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原來痔瘡手術不可怕!一名患者因為直腸肛門肌肉組織變弱鬆弛得到痔瘡,原本擔心因為痔瘡手術會影響生活,遲遲不敢手術,醫護人員的耐心照護使其做好術前準備、勇敢面對痔瘡手術,術後不但恢復良好,生活上也沒有其他困擾。便秘、懷孕及長期敦作都會引起痔瘡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長姚美惠表示,痔瘡可依其所在部位分為內痔及外痔2種。 以肛門內的解剖圖來區分,「齒狀線」之上的皮膚不會有痛覺,在這裡生長的痔瘡我們稱為「內痔」,此線之上的皮膚細嫩,對痛覺非常敏感,長在此線之下的皮膚的痔瘡我們稱為「外痔」。長期靜脈壓力增加, 如便秘、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是引起痔瘡的風險因子。 痔瘡形成的主要原因: 1) 久坐或久站  2) 排便時用力過度 3) 長期便秘或腹瀉  4) 懷孕時下腔靜脈壓力增加 5) 舉重  6) 家族遺傳多吃木瓜、香蕉、番茄 少吃油炸辛辣物姚美惠護理長表示,一般的痔瘡多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需手術治療,只有少數因痔瘡出血厲害、無法久坐、疼痛不適等因素需要尋求外科手術治療。至於術後注意事項,手術前可先練習溫水坐浴(泡盆)5-10分鐘,術後泡盆就能駕輕就熟,另外,多吃高纖食物與水果如蔬菜、木瓜、香蕉、番茄、奇異果等,避免吃油炸辛辣食物,每日至少喝水2000cc(每小時200-300cc),按時服藥,如廁後即沖洗與泡盆,排便順暢,避免久坐、久站,就能不再受到痔瘡干擾。

久站便血 3顆內痔在作怪!

久站便血 3顆內痔在作怪!#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中一名30歲工程師小蔡因工作型態每天站立工作超過8小時,因為在無塵室內穿脫無塵衣不方便,擔心會頻上廁所而不敢多喝水,加上小蔡較喜歡吃紅肉,蔬菜常攝取不足,前陣子開始發現持續一周的排便擦屁股都有血,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是3顆內痔在作怪。醫師採取內痔結紮手術簡單恢復不適,對工作繁忙得族群是最佳的選擇。血液循環差、飲食失衡、排便太過用力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表示,患者因久站造成肛門血液循環不良,加上飲食攝取失衡、排便時過度用力才會造成痔瘡。內痔結紮手術是將一條醫療用小型橡皮筋套在內痔上,經過一段時間後,血液將輸送不到痔瘡內,過程中便會逐漸縮小、掉落。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好發年齡層為20歲至60歲的,常見症狀大多為解便帶有鮮血、肛門有搔癢感、肛門疼痛及組織脫出;痔瘡的高風險群為長期便秘、蔬果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長期臥床或懷孕婦女等族群,需要特別注意,大多數人覺得痔瘡是尷尬的問題,時常等到嚴重時才就醫。多攝取含纖維質的蔬果、養成規律作息陳威佑醫師表示,平時多補充水分,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蔬果,如:菠菜、芹菜、木瓜、香蕉、糙米等,保持適當的運動,養成規律的作息,配合醫師開立的消炎止痛、軟便劑及痔瘡藥膏使用。對於痔瘡脫出無法推回者,或非手術治療無效者需以手術治療。9成腸癌患者便血都以為是痔瘡高達9成左右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當發生排便出血都會誤以為是痔瘡,若是沒有就醫檢查很容易延誤病情,建議民眾出現血便症狀,千萬不要輕忽,須就醫經由醫師判斷,進行大腸鏡檢查,才能分辨是痔瘡還是腸癌。另外國健署推動的免費四癌篩檢,只要是50歲至74歲的民眾,可接受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如果報告呈現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可早發現早治療,提高大腸癌的治癒率與存活率,定期接受檢查為根本預防之道。

排便逾3分 小心痔瘡找上門

排便逾3分 小心痔瘡找上門#痔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在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有痔瘡的困擾,跟飲食、排便習慣不好有關。痔瘡剛開始時多是內痔,不痛但出血、分泌物多,還有肛門搔癢的症狀;嚴重的話,排便時會脫出肛門外,但最後能自己縮回去;再惡化下去則會縮不回去,必須用手托回,那時就通常已經痛得不敢上廁所了。一般來說,痔瘡若能自己縮回去,可吃中藥或針灸按摩等改善,再嚴重的話就需要手術,但手術非一勞永逸,生活習慣不改,早晚還是會復發。痔瘡的輕重和排便時間的長短相關不少人習慣在廁所裡看書、抽菸,這其實犯了健康大忌。如廁時看書看報,延長了排便時間,容易造成肛門、盲腸內淤血而引發疾病──每次排便超過3分鐘,就可能會得痔瘡。此外,痔瘡的輕重也和排便時間的長短相關。如廁時吸菸則會緩衝大腦的大便反射,極容易造成大便硬結。人體有三處肌肉長得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分別是眼睛、嘴和肛門;肌肉通常呈直條狀,只有這三處的肌肉呈圓圈狀。上廁所時肌纖維都是繃緊的,時間拉長肌肉彈性會變差;本身若已經常便祕或腹瀉,肛門肌肉又長時間擴張、處於充血狀態,就容易會得痔瘡。多坐硬椅子 可減輕痔瘡症狀大便後用冷水清洗肛門,不僅預防痔瘡,即使已經得痔瘡,也可以緩解──因為冷水會刺激身體,加快血液循環,讓肌肉收縮得更有力,對預防和治療痔瘡都很有效。此外,平時多坐硬的椅子,也可以減輕症狀。坐在硬椅上時,臀部有兩個坐骨關節支撐,血液循環受到阻礙較小,能減輕痔瘡的症狀。防痔菜單/金針花木耳湯金針花木耳湯對預防和治療痔瘡效果不錯。金針菇和木耳都是菌類,長在腐爛的木頭或是腐殖質上,有去淤生新的效果,痔瘡是因為局部有淤血造成,所以金針花木耳湯能夠治療痔瘡。作法很簡單,取乾金針150克、黑木耳20克、冬筍50克。將乾金針和黑木耳用溫開水泡30分鐘,撈出備用;冬筍切成薄片。鍋裡加入清湯或高湯,放進金針花、木耳、冬筍和調味料,煮15分鐘即可。這湯能和胃利腎、利尿止血、養肝明目,對慢性腎炎、失眠、吐血、尿血等症狀的患者很好。大號太乾 蜂蜜香蕉可潤腸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防止便祕。每天早上起床後立即大便,有便意應馬上如廁,坐式馬桶比蹲式馬桶更安全。另外,大便時不要用力過猛,有些人不管大便感受是否強烈,盲目地不停用力,只會使肛門和骨盆底的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與局部淤血,導致疾病發生和蔓延。大便太乾燥,可在清晨喝一杯淡鹽水,或者吃一根沾蜂蜜的香蕉。飲食上則最好多吃新鮮蔬菜、少吃辣。芹菜、菠菜、大白菜、韭菜和南瓜等有都利於排便,富含纖維的蕎麥、高粱、玉米等也是不錯的選擇。(本文摘自/驚人的湯瓶八診,七代名醫奇效療法/柿子文化出版)

吃辣「暖身」 這些人不適合!

吃辣「暖身」 這些人不適合!#痔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辣椒好處多,但禁忌也多。辣椒性味過厚過重,又是入血的,上入人的嘴巴,下過人的肛門濁竅,所以吃得太多,嘴裡容易生瘡,也有可能會便血或者肛門疼痛,所以痔瘡患者一定要注意少食。辣椒性大熱,過量食用則易生火、散氣耗血,同時還會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感冒吃辣椒會使口乾鼻燥情況嚴重所以有發熱、鼻出血、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祕等熱證者要忌食。雖然可以發汗,降體溫,但辣椒一般不用來治感冒,尤其是風熱感冒病人吃了會使咽喉腫痛、口乾鼻燥等情況加重。 眼病患者不要吃辣椒。葷辛害目,視力不好或者患有紅眼病、角膜炎等眼病者,吃辣椒會加重病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食用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食品,會影響治療效果。 腸胃功能不好時不要吃辣椒。辣椒刺激性太強,雖能增進食慾,但腸胃功能不好時,或患有胃潰瘍、食道炎時再吃辣椒,會加重病情。產婦、甲亢病人都要遠離辣椒產婦產後要慎吃辣椒,因為貪吃辣椒不但會使你自己出現口舌生瘡、便祕、痔瘡等上火症狀,還會通過哺乳加重嬰兒的內熱,所以產婦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熱。甲亢病人要遠離辣椒,因為患有這種病本來就容易心動過速,吃了辣椒後心跳會更快。除此之外,經常吸煙、喝酒的人,還有小兒也要少吃辣椒。辣椒外用可以治凍瘡。但如果不是凍瘡,而是其他以濕熱為主的瘡瘍腫痛,再吃辣椒或者擦辣椒則會使紅腫熱痛更加嚴重,要注意。另外吃辣椒要量力而行,可不能因為逞能,或者為了過癮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而影響身體健康。(本文作者/王鳳岐)(摘自/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八正文化出版)

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

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54歲的歐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改善,至醫院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嚴重的時期,每天跑20~30趟廁所達一年,開車時、睡覺時也經常需要如廁,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導致糖尿病病情加劇,歐先生有長達105公分的大腸處於嚴重發炎的狀態,醫師建議歐先生1個月1針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林敬斌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門診中曾有病患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5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恐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醫師說明,過去10年來,台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增加81%。生物製劑抑制發炎 有效控制病情林醫師說明,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2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週,林醫師強調,根據臨床經驗,生物製劑有3大好處:1)  腸道的黏膜若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況,就可以減少後續因黏膜病變惡化成為大腸癌的機率,而生物製劑比起傳統治療更有機會修復腸道的黏膜。2)  能減少、甚至不需要依賴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而產生如骨質疏鬆、以及新陳代謝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3)  提升生活品質,還可減少住院率、手術率,醫師提醒,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王姓男子,日前因為便秘、大便出血、解完還想再解的感覺,認為自己罹患痔瘡,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診,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為大腸癌,立即安排相關治療。有鑑於此,外科廖師賢醫師提醒,直腸癌早期症狀經常被誤認為痔瘡,因而延誤病情,呼籲民眾不容小覷、加強警惕。早期症狀似痔瘡  易延誤腸癌病情廖師賢醫師表示,每個人在肛門口周圍都有很多小靜脈,當這些靜脈不正常擴張或變大時,我們稱之為痔瘡。靜脈會擴張主要是因為長期靜脈壓力增加的緣故,例如便祕、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會令靜脈壓增加,引起痔瘡。但是,痔瘡與大腸直腸癌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疾病,因症狀相似,除了有大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與裡急後重的狀況,許多直腸癌在早期都會被誤認為是痔瘡,因而忽視或延誤了病情。大腸癌的發病與飲食、營養有關。因此廖醫師提醒,要預防大腸癌必須要先改正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癌。首先不偏食、多吃蔬果,多吃高纖維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會刺激大腸、增加腸蠕動,藉由增加糞便量,稀釋致癌物及減少致癌物與腸道黏膜接觸的時間來達到保護的效果。   

便便見紅要注意!8種可能疾病恐找上你

便便見紅要注意!8種可能疾病恐找上你#痔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猛然一看,便便出現像血一樣的紅色,也就是「血便」症狀時,首先要確認是否消化道有出血的症狀?「大概是因為昨天吃了很多番茄的緣故啦!」應該很常聽到這一類的說法吧?但這可不是能如此悠哉、輕鬆面對的情況。一般而言,便便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吃了紅色的食物而變紅喔!實際上,有時吃了較多含有天然紅色素的食物,也會讓排泄物變得紅紅的,例如紅色火龍果,不過,只要停止食用就會恢復正常。此處所指應是持續有血便的症狀。成人罹患頻率最高的,是裂痔(肛裂)造成的出血。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案例:因為用力排出較硬的便便,結果鮮血染紅了馬桶,有人血便的出血量甚至多達一個杯子之多,這就是裂痔的典型模式。許多人因此以為「我的人生就此結束了嗎?」、「難道是大腸長了惡性腫瘤?」而慌忙飛奔到醫院。但是,往往用大腸鏡檢查之後,並沒有在他們身上發現不好的東西,只是單純的屁股肛裂而已。這種不幸中的大幸,有時挺讓人捏一把冷汗的。不過,要小心的是,會出現血便的疾病不少,諸如癌症或瘜肉、缺血性大腸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等,難以一一細數。而血便也的確潛藏著罹患癌症的可能,若以為是痔瘡而輕忽的話,有可能延誤病情與治療,所以還是要做一下檢查比較好喲!出現紅色便便 要注意是否有這些疾病1)癌症。2)瘜肉。3)缺血性大腸炎。4)潰瘍性大腸炎。5)克隆氏症。6)感染型腸炎。7)藥劑型腸炎。8)痔瘡。(本文摘自/我的便便怎麼了?/瑞麗美人出版)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有痔瘡,請勿小看!一名五十二歲蔡姓男子,職業為計程車司機,因久坐開車,有時塞車又不敢喝水,導致他長期都有解便不順,大便總是硬如石頭,每次如廁就像拿大石狠砸小菊花,使得花瓣上傷痕纍纍,遂長了個大痔瘡,不料,日前他方才蹲在馬桶上一用力,那痔瘡竟猛然爆裂,將花朵炸個支離破碎,鮮血直噴,最後在家昏倒緊急送醫,經輸血後所幸已無大礙!夏季火氣大 長痔瘡患者激增兩成談到痔瘡,夏季的時候,病患總是特別多!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天氣轉熱常是痔瘡發作的高峰期,最近因痔瘡就醫的患者激增二成,主因除了天氣燥熱、水份流失快,造成腸火易旺之外,不少人一邊上大號一邊玩手機,也會提高痔瘡發作機會,輕則排硬便或出現便秘,嚴重的會傷及肛門動脈引發大量出血。他解釋,從中醫角度痔瘡為「腸火久鬱、氣血阻滯」所影響,進而造成肛門靜脈曲張,因此瘀血停滯才是痔瘡的真正原因。痔瘡的人常常覺得大便解不乾淨,於是蹲廁時間愈來愈長,甚至愈來愈用力,加重痔瘡症狀。目前西醫對痔瘡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開刀,雖然效果立即,但患者若無法調整作息、改善排便習慣,很容易讓痔瘡復發。中醫治療 主要採以消炎消腫方向中醫治療痔瘡的方向以消炎消腫、改善直腸狹隘及幫助直腸提氣等,加強腸道蠕動能力,確保大便暢通,使肛門有力向上收提,讓靜脈血管中之瘀血消散,強化血管收縮力,才能有效預防痔瘡復發。李深浦醫師提醒,愈來愈多人喜歡蹲馬桶時玩手機,不只容易造成痔瘡,也可能因此感染不潔病毒,一定要改變這種壞習慣,呼籲民眾上廁所時別看手機,應養成多看糞便一眼的習慣,如發現糞便變細又不易排出、或常帶血絲等情況,就要小心大腸可能出現病變,應盡快就醫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