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維生素C含量高 苦瓜助減肥、降血糖

維生素C含量高 苦瓜助減肥、降血糖#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降低血糖+清熱涼血。別名/涼瓜、錦荔枝、癩葡萄、癩瓜食療功效/降膽固醇、明目降壓、護肝解毒適用者/三高患者、肥胖者、膚質不佳者不適用者/體質虛寒者、脾胃虛寒者苦瓜食療效果1)吃苦瓜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瓜果類中,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最高,其含量是番茄的10倍。維生素C是血管的清道夫,它可以對抗脂質氧化、促進膽固醇代謝、維持血管彈性,多項功效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另一個抗氧化物質維生素E,也能清除自由基,阻止血管內的脂肪被氧化而沉積,進而預防動脈硬化。苦瓜中還含有多種營養,包含維生素B群、苦瓜?、類胡蘿蔔素等,都能促進脂肪代謝;果膠能幫助腸胃蠕動、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2)苦瓜為什麼被稱為「脂肪殺手」?前幾年曾經刮起一陣苦瓜減肥旋風,有人吃苦瓜而減掉60多公斤的肥肉。苦瓜受人青睞的原因除了它熱量低、飽足感高之外,苦瓜裡的苦瓜素進入小腸後,還能阻止腸道吸收脂肪、糖分,且苦瓜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分解體內多餘糖分,降低血糖值。中醫認為,苦瓜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效。不過苦瓜素加熱後活性會降低,因此想要利用苦瓜減肥,生吃效果最佳;打汁時也不能加太多其他水果或蜂蜜,以免增加熱量。3)苦瓜能美容養顏、排毒瘦身?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消暑清熱、解毒健胃的效果。臉上容易長青春痘的人,多因體內火氣過盛。適量吃點苦瓜可以消除體內火氣、代謝毒素,有助改善青春痘。苦瓜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包括維生素C、E和苦瓜素,都能對抗自由基,具有除斑美白、預防老化的功效。不過女性容易有虛寒體質,因此不宜食用過量。健康達人保健室苦瓜是降血糖的聖品?(○)對1)苦瓜的醣類和脂肪含量都低,又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抑制血糖上升;苦瓜的維生素B群也能幫助代謝醣類和脂肪。2)近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苦瓜含有三?類化合物,可以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有助於降低血糖。3)有人會將苦瓜晒乾後泡茶飲用,但這些成分都不耐高溫,因此生吃或打汁飲用最能發揮它的功效。須留意的是,苦瓜雖然能降血糖,但不能代替藥物,糖尿病患者切勿擅自停藥。孕婦絕對不能吃苦瓜?(╳)錯1)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都容易感覺燥熱,但孕婦想「降火」必須格外小心。苦瓜裡有種類似奎寧的物質,會導致子宮收縮,使孕婦有流產的風險,如果是脾胃虛寒的孕婦,更要避免食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下腹冷痛。2)不過苦瓜的奎寧含量很少,如果真的想解饞,適量吃一些無妨,且酌量食用不但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還能防止妊娠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營養師小叮嚀烹調苦瓜時如何減少苦味?1)苦瓜生吃或打汁最能發揮它的營養價值,打汁時可以加入其他水果,如鳳梨、蘋果,或是加入蜂蜜調和苦味。2)苦瓜切片生吃常令人難以下嚥,建議切片前盡量刮除白色內膜再切成薄片,越薄越有助於釋放苦味;或是放入冰水浸泡一段時間,再取出瀝乾;也可用鹽多搓洗幾遍,然後用冷開水洗淨,以上方式都有助去除苦味。3)如果是熱炒,在苦瓜入菜前,可以先汆燙或鹽漬,也有去苦除澀的作用。(本文摘自/降血脂食物排行榜/康鑑文化出版)

圍爐狂吃血糖恐飆升 水煮、清蒸降風險

圍爐狂吃血糖恐飆升 水煮、清蒸降風險#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明天就是除夕夜,團圓圍爐之際必定大魚大肉,許多人為避免掃興,通常是吃到肚子撐才肯罷休。醫師表示,慢性病患者過年期間更控制飲食,尤其是糖尿病人,因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年節期間若飲食不慎,往往會使血糖無法得到良好控制。血糖不控制 當心神經、眼睛病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范綱志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由於胰臟的功能較一般人差,胰島素分泌下降及對胰島素的抗性增加,無法在攝取食物當下立即分泌足夠胰島素抵抗升高的血糖,進而量測到血糖上升,長期血糖上升將導致一連串身體器官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神經、腎臟、眼睛等)。清燉、少調味 火鍋類更應避免飲食是控制糖尿病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年節及日常生活中,定時定量飲食,尤其是醣類(白米飯)必須固定份量,以使血糖穩定,烹調方式盡量選擇水煮、清蒸、清燉方式、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取,少油少鹽,酌量或減少使用人工調味料。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必須減少食用甜食,避免喝含糖飲料,適量攝取水果。而在冬日年節時,火鍋類更是容易讓血糖波動幅度大,必須特別提醒糖尿病友們留意食用量。飲食、用藥、運動 三管齊下助控制范綱志醫師說,民眾罹患糖尿病不需太沮喪,只要遵從醫師、營養師、衛教師的建議,飲食、用藥、運動控制得宜,糖尿病並不可怕。他鼓勵糖尿病友,只要健康烹調、慎選年菜,也能輕鬆過好年,讓每次回診的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目標值,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質。

進補吃到腳腫、血糖飆升 3秘訣減輕腎負擔

進補吃到腳腫、血糖飆升 3秘訣減輕腎負擔#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天可說是台灣人進補的季節,但常有人不分青紅皂白亂補一通,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者,若不當心恐影響腎功能;一名患有糖尿病的廖先生,近日因為天氣轉涼,進補次數變的頻繁,薑母鴨、麻油雞、藥膳排骨都來者不拒,竟吃到腳腫、血壓升高、血糖破錶才緊急就醫。糖尿病患進補 加重腎功能負擔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怡俊醫師表示,吃補不是人人適合,尤其補品中的成份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慢性疾病患者病情控制。如薑母鴨、羊肉爐等鍋類美食,不但油份多且含中藥藥材,成份相對複雜;此外雞精、蜆精等濃縮補品,為了調味,鈉與鉀的成分可能偏高,對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負擔。此外,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都有蛋白尿的問題,更有許多糖尿病人已罹患腎功能退化的問題而不自知,一般來說,這樣的病人尿排毒本來就少,代謝不如一般人,火鍋湯底、濃湯類食品的鉀離子過高,不容易排出體外,如果持續偏高,嚴重時可能得緊急送醫洗腎。劉怡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一旦腎功能惡化,就無法再復原,若真的想要跟隨潮流冬令進補,建議在飲食降低油量,減少熱量攝取,並且多吃膳食纖維,讓血糖上升慢一點。進補時應注意以下烹調3要點:1) 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如奶、蛋、豆、魚及肉類不宜過量。平常的進補湯類,都是以肉類為主,攝取過多會造成腎臟負擔,建議進補時考慮添加蔬菜,避免食用高湯。2) 注意鹽分的攝取/加工湯品、火鍋料、豆瓣醬、甜辣醬等,通常鹽分較高,慢性腎臟病患攝取過多鹽分時,可能會造成水分滯留、水腫以及高血壓居高不下,甚至影響肝臟功能。3) 注意湯品的攝取/燉補湯類或是火鍋湯底通常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喝進補湯品時容易造成水腫,對慢性腎臟病患來說,更容易引發痛風以及腎臟衰竭,特別是燉補食材中常出現的中草藥、當歸以及薑湯等,通常含較高的鉀離子,高鉀飲食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患心律不整甚至死亡。可以在鍋物中添水、撈油、加青菜,讓湯頭少鹹,腎臟少負擔。

糖尿病患吃鍋配汽水 不忌口血糖破表昏迷

糖尿病患吃鍋配汽水 不忌口血糖破表昏迷#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隨著時序入冬,已能明顯感受到氣溫下降,多數人在這段時間也比較喜歡吃一些暖呼呼的食物,如火鍋、濃湯、咖哩、紅豆湯等,但是糖尿病患若是不忌口、也沒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當心引發致命危機!醫師指出,門診就曾有病患本身有糖尿病史,沒定時注射胰島素,冬天時不只三天兩頭吃火鍋、甚至也沒喝水,還把汽水可樂大口灌;這樣不忌口的下場,就是血糖值飆破500,胰島素不足導致酮酸中毒,昏迷送醫險喪命。成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更潛藏部分尚未被診斷的個案;甚至有許多人自恃身強體壯,對於飲食習慣並不注意、毫無限制。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張鈞鎧醫師指出,台灣人習慣節日用大吃大喝來慶祝,導致節慶過後,往往都可觀察到血糖數值會上升1~2。但他強調,其實糖尿病什麼都能吃,但要聰明吃!對此,也提供糖尿病患,冬日飲食良方,讓糖友在冬天,血糖不亂飆。進補不傷身3原則:去皮、挑瘦肉、配青菜糖尿病患該如何冬令進補?醫師說,冬令常食用的十全大補湯、當歸鴨或排骨、麻油雞、薑母鴨等,主要是以肉類為主的燉補湯品,其含有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對血糖影響不大,只要選擇油脂含量較低的部位,去掉外層皮再烹調,份量不過多,的確可以滋補不傷身。但要注意,若搭配麵或麵線食用,因其屬於全榖根莖類,若只喝湯吃麵,為達飽足感會額外吃較多的澱粉,建議一定要有青菜,增加飽足感又健康。甜湯潛藏澱粉地雷 一小碗血糖就爆表而很多人冬天深夜喜歡來碗甜湯,但卻不曉得紅豆、綠豆、蓮子、芋頭、地瓜都是澱粉,也是全榖根莖類,是民眾最常忽略高熱量食物,其中10顆小湯圓或4顆大湯圓,熱量更相當於一碗白飯;再加上黑糖、冰糖、或蔗糖調味,吃一小碗血糖就爆表。火鍋別碰加工餃類、沙茶此外,火鍋是冬天最受歡迎的食物,很多糖尿病病人認為火鍋不能吃,但其實涮肉、青菜、菇類、豆腐都可食用,只要避免加工餃類、鍋底用少油高湯、沾薄鹽醬油不沾沙茶醬和選擇適當食材,也能吃的開心滿足。最後張鈞鎧醫師也提醒糖尿病友,至少每3個月,要檢查一次糖化血色素,平時也應遵從醫囑,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

糖尿病多25倍失明率 血糖控制差是元兇

糖尿病多25倍失明率 血糖控制差是元兇#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如果有一天,你的世界變得只剩下一片黑暗,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糖尿病患者失明率是一般人的25倍,也是導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醫師表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是導致眼球出血,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早期無症狀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根據國健署2011年調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為27%,大約每3~4個糖友,就有1位併發視網膜病變,且罹病10年後,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更急速攀升至90%。可怕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當症狀出現時,病變已經對視力造成傷害,透過醫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大幅減少50%失明機率。林奇宏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因為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除了視力下降以外,嚴重時,因視網膜缺血,造成小血管增生,這些新生血管很脆弱、容易出血,反覆出血後血塊結疤,使視網膜纖維化變形,甚至剝離而終至失明。眼底檢查率低 衛生局推轉診免掛號費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科長林惠萍指出,新北市102年度糖尿病有18萬3264人,但去(103)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病友眼底檢查率僅33%。為此,衛生局邀集轄內共82家眼科醫療機構共同合作,即日起至106年12月31日止,只要糖友們持醫師開立的「新北市糖尿病照護網-糖尿病眼科轉診單」至合作的眼科機構做眼睛檢查,即可享當次免掛號費優待,預計受惠人數達19萬人。針對新北市幅員遼闊,偏鄉地區甚至連一家診所也沒有的困擾,林惠萍科長表示,衛生局為解決城鄉醫療照護不足,推動「移動診間、新北醫動」政策,只要一通電話聯繫當地衛生所,即可協助安排視力篩檢巡迴車提供服務,偏鄉民眾可善加利用。

餐餐吃水果減肥 小心越來越胖

餐餐吃水果減肥 小心越來越胖#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素食主義者」是指完全不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人,同樣道理,「水果主義者」則是指把水果當三餐吃、幾乎不攝取其他營養的人。我身邊也有不少水果主義者。很多老年人習慣在飯後來盤水果,飯後不吃水果就全身不對勁。我認為這和他們的兒時經驗有關係,水果在戰後是很難吃到的高級食品,因此老年人通常都有「吃水果有益健康」、「水果富含維生素C」、「吃水果好處多多」等觀念。果糖是導致卡路里超標的兇手之一然而,日本人普遍缺乏的營養素並非維生素C,而是鈣質。我並不是說吃水果不好,水果也有很多好處,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水果中的大量膳食纖維還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人體吃飽飯後血糖會急速上升,就這一點而言,飯後吃水果的習慣其實也並非空穴來風。然而,水果當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考慮到人體一天的卡路里需求量,一天吃多種水果將可能導致卡路里過高。一天吃一次飯後水果就夠了。蘋果、梨子、葡萄柚等一天以一個為限,柳橙、橘子、奇異果則最多吃兩個,香蕉則以兩根為佳。三餐只吃水果不吃正餐對身體有害無益。(本文摘自/下半身,決定你的下半生/平安文化出版)

5招助血糖控制 神經、視網膜病變不要來

5招助血糖控制 神經、視網膜病變不要來#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糖尿病在103年共奪走9845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死亡!依據國健署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4%,且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高達近7成有BMI過重及肥胖情形,且其中超過半數人過去一個月都沒有運動。糖尿病控制不當,恐引發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及神經病變,產生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甚至進而截肢等併發症,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不管是一般型肥胖或是腰部肥胖,都是導致高血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呼籲民眾要做好體重管理,才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不二法門。因此,邱淑媞提供掌握健康「控糖5方」,養成為自己負責的生活態度。1) 體重控制/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體重控制,或參加病友團體,揪團減重;此外也可以利用國健署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提供免費電話諮詢服務,幫助病友共同落實健康生活,遠離肥胖及糖尿病帶來的威脅。2) 規律運動/減少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活動,例如:看電視、上網等,建議可以利用通勤的時間,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路上、下班,或配合爬樓梯而不搭電梯或手扶梯等,將運動融入生活中,每週至少建議有150分鐘的身體活動,若許可時建議運動前先做血糖自我監測,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3) 規律服藥/糖尿病需用藥需根據血糖數值和個人有無不適反應調整,過量可能導致低血糖,任意減藥則可能造成高血糖,因此,應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如果在治療期間有更換醫師,務必告知新的醫師目前有在服藥,才不會讓不同的藥物交錯影響,或是干擾血糖控制。4) 健康飲食/請教醫師及營養師,依自己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和病情,共同討論出適合個人的飲食計畫,並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每餐攝取固定醣量和高纖、適量油脂,以達到控制血糖及維持健康的目的。5) 血糖自我監測/血糖值會隨著飲食、生活而有所變化,因此,除了定期回診檢查外,更應接受醫療團隊人員所建議之方式監測血糖,藉以瞭解不同食物、體能活動與抗糖尿病藥物等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可依監測結果與照護人員討論,有助於自己的管控方式。

戒飲料+運動甩肉 糖尿病患不需「藥」

戒飲料+運動甩肉 糖尿病患不需「藥」#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戒掉垃圾食物、規律運動,拒絕慌糖人生。一名32歲男性水電工,每天一杯手搖飲料搭配炸雞腿便當,體重高達80公斤,ㄧ年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時,相當沮喪。好在衛教師與營養師協助下,他戒掉含糖飲料, 減少油炸食物並增加蔬菜攝取量,每日規律進行30分鐘以上的快走,配合藥物。3個月後,體重減輕約8公斤,血糖大幅下降,血糖藥劑量也配合減輕劑量。六個月後,開始停藥,嘗試只用飲食運動來控制血糖,同時配合以血糖試紙片做居家自我血糖監測。目前血糖平均值和正常人一樣, 每3個月再門診只接收抽血追蹤即可。研究:控制糖尿病先減重!臺灣估計目前約有120萬糖尿病人,約佔人口的百分之6。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張寶文醫師表示,近年來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包括工作時間延長、沒時間運動,使糖尿病的人口在近年來急遽上升。糖尿病罹病人數逐年上升及有年輕化的趨勢,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減輕體重,可明顯改善糖化血色素及血糖,減重多一點,用藥就可少一點。張寶文醫師也說,因為根據研究,運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值,並能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協助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每天30分鐘的規律運動,能夠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