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

減肥勿亂節食 健康從飲食下手

減肥勿亂節食 健康從飲食下手#減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想從飲食方面下手,達到有效減肥的人注意囉!減肥切勿聽信訪間減肥秘方,不可亂過度節食。營養師趙函穎表示,三餐正常不油膩,蔬果攝取要多樣,並搭配簡易運動,才擁有健康身體、並達到有效減肥。想要改善飲食達到減肥效果的人,千萬不可一天一餐。趙函穎強調,一天只吃一餐的方式並非長久之計,節食出現的體重下降,事實上減少的是水分不是脂肪,除了會造成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下降,萬一餓過頭而大量進食,身體的吸收反而更好,根本達不到減肥的效果。至於要怎麼吃才是健康的減肥方式呢?趙函穎表示,起床後應該先喝300c.c.的溫開水喚醒身體的機能,再吃早餐。而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因此不能馬虎,喝自己打的綜合蔬果汁或蘋果、木瓜牛奶等,健康又衛生。或是選擇豆漿、水煮蛋或茶葉蛋等,補充體內所需的蛋白質。如有便祕問題的民眾,可以吃一點帶皮的地瓜,幫助腸胃蠕動以利排便。中餐該怎麼吃?早餐與中餐相隔時間短,如消化未完就進食,會造成胃的過度負擔。趙函穎建議,中餐少吃並以輕食為主,沙拉蔬果為第一首選。晚餐也要遵守少油少鹹的輕食觀念,建議外食族,盡量不要喝太油膩的湯或吃醬過多的乾麵類等,避免造成身體負擔。此外,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幫助身體提升代謝率。如果在非正餐時間肚子餓時,盡量不可亂吃東西,以免攝取過多不必要的熱量,真的克制不了,可以選擇蔬果、豆漿等低熱量的食物充飢。趙函穎補充,想減肥的民眾不要亂聽信訪間密方,必須用對方法並之以恆,才能健康又有較地達到減肥效果。

減重違反生物本能!別誤信神奇速成術

減重違反生物本能!別誤信神奇速成術#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減重幾乎是每個人的共同經驗,不過有些人誤信坊間錯誤的減重方法,以為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回復苗條體態,但卻因此傷害身體健康。對此,康聯預防醫學院長陳皇光指出,減重基本上是「違反生物本能」的事情,根本沒有速效、神奇的減肥術!建議民眾減重前應先訂定合理的目標,透過「熱量攝取控制」及「提高基礎代謝率」兩種途徑,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循序漸進達到體重控制的目標。陳皇光醫師指出,減重說穿了就是「物質不滅定律」,而且減重的成效是可以預測的。若每天利用控制飲食熱量以及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每天攝取的熱量比每日應消耗的熱量減少約400大卡,20天後就約減少8000大卡攝取,可減輕1公斤體重。如此維持60天後,可減輕3公斤,這也就是可預測的成果以及可達成的目標。此外,民眾要知道,減重並沒有速成或神奇的方法,不管食物再怎麼樣健康,只要一天攝取的總熱量超過消耗掉的熱量,體重就會增加。若想要控制熱量的攝取,除了減少熱量過度攝取的機會,另一個方法就是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身體消耗更多的熱量。陳皇光醫師解釋,所謂「基礎代謝率」,是指就算一整天靜止不動,人體要維持生命徵象所需消耗的熱量,基本上每天每公斤可消耗約24大卡。舉例來說,一個80公斤的人,每天不吃不喝就要消耗1620大卡,而加上活動量來計算,每天每公斤的體重,可消耗30大卡的熱量,所以80公斤的人每天消耗2400大卡。因此,了解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以及每日消耗的熱量,才能有效控制飲食,避免吃進太多的熱量。陳皇光醫師指出,想要提高基礎代謝率,就是增加肌肉組織。因為肌肉收縮運作需要熱量,體重中肌肉比率愈高,愈不易發胖。要達到增加肌肉的運動,選擇無氧、重量訓練運動比較有幫助,例如慢跑、爬樓梯、舉啞鈴均是不錯的肌力運動。而許多曾嘗試減重的民眾都知道,體重機上的數字是一時的,也很容易變動,大多數人減重後,身體活動力下降、代謝變慢,以致體重容易反彈。不過一時減重過於快速,也會傷害身體健康!陳皇光醫師建議,減重前要正確理解減重的目標及訂定合理的減重速度,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醫師表示,民眾可先嘗試第一目標先減目前體重的10%、最終目標設在標準體重到(標準體重+10%)之間;初期減重期間先設6個月,且每週不要減重大於1公斤,否則減掉的不是脂肪,而是水份及肌肉組織。此外,醫師也建議民眾要了解食物中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熱量,以及這些營養素在健康所扮演的角色。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精製麵食、米食等高胰島素飲食,否則容易愈吃愈餓,可改吃五榖與高纖食物;尤其注意不可完全不吃澱粉類,如此可能導致酮酸中毒、肌力不佳及身體虛弱等情形,反而影響身體健康。總之,正確的減重,要全面性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在不傷害身體的狀況達成減重的目的,並加以有效地維持。

壯陽藥、減肥藥勿亂買!當心危害健康

壯陽藥、減肥藥勿亂買!當心危害健康#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傳統觀念中,男人要勇振雄風,女性則追求纖瘦,但是或多或少,總是有人羞於啟齒而不好意思就醫,以致於坊間出現許多宣稱具有壯陽、瘦身的非法產品,輕則誇大療效,重則摻雜西藥,造成國人誤食後導致肝腎衰竭的潛藏危害,不僅讓民眾花錢傷身,更成為國人的健康殺手。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自100年起,受理各縣市衛生局及司法檢警調機關送驗疑似攙加西藥的食品中發現,西藥檢出率居第一、二位的功效分別為,減肥及壯陽,民眾不可不慎,另外一般治療性功能障礙藥品,都具有低血壓、頭痛、嘔吐、頭暈及暫時性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且可能和某些藥物(例如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產生交互作用,讓血壓降到危險的程度,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定風險,屬於醫師的處方藥品。但是不肖業者為謀取暴利,透過聚眾說明會(流動外場)、地攤、遊覽車或情趣商店等管道販售違規產品,嚴重戕害國人健康。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大家,使用藥品必須對症下藥、適量使用才能治病,民眾用藥時別忘了謹遵「用藥五不原則」:不信別人推薦的藥、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不吃別人贈送的藥、也不要推薦藥品給別人。如果身體不舒服或有醫療需求時,應先行就醫,經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再將處方箋交給藥師調劑,切勿擅自購買、輕易嘗試未經核准且來路不明的產品,用藥安全才有保障。

減肥妙招!早餐一顆蛋能增加飽足感

減肥妙招!早餐一顆蛋能增加飽足感#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編譯)許多想減肥的人,大多以少吃多動、控制一天所攝取的卡路里方式來控制體重,不過當飢餓感來臨時,容易越吃越多,這時若能攝取較具飽足感的食物,對減重者來說,必能事半功倍,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早餐吃一顆蛋,可以抑制飢餓感,讓飽足感滿滿,午餐也能吃的比較少。研究中針對20位過胖的受試者做試驗,一組早餐吃燕麥、麥片,另一組吃蛋,連續一周後,研究人員發現早上吃蛋的受試者,在午餐時吃的較少,且吃蛋的人在早餐與午餐之間的3小時內,感覺較不餓且更有飽足感,顯示出,一顆蛋比穀類更能抑制食慾,讓人飽足的時間比小麥更長。研究人員指出,一顆雞蛋大約有70卡路里、6克蛋白質、5克脂肪、186毫克的膽固醇,且雞蛋屬於優質蛋白質,能刺激飢餓感的荷爾蒙分泌下降、瘦素上升,加上消化時間比碳水化合物長,因此較不容易感覺飢餓,讓飽足感時間延長。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指出,優質蛋白質確實能抑制食欲,讓人飽足感十足,另外像是蔬菜類、高纖食物等也都有助減重者食用,此外大家都聽過,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但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其實多喝水對減肥更是有幫助,因為多喝水能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的功能,建議減重者可從喝水下手,一天大約喝2000cc,除了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功能外,對減重也一定有幫助。

天天量體重 讓你「越量越瘦」!

天天量體重 讓你「越量越瘦」!#減肥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食物已經少吃、運動也做了,還是一直瘦不了?專家告訴你,因為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量體重」!坂根醫生在書中表示「早晚量體重減肥法」是成功率極高的減肥方法,由於是容易實現的極短期目標,因此熱情不易衰退,比起其他減肥法,更容易堅持下去。」★早晚量體重減肥法,讓你「越量越瘦」!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心裡充滿許多疑問,「量體重會瘦?騙人的吧!」減肥那有可能這麼簡單?其實這個方法在日本已經行之有年嚕!很多人疑問:我也每天量體重,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呢?原因有三點:1、工具不對;2、測量的時間不對;3、只是測量而已,量完後沒有任何動作,這是瘦身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正確量體重瘦身法,你應該這樣做! 1、使用「電子體重計」測量。2、固定在「早上起床」及「晚上睡覺」量體重。3、算出「早晚體重差」,這是減肥成功的重要關鍵! ★「量了就會瘦!」,關鍵就在「體重差距」比起體重數字,最重要的是算出自己的「早晚體重差」(又稱MY體重差),因為人的體重在一天之內會有大幅變動,體重在「早餐前」最輕,「晚餐後」最重,連續三天測量,算出早晚體重差距的平均值「MY體重差」,利用這個生理機制管理一整天的體重變化達到減肥的效果,就是「早晚量體重減肥法」的原理。 ★找出發胖原因,「早晚量體重」是最快速的方法!一般而言,早晚的體重差距約0.5公斤,有時候吃多一點時,當天晚上的體重就會比隔天早上重了2公斤,令人欲哭無淚,如果一直重複同樣的生活型態,到最後就會無法控制,越來越胖。因此,只要反其道而行就能瘦下來,白天增加的體重越少,第二天早上的體重就會逐漸減輕,不要拉大「早晚體重差」,自然能瘦身成功! ★體重會在「重複增減」的過程中越來越輕,14天一定瘦!晚上量體重時,比較當天早晚的體重差,如果數值少於「MY體重差」就算成功。如果數值多於「MY體重差」,請仔細思考超過的原因。是否因為剛吃過飯?聚餐時不小心吃太多?並以「明天不要超過為目標」持續努力。只要力行2週,體重就會在重複測量的過程中慢慢減少,你會發現「做什麼事、吃什麼食物」才是讓自己發胖的原因,並且自動改善,肥肉脂肪就會在測量過程中迅速消失! 【真實案例】原本非常逃避量體重的D小姐,終於下定決定踏出第一步,算出早晚體重的增減,之後我每天都很期待看到體重往下掉的變化,加上控制飲食的攝取,最令人開心的是,我可以管理自己的體重,而且完全不會痛苦挨餓,3個月就瘦下了6.3kg!

過度減肥 當心造成脂肪肝

過度減肥 當心造成脂肪肝#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現在的人強調「瘦」就是美,於是許多年輕人一昧的減重,追求骨感美。但是過度減重不但達不到健康效果,還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傷,造成脂肪肝。署立台東醫院腸胃科許漢廷醫師表示,不要以為肝脂肪只會發生在肥胖的人身上,如果過度減重,會導致營養不足,造成肝臟不正常的脂肪堆積,也會患上肝脂肪。許漢廷醫師解釋,當身體長期處於挨餓狀態時,為了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會從身體其他部位所儲存的脂肪、蛋白質透過肝臟轉化為能量,而過度減重的人會因為營養不足造成代謝系統混亂,肝臟的代謝也會受到影響,使肝臟細胞營養不良,使得脂肪變質,還會讓代謝時所需的維生素大量減少等,最後大量脂肪累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有報導指出,台灣成人平均每3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多數人是因為肥胖問題、飲食習慣、長期酗酒所造成。許漢廷醫師表示,脂肪肝不會造成疼痛與不適,因此常常被忽略,等到出現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演變成脂肪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等,因此定期接受脂肪肝指數檢測是非常重要的。許漢廷醫師提醒,如果是因為營養不足所引起的脂肪肝,就要多攝取維生素、胺基酸、蛋白質等營養,讓肝臟慢慢恢復代謝功能。至於如何預防脂肪肝?許醫師認為,這需要根據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來判斷。但是一般的通則是盡量吃得清淡些、避免炸物及重鹹食物、避免長期飲酒等,加上適當的運動、充份的睡眠等對肝臟才是最好的幫助。

體態關鍵是肌肉量 挑對運動年輕不敗

體態關鍵是肌肉量 挑對運動年輕不敗#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民眾為了要看起來年輕,無所不用其極,除了用醫美微整形來修飾歲月的痕跡,其實可以用更健康的方法,從根本讓你年輕起來!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提醒你,要維持年輕體態的關鍵就是肌肉量!根據研究顯示,每人每年肌肉量平均會流失1%,換句話說,體重50公斤的人,一年就會流失0.5公斤的肌肉!如果能選對運動,就能年輕不敗!才40歲出頭的蔣先生擔任食物採購的職務,由工作型態與壓力的關係,讓體重直線上升,直到身體體檢後發現身體指數開始出現異常,經由醫師建議下開始積極減重、飲食控制與運動、戒掉油炸物,再經由兩個月的運動與飲食搭配,蔣先生順利減重12公斤,體態年輕、人也更有活力。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林硯農醫師表示:「飲食熱量控制與運動是減重的兩大關鍵;能達到減重的運動種類,並非一般類型的運動種類,需經過專業設計以提升到足夠心肺量,也就是MET最好是6以上;其中若是患慢性疾病者,則需要醫師專業評估。林硯農醫師指出,國人隨年齡增長與體脂肪增加,不能忽略運動減重對於降低體脂肪提升肌肉與基礎代謝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吃飽心情會不好」的男女性朋友更可藉著運動增加腦內啡,來改善情緒會更願意堅持下去!」   據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2005年至2008調查之肥胖盛行率與1993年至1996年調查相比,男性不管是過重、輕度肥胖、中重度肥胖的比例皆有升高,尤其以「中重度肥胖」的成長倍數最大,萬芳醫院中西減重門診發現自去年開診至現在男性大於100公斤前來就診比例也越來越多。為了方便民眾健康維持輕盈體態,萬芳醫院自7月起與台北市12家運動中心簽立合約,凡BMI>20的民眾於台北市運動中心作運動者,掛號萬芳醫院中西減重門診(自費),可獲運動處方箋(即運動護照)。讓無法參加萬芳醫院團體減重班的民眾,另一個極佳的選擇;未來萬芳醫院與12家運動中心將開發更多合作,以服務全台北市12個行政區域與新北市的民眾。而想運動消耗熱量亦可使用台北市衛生局推出之「台北體重管理APP」等,自行紀錄2至4周變化,再與醫師討論。

日行萬步減肥 運動過度關節恐變形

日行萬步減肥 運動過度關節恐變形#減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0歲王女士, 4年前因為覺得日行一萬步可以減肥健身,所以每天上下班選擇走路運動,平均每天都要走上2到3個小時。大約一年前走路時,感覺膝蓋緊緊、酸酸的,去看醫生也沒有發現問題,於是每天靠吃維骨力保養,只是症狀還是沒有改善。半年前一次下班走在路上,突然雙腿無力,跌坐在地上爬不起來。後來到醫院骨科門診檢查,才發現是運動過度引起的膝關節軟骨磨損變形,經台北中山醫院骨科使用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才讓她再度可以走路。台北中山醫院骨科周正義醫師表示,門診中常見60歲以上中老年人,因長期不當使用膝蓋,造成膝關節面光滑的軟骨產生病變、磨損。發生的主因為外力物理因素或細部生物化學結構變化及遺傳有關。傳統治療方式多為減輕痛楚的症狀治療,包括口服止痛消炎藥、物理治療、針灸、軟骨營養劑和目前熱門的玻尿酸關節液黏稠補充劑,都是視為關節治療的一種輔助工具。周正義醫師說,膝蓋軟骨沒有血管神經組織,所以本身無再生能力,近年來的研究重點在於如何使軟骨重新再長出來。台北中山醫院累積超過10年的臨床經驗,顯示小傷口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經由關節鏡視下(住院需一天時間),以小傷口(0.3-0.4公分),來診斷病灶大小及嚴重性,並將病灶軟骨處碎片清除後,病灶位處鑽洞直徑2.4公釐/深度1公分直穿入骨髓,讓骨髓血液流通,以期由骨髓細胞轉化成新的軟骨組織。周正義醫師指出,以前的治療除了減緩症狀外,最後還是需要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如今關節鏡軟骨修平穿洞再生術確實提供早期膝關節炎患者一個新的選擇。建議平常應儘量避免從事跑步及登山等需要大量使用膝關節的活動,避免手提或背負重物,可使用手推車載運。此外,應儘量避免蹲、跪等動作,行走時,可使用枴杖、雨傘輔助。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關節保健,患者平日可從事輕鬆游泳等運動,或多做膝關節肌力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