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擊敗大腸癌!番薯、大蒜抗癌效果極佳

擊敗大腸癌!番薯、大蒜抗癌效果極佳#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依據世界研究財團(美國癌研究所)2007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可預防大腸癌的好食物」包含: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大蒜、牛奶、鯷魚、白魚(Salangichthys microdon)乾、含鈣質的食品等。尤其以番薯、大蒜的抗癌作用更為卓越。救命食物1)番薯/含有大量的纖維素、β胡蘿蔔素,可預防大腸癌,抗癌成分神經節糖苷Ganglioside)、抗氧化物質維生素C,有助於預防癌症。依據紐西蘭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毛利族的番薯攝取量,較其他種類為多,因此降低了大腸癌的罹患率。救命食物2)大蒜/讓大蒜散發出辣味的大蒜素(Allicin)可促進腸的蠕動,抑制癌細胞的繁殖,增加抵抗力,進行抗癌作用。再加上大蒜中富含預防大腸癌的硒(Selenium),每餐攝取一顆大蒜有益健康。但剝皮後經過10分鐘,大蒜中的酵素就會揮發掉,請特別注意。救命食物3)蘋果/含有水溶性纖維──果膠,預防大腸癌的效果極佳。救命食物4)藍莓/藍莓中的紫色色素?花青素,抗癌效果和抗氧化效果卓越,鞣花酸(Ellagic acid)的抗氧化成分可有效阻擋促進癌症的代謝途徑。依據研究結果顯示,藍莓中的紫檀芪(Pterostilbene)具有預防大腸癌的效果。救命食物5)高麗菜/富含豐富的纖維素,可使排便機能順暢,也有助於預防大腸癌。此外,高麗菜還含有鈣質、抗氧化物質維生素C、維生素K等,以及有清除致癌物質、提高免疫力的硒與β胡蘿蔔素。(本文摘自/14位抗癌權威醫師的食癒餐桌/台灣廣廈出版)

不願面對!癌篩呈陽性就人間蒸發 大腸癌最多

不願面對!癌篩呈陽性就人間蒸發 大腸癌最多#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倘若在一次癌症篩檢當中,陽性警鈴大響,可別因心生畏懼,而逃避進一步切片檢查的機會!台中童綜合醫院對此就發出警訊,他們發現不少比例的個案,初步四癌篩檢,出現陽性反應後,就消失人間,怎麼找都找不回來,其中大腸癌最多,高達三成的個案不願回診做切片檢查,恐怕錯失黃金治療期,而讓癌症不斷蔓延!癌症早期篩發現 五年存存活率達八成以上根據國健署最近公布的資料顯示,國內平均每5分26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14秒之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同一時段資料顯示四大癌症中,若經由篩檢發現早期癌症其五年存活率皆在八成以上,由此可知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成效。然而,童綜合醫院近日的內部統計數據指出,大腸癌症篩檢出現陽性的民眾,高達近3成都不願意再回醫院檢查或追蹤,其他如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則有1成5左右的民眾沒有進行複檢;往往因為民眾恐懼面對事實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遺憾。癌症中心劉錦成醫師表示,篩檢本身並非確診工具,固然有其侷限性和靈敏性但卻不失為一有效降低死亡率之方法,且經由詳細進一步檢查也可排除一些偽陽性個案,讓病人不致惶惶不可終日。劉錦成呼籲,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期接受篩檢,尤其無症狀篩檢更為重要,絕對不要等到身體不適才願意到醫院進行檢查,因為可能已經錯失了最佳治療的黃金期。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有痔瘡,請勿小看!一名五十二歲蔡姓男子,職業為計程車司機,因久坐開車,有時塞車又不敢喝水,導致他長期都有解便不順,大便總是硬如石頭,每次如廁就像拿大石狠砸小菊花,使得花瓣上傷痕纍纍,遂長了個大痔瘡,不料,日前他方才蹲在馬桶上一用力,那痔瘡竟猛然爆裂,將花朵炸個支離破碎,鮮血直噴,最後在家昏倒緊急送醫,經輸血後所幸已無大礙!夏季火氣大 長痔瘡患者激增兩成談到痔瘡,夏季的時候,病患總是特別多!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天氣轉熱常是痔瘡發作的高峰期,最近因痔瘡就醫的患者激增二成,主因除了天氣燥熱、水份流失快,造成腸火易旺之外,不少人一邊上大號一邊玩手機,也會提高痔瘡發作機會,輕則排硬便或出現便秘,嚴重的會傷及肛門動脈引發大量出血。他解釋,從中醫角度痔瘡為「腸火久鬱、氣血阻滯」所影響,進而造成肛門靜脈曲張,因此瘀血停滯才是痔瘡的真正原因。痔瘡的人常常覺得大便解不乾淨,於是蹲廁時間愈來愈長,甚至愈來愈用力,加重痔瘡症狀。目前西醫對痔瘡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開刀,雖然效果立即,但患者若無法調整作息、改善排便習慣,很容易讓痔瘡復發。中醫治療 主要採以消炎消腫方向中醫治療痔瘡的方向以消炎消腫、改善直腸狹隘及幫助直腸提氣等,加強腸道蠕動能力,確保大便暢通,使肛門有力向上收提,讓靜脈血管中之瘀血消散,強化血管收縮力,才能有效預防痔瘡復發。李深浦醫師提醒,愈來愈多人喜歡蹲馬桶時玩手機,不只容易造成痔瘡,也可能因此感染不潔病毒,一定要改變這種壞習慣,呼籲民眾上廁所時別看手機,應養成多看糞便一眼的習慣,如發現糞便變細又不易排出、或常帶血絲等情況,就要小心大腸可能出現病變,應盡快就醫檢查。

肥胖問題多 大腸癌、乳癌風險增2倍

肥胖問題多 大腸癌、乳癌風險增2倍#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指出,45歲以上成人,逾二成有肥胖的風險,超過一半以上同時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危機,且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出,肥胖相較健康體重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之相對危險性高達3倍以上,而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高血壓也有2倍的風險。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 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台南市衛生局表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腎臟病等8項死因,也與肥胖有關,由此可見,肥胖所造成問題不容小覷!然而,不健康飲食與缺乏運動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為有效預防肥胖造成的危害,國民健康署自2002年起推動健走,希望民眾能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每天只要15分鐘,即可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至於在飲食上,過去《優活》也曾指出,台灣肥胖盛行率之高,手搖飲料文化就是禍首之一,所以,建議民眾除了少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外,飲料最好也要盡量避免,如此一來,才能朝向健康邁進。

定期糞便潛血篩檢 降低3成腸癌死亡率

定期糞便潛血篩檢 降低3成腸癌死亡率#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每22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之民眾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一旦發現導致大腸癌的瘜肉,通常藉由大腸鏡即可切除,若有特殊情形,遵行醫師建議,接受進一步處置。 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瘜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簡易的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疑似異常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認腸道狀況,早期發現大腸癌或瘜肉個案,以利及早接受治療。 檢查陽性別輕忽  快做大腸鏡衛生局也提醒,檢查結果如為陽性,請盡速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並聽從醫師建議。結果若為陰性,仍建議每2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確保健康。 此外,國健署自99年起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自102年起更增加5個年齡層至未滿75歲之民眾,都可免費接受大腸癌篩檢,提醒務必把握自身權益,定期接受篩檢。  

十大癌症排名出爐!大腸癌病例持續暴增蟬聯「冠軍」

十大癌症排名出爐!大腸癌病例持續暴增蟬聯「冠軍」#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罹癌人口,持續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發布的最新調查指出,癌症時鐘再度往前調撥,來到史上最快,平均每五分二十六秒,就有一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十四秒之多,其中,因夜市文化持續猖狂,外食族群居高不下,使得我國大腸癌新增案例數再創下新高,達1萬4,965人,居所有癌症之首!防不勝防!大腸癌還是持續飆升 資料顯示,101年發生人數最多的10大癌症排名,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其中大腸癌發生人數七度居冠,共1萬4,965人罹癌,較100年發生人數增加878人(增加6%)蟬聯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分析大腸癌發生原因,101年大腸癌篩檢人數112萬人,較100年大腸癌篩檢人數增加約33萬7,104人接受篩檢,101年經由大腸癌篩檢發現2,001位大腸癌病人,較100年大腸癌篩檢多發現約201位大腸癌病人,篩檢人數大幅增加致使透過篩檢發現的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人數隨之增加。七百萬外食族、三成人口過胖 大腸癌長驅直入其中,若以十年來計算,我國大腸癌發生率,今日與十年前相比,暴增了兩倍之多,為所有癌症之冠,提醒國人,不吃蔬果、愛吃燒烤、油炸、少運動、肥胖,都是提升大腸癌風險主因,在我國高達七百萬外食族,以及三成民眾過胖的情況下,對於大腸癌可要多加防備!

大腸癌人數竄升快 年奪5千多條命

大腸癌人數竄升快 年奪5千多條命#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據國民健康署103年資料顯示,癌症已蟬聯多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大腸癌竄升最為快速,發生人數最多,每年約發生14,000人,死亡率也逐年升高,每年超過5,000人死亡,男女分別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之第3與第2名,可見風險極高。飲食、便祕易致腸癌而流行病學指出,飲食可能是形成大腸直腸癌的最主要原因,愈喜歡攝取精緻飲食者,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愈高,但也有一部份學者認為腸道中代謝物和細菌的終產物可致癌;便秘時有些物質與腸壁有較長時間接觸,造成惡性腫瘤機會也相對增加。大便習慣改變、腹賬痛 為警訊加上大腸癌會隨年齡增加發生率越高,且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極易被忽視,以致延誤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時機。一般來說,大腸癌臨床症狀為便血、大便習慣改變、不適感及殘便感、腹賬腹痛、體重減輕及厭食、噁心嘔吐及貧血。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腸」命百歲的健康關鍵!因此,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吳建遠組長也說,因為大腸癌若有症狀出現大多已非早期,所以呼籲50歲-74歲的民眾,可多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所補助的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後續還需要接受大腸鏡確診。

愛吃燒烤、香腸 17歲男大腸癌離世

愛吃燒烤、香腸 17歲男大腸癌離世#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燒烤、烤香腸吃多,可能讓你離癌症更近。17歲小杉(化名),自小就喜歡吃路邊攤烤香腸,直到某天異常腹痛,剛開始不以為意,但症狀沒有減輕,反而日漸加劇甚至有腸絞痛的感覺。痛了兩週之後,才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已是第三期大腸癌。經手術、化學治療,可惜後來因淋巴轉移,5年後小杉不敵癌症侵襲,年輕的生命就此殞落。外科收治小杉的彰基大腸直腸外科黃玄遠醫師表示,通常20歲以下青少年與兒童,除非有家族病史或有嚴重症狀,否則醫師鮮少安排全程大腸鏡檢查,個案來求診時,因為已有嚴重腹痛、腸絞痛等較明顯症狀,所以才在全程大腸鏡檢中發現升結腸惡性腫瘤。致癌物+烤焦 烤香腸讓癌症先找你這麼年輕罹患大腸癌,令人不捨,尤其病患沒有家族病史,因此醫師追究罹病原因,應與其飲食習慣有關;小杉喜歡吃燒烤,而且幾乎天天都吃香腸。醫師說,像香腸和臘肉都會添加亞硝酸鹽,但是進入人體後會形成亞硝酸胺致癌物,而肉類烤焦吃下肚容易引起細胞變異,這兩種因素加起來,提高了常吃烤香腸對身體的危害。黃玄遠醫師呼籲,大腸直腸癌不是成年人的專利,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同以往,尤其青少年常舉辦烤肉活動、喜歡吃燒烤與香腸,無形中提高了大腸癌風險;在兒童節前夕,特別提醒家長與青少年、兒童,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多運動,才是遠離腸癌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