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晚期大腸癌一定要使用人工肛門嗎?不少人一聽到人工肛門就心生畏懼,擔心人工肛門就是要把本有的肛門移除並放置替代性肛門,往往因此逃避治療而延誤病情。事實上,隨著輔助治療技術發展,若能與醫師充分討論策略,進行術前治療可使腫瘤縮小,再加上手術技術演進,往往可以增加保留肛門的機會。
罹患晚期大腸癌一定要使用人工肛門嗎?不少人一聽到人工肛門就心生畏懼,擔心人工肛門就是要把本有的肛門移除並放置替代性肛門,往往因此逃避治療而延誤病情。事實上,隨著輔助治療技術發展,若能與醫師充分討論策略,進行術前治療可使腫瘤縮小,再加上手術技術演進,往往可以增加保留肛門的機會。
現代人壓力大吃多喝水少,常有便祕困擾,不少人會吃益生菌、酵素來幫助排便,但其實吃中藥也能緩解便秘問題。一位41歲蔡姓婦人常2到3週才解便一次,偶爾5天就解便還算是「運氣好」,用盡方法想改善便秘但效果有限,因擔心排便不順連帶影響食欲,日前到中醫求診,服用中藥調理3個月後竟可恢復每天解便一次,腹部終於不再「滿肚子大便」。
近年來,癌症已成為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111年公佈的資料,女性十大死因中 ,癌症仍然居首位。其中,乳癌、肺癌和大腸癌是女性發生率排名前三的癌症,而子宮頸癌位居第11 。五月母親節,台灣癌症基金會鼓勵全國女性,特別留意自身及身邊的女性友人和家人的健康情況。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女性健康篩檢活動(National Women’s Check-up Week),今年有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關懷女性健康,呼籲女性們在五月安排最重要的約會#MakeTheMostImportantDate,一起健康篩檢! 亞太區最新女性健康調查發現:女性對健康重視程度不足 根據羅氏診斷亞太區年度調查顯示,女性嚴重忽視自己的健康,尤其是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子宮頸癌。該項調查涵蓋亞太地區近3,000名女性,探討其健康意識和態度,主要發現 如下: 女性時間緊迫:近半的女性把家庭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經常因而延誤甚至中止醫療治療。 恐懼: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篩檢。指出對子宮頸癌篩檢感到焦慮的原因包括篩檢時的疼痛和不適(17%)、對篩檢結果感到恐懼(17%)或感到尷尬,均為缺乏篩檢行動的主因。 對子宮頸癌的疾病意識不足:超過半數的女性對健康篩檢,包括子宮頸癌診斷方法,幾乎一無所知。調查發現,即使了解一些篩檢的資訊,仍未採取行動。許多女性則因認爲自己沒有健康問題而未進行篩檢。 女性健康被社會環境忽略:絕大多數(71%)的女性認爲自己的健康重要程度被低估,且認爲社會對女性疾病給予的關注有限。 癌症蟬聯奪命冠軍,台癌籲女性定期癌篩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五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以確保自己的健康。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癌篩檢數量一度嚴重下滑,不過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資料顯示 ,112年至4月底篩檢量為179萬3,756人次,相較111年同期篩檢量已增加6萬6,165篩檢人次(3.83%)。只要及早篩檢就有機會有效降低死亡率,相較於10年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逐年下滑。而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也能享有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近期亦有立委倡議應下修免費乳房攝影的年齡限制。這些政策及資源都有望帶來改變,讓死於肺癌及乳癌的人數下降。尤其實證顯示,癌症篩檢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或死亡率,像是抹片篩檢可降低6至9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以降低4成的乳癌死亡率,因此特別在母親節之際,呼籲女性在兼顧家庭及工作之餘,更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女生們最重要的約會,一起健康篩檢! 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趙樹蕙表示,羅氏診斷深知女性健康所面臨的獨特挑戰,在母親節發起亞太區五個市場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來支持關懷女性健康,特別是提高針對可預防的子宮頸癌篩檢的認知。希望鼓舞台灣女性在承擔家庭和社會諸多責任下,能夠優先關注自身的健康,攜手突破障礙以確保每位女性能獲得應有的健康照護。溫馨五月呼籲全國女性健康篩檢,守護自己也守護身邊的人,現在就邀身邊的女性親友們一起預約安排健康篩檢吧!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活動 鼓勵臺北市民做篩檢抽好禮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臺北市癌症篩檢獎勵活動,鼓勵設籍台北市且50歲以上民眾做腸癌篩檢、45歲以上女性做乳癌篩檢、30歲以上女性做子宮頸抹片篩檢、30歲以上民眾做口腔癌篩檢。凡符合活動資格的台北市民,於活動期間113年4月15日至6月14日完成任一篩檢即可參加抽獎乙次,獎品包含Apple系列3C產品、Dyson系列家電等。每完成一項篩檢則多一次抽獎機會,完成越多篩檢項目中獎機會愈高。詳細活動辦法以及獎勵品,請至活動網站查詢:https://2024.canceraway.org.tw/ 【圖】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五月母親節關懷女性健康活動,號召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鼓勵女性安排健康篩檢之約
肚子明明不餓,卻常發出咕嚕咕嚕叫的聲音?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肚子咕咕叫的現象稱為「腸鳴」,腸鳴是因長時間沒有進食,但腸胃會進行有節奏的蠕動,導致腸道氣體太多所引起,最常發生在早上;但胃酸過多、腸胃炎、腸阻、便祕,甚至是大腸癌等情況,也都可能會發出腸鳴咕咕叫的聲音。
大腸直腸癌被稱之為癌王,其連續數十年位居好發癌症之冠。耕莘醫院血液腫瘤科歐偉仁主任說明,由於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察覺異常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已發展至晚期。所幸今日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選擇,鼓勵患者在治療前依照醫囑進行RAS基因檢測,以利醫師打造精準治療療程。 華人常吃加工肉品增腸癌風險 確診患者逾半數屬中、晚期 以化療合併標靶為主力 歐偉仁主任表示,在芝加哥的醫學年會中有學者提出,以華人為多的東亞,大腸直腸癌發生比率越來越高,但中亞地區則對較低,推測東亞地區可能因為較常食用加工肉品、人工添加劑,導致大腸直腸癌罹癌風險上升。 歐偉仁主任說明,依照臨床經驗來看,新確診大腸直腸癌病患中,第一期與第二期較少,第三期則佔到一半,第四期也高達30%。整體而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其中,針對晚期或轉移患者,建議採納化療合併標靶的治療。為了確保治療成效,在啟動治療前需要進行致癌基因檢測,例如RAS、BRAF、與MSI等,才能精準用藥發揮最佳效用。 健保已涵蓋重要基因檢測項目 RAS無突變者化療加標靶平均存活近3年、手術切除後更可拼治癒 歐偉仁主任指出,以基因分型統計,約30至40%大腸直腸癌患者,屬於RAS變異;約60至70%病患屬於RAS野生型(基因未突變),在健保給付協助下,重要的致癌基因型別都有被納入檢測。鼓勵患者依照醫囑進行對應之基因檢測,以利打造客製化療程。 歐偉仁主任強調,大腸直腸癌發生轉移,在肝臟與肺臟最常見。若原發部位或轉移部位的腫瘤較大,建議透過化療與標靶藥物,縮小原發與轉移部位腫瘤,以增加手術切除的可能性,爭取更佳預後,晚期大腸直腸癌病患仍有治癒希望。 歐偉仁主任補充,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標靶治療,是否發生RAS突變是擬定療程的關鍵。發生突變者,目前會給予抗血管新生藥物(anti-VEGF);如果是RAS野生型(基因未突變)病患,則會使用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後者有望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拉長至10至13個月,平均存活期超過30個月,如果能開刀存活期則更長、甚至有望爭取治癒。 規律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 發現疑似症狀立刻就醫不遲疑 歐偉仁主任呼籲,越早發現大腸直腸癌,治療效果就越好,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是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資格,如果具有家族史或高危險群,最好自行提早10年安排規律檢查,如果男性發生缺鐵性貧血,或不分性別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腹痛等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
大腸直腸癌又稱大腸癌,過去幾年都是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是最佳的預防手段。《SAY NO TO大腸癌》一書由消化道癌症名醫林肇堂撰寫,並邀請台灣頂尖專家學者共同編寫,於書中分享大腸癌的衛教知識,包括大腸癌的預防、發現與治療,幫助讀者遠離大腸癌。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醫療型態的進步,癌症患者也能透過新療程模式,免於奔波醫院與家裡兩地,特別是癌症患者所需的營養補給,也有更彈性的居家照護方式;這樣的型態不僅讓病患與家人減少身心壓力、提升生活品質,病患也能避免到院感染的機會。
你上廁所時會觀察自己的大便顏色嗎?若發現大便變黑色,到底是食物還是疾病所引起的?一旦大便顏色出現異常變化,不是解紅便而是「解黑便」,就必須留心可能是胃潰瘍或消化道出血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所撰此文,以案例故事分析解黑便的症狀原因,提醒民眾隨時留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