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定期糞便潛血篩檢 降低3成腸癌死亡率

定期糞便潛血篩檢 降低3成腸癌死亡率#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每22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之民眾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一旦發現導致大腸癌的瘜肉,通常藉由大腸鏡即可切除,若有特殊情形,遵行醫師建議,接受進一步處置。 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瘜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簡易的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疑似異常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認腸道狀況,早期發現大腸癌或瘜肉個案,以利及早接受治療。 檢查陽性別輕忽  快做大腸鏡衛生局也提醒,檢查結果如為陽性,請盡速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並聽從醫師建議。結果若為陰性,仍建議每2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確保健康。 此外,國健署自99年起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自102年起更增加5個年齡層至未滿75歲之民眾,都可免費接受大腸癌篩檢,提醒務必把握自身權益,定期接受篩檢。  

十大癌症排名出爐!大腸癌病例持續暴增蟬聯「冠軍」

十大癌症排名出爐!大腸癌病例持續暴增蟬聯「冠軍」#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罹癌人口,持續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發布的最新調查指出,癌症時鐘再度往前調撥,來到史上最快,平均每五分二十六秒,就有一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十四秒之多,其中,因夜市文化持續猖狂,外食族群居高不下,使得我國大腸癌新增案例數再創下新高,達1萬4,965人,居所有癌症之首!防不勝防!大腸癌還是持續飆升 資料顯示,101年發生人數最多的10大癌症排名,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其中大腸癌發生人數七度居冠,共1萬4,965人罹癌,較100年發生人數增加878人(增加6%)蟬聯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分析大腸癌發生原因,101年大腸癌篩檢人數112萬人,較100年大腸癌篩檢人數增加約33萬7,104人接受篩檢,101年經由大腸癌篩檢發現2,001位大腸癌病人,較100年大腸癌篩檢多發現約201位大腸癌病人,篩檢人數大幅增加致使透過篩檢發現的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人數隨之增加。七百萬外食族、三成人口過胖 大腸癌長驅直入其中,若以十年來計算,我國大腸癌發生率,今日與十年前相比,暴增了兩倍之多,為所有癌症之冠,提醒國人,不吃蔬果、愛吃燒烤、油炸、少運動、肥胖,都是提升大腸癌風險主因,在我國高達七百萬外食族,以及三成民眾過胖的情況下,對於大腸癌可要多加防備!

大腸癌人數竄升快 年奪5千多條命

大腸癌人數竄升快 年奪5千多條命#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據國民健康署103年資料顯示,癌症已蟬聯多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竄升最為快速,發生人數最多,每年約發生14,000人,死亡率也逐年升高,每年超過5,000人死亡,男女分別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之第3與第2名,可見風險極高。飲食、便祕易致腸癌而流行病學指出,飲食可能是形成大腸直腸癌的最主要原因,愈喜歡攝取精緻飲食者,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愈高,但也有一部份學者認為腸道中代謝物和細菌的終產物可致癌;便秘時有些物質與腸壁有較長時間接觸,造成惡性腫瘤機會也相對增加。大便習慣改變、腹賬痛 為警訊加上大腸癌會隨年齡增加發生率越高,且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極易被忽視,以致延誤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時機。一般來說,大腸癌臨床症狀為便血、大便習慣改變、不適感及殘便感、腹賬腹痛、體重減輕及厭食、噁心嘔吐及貧血。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腸」命百歲的健康關鍵!因此,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吳建遠組長也說,因為大腸癌若有症狀出現大多已非早期,所以呼籲50歲-74歲的民眾,可多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所補助的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後續還需要接受大腸鏡確診。

愛吃燒烤、香腸 17歲男大腸癌離世

愛吃燒烤、香腸 17歲男大腸癌離世#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燒烤、烤香腸吃多,可能讓你離癌症更近。17歲小杉(化名),自小就喜歡吃路邊攤烤香腸,直到某天異常腹痛,剛開始不以為意,但症狀沒有減輕,反而日漸加劇甚至有腸絞痛的感覺。痛了兩週之後,才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已是第三期大腸癌。經手術、化學治療,可惜後來因淋巴轉移,5年後小杉不敵癌症侵襲,年輕的生命就此殞落。外科收治小杉的彰基大腸直腸外科黃玄遠醫師表示,通常20歲以下青少年與兒童,除非有家族病史或有嚴重症狀,否則醫師鮮少安排全程大腸鏡檢查,個案來求診時,因為已有嚴重腹痛、腸絞痛等較明顯症狀,所以才在全程大腸鏡檢中發現升結腸惡性腫瘤。致癌物+烤焦 烤香腸讓癌症先找你這麼年輕罹患大腸癌,令人不捨,尤其病患沒有家族病史,因此醫師追究罹病原因,應與其飲食習慣有關;小杉喜歡吃燒烤,而且幾乎天天都吃香腸。醫師說,像香腸和臘肉都會添加亞硝酸鹽,但是進入人體後會形成亞硝酸胺致癌物,而肉類烤焦吃下肚容易引起細胞變異,這兩種因素加起來,提高了常吃烤香腸對身體的危害。黃玄遠醫師呼籲,大腸直腸癌不是成年人的專利,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同以往,尤其青少年常舉辦烤肉活動、喜歡吃燒烤與香腸,無形中提高了大腸癌風險;在兒童節前夕,特別提醒家長與青少年、兒童,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多運動,才是遠離腸癌的不二法門。 

烤香腸集合4致癌因子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

烤香腸集合4致癌因子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蟬聯多年的癌症之首,總人數再創新高,推測可能與國人飲食逐漸西化有關。例如路邊常見的香腸攤、燒烤攤,飄散誘人的香味,許多人上下班肚子餓了,隨手買根香腸,滿足了口腹之慾,卻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彰基血管醫學防治中心蔡玲貞營養師表示,烤香腸本身集合了燒烤油炸、含亞硝酸鹽、高油脂、紅肉等不利因子。因為烤香腸以炭火烤、燒,所含的高油脂受熱滴到木炭上,會產生多環芳香的碳氫化合物,一種特殊的風味,此種化合物是致癌物質。此外,香腸添加亞硝酸鹽可保色及抑菌。然長期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食品,加上本身含蛋白質,在腸胃道經細菌分解後,容易產生「亞硝胺」的致癌物質。且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苯丙胺酸等,遇到高溫,就會釋放出致癌物異環胺,據研究異環胺和大腸癌、乳癌有關。3招改變烹調、食用方式 降低致癌風險因此,如果嘴饞想吃香腸又怕大腸癌上門,蔡玲貞營養師也提出以下建議可改變烹調或食用等方式,來降低致癌風險:●改變烹調方式/烹飪時將溫度控制在較低溫度,用水煮  、蒸或微波爐加熱的方式取代燒烤  油炸,則亞硝胺的生成會大量減少。●與蔬菜同吃/增加植物化學素的攝取,為天然最好的抗氧化物。可有效的使亞硝酸鹽迅速的在胃中被破壞,抑制亞硝酸鹽與胺類的反應,減少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研究曾指出,多吃蔬菜可降低亞硝胺產生的機率達50%。如香腸炒高麗菜、炒蔥、大蒜等。●減少吃的頻率/建議青少年以上至多一星期吃1~2次,孩童一個月最多1次,並配合以上方法吃。 

癌症大毒窟!「夜市文化」恐為大腸癌激增主因

癌症大毒窟!「夜市文化」恐為大腸癌激增主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台灣小吃、夜市文化已成為享譽國際的特色之一,但也因此外食族群人數大幅攀升,根據統計,全台外食人口,已突破700萬人大關,導致人們每天都與高油高脂、高致癌物質為伍,進一步讓大腸癌病例不斷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醫師憂心地說,前幾天開刀房還遇到一名年僅13歲,就罹患大腸癌的病例。顯示台灣大腸癌的嚴重程度,已然達到「驚悚級」。夜市文化「三多一少」 成為癌症毒窟王輝明理事長分析,之所以台灣大腸癌病例會不斷攀升,要歸咎於台灣人的生活環境有許多致癌風險因子,他舉個例子,當前最為火熱的夜市文化,就是致癌的原因之一,因為夜市小吃往往有「三多一少」,也就是燒烤多、油炸多、肉類多,以及蔬菜少,倘若民眾三天兩頭就往夜市跑,恐怕成為大腸癌的「標準」危險族群。王輝明理事長進一步說明,一般食材若以150度的高熱烤,只要2分鐘,致癌物就會開始大量釋出,「而且烤愈久,致癌物就會倍增」。而油炸物更是不遑多讓,只要是澱粉類食物經過油炸,致癌物丙烯醯胺就會大量出現。而且根據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研究所,日前針對丙烯醯胺進行研究,發現丙烯醯胺會造成基因突變,增加致癌風險,尤其年紀愈輕,影響愈大,若每天吃下一包洋芋片,罹癌風險就會飆增500倍以上!至於紅肉(如豬肉、牛肉等),只要經過高溫烹調,將產生所謂的「雜環胺」,與燒烤、油炸相同,只要烹調愈久,產生的雜環胺愈多,而實驗已證實,雜環胺對於大腸有極高的致癌性。致癌因子多!大腸癌年輕化趨勢 銳不可擋再進一步細數環境中的致癌因子,王輝明理事長指出,像是環境荷爾蒙戴奧辛、汽車廢氣、空汙、香菸、施肥後蔬菜所產生的亞硝酸鹽,亦或是香腸、火腿內的亞硝酸鹽等,都是危險因子,他強調,在夜市文化的壟罩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過去的癌症資料與現在相比,已有大幅的變動。王輝明理事長以經驗判斷,過去癌症資料顯示,人們在50歲過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逐年遞增,但現在應該早個10年,也就是40歲就開始攀升!他如此斷言,是因為近幾年門診上30幾歲大腸癌患者非常多,日前還有13歲得大腸癌的病例,所以民眾不能仗著自己年輕,而忽略大腸癌的問題。因看見大腸癌的問題日益嚴重,王輝明理事長將於4月26日,將於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進行「健康從腸計議」免費健康講座,宣導民眾遠離致癌物的威脅,減少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驚!天天吃薯條漢堡 19歲男長4公分腸息肉

驚!天天吃薯條漢堡 19歲男長4公分腸息肉#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由於息肉早期沒有明顯的徵兆,許多患者直到腹痛、血便等異常症狀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已有息肉產生。就有一位19歲男生,因腹瀉又伴隨劇烈腹痛求診,檢查發現竟長了四公分的大腸息肉,令醫師感到訝異,詳細問診後才發現原來患者每天早餐都是以漢堡、薯條為主,加上父親也曾罹患大腸息肉症,醫師呼籲,除了飲食的重要,大腸息肉症多有家族性,一定要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治療。飲食不均+久坐 息肉偷偷長你不知聖馬爾定醫院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表示,患者求診時已腹瀉一周,加上強烈的腹痛,實在忍不住只好來掛門診,原本以為是感染到現在流行的諾羅病毒,在醫師建議下做大腸鏡才發現,主因是乙狀結腸內長了一顆4公分有如乒乓球大小的息肉,所幸檢查後為良性,當下就進行切除。所謂大腸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好發在乙狀結腸、降結腸與直腸。羅醫師指出,患者習慣性的早餐選擇都以早餐店或速食店的漢堡薯條為主,加上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開車,水分蔬果攝取不夠,導致息肉隱隱生成。息肉超過2公分要當心  易有癌化可能一般常見的息肉大約在1公分以下,像患者已經長到4公分大小算很少見,且超過2公分就有20%為惡性息肉,愈大的腺瘤也愈有癌化之可能。雖然患者已進行切除,但醫師建議每一年還是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以免復發。除了體質、家族性遺傳外,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規律運動,多喝水,使腸道維持正常蠕動,並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降低息肉生成的機率。 另國健署目前針對50到74歲的民眾,提供政府補助每兩年可至醫療院所或衛生所的免費大腸癌篩檢。羅醫師也提醒,大腸鏡檢查能精準篩檢癌症與發現息肉之蹤跡,切勿因沒有明顯徵兆或自恃體質良好而忽視檢查的重要性。

女子突然血便以為長痔瘡 檢查後竟確診大腸癌

女子突然血便以為長痔瘡 檢查後竟確診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明明作息都正常,怎會料到中招大腸癌?一名毛姓女子,四年前突然出現血便,起初她抱有警覺心,第一時間,上網找尋相關大腸癌初期症狀,但網路資料所描述的內容,幾乎與她不符,遂不以為意,而隨著時間拉長,血便持續,感到極為困擾的她,終於到醫院就診,想一次解決心中一口咬定的痔瘡毛病,不料,一到診間,醫師檢查後,竟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二期,頓時陷入一片愁雲慘霧。剛開始不敢接受事實 一度怪罪醫師誤診沒有家族史,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極為規律,所以確診當下,一度還以為醫生在開玩笑,甚至怪罪醫師誤診,輾轉跑了兩三間醫院,希望能有不同的結果。最後所有醫院診斷都為一致,她才逐漸接受,進一步展開一連串的抗癌之路。至今,毛小姐已歷經數次化學治療,三十多次的放射性治療,因腫瘤長在肛門口,所以做了人工肛門,就此因為一場癌症,改變了她的排便習慣,甚至,從此不孕。然而,她卻未曾遭病情擊垮,罹癌四年後,今日的她,氣色看起來更比常人紅潤、健康,她回憶,剛開始得知病情時,簡直不敢置信,人生希望盡失,會不會因此不能出去玩?會不會以後就不能工作?如果要出國,是不是難如登天?所幸治療至今,目前病情控制穩定。大腸癌大幅年輕化 她感同身受加入腸癌病友協會的毛小姐,突然發現,與她相同情況,年紀輕輕就罹大腸癌的病友,人數之多超乎她的想像,她深刻的表示,其實有很多與她歲數相近的病友,持續辛苦的與癌症相抗,對於大腸癌近年來大幅年輕化的趨勢,相當感同身受。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指出,近期門診上,三十多歲的大腸癌病人,幾乎以暴增的態勢飆升,前幾日還碰上年僅十三歲就罹大腸癌的病例,他呼籲,民眾應減少上夜市的次數,平日可藉由益生菌培養腸胃道好菌,保持腸胃道健康,才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