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講座/春日保肝

講座/春日保肝#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四季養生紓壓之道,從春日養肝開始!肝不好,全身機能跟著壞,熬夜加班好傷肝,怎麼做才能「肝肝好」,春天萬物復甦,又有哪些護肝法寶?就讓專業醫師告訴你!本次講座邀請劉佳祐主任分享「春日保肝」,講座內容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家分享,讓民眾都能了解養生護肝的重要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名稱:春日保肝時間:106年3月30日(四)上午8:30-9:00地點: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中心)1樓寬心堂(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30號)洽詢:02 2591-6681

淺眠睡不著?快試試這4招

淺眠睡不著?快試試這4招#養生

(優活建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睡眠障礙困擾數以萬計的人,失眠、睡不著、淺眠更是許多人每天面對的難題,不論是學生、上班族甚至年過半百的長輩們都會有睡眠障礙問題。如何才能睡的好,睡著沉,睡的久,一整天作息又該如何調整呢?就由傳統中醫帶領您解密睡眠障礙!要遵守生生不息的規律生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虞凱強表示,晝夜交替出現,使得自然界處於陰陽消長變化之中。身體遵循陰陽活動變化原則而有所更動,白天陽氣運行升發,所以主要以動為主要表現,晚上則屬陰,以沉、降、靜等特色為主要,也就是說要遵守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生不息的規律生活。4招讓你一夜好眠由古書上之記載可知,睡眠和中醫所說的心、肝,兩個臟腑之生理特性息息相關。也就是說在生活當中影響中醫的心、肝二臟的干擾因素去除,就可以睡一個好覺。虞凱強醫師表示,在現代生活當中,影響睡眠的干擾因素當中常見的有:睡前做動態而且擾神的活動,包含:看恐怖片、打電玩、準備考試、激烈運動、看電腦。事實上應多從事靜態運動,平靜身心才能睡得香又沉:1) 養生安神/泡腳、按摩眼部穴位。利用穴道按摩,白天可以多按壓耳神門穴,提昇白天由身體昇發出來的陽氣,另一方面,也為入夜時分來作準備。入夜後,可按壓肝經之太衝穴位,可以幫助身體安神定志,疏肝氣放鬆心情,增加睡前時情志上的穩定。2) 多喝水/盡量少喝冰冷飲料,以稍飲溫熱開水為主。3) 放鬆紓壓/聽聽輕音樂。4) 推薦食譜/茶飲茯苓1錢、柏子仁3錢、枸杞子1錢。洗淨用熱水沖泡後,去渣取汁即可飲用。一天當中可以沖泡2-3杯飲用,不僅可以讓心情放輕鬆,也可以幫助晚上心情的安定。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養生觀念漸盛,許多民眾都喜歡自行服用保健食品抗老,近來非常火紅的天然食材薑黃包含抗氧化、抑發炎療效,據World J Diabetes世界糖尿病雜誌、diabetic care等期刊研究結果發現,類薑黃素除了抗發炎外,更有助於血糖、血脂控制,對糖尿病患是一大福音。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雖然糖尿病患有明確的控糖目標,除了應該在生活及飲食多加小心,在使用保健食品時,也應避免選擇來路不明或者標示不清的產品,以免傷身。腎病變是因血糖控制不好引起發炎反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會演變為糖尿病腎病變,許多民眾擔心藥吃太多會洗腎,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糖尿病腎病變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長期高血糖引發身體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使腎臟功能越來越差。均衡飲食 購買前詢問醫師、營養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表示,使用天然植物來保健,價格便宜且安全性較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使用,建議以均衡飲食為前提,輔助天然植物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對於市售的薑黃及薑黃粉的選擇,避免選擇來源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並定期關注衛生福利部的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相關資訊,購買前也應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利評估效用及身體狀況。莊宗芳主任表示,規律遵循醫師指示使用藥物,配合飲食及運動控制才是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上上策,早期的微白蛋白尿期是有機會回復的,可以找腎臟專科醫師針對腎臟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防痛風發作 乖乖遵守4件事

防痛風發作 乖乖遵守4件事#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忽必烈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空前大統一的元代。前朝唐、宋,古代中國的科學文化技術(包括醫學在內)已到達了顛峰;到了元代,中醫學、中藥學、方劑學、養生學、食療學,以及中成藥製作工藝等,均已漸趨於完善,這是忽必烈和他的子民們身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之一。補養調護、飲食百味防痛風歷代帝王大多注重養生,忽必烈更不例外,有鑑於中年開始常受痛風之苦,他格外重視身體保養,儘管他對自身關節疼痛的機理一竅不通,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說他「食飲必稽於本草,動靜必準乎法度,是以身躋上壽」。他設置執掌飲膳的太醫四人,負責宮廷的「補養調護之術、飲食百味之宜」,且令將每日「所職何人,所用何物標注於歷,以驗後效」,建立了嚴明的規章制度,對總結食療經驗是十分有利的。可見忽必烈除了在預防痛風方面的觀念較落後之外,其他方面做得還算科學、合理,否則很難解釋為何這位好酒好肉的大胖漢竟然活到了當時難得的79歲。長壽要件包含個人的綜合條件值得一提的是,決定一個人長壽與否的,並非只有養生的物質基礎和方法習慣,還得看這個人的綜合條件,包括人生態度、思想修養、性格志向乃至心理素質等,而這些離不開長期的艱苦歷練。忽必烈獲得天年,但兒子早逝,最後也得「白髮人送黑髮人」。中國歷史上披荊斬棘的開國皇帝往往較為長壽,而他們過著鐘鳴鼎食日子的後代卻經常早殤,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嗎?如何預防痛風發作?舊時皇家富貴病,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人們物質愈來愈豐盛,痛風也變得愈來愈常見。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預防痛風的發作應注意以下幾點?1) 節制飲食,防止過胖,避免攝食過多容易引起尿酸升高的食物,如豬、羊、牛肉、動物的肝腎等內臟、沙丁魚、鴿肉、貝類等各種海鮮以及各種肉湯、港式煲湯等。2) 應攝取充足的鹼性食品,因尿酸在鹼性液體中益瑜溶解並排出體外。鹼性食品包括白菜、芹菜、花菜、黃瓜、西瓜、茄子、蘿蔔、胡蘿蔔、番茄、馬鈴薯、香蕉、梨、杏、桃、蘋果等。3) 戒酒,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受寒和關節損傷。4) 多飲水,每日應飲水2公升以上。飲水的時間不局限於白天,可在睡前或半夜飲水,以防止夜尿濃縮。(本文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地瓜、柿子一起吃 增結石風險

地瓜、柿子一起吃 增結石風險#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地瓜雖然營養豐富,又有保健養生的功效,但在食用時也不是毫無顧忌,還是要遵守部分注意事項。食用地瓜6點注意1)    地瓜不宜生吃/地瓜中的細胞膜如果沒有經過高溫破壞,澱粉會很難消化,容易導致腸胃不適。2)    胃部不適/地瓜中含有「氧化擫」,若吃得太多,容易在腸胃道裡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人出現腹脹、打嗝、胃食道逆流、胃灼熱、排氣等不適感,所以一次建議不要吃太多,或是可配著白菜、蘿蔔一起吃。此外,胃潰瘍以及胃酸過多的患者也不宜食用。3)    避免和柿子同吃/柿子中含有鞣質、果膠,而地瓜中所含的糖分會在胃內發酵,增加胃酸的分泌而與之發生反應,產生沉澱凝聚、硬塊,引起胃柿結石,嚴重的時候甚至會造成腸胃出血或胃潰瘍。4)    不要吃帶有黑斑的地瓜/帶有褐色或黑色斑點的地瓜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汙染。黑斑病菌會排出含有番酮和番薯酮醇的毒素,若將這些毒素吃下肚,恐怕會有中毒的危險。5)    發芽的地瓜依舊可以吃/地瓜跟馬鈴薯不一樣,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擫而無法食用,但地瓜不會,只是吃起來的口感不佳,所以建議還是不要放太久。6)    減肥代餐/地瓜纖維質高,常被當作減肥時的主食。但醫生建議,三餐中的一餐或可以地瓜取代主食,卻不適宜三餐都單吃地瓜。因為地瓜的纖維質含量雖高,糖分的含量也很高,若是食用過多,容易增加變胖的風險。(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保腸排毒 地瓜中午前要吃完!

保腸排毒 地瓜中午前要吃完!#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地瓜的營養豐富,有「東方的乳酸菌」之稱,所以有不少人會吃地瓜養生。不過,有些坊間說法是,過了中午就不要吃地瓜。理由是到了下午,人體的新陳代謝會變差,地瓜中所含的糖類就會囤積在體內,所以建議不要在中午12點之後吃地瓜,特別是有糖尿病或痛風的患者。關於這一點,中西醫學的看法各有不同。均衡攝取地瓜能通便、檢重、防癌營養師表示,在營養學中,地瓜就像是米飯,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好食物,有通便、減重,甚至防癌的功效,只要均衡攝取,不要吃得過多,就能幫助維護人體健康,而且在食用時間上也沒有特別的規定。建議在中午前吃地瓜促進排毒中醫學認為,早上的5點至7點是腸經的運行時間,是排便和代謝最好的時機;中午過後,人體的腸胃代謝功能就會慢慢變弱,若吃地瓜,恐怕對身體有損,所以建議可在中午前(最晚不要超過中午12點)食用地瓜,以保健腸道健康和促進體內排毒。吃地瓜能帶來的具體效用有以下幾點:1)  美容養顏/地瓜中所含有的綠原酸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產生,防止出現雀斑和老人斑;雌激素則能保持人體皮膚細緻、防皺、減少皮下脂肪堆積等,有美容養顏的功效。2)  幫助減肥/每100公克的地瓜熱量只有102大卡,僅約白飯的一半,而其中含有的豐富膳食纖維不僅能有助於增加飽足感,讓人不太會產生飢餓的感覺,進而減少吃零食的頻率,膳食纖維更有助於促進排出食物中的脂肪與糖分。不過要注意的是,地瓜雖能幫助減肥,但吃太多仍會發胖。55公克的地瓜約等於1分主食的量,成人依據不同的活動量,每人每天所需攝取的白飯量建議為1.5碗~4碗,因此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3)  健胃整腸,防治便祕/地瓜中的膳食纖維約為白飯的4.3倍。膳食纖維能吸收腸內水分,卻無法在腸道內被消化吸收,所以能使大便體積膨脹以刺激腸道、增強蠕動、促進便意,有助排毒通便,改善排便不順引起的便祕,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便祕有較好的療效。若有想要改善便祕問題,建議或許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地瓜來代替白飯,除了能增加飽足感、獲取澱粉、有助增加攝取膳食纖維,也能預防各種腸道病變。此外,地瓜為中鹼性食物(PH值約為6—10),胃酸過多的人食用適量的地瓜能有助於中和部分胃酸。4) 防癌抗癌/地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十分豐富的胡蘿蔔素,可以抑制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增強人體免疫力,阻止細胞中的蛋白質與致癌物結合。地瓜中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B2有抗氧化性,所以能抗癌、抑制癌細胞增殖,使癌症不容易惡化;維生素C及維生素E則能保護細胞的含量(尤其料理地瓜時若能連皮一起,將可保留住地瓜百分之60的維生素C、E);酚和菲酊酸可以抑制癌症形成,以及自由基的產生。脫氧異雌固醇(DHCA)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能促使乳癌與結腸癌細胞凋亡,而地瓜中所獨有的脫氫表雄酮也於近年獲得了美國醫院的臨床實驗證明,能夠有效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神經節噾脂(ANGLIOSIDES)可以將癌細胞轉換為正常的細胞。而說起地瓜防癌抗癌的功效,煮熟的地瓜又高於生地瓜;地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益菌在腸道內蠕動,抑制細菌繁殖,同時可增加大便體積,防止胃腸道黏膜病變,預防形成大腸瘤。5)  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地瓜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中,離氨酸可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預防粥樣性血管部產生阻塞以及硬化。此外,地瓜中所含的黏液蛋白以及黏液多醣類物質,也可幫助腸內膽固醇等隨大便排出體外,進而有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等作用。6)  控制血糖/奧地利維也納的一間大學在臨床研究中證實吃地瓜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日本研究也發現,若給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餵食白皮地瓜4~6週,將能有效抑制大鼠口服葡萄糖後血糖升高,也可以降低大鼠們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的數值,可見白皮地瓜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雖然對糖尿病人來說,一天少量地吃100公克地瓜有助控制血糖,但也不能多吃,因為地瓜畢竟屬於薯類,含有澱粉跟維生素,若當作主食吃,不僅不利於控制血糖,也容易發胖。7)  和血補中/地瓜的營養很豐富,有多量的糖、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能有效地為人體所吸收,防制營養不良的毛病。而且地瓜還能補中益氣,對脾胃虧虛等病症有益。其中,尤以烤地瓜的效用最好,在胃腸衰弱、氣力不佳時,吃烤地瓜是最有功效。(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少吃生食 別讓體溫打敗健康

少吃生食 別讓體溫打敗健康#養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學醫、行醫20多年,知名中醫樓中亮發現,許多人生重病或病治不好,往往是因為不清楚自身體質,讓自己陽氣不足、體溫越變越冷而不自知。近年來國人注重健康養生,不少人從健康黃金三角來勵行健康的生活習慣。早餐一杯精力湯,飲食清淡,每天運動,晚上11點前就寢,但令人費解的是,其中不乏許多人依然罹患癌症。體質偏寒 別長期吃生冷食物樓中亮就遇到很多這樣的病人,注重養生,不抽菸,不喝酒,定期作健康檢查,結果都正常。但是,當他們發現得癌症時,都已到了末期。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這些人天生的體質偏寒,又長期吃生冷食物,體質就越來越冷,體溫只有35點多度。」根據全世界研究免疫系統的報告,體溫降一度,免疫度就降40%。樓中亮在作博士研究時發現,「體溫跟陽氣可以畫上等號,這就是為何臨終前體溫一直下降。體溫越高,免疫功能越好。體溫每增加一度,免疫功能就增加5到6倍,代謝功能就增加15%。身體健不健康,陽氣是關鍵。一個人死氣沉沉,他的體溫一定很低。」喜歡吃冰、喝冷飲 17、8歲就停經樓中亮提到,自從市面倡導喝精力湯以來,他的診所就多了至少5000個女性案例,有的不到30歲就停經,甚至有些小女生,喜歡吃冰、喝冷飲,17、8歲就停經,這些女性的體溫大都是35.6或35.7度,明明是寒性體質,還吃生冷食物。「國際上醫學研究發現,癌細胞在36度以下的環境中長得最快,溫度越低,癌細胞長得越快。癌細胞在人體生長最快速的溫度就是35點多度,到39度就全部死光了。」樓中亮說,他在摸癌症病人的手腳時發現都很冰冷,一測體溫,只有35點多度。但是,某些自認為體質是熱底、怕熱、不怕冷的病人,一摸他們的手好熱,一量體溫,竟然只有35點多度,而是都是重大疾病如紅班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人處於壓力時 體溫往往會下降「根據中醫的理論與說法,當體內累積太多寒氣時,會把陽氣往外逼,稱為『逼陽外越』;陽氣到了外面後,由於陽是非常熱的,就會造成體表熱的現象,患者會感覺躁熱,但身體裡卻是冷的。」樓中亮還遇到好幾個病人,既有的腫瘤本來是良性,但3個月到半年之後檢查,通通變成惡性。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30至40歲之間,接了一些案子,壓力很大,晚上睡不好。「人處於壓力時,體溫往往會下降。壓力讓人不自覺,一旦你習慣這種狀態,體溫就一直往下降。」起床之後喝黑糖薑紅茶提高體溫根據樓中亮的研究、臨床經歷與自身保健經驗,他發展出一套簡單易行的養生撇步,由早晨起床後量舌溫開始。「早上起床,沒有刷牙和洗臉,不喝水的情況下,在8點以前量舌溫,養生目標定在36.5度。台灣大概有2/3的人起床舌溫都在36.5度以下。」量完舌溫之後,先在床上動動身體,再慢慢起床。起床之後喝黑糖薑紅茶,提高體溫,隨後可以作些運動。薑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毒;黑糖則提供熱量,且富含礦物質;紅茶經過全發酵,是熱性的茶,可以養胃醒腦。早上起床喝了黑糖薑紅茶之後,熱量增加,毒素排除,稍微動動,就會流汗。作法是老薑切3片,丟到煮開的黑糖水裡,再把紅茶包放進去,悶一下就可以喝了。(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12/113期/1+2月號)

春節養生 要記得早睡晚起!

春節養生 要記得早睡晚起!#養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立冬過後,晝短夜長,隨著氣溫低的時間越來越長,冬令進補是許多民眾讓氣血活絡、抵抗寒氣入侵的方法之一,只要順應自然四季變化以養生,就能增強體質,除了適當運動及飲食外,更重要的是睡眠時間充足,早睡晚起是重點,早晨不宜起得太早,才能養人體陽氣、避寒就溫。睡前可用溫水泡腳 多動動腳踝、手腕衛服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冬季保養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順應自然,早睡晚起,等待日出才出外活動,注意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使氣血流通,腳要保暖,睡前可用溫水泡腳,多動動腳踝、手腕,改善手腳血液循環。另外,頭部易受寒,出門記得戴帽子、圍巾。冬季飲食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黏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可食用一些偏溫性食物如薑、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核桃、胡蘿蔔、紅棗等。並有充分的蛋白質、脂肪,以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冬令進補則可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適當服食一些保養身體的中藥。少食用過度精緻的零食、不暴飲暴食黃盟珠醫師提醒,在節日期間,美食佳餚伴隨而來的必定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為主,連續幾天進食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急性胃炎、腸炎都是春節期間常見的急診病症。節日期間,應注意食物的搭配,蔬菜、水果不可少,不攝取過多含糖飲料,慎選零食,盡量少食用過度精緻的零食,不暴飲暴食,吃飯時也不要搭配冰涼飲料,遵循簡單飲食,早睡晚起、適時運動,就能享有快樂假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