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出痧顏色愈深愈好?7大刮痧Q&A報你知

出痧顏色愈深愈好?7大刮痧Q&A報你知#養生

1)刮痧一定要刮出痧嗎?力道如何拿捏?刮痧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療法,目前主要可應於輔助醫療及日常保健二種方式。中醫認為身體中的邪氣累積久了就容易使氣血瘀滯然後致病,出痧可以讓邪氣排出體外,改善氣血平衡,尤其對付感風寒或風熱感冒、中暑、身體的肌肉酸疼非常有效,這種類型的刮痧就必須刮出痧來。如果只是作為美容保健或臉部用法,就不必刮出紅點。刮臉部時/輕刮已增加循環消除浮腫為目的,不需刮到出痧。(臉部刮痧以美容效果為主,不宜重刮)刮身體時/輕刮但可以比臉部力道稍重,以增加循環消除浮腫為目的,不需刮到出痧。解除不適時/依據身體狀況可稍加用力至輕微出痧,但體虛者仍不宜重刮。2)出痧顏色愈深愈好?很多人以為刮痧力氣越大、越痛、出痧越多、顏色越深越黑越有效,就因為這些錯誤的觀念,有些人刮痧時使盡力氣猛力刮,直到整個肩頸後背青一片、紫一塊才肯停手。其實一個人會不會出痧,和個人體質有關。每個人體質不同,出現紅紫瘀斑的情形也不同。有人輕輕刮擠下就出現瘀斑,有人怎麼刮都刮不痧,太過用力刮痧或硬刮出來的紅斑,很可能是微血管破裂或皮膚受傷。3)哪些人不能刮痧?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刮痧,因為刮痧會刺激交感神經,有些體質較弱或體質敏感的人,一刮痧就臉色發白、發青,全身冒冷汗,甚至有人嚴重到休克,這類人刮痧時一定要特別小心。另外,老人、小孩皮膚比較脆弱,刮痧時力道要儘量放輕。年老體弱、皮膚過敏、有心血管疾病、白血病、過敏性紫斑症、血小板不足、癌症、皮膚炎,或皮膚上有傷口、疤痕的人,都不適合刮痧。此外,懷孕婦女和女性在每個月的生理期間,也要避免刮下腹部。4)任何地方都可以刮痧嗎?刮痧時,要選空氣清新、通風、涼爽的場所,千萬不要在密不通風的封閉空間裡刮痧。刮完痧後,先用乾淨毛巾把皮膚上的油和汗水擦乾淨,再喝一杯溫開水、稍微休息一下。5)可以天天刮痧?美容式刮痧建議放輕力道,用意在於使經絡暢通,促進血液循環,增加代謝,所以可以每天刮,最好早晚各一次,做為日常保養的習慣。6)刮痧前一定要配合精油?在刮痧之前,可以在要刮的部位塗上一層薄薄的輔助介質,這些輔助介質包括精油、嬰兒油、面霜、凡士林、橄欖油等都可以,輔助介質的作用是刮痧時增加皮膚潤滑作用,避免皮膚受傷。7)刮痧時有固定的方向和順序嗎?為臉部進行刮痧時,記得將臉部分為左右兩半部,刮痧的方向是由內往外,由下往外刮,比如額頭中間往太陽穴的方向刮拭,或由下巴往耳前的方向刮,千萬不可反方向。簡單的說,若刮痧的目的是為了瘦身、美容的效果,記得是由下往上刮,力道較輕;若是為了消除病症,則建議由上往下,力道可稍重一點。(本文摘自/1分鐘,刮刮瘦/出色文化出版)

吃出好體質 4大族群節氣養生飲食法

吃出好體質 4大族群節氣養生飲食法#養生

嬰幼兒春/嬰幼兒從室內轉移到室外,活動量增加。此時對於鈣的需求量也增多,食譜要以含鈣豐富的食物為主,如肉骨頭黃豆湯、海帶、牛奶、紫菜蝦皮湯等。而且要補充足夠熱量、優質蛋白來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和活動的需要。夏/炎炎夏日,通常嬰幼兒食欲欠佳,活動和睡眠相對來說都會減少,所以飲食以形式多樣、品種豐富、色彩鮮豔為佳。多吃清淡食物,不要太油膩,利用食物的色、香、味、形來刺激食欲。平時可以多吃有清熱消暑、解毒功效的蔬果,如冬瓜、番茄、西瓜等。秋/天氣乾燥,容易出現口唇乾裂、鼻腔乾燥易出血、便祕、內熱偏重等症狀,可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如白蘿蔔、山藥、藕、鴨肉、百合等。冬/天氣寒冷,嬰幼兒的自身熱量消耗較多,易產生飢餓感,所以要多補充熱量。可以在飲食中適量添加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菜肴味道不妨做得濃郁一些以促進食欲。還可吃有健脾補血作用的紅豆、黑木耳、蓮心、紅棗等。孕婦春/應減酸增甘、健脾壯陽,多吃清淡食物,增加蔬果與適當蛋白質、鈣、鎂、鐵和維生素B群。早上起床可以喝一杯白開水,幫助清理腸道,同時促進新陳代謝。另外要多吃養陰潤燥的食物和新鮮蔬菜,如韭菜等,可以改善孕早期的孕吐反應。夏/飲食一定要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每天最好能夠進食四餐,且間隔不要過長。如果因為天氣炎熱而導致胃口欠佳,可以多吃精細、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或新鮮蔬果。如果食欲很好,總是有飢餓感,不妨在兩餐之間多加一個白煮蛋,絕對不要吃糖果、糕點等含糖量高的食物。除此之外,要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忌食油膩辛辣、難以消化的食物。多吃含鈣食物,如魚、海藻類、牛奶和乳製品。也要多吃含鐵食物以補血,如瘦肉、貝類、豆製品、菠菜、芹菜、胡蘿蔔、海帶等。秋/一般到秋季食量都會偏大,稍微不注意就會吃太多。有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的孕婦要均衡飲食,控制食量,少吃油膩。可以適當吃潤燥、降壓的食物,如富含鉀離子的蔬果,可在降壓同時達到補中益氣、生津潤燥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選擇營養豐富且有降壓作用的食物,如山藥、銀耳、百合、蓮子等。冬/由於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大,對孕婦和胎兒健康十分不利,所以此時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對準媽媽和胎兒來說尤為重要。要多吃新鮮、多樣化的食物,攝取足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種維生素,要葷素搭配、粗細糧結合,不能偏食挑食,只有全面的營養,才有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更年期女性春/注意營養均衡,不要挑食偏食,少吃高熱量,切忌暴飲暴食。可以在增加蛋白質的同時,適當增加蔬果,既可補充維生素,也能防止便祕。口味重和過於油膩的食物對健康十分不利,食物過鹹也會引起高血壓和浮腫。夏/應多吃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雞蛋、魚類及豆製品。飲食宜清淡少鹽,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壓升高。平時多吃新鮮蔬果,尤其是小白菜、芹菜、山楂等富含胡蘿蔔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的食物。秋/更年期的女性生理上會產生一系列變化,如骨質疏鬆、新陳代謝改變、生殖器官和骨盆組織萎縮等。此時飲食要以補腎為主,並注意養心健脾。少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控制脂肪攝取,多吃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以及蔬果等清淡食物,多喝水。冬/可藉食欲增加的時機調整飲食結構,平時飲食要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不偏食挑食,做到飲食不甜、不鹹、不膩,定時進餐,少吃油膩燻製品。平時多補充奶類和豆製品,確保攝取蛋白質和鈣質。最好每天能吃500克的蔬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老年人春/飲食需要特別照顧,宜少量多餐,平時可以吃些小點心補充營養。以豆製品替代動物蛋白質,蔬菜要加入主食一起烹調,以利身體吸收。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要挑選質地較柔軟的蔬果,如香蕉、西瓜、木瓜、芒果、奇異果。除此之外,還要限制油脂攝取,烹調時盡量少放鹽、醬油、味精等調味品,不要辛辣。白天補充充足水分,每天都要服用綜合維他命。夏/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乏無力、心煩氣躁等症狀。所以主食要粗細糧搭配、品種多樣化,以便在補充熱量時,也攝取到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可適當吃鴨肉等平涼性肉類、蛋類、牛奶和豆製品來補充鈣質;蔬菜食用量一定要大,才能補充所需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有效降血壓、血脂、血糖。夏季要少吃水果,建議每天不要超過150克。平時飲食要少鹽少油,以免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秋/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要少辛增酸。可多吃芝麻、核桃、糯米、甘蔗、蜂蜜等滋陰潤肺、養血的食物,少吃蔥、薑、蒜、辣椒等辛辣食物。胃弱的老人可在早晨喝粥來益骨生津。根據秋季特點,適當服用一些維他命製劑,或滋陰益氣的中藥,如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冬/很多老年人會受寒冷氣溫影響,導致生理和食欲出現變化。因此冬季飲食一定確保充分的營養和熱量,可以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補充維生素。以清淡飲食、粗細糧搭配為主,並配合蔬果。(本文摘自/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時報出版)

【免費講座】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免費講座】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人可以透過化療、放射線治療來控制病情,但你知道除了藉由此方式外,還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對抗癌症嗎?聽到癌症治療通常都是以西醫為主,但其實中醫也可以打敗癌症病魔的。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中醫在治療過程中能提供的協助及調理方式,林口長庚特舉辦本講座,邀請中醫部楊晉瑋醫師主講「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名稱: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時間:2月4日(三)下午2:00~3: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 化療等候室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閻思汝、陳玥秀小姐(03)3281200轉3563、5180

傳統中國醫學7大養生術

傳統中國醫學7大養生術#養生

中醫養生哲學,是近來頗受歡迎的老祖宗智慧,從強化身心與預防疾病的觀念開始,調整體質、培養精、氣、神,簡單的小步驟,就能活出健康生活。 不生病的生活,從這幾招做起一般人所提到的「養生」,其實就是根據生命的原有規律,採用「養護身心、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便「延年益壽」的一種措施。簡單來說,就是相當於現代醫學中所謂的「保健」活動,也是近年來十分熱門的「預防醫學」的概念。只不過,相對於西方醫學比較注重「形體運動健身」的概念,傳統中醫對於養生的觀點,則主要是以「強化身心」以及「預防疾病」為主軸,亦即所謂的「上醫治未病」。也就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傾向,再配合外界環境的變化,從「形、精、氣、神」等不同的層次,給予調整或修正,最終能達到身心平和的境界。7大中醫養生法 小動作預防疾病中國古代的養生家們,根據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而衍生出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藥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不同的養生活動。以下,則介紹幾種最流行的中醫養生的方法:1)經絡養生/中醫認為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絡系統,它就像道路一般四通八達的聯繫著各臟腑與頭身四肢的關係,運載著人體內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因此,只有在經絡通暢的時候,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而且,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進一步達到「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禦精神」的目標,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以及新陳代謝的旺盛。簡單來說,一旦經絡阻滯,就會影響臟腑協調,人體的氣血運行也會受到阻礙。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因此,歷來的古代養生家們都認為,疏通經絡就是一種重要的養生方式。其中,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等三個重要穴位。其中,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以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於五臟六腑虛弱,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為有效。2)藥膳養生/這裡面的「藥物」,主要是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就是中醫所謂「藥食同源」的概念。藉由純天然的食性植物藥進行加工,達到調理人體偏盛或不足的情形,讓身體趨向健康的境界。中醫學講求飲食養生,根據食物的性質和功能,合理地調配、膳食,從而達到保健強身、益壽抗病的目的。 中醫學認為食物有四氣五味(四氣-溫、涼、寒、熱;五味-甘、鹹、辛、酸、苦),適量的攝取食物可以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與臟腑功能。所以如果一般人平日能均衡地進食各種類型的食物,在身體平衡出現狀況時選擇適當的食物調補陰陽,如此不僅可以改善身體素質,也能夠更容易地得到滿足。除此之外更要減少不良的暴飲暴食習慣,飲食不節也是現代人容易罹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中醫養生方法中的「飲食」,特別強調一定要「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3)順時養生/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也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或是太陽下山就睡覺、太陽升起就起床…。一般人如果能夠順應這樣的規律作息,就容易達到健康的境界,這也就是「順時養生法」的主要精神。例如之前日本的動物研究就曾發現:當生理時鐘錯亂時,就會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最終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而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營氣流經中醫的膽肝系統,此時身體如果能完全得到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此外,古代中醫也認為,如果人體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都能與四時相適應,就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4)靜神養生/這裡面包括了精神心理、情趣愛好,以及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更融合了傳統中醫、宗教和民俗文化等相關內容。中醫所謂心藏神的「神」,指的是人體高級中樞神經的機能活動,主宰了整個人的生命狀態。一旦人們能夠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就能夠達到「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的功能,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相反的,如果一般人違背了這樣的目標,則「大怒」會傷肝、「過喜」則傷心、「憂思」會傷脾、「過悲」則傷肺、「驚恐」易傷腎,進一步將誘發種種身心疾病。5)修身養生/裡面包括了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的調養。中醫向來就認為,情緒過度起伏,尤其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會損害身體健康。所以,養生最重要的一步,就要先從「養心」開始做起。例如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曾經說過:「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特別是《黃帝內經》就曾提到:「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以,古代人所謂的「修身養生」,就是認為想要追求健康、長壽的人,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不計較、不怨恨、少生氣,如此一來,身體才有可能趨向健康。6)調氣養生/古人認為,人體的氣有「化生」精血、「防禦」病邪、「推動」機體功能、「固攝」臟腑津液、「營養」全身組織、以及「溫煦」產生熱量等作用。而當人體內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之下,將會導致人體氣血的虛、陷、滯、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所以,古人通常會透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的措施,來調養人體的元氣,以達到「祛病延年」的目標。7)進補養生/除了傳統中醫在氣血津液嚴重衰弱不足時會使用滋補藥物,來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之外。從「醫食同源」的角度出發,飲食與各種藥材的適當搭配,不但可以祛病、防病,更有合理進補及強身的功效。一般來說,進補養生也會同時考慮「順應四時(四季)」,例如在冬天進行「溫補」、夏天進行「涼補」。4大原則 在家簡單養生雖然中醫養生有以上各種方法,但簡單來說,都不脫「天人相應、道法自然」、「形神皆養」、「動靜結合」,以及「審因施養」的四大原則與精神。1)天人相應、道法自然/簡單來說,就是順其自然,以體現「天人合一」思想。在養生過程中,特別要符合自然規律、養成規律的生活好習慣,而不可違背自然規律。並且要「飲食有節、各取所需」,儘量吃當季與當地的食物。2)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也就是說,除了身體健康,也同時要注重心理的健康,並且做到「精神樂觀、積德行善」。3)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只不過,中醫養生也同樣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並且強調要依據不同季節、年齡與時間,從事適合及適量的運動而非勞動。4)審因施養/中醫所強調的養生方法,從來就不拘一法或一式,都是依照「形、神、動、靜、食、藥」…等多種途徑與方式來進行養生活動。而除了以上不同的方式之外,中醫養生也同樣注重要「因人、因地、因時」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養生方法,以符合「審因施養」與「辨證施養」的原則。近年來隨著民眾對自身健康重視度的提升,各式各樣的養生方法應運而生。但是根據許多中醫師的實際觀察來看,絕大多數民眾都是採取「人云亦云」的角度,去看待這些養生資訊。其實在這些各式各樣的中醫養生方法中,也是需要依體質及不同「證」狀而有不同的差異。如果選擇不正確,這些號稱「溫和」的養生方法,也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甚至反效果的。所以建議民眾在聽取資訊的同時,也能詢問適合的養生學者或正統中醫師的意見,進而尋求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案。(本文經中西醫雙執照葉信甫醫師審稿)(文/本文經《財訊》雜誌「30歲就該存的3張健康保單」授權轉載)

2招養生拒當「逛醫院一族」

2招養生拒當「逛醫院一族」#養生

生病看醫生,是最沒用的手段在醫師眼裡,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只要能確實做到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就能阻止疾病發生,當個人人稱羨的健康寶寶。相信除了身體極端不適的人之外,沒有人喜歡上醫院,或是常跑醫院。而且從執業醫師的角度來看,如果等到真正疾病發生後再上醫院進行治療,有時可能無法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甚至會留下無法治癒的後遺症。這也讓許多醫師逐漸體會到:與單純治療疾病相比,阻止疾病的發生可能才是醫師的主要責任。事實上,早在1979年,美國衛生、教育與福利部(U.S.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 and Welfare,1979)就曾經在「公元兩千年全民健康」的全球策略中,要求各國能修正健康政策及健康服務方向,促使人們擁有「正向積極的健康(positive health)」,而不再只是預防死亡或疾病的發生而已。因此,「預防醫學」的概念,逐漸深入到整個國家的健康政策之中。吃一頓營養餐點 抵過一罐保健品簡單來說,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的概念就是「預防勝於治療,防範疾病的發生於未然,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理論上的預防醫學主要包括兩大項,其中之一是「健康的促進」,其二則是「疾病的預防」。首先在「健康的促進」上,雖然受到預防醫學理念的膨勃發展,近幾年來,多數國人對於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都有一定的共識,常常可以看到許多人在補充各種保健食品、花大錢最昂貴的自費檢查,但是看在許多醫師的眼裡,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醫師。事實上,除了少數遺傳性疾病可以歸咎於基因異常之外,其他疾病幾乎都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受到飲食、環境與心理等因素,交互影響下的結果。正因為影響一個人健康的因素,與生活型態、環境與醫療體系……等都有關。但其中,又以生活型態有密切關係。而要讓自己的身體健康,最基本的就是注意營養均衡、維持適量的運動,以及保有良好的睡眠品質。簡單來說,每天補充維他命或一堆保健食品,一顆,就是比不上一頓均衡的餐點,以及30分鐘的規律運動。當然,好的生活習慣除了正確的飲食、適量的運動、良好的睡眠之外,由於疾病的發生常常是由於生理、心理及社會三者失衡下的產物。例如胃潰瘍、高血壓、慢性失眠…等,都與各項心理壓力有關。所以,透過高「情商(EQ)」,使心理處在安寧美好的狀態,也能發揮一定的「預防疾病」的功效。從幼兒到老人 都該做定期健檢至於預防醫學的第二大項目-疾病的預防,則是透過衛生教育以及定期健康檢查,來阻斷危險因子,進一步提早阻止了疾病的發生。在衛生教育方面,包括了培養個人衛生、改善環境衛生,避免職業危害、預防意外事件,以及攝取特殊營養。至於定期的健康檢查,則從幼兒的預防注射、身高體重的評估、青壯年時期的血壓、膽固醇、女性子宮抹片,以及乳房檢查,一直到老年人的體能、居家自我照顧能力、視聽力及慢性病篩檢、癌症篩檢……等,都是最基本的一般定期體檢項目。除此之外,假設有特殊的家族病史,或是身體狀況特殊的族群,也可以透過個人化的健康檢查,進行定期的「疾病預防」。總的來說,要能夠做到「阻止疾病的發生」,最重要是透過個人的努力(例如營養的注意、規律運動、舒壓的工作及休閒活動),以維持生理及身體上的美好狀態,再加上個人環境的衛生及定期的體檢,針對健康危險因子的評估及早期診斷,才能從源頭限制疾病的發展。(本文經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廖俊凱醫師審閱)(文/本文經《財訊》雜誌「30歲就該存的3張健康保單」授權轉載)

8種激活健康的飲食好習慣

8種激活健康的飲食好習慣#養生

吃得好,疾病不來糾纏!吃美食雖然是一種享受,但也可能成為危害健康的疾病根源。想知道吃什麼才健康、怎麼吃才正確?快來學8種健康飲食法! 天才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未來的醫生將不再使用藥物醫治人們,而是利用不同的營養來預防疾病發生」。這樣的觀念在越來越注重飲食的現代人生活中,似乎顯得格外醒目與重要。根據之前國外的研究顯示,體內的營養素比例失衡是導致亞健康的根源之一,這是因為維他命及礦物質對維持人體機能的平衡極其重要。人體必須靠攝取食物,並消化、吸收、轉換成營養素及能量之後,以維持日常生活的運作。而且,每個人都需要靠食物,來提供能量、幫助成長、建立身體機能和抵抗疾病能力。所以,日常飲食雖然可以當成是一種享受,也必然會帶來有害健康的危機。飲食不注意 慢性病來磨儘管食物對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且所有醫師都會認同,只要保持健康生活、適量喝水、保持大便通暢,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富含維生素和粗纖維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再加上適當運動與保持心情舒暢、充足睡眠,身體健康就不會是問題。然而,隨著國人經濟能力提升,飲食、生活型態及消費習慣改變,使得國人健康問題與疾病型態,逐漸由受營養、飲食與生活型態影響的「慢性疾病」,取代了各種「急性傳染病」。再加上國內食物供應環境與食品廣告行銷的影響,使得飲食供應系統朝「高熱量」、「高油」、「高糖」、「高鹽」,以及「過度精緻化」的發展,增加了國人肥胖及慢性病的風險。以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曾經做過的調查顯示,現代人不良飲食習慣中,以「烹調方式不佳(煎、炒、油炸、碳烤、煙燻、醃漬)」、「每日飲水量低於2000c.c.」,以及「有睡前3小時進食的習慣」最為嚴重。現代人不良的飲食習慣列表(由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1)烹調方式不佳(煎、炒、油炸、碳烤、煙燻、醃漬):66.6%2)有睡前3小時進食的習慣:45.5%3)每日飲水量低於2000c.c.:47.7%4)有交際應酬與喝酒習慣:36.2%5)吃飯速度過快(咀嚼次數過少、進食時間少於10分鐘):24.4% 6)飲食偏重口味(包含鹹、辣、酸、甜):25.9%不生病飲食絕招大公開依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最新版的「國民飲食指標」建議:日常飲食依據飲食指南建議的六大類食物份量攝取,所攝取的營養素種類才能齊全。其中,三餐以全榖為主食提供身體適當的熱量,節省蛋白質,可以幫助維持血糖,保護肌肉與內臟器官的組織蛋白質。多選用高纖維食物,促進腸道的生理健康,還可幫助血糖與血脂的控制。少油、少鹽、少糖並多攝食鈣質豐富的食物,且多喝開水。1)飲食指南作依據,均衡飲食六類足/飲食應依照「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份量,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尤其要吃足夠的蔬菜、水果、全榖、豆類、堅果種子及低脂乳製品。2)健康體重要確保,熱量攝取應控管/當熱量攝取多於熱量消耗,就會在體內囤積脂肪、使體重增加,因而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了解自己的健康體重和熱量需求,控制熱量攝取,將體重維持在健康體重的範圍內(身體質量指數在18.5~23.9)<身體質量指數 = 體重(公斤) / 身高(公尺) / 身高(公尺)>。健康體重目標值= 22 ×【身高(公分)/100】×【身高(公分)/100】。3)維持健康多運動,每日至少30分鐘/維持多活動的生活型態。4)母乳營養價值高,哺餵至少6個月/母乳可以提供嬰兒成長階段無可取代的必需營養素,建議母親應以母乳完全哺餵嬰兒至少6個月。之後再逐漸加入副食品,以提供嬰兒成長所需的營養素。5)全榖根莖當主角,營養升級質更優/三餐盡量以全榖為主食,或至少有1/3的主食來自全榖類如:糙米、紫米、全麥、燕麥或雜糧等。全穀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對人體健康具有保護作用。6)少吃醃漬少沾醬,少吃油炸少熱量/不吃太鹹醃漬品、少沾醬。每日鈉攝取量應該限制在2400毫克以下。並且以天然食物原味為主,避免過度調味。此外,少吃油炸及高脂肪高糖食物。 7)含糖飲料應避免,多喝開水更健康/白開水是人體最佳的水分來源,應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一般市售飲料含糖量高,經常飲用將不利於健康。特別是兒童喜歡喝含糖飲料,應注意飲料中的糖、調味料、熱量對健康的長期影響。8)少葷多素少精緻,新鮮粗食少加工/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優先選擇對健康較為有利,且符合節能減碳之環保原則(此舉也對延緩全球暖化、預防氣候變遷及維護地球環境永續發展有益)。選擇未精製植物性食物,以充分攝取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與植化素。9)購食點餐不過量,份量適中不浪費。10)當季在地好食材,多樣選食保健康/當令食材新鮮且營養價值高,最適合食用。這是因為盛產期的蔬果,不但價錢較為便宜,品質也好。而在地食材不但新鮮,且減少長途運輸的能源消耗,也更符合節能減碳原則。11)來源標示要注意,衛生安全才能吃/食物製備過程應注意清潔衛生、儲存與烹調。購買食物應注意食物來源、食品標示及有效日期。12)飲酒不過量,懷孕絕對不喝酒/假設要飲酒,女性每日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330c.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不宜超過2杯。懷孕婦女絕對不可飲酒。提升健康度 你可以這樣吃想吃得健康的民眾,可以多參考以下優良飲食習慣。 1)避免暴飲暴食/根據研究顯示,暴飲暴食不但會傷害腸胃的正常消化與吸收功能、增加肝臟的代謝負擔,還很容易造成肥胖且不易「瘦回來」的情形,增加身體減重的困難度。2)進食時,保持心情輕鬆愉快、儘量不要說話/當用餐的心情輕鬆愉快時,腦神經及消化系統都能在最佳狀態下,進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而吃飯時說話,則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3)吃東西充份咀嚼/充分的咀嚼、讓牙齒上、下顎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傳送較多養分給腦細胞,有助於腦下垂體的功能。咀嚼本身也會運動到頭頂百會穴,促使腦下部產生飢餓荷爾蒙增進食慾,或有吃飽時停止進食。此外,咀嚼刺激人體最佳酵素—唾液的分泌,可以幫助胃腸進行充分的吸收及消化養分。4)遵守「早餐吃的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進食原則/早餐是一天之中最黃金的用餐時間,且由於是供應全日所需養分的重要一餐,因此絕對不能省略不吃。5)用餐次序很重要/除了三餐飲食分配、吃對食物外,正確的用餐次序對健康也很重要。正確的次序應該要先吃水果、喝湯、接著吃生菜,再吃熟食、米飯五穀雜糧。至於水果,最好留在兩餐之間吃。6)注意調味料的選擇/許多人常會為了美味,而添加不少的調味料。但是,許多人工加工調味料,像是防腐劑、安定劑、代糖等人工添加劑,長期大量選用都會造成人體健康的損害。事實上,有很多天然無害的調味料可供選擇。舉例來說,鹹味可用味噌、胡椒鹽、芝麻鹽……等來取代;酸味採用檸檬、蘋果醋……等;甜味則可用甘蔗、糖蜜、粗砂糖、黑糖…等。7)兩餐間隔4-6小時/兩餐之間的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因為間隔如果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則會讓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下一餐的食慾及消化。一般來說,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6小時比較合適。8)飯後別馬上用腦/飯後,人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因此會相對缺血。所以,飯後馬上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至於飯後的最佳選擇,是聽音樂及散步。(本文經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廖俊凱醫師審閱) (文/本文經《財訊》雜誌「30歲就該存的3張健康保單」授權轉載)   

春季養生4大招 身體大掃除好時機

春季養生4大招 身體大掃除好時機#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季節在變化,中醫的養生觀念也有所不同,此外,在黃帝內經的介紹下,不管是情緒、睡眠、生活起居、飲食等方面,都有不一樣的養生觀因此,彰化醫院中醫科張煒東醫師提供4招春天養生觀念給民眾,幫助大家在春天時也能為自己的身體大掃除。第1招/情緒愉快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首重養肝。首先,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帶著愉快樂觀的態度,多到戶外走走,讓自己心胸開闊,充滿蓬勃的生氣,以利春季養陽氣之機會,但要切記要少生氣、避免鬱悶的情緒產生。第2招/晚睡早起在春天的時候,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比較會賴床,一般在民間稱為春困,這是人體的生理功能會隨季節變化所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因為春天會對生理產生疲倦,所以,需要適量輕鬆的運動,才能使身體能快速地適應環境變化,更快的消除疲勞。第3招/穿著下厚上薄春季天氣變化比較大,很容易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而且人的肌肉的纹理開始變得疏鬆,對於寒邪的抵抗能力較為減弱,所以,春天不宜快速換成夏裝,「洋蔥式」穿著是最好的方式。第4招/養肝保肝春天是養肝的最好時期,但絕對不是透過所謂的保肝食品,而是藉由各種新鮮的食物來幫助肝臟的調養,另外,在溫度偏高的氣候下,可選擇帶有酸甜的口感的食物來幫助生津解渴,例如:將現在盛產的鳳梨來煮成茶水喝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洛神花抗氧化、抗發炎 春季養生好食材

洛神花抗氧化、抗發炎 春季養生好食材#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圓糯米、洛神花蜜餞、少許的砂糖,簡單的食材加上營養價值豐富的洛神花,也能輕鬆製作出春季養生甜點。而營養師表示,此次設計出「洛神花米糕」這道春季養生甜品,是因為洛神花可抗氧化、抗發炎,對於幫助消化及抗老化也都有不錯的效果。洛神花好處多而設計出「洛神花米糕」的花蓮慈院營養組江佳真營養師表示,洛神花可抗氧化、抗發炎,人體臨床實驗證實在人體也具功效,洛神花含花青素、類黃酮素等,能清除自由基,減少發炎反應,對於預防癌症、動脈硬化、幫助消化以及抗老化都有不錯的保健效果。除了清爽口感的洛神花米糕外,營養師林妘珊也表示,洛神花茶一向被視為清熱解暑聖品,夏天時飲用極佳,洛神花茶飲還可降血脂、增加皮膚保水性與紅潤度,加上洛神花取材容易,很適合一般上班族在家裡就可以煮。但林妘珊營養師也提醒民眾,洛神花茶偏酸,腸胃不適者切忌空腹飲用,建議飯後再喝。春季養生甜點食譜/洛神花米糕 材料: ●圓糯米量米杯2杯●細砂糖80克 ●洛神花切末80克 ●沙拉油數滴 步驟: 1)圓糯米洗淨後加幾滴沙拉油,放入電鍋蒸熟 。2)糯米煮熟後,在電鍋內靜置燜10分鐘。3)取出悶熟的糯米,分批倒入細砂糖,趁熱拌勻細砂糖,放入洛神花末拌勻 。4)洛神糯米糕靜置10~20分鐘,壓入模型即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