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

男子腹痛站不起 飲食油膩引發膽囊炎

男子腹痛站不起 飲食油膩引發膽囊炎#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因國人飲食的日漸西化,攝取各種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使得罹患膽結石的患者日益增多。一名40多歲的沈先生,常常要交際應酬,免不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加上又愛吃「滷肉飯」,最高紀錄一餐曾吃過6碗,一週至少吃下肚的滷肉飯高達10-20碗。這樣的飲食習慣,讓沈先生近半年來,總覺得吃完飯後肚子會「悶悶的」,脹氣不舒服,然而就在3月初時,沈先生晚餐才吃了第五口,腹部疼痛感就瞬間爆發,原本以為是老毛病胃發炎,但卻不尋常的痛到站也站不起來、坐也坐不住,只好趕快緊急送醫,才發現是急性膽囊炎。萬芳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任醫師黃宏昌表示,膽石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健康問題,國人「身懷結石」的平均比率,高達1至3成!若吃得太過油膩,油脂跟結石互相摩擦,就會導致膽囊發炎。黃宏昌解釋,膽囊是濃縮和儲存膽汁的地方,可以分解脂肪、刺激腸道收縮,若膽囊發炎,膽石恐從膽囊跑到外部,導致許多併發症發生,嚴重恐致死。黃宏昌說,多數的病患會覺得上腹部不舒服,而歸咎於胃病,卻沒想到常見的「飯後胃痛」,其實是膽囊慢性發炎在作怪。偶然發作的膽囊炎可以藉由藥物控制,但是如果反覆發作,或是已進入慢性發炎,最好及早就醫。單一傷口腹腔鏡手術就利用「瓶中船」的原理,藉由這個小通道置入手術器械,深入腹腔,所有器械都是藉由同一孔道進出,雖技術性與挑戰性較傳統手術高,不過黃宏昌表示,對於患者來說,術後美觀效果與照顧便利性都較佳。(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飽餐之後肚腹痛 當心罹患膽結石

飽餐之後肚腹痛 當心罹患膽結石#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寒流來襲,火鍋類食物大受歡迎,然而在大魚大肉之後,常有民眾感受到腸胃不適。中醫師廖千慧醫師表示,最近診所因消化不良前來就診的病患明顯增多,其中膽結石是引起不適常見原因之一。 廖千慧分享臨床案例,42歲的李小姐,是位家庭工作兩頭燒的上班族,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全家一起品嘗美食。身材雖然不至於肥胖,但是腰圍為80cm的警戒界線。最近這兩個禮拜以來,就常感到腹部微微悶痛、腹脹、沒有食慾,自行服用胃乳沒有改善,因此前來看診。 經問診之後,得知上次健康檢查,腹部超音波發現有輕微的膽結石跟脂肪肝。悶痛的位置是在右上腹,有時候會隱約痛到右肋跟右背,李小姐說通常是在吃大餐過後幾個小時開始不舒服,或是工作正在緊張忙碌的時候。中醫辯證是肝鬱氣滯、肝脾不和引起的膽結石疼痛。給予柴胡、白芍、山楂等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中藥,並告誡不能吃太油脂食物。經過一周的治療,李小姐的症狀逐漸緩解。 廖千慧強調,膽結石初期多沒有不適症狀,疼痛的位置也常被誤認為是胃痛,如果出現明顯右腹疼痛,有黃疸、發燒畏寒的症狀,表示膽結石已經阻塞膽道,則需要盡快就醫清除阻塞,切勿延誤治療,帶來致命危機。中醫師羅珮琳醫師補充,肥胖者容易罹患膽結石,減肥是預防膽結石的重要手段。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的飲食,大體上可以遵循「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和『三低一高』(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的飲食原則,減少膽結石的發生。

醫訊/生機活力健康蔬食班

醫訊/生機活力健康蔬食班#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知道吃生機飲食與蔬食對身體好,吃肉對身體過患很多,但是若缺乏最新的營養知識,不知道怎麼吃對身體最健康營養,也不知道要如何烹飪與料理,如何選擇食材。緣起於此,財團法人佛育基金會特舉辦「蔬食生機飲食及初級烹飪班」,邀請饒秋霞老師指導,課程內容有蔬食烹飪與生機飲食之製作方法、正確的蔬食觀念及生機飲食知識。饒老師是台北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學士,曾任過烹飪協會附設烹飪中心班主任,淡大與實大的推廣教育部烹飪推廣教育中心教師,並擔任過各地農會、銀行、扶輪社等單位營養健康與蔬食烹飪老師,天華素菜餐廳附設蔬食烹飪中心教師,她也曾受邀至美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大陸等地指導教授。她曾著作過「護生素食譜」第1~4集、「新世紀的新飲食法」、「營養素食」等書。她並擅長排膽結石食療法,此法可以幫助身體排出(軟化)結石或預防結石,會在課程中提供這方面參加的資訊及管道。該課程上午教導生機飲食,下午教導初級烹飪,若無法全程,可以擇一上課。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上課請自備喝水容器。報名請開課前一天的上午9點,在上課地點現場報名,限額40名,額滿為止,逾時不候。名稱:生機與初級烹飪班時間:101年11月29日起每週四上午10:00 ~下午15:30(11月28日上午9點現場報名)地點:基金會(台北杭州南路一段55號)7樓洽詢:02-2395 1198轉9

佳節暴食後腹痛 當心膽結石上身

佳節暴食後腹痛 當心膽結石上身#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才吃完粽子就要等著吃月餅,台灣的三節往往是民眾趁機大吃美食的好藉口,但是越暴飲暴食小心膽結石上身!近年來,因為吃得太營養,愈來愈多20、30歲的年輕人,也加入「石頭族」行列。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周碩渠表示,尤其團圓佳節時,常有患者吃過豐盛晚餐後,膽囊劇烈收縮,突然疼痛難當。人體的肝臟分泌膽汁,經由膽管、十二指腸等,在小腸中與食物混和,幫助消化吸收。肝功能異常或膽管狹窄、細菌感染或攝取過多膽固醇、暴飲暴食或長期節食,都可能使膽汁成分改變或變得濃稠,形成膽結石。周碩渠說,以前東方人多「膽色素結石」,現在「膽固醇結石」患者比率增加,膽固醇結石年輕化與現代人吃得「太營養」高度相關,尤其肥胖、常吃高脂、高糖食物者;長期節食者因少進食,膽囊不收縮、膽汁不流動,也會產生結晶,容易結石。膽結石常見症狀是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人可能會痛及肩胛骨、後背,甚至出現盲腸痛、左邊或牽引的心臟痛。另外可能出現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部脹氣、發燒、黃疸等。如果老在飯後悶痛、刺痛,應該懷疑膽結石,周碩渠呼籲,要避免石上身,飲食原則要遵守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避免全脂牛奶、乳酪、全脂優格、 奶油、雞蛋、肥肉、 會脹氣的蔬果、辛辣的食物。(照片來源:雙和醫院家醫科提供)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一名七旬阿公因劇烈的腹痛,被送至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阿公腹部有一顆石頭,造成小腸阻塞,緊急開刀後還發現阿公的近端小腸已有30~40公分出現腫脹、潰爛,還有數個嚴重潰爛的小孔,由小腸跑出來的髒水,已污染了腹腔器官,切除潰爛小腸後,取出一個三公分結石,並重新接合小腸後,再仔細清理腹腔,避免感染,後來阿公住院休養二週後,即康復出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政鴻表示,阿公半年前曾因腹痛、發燒、敗血症,在感染科住院治療,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阿公有膽結石,當時醫師也懷疑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的發炎,但無法確認病因,而阿公治療後半年來,症狀都不曾復發,而現在阿公的膽結石因此穿過發炎的膽囊壁及鄰近十二指腸壁,掉到十二指腸後,再向後跑,但在小腸前段就已卡住不動,並將小腸完全卡住,最後將小腸脹破,像阿公這樣的情形,在文獻上十分少見。李政鴻呼籲,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已十分成熟,膽結石如果已出現疼痛等症狀,要儘早處理,若是一開始不以為意,一旦急性發作,或是出現併發症時 往往會讓手術風險提高很多,像阿公年紀較大且出現嚴重腹膜炎,需要細膩的手術及細心的術後照顧,才能讓病人順利恢復健康。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唐家沛表示,膽結石和個人體質有關,但肥胖、吃太油、飲食不正常、經常空腹等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所以要預防膽結石,最重要的是三餐正常,控制體重,避免過多的脂肪攝取,不過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是沒有症狀的,有些患者則是出現右上腹疼痛就醫後才發現,右上腹疼痛時大部分是陣痛,但有時也會持續疼痛,這時千萬不可輕忽,可能是急性的膽囊或膽管發炎,應即刻就醫,由於膽汁分泌和脂肪消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膽結石或膽結石開刀過的患者,在飲食上都應限制油脂的攝取,盡量吃的清淡。

膽結石患者 盡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快

膽結石患者 盡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快#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常見的症狀為飯後右上腹悶痛不適,尤其是大魚大肉後更是明顯,常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此時接受腹腔鏡手術有兩成左右的病人會失敗,而需改成傳統開腹手術,留下一道很長的傷口。因此醫師建議有症狀或發炎過的膽結石,接受腹部超音波確診後,盡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摘除,傷口美觀,復原也較快。衛生署台南醫院外科醫師莊育權指出,中年、肥胖、多產的婦女等都是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不過目前腹腔鏡手術的運用範圍十分廣泛。在消化系外科中,食道、胃、小腸、大腸以及肝膽胰脾等,都可以利用腹腔鏡做有效的治療。此外,急診常見的急性盲腸炎、急性膽囊炎等,也都可以接受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包括傷口小,疼痛較輕微,所以可以較早下床活動;而且因為術後的發炎反應較輕微,所以術後腸沾黏的情形也比傳統手術少。同時,腸胃道的恢復比傳統手術快上許多,病人可以較早進食,也可以早點出院。以膽囊切除為例,傳統手術後通常須住院五到七天,但腹腔鏡手術後,病人大多可以在三天內就出院。莊育權醫師表示但腹腔鏡也有一些限制,因為手術過程須將腹部充氣漲大以製造手術器械運作的空間,容易對心肺功能造成壓迫,所以年紀較大或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相對的風險就會比較高;因此,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心跳或血壓不穩定的急症患者並不適合使用腹腔鏡。此外,之前接受過腹部手術而有嚴重沾黏的病人,也沒有辦法用腹腔鏡的方式處理。

醫訊/右上腹悶痛 膽結石作祟?

醫訊/右上腹悶痛 膽結石作祟?#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常見的症狀為飯後右上腹悶痛不適,尤其是大魚大肉後更是明顯,常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包括中年、肥胖、多產的婦女等都是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更多相關訊息,衛生署台南醫院特別邀請外科主治醫師莊育權,來告訴大家什麼是膽結石,如何預防以及如何治療等健康保健知識。講座時間:7月8日(星期日),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

假期聚餐 膽結石患者勿大喝大喝

假期聚餐 膽結石患者勿大喝大喝#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週末假期到來,許多朋友時常會相約聚餐,進食一些高油脂類食物的機會大大增加,每次假期結束後,急診常有一些患有膽結石的病人因右上腹痛而前來求診,不少是因為大吃大喝的後果,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杜雄指出,膽結石患者在進食高油脂類食物後,因為需要消化的脂肪量大,故膽囊會排出大量膽汁,膽汁流動使得膽囊內結石移位會卡在膽囊出口,致使疼痛發生。杜雄醫師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亞洲人的盛行率約3~15%。膽結石的併發症包括有突發的右上腹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及胰臟炎等。80%的膽結石為膽固醇結石,當膽汁中膽固醇的比例改變或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過多,即會造成膽結石的發生。造成膽結石的原因包括有:遺傳、營養過盛、高熱量食物的過多攝取、低纖維以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低運動量、長期飢餓、快速減肥、懷孕及口服避孕藥等。而膽結石的發生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另外,女性因內分泌的不同及雌性素的作用,也會使得女性較容易患有膽結石。杜雄醫師指出,當發生第一次膽結石痛後,約有30%的病人以後都不會再發,但超過50%的病人都會再次發生膽結石痛的情形,且每年有1~3%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診斷膽結石可以使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臟攝影術、膽管放射攝影等。目前最常使用、方便性及敏感度高的診斷工具是腹部超音波。當膽結石造成了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以及胰臟炎等併發症時,則建議手術治療;但無症狀的膽結石目前並不建議手術治療,因為膽結石所造成的併發症如膽管痛、膽囊癌及其他併發症機率並不高。杜雄醫師表示,針對無臨床症狀的膽結石病人,若影像檢查時呈現有瓷化膽囊病變或膽結石直徑大於3公分的患者,都建議進行預防性膽囊切除,因其有膽囊癌的機率為3~5%。如果病人有膽結石併膽囊息肉達1公分,不管有沒有臨床症狀的表現,都應該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因膽囊息肉達1公分時,其癌化的機率高達50%。另外,如息肉小於1公分時,但病人年齡大於50歲,也建議接受膽囊切除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