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大腸癌患者營養吸收差,體力不足恐提高術後併發症風險,醫:術前補充支持性靜脈營養大幅縮短恢復期

大腸癌患者營養吸收差,體力不足恐提高術後併發症風險,醫:術前補充支持性靜脈營養大幅縮短恢復期#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患者由於年齡層普遍較高,加上腸道有狀況較難吸收營養,如果在體力不佳的情況下進行手術,年紀大的有一半病患往往會造成預後較差問題。醫師表示,在臨床發現若能在術前補充靜脈營養,不僅讓病患較有體力抗癌,同時也縮短恢復期,讓住院時間從原來7~10天縮短至4~6天,更能減少病患與家屬的壓力。 支持性靜脈營養的概念是當病患經由口腔或腸道攝取的營養不足時,透過將含有營養素的靜脈營養以打點滴的方式進行補充,特別是在病患必須進行手術前,如果營養狀況不佳將影響到預後,因此術前是一個最好介入補充支持性靜脈營養的時機。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李克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病患常有腸子阻塞問題,因此術前2~3成患者,需要先補充支持性靜脈營養再開刀。 大腸直腸癌病患2~3成都有補充營養需求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李克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的病患常有腸子阻塞問題,除會影響排便讓病患進食困難外,癌細胞同樣也會影響到胃口,這些狀況都會讓病患營養狀態不佳導致抵抗力降低,也使術後恢復力受到影響;以大腸直腸癌病患來說,2~3成都有補充支持性靜脈營養的需求。 李克釗醫師說明,多數病患只要透過周邊靜脈營養(PPN)補充即可,即透過手臂、腕部或踝部注射靜脈營養液,除非是相當嚴重的病患才會需要全靜脈營養(TPN)。一般而言還是會鼓勵病患自行攝取營養,但若是需要手術,營養的需求就相當急迫,因此便會建議搭配補充周邊靜脈營養,讓營養快速提升以因應手術所需。 目前的靜脈營養成分相當多元,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都包含其中,幾乎都能補足病患的營養素,李克釗醫師也提醒,選擇橄欖油為基底的脂肪乳劑的靜脈營養補充劑,除較能提供高含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保護心血管與免疫力,讓吃素的病患也能安心使用,另外周邊靜脈營養選擇低滲透壓產品也尤為重要,可減少靜脈炎和血管損傷的風險及發生率。 術後持續補充也能穩定營養狀態 李克釗醫師表示,當病患確診為大腸直腸癌時,首要詢問的就是體重是否有減少?假設病患1個月內減少5%或以上,或者是3~6個月減少10%,都是屬於營養不良的指標。另外也會檢視白蛋白指數,正常範圍通常是3.5-5.0 g/dL,當白蛋白數值低於3.5 g/dL時,同樣也屬於營養不良,這樣的情況手術前都會建議先進行1~2週的周邊靜脈營養補充。特別若是第四期且有週邊器官轉移或是已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因為本身營養不佳,透過補充周邊靜脈營養,也能帶來持續抗癌的體力,讓生活品質更穩定。 術前補充周邊靜脈營養(PPN)優點: 快速補充營養不足 縮短術後恢復期、減少住院天數 提升免疫力、降低發炎反應 減少併發症 協助提升胃口 李克釗醫師說明,由於營養不良的病患都是累積已久,因此也會建議術後持續補充周邊靜脈營養、搭配自行攝取營養讓胃口慢慢恢復。目前健保對於進行腹腔手術後的病患多數能進行給付,術前則是需要自費,一天約500~600元。李克釗醫師也強調,營養的補充對於外科手術來說相當重要,如果能夠透過周邊靜脈營養的輔助,相信對於降低術後併發症也有很大的助益。 李克釗 醫師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專長: 大腸直腸癌手術 腹腔鏡大腸直腸手術 達文西大腸直腸手術 痔瘡廔管肛門手術

38歲男「瘦8公斤」誤認運動成效!健檢才知「腸息肉」竟是大腸癌3期

38歲男「瘦8公斤」誤認運動成效!健檢才知「腸息肉」竟是大腸癌3期#大腸癌

飲食作息不正常,健檢發現腸息肉,才知罹患腸癌第3期!38歲的科技新貴黃先生,BMI指數27.2,體重過重,平時亦有飲酒習慣。近半年來積極運動健身,體重減輕8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有成,卻輕忽了早已出現的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腸癌徵兆,健檢安排大腸鏡檢查,竟發現有多顆腺瘤型息肉及一顆10公分大腫瘤,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

大腸長息肉就是癌症?大腸息肉一定要切除?醫:「這1種」一定要切

大腸長息肉就是癌症?大腸息肉一定要切除?醫:「這1種」一定要切#大腸癌

「大腸息肉」是指生長在大腸壁中突起的細胞腫塊,大腸息肉的種類很多,而且有的息肉將來可能會變成大腸癌⋯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於《腸活必修課》一書中,針對大腸生理結構、大腸息肉、大腸癌症病史⋯等,分享大腸癌的發生及防治,幫助讀者遠離大腸癌。以下為原書摘文:

少婦長期胃痛,竟罹腸癌3期!醫曝「這類型」最易惡化:恐活不過半年

少婦長期胃痛,竟罹腸癌3期!醫曝「這類型」最易惡化:恐活不過半年#大腸癌

38歲的洪小姐是一位年輕母親,3年前因反覆胃痛、腸阻塞便祕而就診,確診大腸癌第3期,手術切除腫瘤後接續化療,僅半年就復發,惡化至第4期,接受18次化療後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至卵巢,經檢測屬於BRAF基因突變患者,自費使用其標靶藥物搭配化療10次後,電腦斷層檢查已看不見癌細胞,但腹腔鏡檢查仍有少量癌細胞,目前持續控制以治癒為目標。

大腸癌術後副作用多,噁心嘔吐、頭暈⋯怎麼辦?中醫揭「1法」可解

大腸癌術後副作用多,噁心嘔吐、頭暈⋯怎麼辦?中醫揭「1法」可解#大腸癌

衛福部日前公布最新2023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大腸直腸癌長年列居前3名。雖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但癌友常因化放療副作用,導致口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免疫力變差、體力虛弱⋯等不適,可選擇利用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結合西醫用藥,達到術後副作用調理的最佳效果。

罹患晚期大腸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嗎?醫「1治療」免除終身使用

罹患晚期大腸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嗎?醫「1治療」免除終身使用#大腸癌

罹患晚期大腸癌一定要使用人工肛門嗎?不少人一聽到人工肛門就心生畏懼,擔心人工肛門就是要把本有的肛門移除並放置替代性肛門,往往因此逃避治療而延誤病情。事實上,隨著輔助治療技術發展,若能與醫師充分討論策略,進行術前治療可使腫瘤縮小,再加上手術技術演進,往往可以增加保留肛門的機會。

便秘吃益生菌、酵素有用嗎?婦「滿肚子大便」超悶!醫建議2招助排便

便秘吃益生菌、酵素有用嗎?婦「滿肚子大便」超悶!醫建議2招助排便#大腸癌

現代人壓力大吃多喝水少,常有便祕困擾,不少人會吃益生菌、酵素來幫助排便,但其實吃中藥也能緩解便秘問題。一位41歲蔡姓婦人常2到3週才解便一次,偶爾5天就解便還算是「運氣好」,用盡方法想改善便秘但效果有限,因擔心排便不順連帶影響食欲,日前到中醫求診,服用中藥調理3個月後竟可恢復每天解便一次,腹部終於不再「滿肚子大便」。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大腸癌

近年來,癌症已成為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111年公佈的資料,女性十大死因中 ,癌症仍然居首位。其中,乳癌、肺癌和大腸癌是女性發生率排名前三的癌症,而子宮頸癌位居第11 。五月母親節,台灣癌症基金會鼓勵全國女性,特別留意自身及身邊的女性友人和家人的健康情況。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女性健康篩檢活動(National Women’s Check-up Week),今年有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關懷女性健康,呼籲女性們在五月安排最重要的約會#MakeTheMostImportantDate,一起健康篩檢! 亞太區最新女性健康調查發現:女性對健康重視程度不足 根據羅氏診斷亞太區年度調查顯示,女性嚴重忽視自己的健康,尤其是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子宮頸癌。該項調查涵蓋亞太地區近3,000名女性,探討其健康意識和態度,主要發現 如下: 女性時間緊迫:近半的女性把家庭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經常因而延誤甚至中止醫療治療。 恐懼: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篩檢。指出對子宮頸癌篩檢感到焦慮的原因包括篩檢時的疼痛和不適(17%)、對篩檢結果感到恐懼(17%)或感到尷尬,均為缺乏篩檢行動的主因。 對子宮頸癌的疾病意識不足:超過半數的女性對健康篩檢,包括子宮頸癌診斷方法,幾乎一無所知。調查發現,即使了解一些篩檢的資訊,仍未採取行動。許多女性則因認爲自己沒有健康問題而未進行篩檢。 女性健康被社會環境忽略:絕大多數(71%)的女性認爲自己的健康重要程度被低估,且認爲社會對女性疾病給予的關注有限。 癌症蟬聯奪命冠軍,台癌籲女性定期癌篩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五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以確保自己的健康。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癌篩檢數量一度嚴重下滑,不過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資料顯示 ,112年至4月底篩檢量為179萬3,756人次,相較111年同期篩檢量已增加6萬6,165篩檢人次(3.83%)。只要及早篩檢就有機會有效降低死亡率,相較於10年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逐年下滑。而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也能享有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近期亦有立委倡議應下修免費乳房攝影的年齡限制。這些政策及資源都有望帶來改變,讓死於肺癌及乳癌的人數下降。尤其實證顯示,癌症篩檢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或死亡率,像是抹片篩檢可降低6至9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以降低4成的乳癌死亡率,因此特別在母親節之際,呼籲女性在兼顧家庭及工作之餘,更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女生們最重要的約會,一起健康篩檢! 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趙樹蕙表示,羅氏診斷深知女性健康所面臨的獨特挑戰,在母親節發起亞太區五個市場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來支持關懷女性健康,特別是提高針對可預防的子宮頸癌篩檢的認知。希望鼓舞台灣女性在承擔家庭和社會諸多責任下,能夠優先關注自身的健康,攜手突破障礙以確保每位女性能獲得應有的健康照護。溫馨五月呼籲全國女性健康篩檢,守護自己也守護身邊的人,現在就邀身邊的女性親友們一起預約安排健康篩檢吧!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活動 鼓勵臺北市民做篩檢抽好禮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臺北市癌症篩檢獎勵活動,鼓勵設籍台北市且50歲以上民眾做腸癌篩檢、45歲以上女性做乳癌篩檢、30歲以上女性做子宮頸抹片篩檢、30歲以上民眾做口腔癌篩檢。凡符合活動資格的台北市民,於活動期間113年4月15日至6月14日完成任一篩檢即可參加抽獎乙次,獎品包含Apple系列3C產品、Dyson系列家電等。每完成一項篩檢則多一次抽獎機會,完成越多篩檢項目中獎機會愈高。詳細活動辦法以及獎勵品,請至活動網站查詢:https://2024.canceraway.org.tw/ 【圖】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五月母親節關懷女性健康活動,號召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鼓勵女性安排健康篩檢之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