲罩頂。罹患大腸癌,就如此命該絕嗎?也許情況比想像中了來得好一些,如果大腸癌能透過定期健檢,經早期發現,治癒的機率還是高達八成,不少癌症病患,也因此從中找到許多生命真理,並且與身體好好共存,養身之道,比起一般人還更加講究。每年高達三萬人大腸有息肉 排隊蓋確診標章面對癌症野火燒不盡,該怎麼築起防火牆?全民養成健檢習慣,就是最好的「建築工法」,研究早已證實,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我國國民健康署,也在93年起針對發生率較高的50歲以上民眾提供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就在去年,全台約有一百二十萬人接受篩檢,發現三萬人有息肉,而息肉則是罹患大腸病的徵兆,正表示,全台每年有數萬人,一一排好隊伍,等著蓋上「確診大腸癌認證標章」。檢視大腸癌高危險群,體重超標,罹患腸癌的風險是常人兩倍,五十歲中壯年,罹患風險,為三十歲年輕人的十倍,這也是為什麼國健署所提供的公費四癌篩檢中,打頭陣重要的就是糞便潛血檢查。防堵大腸癌,政府針對已經50歲~74歲的民眾,特別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者,還應該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及早篩檢除了能讓自己免於大腸癌的威脅,同樣,也能免除家庭與社會的擔憂與負擔。

警覺性不夠!大腸癌1/4晚期才知道

警覺性不夠!大腸癌1/4晚期才知道#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率高的癌症,每年新增一萬四千多名患者。根據最新統計,即使各界都在呼籲重視大腸癌,但仍有4分之1的病人第一次就醫就被判定為晚期癌症,顯見民眾對於大腸癌的發生仍不夠警覺。因此醫師提醒,除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最好提前到40歲左右檢查。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文聰醫師表示,罹患大腸癌第三、四期的病人,化療至今仍無法被取代,但他們往往需要經過一段艱難的生理與心理調適期,其中有部分病人會擔心自己不能承受噁心、嘔吐、腹瀉、血球下降、免疫力降低、疲倦等副作用。但事實上,每位罹癌患者體質都不盡相同,不一定每人都會對化療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且化療前若可先測試病人對某些藥物的適藥性,就能提早發現病人在代謝某些化療藥物是否有異常。大腸癌化療前  可先基因檢測據國內外研究結果,約有5%的病人因為基因變異,使用化療藥物時會發生嚴重副作用,約有1成患者因此拒絕後續化療。但只要在治療前,事先抽血檢測UGT1A1基因,就有機會及早發現此類病人,進而調整化療劑量,以減少副作用發生。黃文聰醫師也說,基因檢測評估對某些癌症治療策略的擬定非常有意義,除可協助找出對患者最合適的治療藥物外,同時可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傷害,讓病人更安心接受治療。目前奇美醫學中心及柳營奇美醫院也免費提供大腸癌適藥性基因檢測,讓病患在藥物治療上得以有更完善的規劃。

腸癌篩檢不能少 早期發現存活率達8成

腸癌篩檢不能少 早期發現存活率達8成#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沒有症狀為何要檢查?」這是民眾對癌症篩檢常見的迷思之一。但國人好發癌症中,大腸癌就是一個早期無明顯症狀的癌症,病人往往因等到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症狀才就醫,大多進入二到三期。台南市衛生局指出,事實上許多癌症在早期會發出自己獨特的訊號,透過篩檢便可辨識這些訊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提升存活率。根據衛生資料分析顯示,大腸癌早期個案的5年存活率,達8成以上。定期篩檢+健康生活型態為首要此外,篩檢還有個好處,如大腸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經由篩檢發現癌前病變,經簡單治療即可預防其轉變成癌症。因此民眾千萬不能輕忽定期接受篩檢的重要性,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 而且專家們一再呼籲民眾要打破「有症狀再檢查」的思維,尤其是50至75歲具有遺傳家族史的民眾,雖然目前沒有症狀,仍要及早接受醫師的建議及早接受篩檢。最後衛生局也提醒,除了定期篩檢,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多運動、不菸酒檳榔、少吃肉、天天攝取五蔬果等,才能遠離大腸癌的危害。 

百歲嬤解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竟罹直腸癌

百歲嬤解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竟罹直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突然解血便,可要趕緊到醫院報到,當心罹患大腸癌!台中一名百歲阿嬤,雖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仍然不錯,不過近日卻解出血便,帶至醫院檢查後,大腸鏡一照,竟發現升結腸長了3~4公分大的潰瘍,經病理切片檢查証實是惡性腫瘤。家人擔心手術傷口大 老嬤身體挺不住 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自諒,經詳細檢查後,所幸腫瘤並沒有轉移到其他部位的跡象,建議手術治療,但家人們都很猶豫,擔心老阿嬤的身體會挺不住,經解說後,老阿嬤同意接受3D 腹腔鏡手術人體自然孔右結腸切除手術,標本由自然孔取出。術後老阿嬤恢復良好,於術後7天後順利出院。大腸癌新增案例 逐年不斷攀升陳自諒說,隨著環境的變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每年發生大腸直腸病變的個案數越來越多,尤其是大腸直腸癌,根據衛生福利部每年公佈的癌症資訊,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每年節節上升,在2011年的資料顯示,一年有14087個新診斷大腸直腸癌個案,平均每37.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陳自諒說,治療大腸直腸癌前病變及腫瘤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手術切除治療。隨著醫療設備的進步更新以及手術技術的進步成熟,內視鏡微創手術已經成為治療大腸直腸病變以及腫瘤的最佳利器,由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演進到新式腹腔鏡手術,甚至是微傷口、人體自然孔道無傷口手術都提供了更高品質的治療技術,使得大腸直腸病變及腫瘤能夠得到最好的控制甚至是治癒。千萬別放棄任何治療希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