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糖尿病患吃鍋配汽水 不忌口血糖破表昏迷

糖尿病患吃鍋配汽水 不忌口血糖破表昏迷#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隨著時序入冬,已能明顯感受到氣溫下降,多數人在這段時間也比較喜歡吃一些暖呼呼的食物,如火鍋、濃湯、咖哩、紅豆湯等,但是糖尿病患若是不忌口、也沒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當心引發致命危機!醫師指出,門診就曾有病患本身有糖尿病史,沒定時注射胰島素,冬天時不只三天兩頭吃火鍋、甚至也沒喝水,還把汽水可樂大口灌;這樣不忌口的下場,就是血糖值飆破500,胰島素不足導致酮酸中毒,昏迷送醫險喪命。成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更潛藏部分尚未被診斷的個案;甚至有許多人自恃身強體壯,對於飲食習慣並不注意、毫無限制。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張鈞鎧醫師指出,台灣人習慣節日用大吃大喝來慶祝,導致節慶過後,往往都可觀察到血糖數值會上升1~2。但他強調,其實糖尿病什麼都能吃,但要聰明吃!對此,也提供糖尿病患,冬日飲食良方,讓糖友在冬天,血糖不亂飆。進補不傷身3原則:去皮、挑瘦肉、配青菜糖尿病患該如何冬令進補?醫師說,冬令常食用的十全大補湯、當歸鴨或排骨、麻油雞、薑母鴨等,主要是以肉類為主的燉補湯品,其含有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對血糖影響不大,只要選擇油脂含量較低的部位,去掉外層皮再烹調,份量不過多,的確可以滋補不傷身。但要注意,若搭配麵或麵線食用,因其屬於全榖根莖類,若只喝湯吃麵,為達飽足感會額外吃較多的澱粉,建議一定要有青菜,增加飽足感又健康。甜湯潛藏澱粉地雷 一小碗血糖就爆表而很多人冬天深夜喜歡來碗甜湯,但卻不曉得紅豆、綠豆、蓮子、芋頭、地瓜都是澱粉,也是全榖根莖類,是民眾最常忽略高熱量食物,其中10顆小湯圓或4顆大湯圓,熱量更相當於一碗白飯;再加上黑糖、冰糖、或蔗糖調味,吃一小碗血糖就爆表。火鍋別碰加工餃類、沙茶此外,火鍋是冬天最受歡迎的食物,很多糖尿病病人認為火鍋不能吃,但其實涮肉、青菜、菇類、豆腐都可食用,只要避免加工餃類、鍋底用少油高湯、沾薄鹽醬油不沾沙茶醬和選擇適當食材,也能吃的開心滿足。最後張鈞鎧醫師也提醒糖尿病友,至少每3個月,要檢查一次糖化血色素,平時也應遵從醫囑,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

糖尿病多25倍失明率 血糖控制差是元兇

糖尿病多25倍失明率 血糖控制差是元兇#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如果有一天,你的世界變得只剩下一片黑暗,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糖尿病患者失明率是一般人的25倍,也是導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醫師表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是導致眼球出血,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早期無症狀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根據國健署2011年調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為27%,大約每3~4個糖友,就有1位併發視網膜病變,且罹病10年後,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更急速攀升至90%。可怕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當症狀出現時,病變已經對視力造成傷害,透過醫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大幅減少50%失明機率。林奇宏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因為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除了視力下降以外,嚴重時,因視網膜缺血,造成小血管增生,這些新生血管很脆弱、容易出血,反覆出血後血塊結疤,使視網膜纖維化變形,甚至剝離而終至失明。眼底檢查率低 衛生局推轉診免掛號費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科長林惠萍指出,新北市102年度糖尿病有18萬3264人,但去(103)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病友眼底檢查率僅33%。為此,衛生局邀集轄內共82家眼科醫療機構共同合作,即日起至106年12月31日止,只要糖友們持醫師開立的「新北市糖尿病照護網-糖尿病眼科轉診單」至合作的眼科機構做眼睛檢查,即可享當次免掛號費優待,預計受惠人數達19萬人。針對新北市幅員遼闊,偏鄉地區甚至連一家診所也沒有的困擾,林惠萍科長表示,衛生局為解決城鄉醫療照護不足,推動「移動診間、新北醫動」政策,只要一通電話聯繫當地衛生所,即可協助安排視力篩檢巡迴車提供服務,偏鄉民眾可善加利用。

餐餐吃水果減肥 小心越來越胖

餐餐吃水果減肥 小心越來越胖#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素食主義者」是指完全不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人,同樣道理,「水果主義者」則是指把水果當三餐吃、幾乎不攝取其他營養的人。我身邊也有不少水果主義者。很多老年人習慣在飯後來盤水果,飯後不吃水果就全身不對勁。我認為這和他們的兒時經驗有關係,水果在戰後是很難吃到的高級食品,因此老年人通常都有「吃水果有益健康」、「水果富含維生素C」、「吃水果好處多多」等觀念。果糖是導致卡路里超標的兇手之一然而,日本人普遍缺乏的營養素並非維生素C,而是鈣質。我並不是說吃水果不好,水果也有很多好處,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水果中的大量膳食纖維還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人體吃飽飯後血糖會急速上升,就這一點而言,飯後吃水果的習慣其實也並非空穴來風。然而,水果當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考慮到人體一天的卡路里需求量,一天吃多種水果將可能導致卡路里過高。一天吃一次飯後水果就夠了。蘋果、梨子、葡萄柚等一天以一個為限,柳橙、橘子、奇異果則最多吃兩個,香蕉則以兩根為佳。三餐只吃水果不吃正餐對身體有害無益。(本文摘自/下半身,決定你的下半生/平安文化出版)

5招助血糖控制 神經、視網膜病變不要來

5招助血糖控制 神經、視網膜病變不要來#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糖尿病在103年共奪走9845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死亡!依據國健署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4%,且40歲以上之糖尿病友,高達近7成有BMI過重及肥胖情形,且其中超過半數人過去一個月都沒有運動。糖尿病控制不當,恐引發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及神經病變,產生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甚至進而截肢等併發症,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不管是一般型肥胖或是腰部肥胖,都是導致高血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呼籲民眾要做好體重管理,才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不二法門。因此,邱淑媞提供掌握健康「控糖5方」,養成為自己負責的生活態度。1) 體重控制/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體重控制,或參加病友團體,揪團減重;此外也可以利用國健署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提供免費電話諮詢服務,幫助病友共同落實健康生活,遠離肥胖及糖尿病帶來的威脅。2) 規律運動/減少長時間坐著不動的活動,例如:看電視、上網等,建議可以利用通勤的時間,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路上、下班,或配合爬樓梯而不搭電梯或手扶梯等,將運動融入生活中,每週至少建議有150分鐘的身體活動,若許可時建議運動前先做血糖自我監測,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3) 規律服藥/糖尿病需用藥需根據血糖數值和個人有無不適反應調整,過量可能導致低血糖,任意減藥則可能造成高血糖,因此,應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如果在治療期間有更換醫師,務必告知新的醫師目前有在服藥,才不會讓不同的藥物交錯影響,或是干擾血糖控制。4) 健康飲食/請教醫師及營養師,依自己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和病情,共同討論出適合個人的飲食計畫,並以均衡飲食為基礎,每餐攝取固定醣量和高纖、適量油脂,以達到控制血糖及維持健康的目的。5) 血糖自我監測/血糖值會隨著飲食、生活而有所變化,因此,除了定期回診檢查外,更應接受醫療團隊人員所建議之方式監測血糖,藉以瞭解不同食物、體能活動與抗糖尿病藥物等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可依監測結果與照護人員討論,有助於自己的管控方式。

戒飲料+運動甩肉 糖尿病患不需「藥」

戒飲料+運動甩肉 糖尿病患不需「藥」#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戒掉垃圾食物、規律運動,拒絕慌糖人生。一名32歲男性水電工,每天一杯手搖飲料搭配炸雞腿便當,體重高達80公斤,ㄧ年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時,相當沮喪。好在衛教師與營養師協助下,他戒掉含糖飲料, 減少油炸食物並增加蔬菜攝取量,每日規律進行30分鐘以上的快走,配合藥物。3個月後,體重減輕約8公斤,血糖大幅下降,血糖藥劑量也配合減輕劑量。六個月後,開始停藥,嘗試只用飲食運動來控制血糖,同時配合以血糖試紙片做居家自我血糖監測。目前血糖平均值和正常人一樣, 每3個月再門診只接收抽血追蹤即可。研究:控制糖尿病先減重!臺灣估計目前約有120萬糖尿病人,約佔人口的百分之6。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張寶文醫師表示,近年來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包括工作時間延長、沒時間運動,使糖尿病的人口在近年來急遽上升。糖尿病罹病人數逐年上升及有年輕化的趨勢,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減輕體重,可明顯改善糖化血色素及血糖,減重多一點,用藥就可少一點。張寶文醫師也說,因為根據研究,運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值,並能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協助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每天30分鐘的規律運動,能夠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值。

空心菜清熱利濕 降低血糖也有效

空心菜清熱利濕 降低血糖也有效#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炎熱的夏季也讓人體的陽氣達到了高峰期,於是,暑熱上火是很多人都會面臨的困擾,稍不留神就會惹上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對付暑熱一方面要注意保持心態平和、起居正常,另一方面則要注意常吃一些清熱解暑、利濕行水的食物。「空前豬腰湯」,就是一道既能清熱去濕,又能補腎利水的美味湯品,在炎熱的夏季很受歡迎。空前豬腰湯製作材料/空心菜五百克,鮮車前草100克,豬腰、豬瘦肉各250克,生薑3片,鹽、生粉、醬油各適量。製作方法/先將空心菜洗淨切段;鮮車前草去根鬚,洗淨;豬腰洗淨剖開,切除筋膜,切片;豬瘦肉洗淨,切薄片,用生粉、醬油拌醃十分鐘;把車前草和生薑放進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15分鐘,放入豬腰、豬瘦肉、空心菜,武火滾熟,入鹽調味即可。功效/清熱祛濕、補腎利水,用於除濕毒,治尿赤。空心菜別名蕹菜,春、夏季採收其嫩莖葉可供食用,可做湯、煮麵、炒食,也可開水燙後涼拌。空心菜不僅是味道鮮美、脆嫩可口的蔬菜,而且還是一種藥材,早已載入藥典。中醫認為,空心菜有解暑行水、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腸通便、利濕止帶等功效,《南方草本狀》稱其為「奇蔬」。空心菜全株均可供藥用,適用於痔瘡、便血、蟲蛇咬傷、淋濁、帶下及飲食中毒等症。平時泌尿系統感染,或是小孩鼻出血,用空心菜煮湯來喝,就能有一定療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空心菜能降低血糖,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食療佳蔬。空心菜最宜與豬肉搭配,不僅可使豬肉更加鮮嫩,也能讓空心菜更爽滑。素炒也是最常見的吃法,「薑蒜空心菜」就因簡單、快捷的烹調方式,成為夏季最親民的美食。取空心菜500克,大蒜、生薑、油、鹽、醋各適量;將空心菜洗淨、切段,生薑、大蒜分別洗淨、切細粒;鍋中放適量油燒熱,下薑粒炒香,放入空心菜快速炒熟,撒下蒜粒,加入鹽、醋,翻炒勻即成。這是一道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降脂降糖菜餚,適於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患者輔助食療。空心菜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過度加熱會使其顏色變差、營養受損。最好把莖和嫩葉分開吃,嫩葉適合急火快炒、涼拌、做湯,而菜梗則可搭配腐竹、肉末一起炒食,營養最合拍。空心菜雖口感獨特,營養豐富,但其性寒滑利,因此,體質虛弱、血壓偏低、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皆應慎食。吃涼拌或素炒空心菜時,最好放點兒蒜,可佐治寒涼。空心菜的妙用1)治肺熱咯血、鼻出血/鮮空心菜、白蘿蔔各適量,一同榨汁成一杯,蜂蜜調服。2)無名腫毒、跌打腫痛/適量空心菜搗爛,用酒炒後敷於患處,包紮固定。3)治小兒夏季熱病、口渴、尿黃/鮮空心菜100克,荸薺6個,煮湯,每日3次,連服一週。(本文摘自/養生!吃對,不上火/八正文化出版)

水果當正餐吃 婦人血糖飆破千昏迷送醫

水果當正餐吃 婦人血糖飆破千昏迷送醫#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炎炎,水果正甜,但可別讓水果成為血糖失控的隱形幫兇!一名平時血糖控制甚好的糖尿病婦人,近兩週被發現精神不濟、疲倦不已,體重一下子減輕5公斤,因意識模糊被送至急診,量測其血糖值高達一千,甚至造成急性腎功能受損,被診斷為「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所幸及時住院治療,給予大量輸液及使用胰島素控制後,血糖回歸正常並順利出院。病人為何會血糖急速竄升?成大醫院內科部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林景翰醫師說,個案因家裡栽種的水果產量過剩,所以食用了大量的荔枝、鳳梨、西瓜,更有幾餐飲食以此代餐,導致本身血糖飆高,近而演變為需要住院的情形。水果潛藏高糖份   恐是血糖飆升殺手據國健署的監測報告,成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更潛藏部分尚未被診斷的個案;甚至有許多人自恃身強體壯,對於飲食習慣並不注意、毫無限制。加上大眾或許知道高血糖,與含糖飲料及甜點蛋糕等加工品的攝取相關,但往往輕怠疏忽水果其實也富含糖份,特別是台灣出產的水果味美汁甜,一旦大快朵頤而沒有節制,造成血糖飆高的例子比比皆是。糖尿病友應把握以下幾個注意事項,才能輕鬆控制血糖:均衡飲食、定時定量、維持體重、清淡低油、少糖少鹽、控制醣類攝取。6大類食物應該平均攝取:全穀根莖類、低脂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豆魚肉蛋類、蔬菜類,一樣都不能少。拿捏水果份量   糖尿病友也能享受美味而讓糖尿病友又愛又怕的水果,只要能夠謹記份量計算,依然可以享受水果的甜美滋味,而不會造成體內血糖的負擔。像是水果一份=1顆青龍蘋果(小)=3/4顆杏水梨=半根香蕉(中)=1顆柳丁=1片西瓜(連皮約半斤)=1顆土芭樂=1/3顆泰國芭樂=2粒蓮霧=13顆葡萄=9顆荔枝=2個半圓片鳳梨=1顆半奇異果。林醫師也提醒糖尿病友,平時應遵從醫囑,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自我監測血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多聽營養師及衛教師的建議,適時調整飲食習慣及建立規律的運動模式。

血糖管理差 恐引發心血管、腎病變

血糖管理差 恐引發心血管、腎病變#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少蔬果、少運動,就算是沒有遺傳體質、身材標準的年輕人,都有可能罹患糖尿病,也使這項慢性疾病,成為健康的最大殺手。血糖管理不佳 增致死風險愛胰協會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做好血糖管理,所引起的併發症,因為血糖管理不佳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腎病變等併發症,大幅提升生命威脅風險,而低血糖則可能會造成昏迷,甚至有致命危險。像是控糖作家順子提到,自28歲那年被檢查出患有第1型糖尿病後,利用定時記錄不同食物,在各項活動中記下對血糖升降的影響,打造出一套飲食準則,使血糖能夠一直維持平穩。消炎藥、類固醇 也會影響血糖值游能俊醫師說,應由服用的藥量來評估測量血糖的次數,約每日2~4次,但全台有173萬人接受糖尿病治療,僅有半數患者家中備有血糖機,而真正做到定時測血糖者也僅有2成,是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藥物,也會造成血糖值浮動,若糖尿病友因為疾病需要服用此類藥物,則應該與醫師討論血糖藥的調整,並更確實紀錄三餐飯前血糖,以利醫療團隊能更準確給予服藥指示。4方配合 助血糖維持平穩醫師強調,飲食均衡,做到確實量血糖並完整紀錄,配合醫師指示用藥,並且每週運動150分鐘,不要超過2天不運動,能夠使血糖維持在平穩狀態,也是血糖管理的最佳途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