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吃螃蟹飲黃酒養生 腸胃虛寒適量吃

吃螃蟹飲黃酒養生 腸胃虛寒適量吃#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螃蟹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可充分滿足孕婦和胎兒的營養需要。然而螃蟹性寒,過敏體質的孕婦吃後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中醫認為懷孕是集男女氣血之精華,不適合吃太多活血動血的食物,否則會動胎氣。翰鳴堂中醫診所康涵菁中醫師表示,螃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會使胎氣不安。故建議孕婦在懷孕和乳母期選擇新鮮的螃蟹做清蒸外,可以搭配紫蘇葉或是搭配生薑沾醋,中和螃蟹的寒性,而紫蘇葉在中醫調理方面是很好的安胎藥,也可以去胎毒,可降低腸胃不適或是拉肚子的機率,紫蘇葉質細軟,香味清新,很適合生吃、拌沙拉或配生魚片食用,本草綱目裡面也說紫蘇葉可以解魚蟹毒,常見於日本料理店。腸胃虛寒、痛風、孕婦、過敏 吃螃蟹要適量中醫認為跌打損傷、骨折瘀腫之人適宜食用螃蟹,螃蟹的鰓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但是本身腸胃虛寒,或是有痛風的孕婦,要小心螃蟹會讓尿酸升高;皮膚容易過敏、有支氣管疾病或是免疫系統問題的人,也要小心適量為宜。如果脾胃虛寒又想吃螃蟹,其實吃螃蟹飲黃酒是絕佳養生配,涵菁中醫師認為,黃酒性溫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潤肌膚、散濕氣等治療作用。黃酒最宜秋冬飲用,傳統飲法是裝入錫壺之中,在熱水裏燙熱或隔水加熱後飲用,以35℃~45℃為佳。燙熱喝有利於健康,這樣可以使黃酒中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揮發掉,同時所含的脂類芳香物蒸騰,使酒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濃郁。黃酒主要用料是糯米和黍米等穀物,經過嚴格的傳統工藝釀造,使原料受到酒藥、酒曲、漿水中的多種酶類、酵母菌的共同作用而釀成的一類低度原汁酒。其中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氨基酸、酯類、甘油、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氣味芳香味道醇厚。一般成年人均可食用黃酒,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最為適宜。黃酒在烹飪中的主要功效為去腥、解膩、增香。火候足時它自美!清蒸螃蟹時到些許的黃酒能滲透到食物組織內部,溶解微量的有機物質,醇香同菜肴的香氣十分和諧,而且通過乙醇揮發把食物固有的香氣誘導揮發出來,使螃蟹香氣四溢、滿座芬芳,也可避免吃螃蟹易拉肚子的狀況。

地瓜這樣吃 養生效果提升100%

地瓜這樣吃 養生效果提升100%#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地瓜富含高纖維,升糖指數約55~70,並不像其他澱粉類動輒80、90,加上又是營養價值豐富的澱粉類食物,因此適合拿來做輔助的減肥飲食,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米飯、白麵包等食物,但並不適合餐餐都以地瓜為主食。雖然地瓜與其他澱粉類食物相比,地瓜的升糖指數不是特別高,但其實肥胖與升糖指數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跟熱量有關。「升糖指數」就是用來檢測食物吃進體內後對血糖升降值的影響。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在吃下去後會讓血糖急速上升,身體為了將多餘的糖分帶去細胞儲存,就會分泌較多的胰島素,所以才會出現一種說法是,升糖指數愈高的食物愈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使熱量轉變為脂肪,而升糖指數低的不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就不容易變胖。地瓜屬於澱粉類食物,若是吃得太多還是會發胖。選購地瓜6要點1、選購地瓜時可選擇塊莖硬實,表皮平滑、乾燥,不會凹凸不平,以沒有裂痕或是斑點的最好。表皮皺皺的地瓜,有可能是採收時間較長,不新鮮了。2、購買時要注意檢查一下地瓜的尖端,因為地瓜通常都會從尖端開始腐爛。3、買地瓜時要挑豐碩、寬胖厚實的為佳,同時整體形狀要完整,避免選購遭受到外力壓迫而斷裂的。4、太細長的地瓜纖維多,口感沒那麼好。此外,也要避免選購表面有過多芽眼的。5、地瓜表面若有受傷,多是在收割時被機器傷到。受傷的地瓜比較容易腐爛,注意不要挑到。6、不要選擇發芽的地瓜,因為地瓜的水分會被芽給吸收,口感會因而變差。地瓜只適合當早餐或午餐 避免當晚餐地瓜只適合早餐或午餐的主食替換,晚上消耗的熱量普遍較少,地瓜又含有糖分,所以建議避免晚上吃。尤其是有糖尿病或是痛風的人,更嚴禁在中午12點以後吃地瓜。另外,有糖尿病的人每天應該吃的地瓜量不能超過100公克,吃完之後1個小時內不應睡覺。地瓜皮豐含維生素和礦物質 蒸煮地瓜連皮吃更健康此外,地瓜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要連皮一起吃,可選擇用蒸或煮的方式來料理,這樣會比較好入口。吃地瓜時要充分咀嚼過後再吞下去,每一口盡量要咬30下再吞,因為透過充分的咀嚼可以刺激腦部的中樞神經,讓我們獲得飽足感,避免吃得過多,而且還能促進消化,達到整腸通便的功效。地瓜冰過再吃 抗性澱粉可減少熱量吸收如果喜歡吃烤地瓜,建議可以將烤好的地瓜放進冰箱,冰冰的吃,因為澱粉會形成結晶變成「抗性澱粉」,抗性澱粉的吸收率與消化率都比一般澱粉差,甚至可以降低消化率到42%,連帶地在熱量的吸收上也會減少約50%,比較不會引起血糖和胰島素升降,不論是對控制糖尿病或減少飢餓感都很有幫助。

中醫祕傳養生帖 吃蛋不必擔心膽固醇

中醫祕傳養生帖 吃蛋不必擔心膽固醇#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人類是肉食性動物,具備代謝膽固醇的能力,而草食性動物就無法代謝膽固醇,如兔子。餵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給不能代謝膽固醇的動物,膽固醇自然累積的多。再者,美國的那篇研究報告中,有些受試者患有天生無法代謝膽固醇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大約五百人之中會有一人罹患這種疾病,若排除這類患者,一般膽固醇值高的人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並不高。後來實際去分析動脈硬化血管裡的物質,膽固醇實際佔的比例非常少,大約才百分之一。探討動脈硬化真正的成因,原來竟然是「糖類」攝取過多,過多的糖分卡在血管裡造成血管發炎,而趕來修復血管的膽固醇反倒被誤會成元凶。而讓狀況更雪上加霜的是,人體的白血球諸如巨噬細胞,在發炎的情況下會集合起來,釋放活性氧攻擊因為血管受傷跑進來的異物,而這活性氧剛好同時活化正在修復血管的膽固醇,便會讓動脈硬化的情形更嚴重。總歸來說,過去的科學家似乎有點倒果為因了。其實人體每天會自行合成約一千~兩千毫克的膽固醇,約占膽固醇來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它會組成我們體內諸如脂蛋白、性荷爾蒙、維他命D等重要物質,並強化細胞膜、活化腦細胞及神經細胞。體內的膽固醇經過陽光照射後會轉變成維生素D,可使免疫系統正常,促進鈣質吸收進入骨骼。人體的肝臟對膽固醇會進行兩種處理:其一是將膽固醇和卵磷脂結合成磷蛋白,再以血液輸送至目的器官來製造賀爾蒙;其二則是先將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再將膽汁酸與卵磷脂結合成消化液,輸送到十二指腸進行脂肪的消化及吸收。膽固醇其實是一種油性物質,對血液的親和性並不高, 所以必須靠對水分親和性高的蛋白質幫忙,才能在身體內運輸,所以依照運輸膽固醇的脂蛋白密度來區分膽固醇的好壞。優良的膽固醇,由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所攜帶,所以全名是HDL-C,C 就是Cholesterol, 即膽固醇的英文字首,它可以將沉積在動脈管壁多餘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優良的膽固醇在血液中的比例約占百分之三十~四十,濃度最好在40mg/100mL 以上為佳;另外就是壞的膽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所攜帶,所以全名是LDL-C,專門幫倒忙,會把肝臟內的膽固醇運送到周邊,在血管內形成小硬塊,造成動脈硬化,引發諸如心肌梗塞、腦梗塞或是中風。壞的膽固醇在血中的濃度最好要低於150mg/100mL。醫學界曾經一度認為,由於雞蛋當中的膽固醇含量太高,會引起人類的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然而這一說法在近年已經改變。多份研究報告指出,人身體內百分之八十的膽固醇是由身體自行合成,與食用膽固醇無關。會刺激膽固醇含量上升是因為吃了太多飽和脂肪及非常不健康的人造反式脂肪。二一五年美國《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就是研究人員追蹤兩萬名測試者長達二十年,證實每周食用數顆含蛋黃的雞蛋,也不會增加罹患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心血管病的機會。二一六年四月初,美國膳食諮詢委員會也頒布了最新的膳食指南,剔除每日不應攝取多於三百毫克膽固醇的限制,取消長久以來食用雞蛋會引發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等的說法。雖然一顆蛋裡約含有兩百五十毫克的膽固醇,但好消息是其中又以優良的膽固醇(HDL-C)佔大多數,而蛋黃中的卵磷脂又能夠溶解壞的膽固醇(LDL-C),所以吃蛋時真的不必太擔心膽固醇的問題。(本文摘自/蛋療:中醫祕傳五大內臟對症蛋食養生帖/幸福文化)

不只手腳冰冷!泡腳還可改善8問題

不只手腳冰冷!泡腳還可改善8問題#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曾經聽過有位專家推薦一個花錢不多、安全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每晚臨睡前,將50克艾葉和20克紅花,用數大碗水浸泡15分鐘,再用大火燒開,改小火煮20分鐘左右,連同藥渣一起倒入臉盆內,待水溫合適時放入雙腳,一邊浸泡一邊揉搓按摩30分鐘左右。水涼時,再續加溫水。許多老年人使用這個方法,緩解了不少病痛。也許,許多醫生會對於這樣的雕蟲小技不屑一顧,但這還真是個適合一般人的保健方法。以下,也列舉常見幾類病症的泡足療法。1)失眠/浴足的溫熱刺激能夠透過皮膚感受器,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使中樞的興奮和抑制有序,因而夜間能促使人入睡,提高睡眠品質。我常向睡眠不好的人建議:每晚睡前30分鐘,在半盆溫水中加入白醋150克左右,泡腳半小時,擦乾雙腳後上床睡覺,往往可以迅速入眠。2)亞健康狀態/溫水浴足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神經緊張,緩解疲勞狀態,使人容易放鬆,有利於恢復體力。3)心腦血管疾病/浴足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雙腳的血液循環狀態。雙足處於人體最低位置,離心臟距離最遠,雙足末梢血液循環相對較差,保暖功能不強。而透過中藥藥液的溫熱刺激和透皮吸收,可以使足部血管擴張,血流阻力降低,血液的流速和流量得到提高。這樣就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環,因而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效果。適當的浴足能協助降壓,對高血壓也有療效。這是因為中藥浴足改善了全身的血液循環,身體循環暢通,小靜脈回流加強,阻力降低,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若改變浴足的藥方,則對低血壓也有調節作用。4)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各種病症/中藥浴足在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同時,也改善了淋巴液的循環。淋巴液循環加快,就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泡腳對長期感冒、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多種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有效。5)骨關節疾病/浴足能舒筋活絡,祛寒除濕,活血化淤,因此對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腫脹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可選用當歸、五加皮、黃耆各20克,川芎、桃仁、紅花、巴戟天各10克,制附子、川草烏、肉桂、連翹各12克,細辛7克,煎水浴足。6)足跟痛/可選用制川烏、制草烏各20克,艾葉30克,五靈脂、木瓜、紅花各30克,煎水浴足。7)踝關節扭傷/可用伸筋草30克,五加皮、三棱、蘇木各、乳香、沒藥各20克,煎水浴足。8)經痛/浴足能暢通氣血,溫通經絡,因而對虛寒、氣滯、血淤導致的經痛,都有良好效果。對於最常見的虛寒型經痛,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的女性朋友,可以選肉桂10克、丁香5克、烏藥15克、當歸30克、川芎15克、乾薑30克、小茴15克、吳茱萸6克、花椒10克、鹽少許,煎水泡腳。浴足方法簡便,但每次要持續30分鐘以上,持續3個月左右,效果才能顯著。泡腳之前可先用熱氣薰蒸一會兒腳部,等水溫適合時再開始。泡洗過程中可加熱水,最好能使全身微微出汗。泡腳時,腳可在藥水中不停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的刺激。若配合用手擦揉足部反射區,效果更好。(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番茄、奇異果 酸味食物克服「秋燥」

番茄、奇異果 酸味食物克服「秋燥」#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說到酸味食物,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醋。其實除了醋外,酸味食物有很多,比如山楂、番茄、奇異果、葡萄、石榴等。而口感上嘗不出酸味的,一般都不屬酸味食物。嘴起泡、臉冒痘痘 上火吃酸味食物什麼時候吃酸味食物好呢?肝火大的時候,比如嘴上起泡了、臉上起痘了等,肝火大就是陰不制陽,也就是水少了,火多了。為了讓火滅下去,就得加水,而酸是補肝陰的,這樣就能使陰陽平衡。所以上火時吃點葡萄、山楂、酸橙之類的食物,是有好處的。口乾舌燥、脫皮 酸性食物克服秋燥許多人一到秋天就會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皮膚脫皮等現象,中醫認為這是由於「金亢陰虛」。秋氣通於肺,肺金過於亢盛就會克制肝木。酸味食物有收斂的作用,多吃酸性食物一是可以收斂肺氣,二則可以滋補肝血,從而達到養陰的效果,克服秋燥症狀。(本文摘自/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八正文化出版)

早晨喝茶最養生!維持茶多酚靠4時機

早晨喝茶最養生!維持茶多酚靠4時機#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多少茶葉才有抗癌效果?這個問題很重要,卻沒有答案。我們都想知道該喝多少茶才能說:「癌症,去死吧!」同時降低疾病的發作、進展跟復發。想要得到喝茶的益處,就必須考慮到最新的科學數據。當然,可能危害健康的問題並非都能避免,但我們對健康的掌控度其實超乎我們的想像。茶不是萬能的仙丹。每天抽一包菸、荷爾蒙替代療法或其他會增加疾病風險的模式,不能光靠喝茶消除效果,但每天喝茶可以為免疫系統提供燃料,進入更佳備戰狀態,面對曲球也能立即反應。要多少?來說說好消息,研究指出,你只需要每天喝1到1.2公升鮮泡的原葉茶,就能浸潤在茶的療效裡。等於每天喝五杯茶,而今日的風潮是「愈大愈好」,所以三馬克杯的茶就夠了。如果一天能喝這麼多茶,每天喝,血漿內的抗氧化劑就會大幅增加,表示細胞內的DNA沒那麼容易受損。有些研究則指出,每天喝6杯(1.4公升)茶,連喝一個星期,就能看到明顯的益處。別忘了,你的身體很神奇,等你給它利益,它就會有正面的反應。所以呢?在人均喝茶量比較多的國家每天會喝4到6杯(1.4公升)。我覺得很有趣,這些愛喝茶的人自然就喝到建議的量。要記住,過量說不定不是好事,可能危害身體。喝5到6杯茶來維護健康,雖然很正面,但增加到兩三倍就不好了,說不定反而毒害細胞。也要注意整體的咖啡因攝取。每一份(240毫升)白茶或綠茶含有10到35毫克的咖啡因。紅茶一杯(240毫升)的咖啡因則介於40到50毫克。普洱茶一份的咖啡因則高達60毫克,跟同樣分量的咖啡相比,咖啡因含量是咖啡的一半。注意,有些偽裝的現成能量飲料所含的咖啡因可能超過200毫克。美國營養學會說,每天300毫克咖啡因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負面的影響。攝取太多咖啡因的負面副作用很不好玩,例如焦慮、呼吸加速、難以入眠、頭痛、心律不整、噁心、嘔吐和發抖。頻率?空腹喝茶的時候,身體最能吸收茶葉裡的營養。EGCg不跟腸內的細菌接觸,更有機會進入血流,而不會退化。因此吃早餐前最適合喝茶,但空腹喝綠茶或許有點難。不妨多試試各個區域的茶,因為它們對腸道的作用可能不一樣。如果你不顧一切,一定要喝綠茶,但對你沒有用,放過自己吧,早上就來杯最愛的紅茶。別忘了,綠茶跟紅茶一樣好。你會希望血液裡的茶多酚含量一直保持很高。研究顯示時機很重要,才能達成這個目標。喝茶的時候,細胞裡的多酚會在一兩個小時後來到高峰。然後慢慢下降,在24小時內降到幾乎沒有。所以要一整天慢慢喝茶—過了半小時,就能明顯觀察到血管功能進步了。喝茶6個星期後,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會降低,主觀放鬆也更強,血小板活化因子也降低。白話來說:喝茶會幫你更快從壓力中復原。運動後立刻喝茶,也有同樣的效果,豐富的抗氧化劑有助於刺激復原,限制肌肉受到的氧化壓力。觀察運動員的人有時候也不明白,世界上耐力最強的運動員—肯亞的跑者—一整天都在喝茶,可能不只是巧合。而且我要告訴大家,他們一定喝熱茶。所以要提升喝茶的好處,(1)早點喝,(2)常常喝,(3)在兩餐之間喝,(4)運動前後更要喝。(本文摘自/這樣喝茶,讓你輕鬆遠離癌症/健行文化)

消除夏日疲勞 輕鬆泡2養生茶飲

消除夏日疲勞 輕鬆泡2養生茶飲#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燥熱的暑氣使人昏沉,烈日照射更易疲勞。可以2種茶飲為自己消暑,安定心神並傾聽身體的聲音,好好享受為今日所選的這杯茶。無論茶色或茶香,讓自己放開身體的第五感,悠閒的細細品味吧!爽涼安快茶此茶飲為中國的宮廷養身茶,使用自古以來便相當貴重的苦丁茶「青山綠水」為基底。其特徵為在清爽的苦味後,清甜的滋味會在口腔中逐漸蔓延。與菩提樹(佛樹)、薄荷、金針等食材調和後,即使溫熱飲用也能達到降火氣的功用,是一道能爽健身心的茶飲。(青山綠水、菩提樹(佛樹)、金針、薄荷)適合飲用的時機與對象● 因暑氣而疲憊不振時。● 因暑氣而導致火氣大、倦怠與疲勞時。● 飲酒或外食過多,生活不規律的人。紅香麗茶聚集了讓女性更美麗的各種天然「紅色」。洛神花的酸味、大棗與枸杞的甜味,加上玫瑰花的芳香與香茅的柑橘類香氣,讓此款茶飲散發出酸甜的花朵與果實的馥雅香氛。能快速消除疲勞,並守護你的美麗。(枸杞、大棗、香茅、洛神花、玫瑰花、歐石楠(蛇眼石蘭花))適合飲用的時機與對象● 夏季感到疲勞時。● 在日曬強烈的夏天外出後。● 在運動或健走後幫助恢復體力。● 希望能對美容、美肌有所幫助的人。(本文摘自/藥食同源養生食譜:日本百年餐廳 聘珍樓的75道藥膳料理/太雅出版)

三高、腎友想喝湯 營養師教選擇秘訣

三高、腎友想喝湯 營養師教選擇秘訣#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入冬天氣寒冷,想讓身體暖起來,穿衣、暖氣樣樣來,當然也少不了熱食。然而,想藉由喝湯保持身體暖和,但是熱飲是否真的有助於身體保暖?抑或是增添身體負擔呢?高血壓湯別喝多 腎臟疾病需控制肉、湯食用量台東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陳麗如強調,若選擇熱性食物,確實能讓身體溫暖起來。須注意若屬於燥熱體質,此類食材就不適宜。若手腳冰冷,建議可攝取薑來改善寒性體質。選擇湯品首要考量本身體質及疾病。冬季常見食用熱性食物,例如薑、麻油、人參、羊肉、雞肉、龍眼乾,但若本身具有慢性疾病則須特別注意。例如:若有高血壓疾病,需留意別喝太多碗湯,以免鹽分攝取過多。如果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則須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湯裡的雞肉、魚肉、豆腐等應適量食用。腎臟疾病後期有時會出現尿量減少狀況,造成鉀不容易排出,然而肉類、蔬菜煮湯容易增添裡頭的鉀含量,如有慢性腎臟疾病,湯不宜喝太多。糖尿病患攝取湯品 需與正餐量做代換陳麗如課長說明,糖尿病患須控制澱粉攝取量,額外食用湯品時建議與正餐做代換。例如,若一餐份量為一碗飯,多吃一碗南瓜則需少吃半碗白飯;1/3根甜玉米約等於1/4碗飯,若吃了1/3根甜玉米,白飯添8分滿為宜。而火鍋湯中有時會添加冬粉,一把冬粉約等於半碗米飯熱量。其他澱粉類食物還有山藥、牛蒡等,建議與營養師討論後,與正餐進行代換為宜。一般民眾若無特殊疾病,為使冬天身體藉食物攝取較保暖,可以使用薑及麻油,加上猴頭菇,可達到進補的功效。其他如羊肉湯、人參雞湯,也是進補常見湯品。應注意本身健康狀況,很多湯品屬於高熱量,要注重熱量攝取,酥皮濃湯、玉米濃湯、羹等勾芡類,澱粉會包住油脂,屬於高油脂、高熱量湯品,吃了對身體負擔大。若是攝取此類湯品,建議正餐要配合調整減量。選擇湯品避免濃湯 添加蔬菜為佳正餐如果無法減量,建議選擇熱量較低的湯品。例如玉米排骨湯、酥皮濃湯、魚湯中,酥皮濃湯熱量最高,而玉米排骨湯添加紅、白蘿蔔等蔬菜類,富含纖維質也增加飽足感,熱量也相對較低,是負擔較小的選擇。外食族平時難以攝取蔬菜,湯品盡量選擇有添加蔬菜的品項更佳。若湯品過油,可先將上面一層浮油撈掉再食用。甜湯則以適量飲用為宜,例如紫米、龍眼乾、枸杞、紅棗,惟須注意糖攝取量。陳麗如課長提醒,食用湯品要特別注意個人健康狀況與疾病。很多食材雖適宜一般人,但對部份特殊疾病民眾而言則需限制。如果不清楚自身體質、適合的飲食,建議可至醫院內找營養師洽詢,為健康飲食把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