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一名七旬阿公因劇烈的腹痛,被送至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阿公腹部有一顆石頭,造成小腸阻塞,緊急開刀後還發現阿公的近端小腸已有30~40公分出現腫脹、潰爛,還有數個嚴重潰爛的小孔,由小腸跑出來的髒水,已污染了腹腔器官,切除潰爛小腸後,取出一個三公分結石,並重新接合小腸後,再仔細清理腹腔,避免感染,後來阿公住院休養二週後,即康復出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政鴻表示,阿公半年前曾因腹痛、發燒、敗血症,在感染科住院治療,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阿公有膽結石,當時醫師也懷疑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的發炎,但無法確認病因,而阿公治療後半年來,症狀都不曾復發,而現在阿公的膽結石因此穿過發炎的膽囊壁及鄰近十二指腸壁,掉到十二指腸後,再向後跑,但在小腸前段就已卡住不動,並將小腸完全卡住,最後將小腸脹破,像阿公這樣的情形,在文獻上十分少見。李政鴻呼籲,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已十分成熟,膽結石如果已出現疼痛等症狀,要儘早處理,若是一開始不以為意,一旦急性發作,或是出現併發症時 往往會讓手術風險提高很多,像阿公年紀較大且出現嚴重腹膜炎,需要細膩的手術及細心的術後照顧,才能讓病人順利恢復健康。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唐家沛表示,膽結石和個人體質有關,但肥胖、吃太油、飲食不正常、經常空腹等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所以要預防膽結石,最重要的是三餐正常,控制體重,避免過多的脂肪攝取,不過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是沒有症狀的,有些患者則是出現右上腹疼痛就醫後才發現,右上腹疼痛時大部分是陣痛,但有時也會持續疼痛,這時千萬不可輕忽,可能是急性的膽囊或膽管發炎,應即刻就醫,由於膽汁分泌和脂肪消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膽結石或膽結石開刀過的患者,在飲食上都應限制油脂的攝取,盡量吃的清淡。

膽結石患者 盡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快

膽結石患者 盡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快#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常見的症狀為飯後右上腹悶痛不適,尤其是大魚大肉後更是明顯,常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此時接受腹腔鏡手術有兩成左右的病人會失敗,而需改成傳統開腹手術,留下一道很長的傷口。因此醫師建議有症狀或發炎過的膽結石,接受腹部超音波確診後,盡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摘除,傷口美觀,復原也較快。衛生署台南醫院外科醫師莊育權指出,中年、肥胖、多產的婦女等都是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不過目前腹腔鏡手術的運用範圍十分廣泛。在消化系外科中,食道、胃、小腸、大腸以及肝膽胰脾等,都可以利用腹腔鏡做有效的治療。此外,急診常見的急性盲腸炎、急性膽囊炎等,也都可以接受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包括傷口小,疼痛較輕微,所以可以較早下床活動;而且因為術後的發炎反應較輕微,所以術後腸沾黏的情形也比傳統手術少。同時,腸胃道的恢復比傳統手術快上許多,病人可以較早進食,也可以早點出院。以膽囊切除為例,傳統手術後通常須住院五到七天,但腹腔鏡手術後,病人大多可以在三天內就出院。莊育權醫師表示但腹腔鏡也有一些限制,因為手術過程須將腹部充氣漲大以製造手術器械運作的空間,容易對心肺功能造成壓迫,所以年紀較大或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相對的風險就會比較高;因此,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心跳或血壓不穩定的急症患者並不適合使用腹腔鏡。此外,之前接受過腹部手術而有嚴重沾黏的病人,也沒有辦法用腹腔鏡的方式處理。

醫訊/右上腹悶痛 膽結石作祟?

醫訊/右上腹悶痛 膽結石作祟?#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常見的症狀為飯後右上腹悶痛不適,尤其是大魚大肉後更是明顯,常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長期下來,也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包括中年、肥胖、多產的婦女等都是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更多相關訊息,衛生署台南醫院特別邀請外科主治醫師莊育權,來告訴大家什麼是膽結石,如何預防以及如何治療等健康保健知識。講座時間:7月8日(星期日),上午10:00~12:00講座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

假期聚餐 膽結石患者勿大喝大喝

假期聚餐 膽結石患者勿大喝大喝#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週末假期到來,許多朋友時常會相約聚餐,進食一些高油脂類食物的機會大大增加,每次假期結束後,急診常有一些患有膽結石的病人因右上腹痛而前來求診,不少是因為大吃大喝的後果,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杜雄指出,膽結石患者在進食高油脂類食物後,因為需要消化的脂肪量大,故膽囊會排出大量膽汁,膽汁流動使得膽囊內結石移位會卡在膽囊出口,致使疼痛發生。杜雄醫師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亞洲人的盛行率約3~15%。膽結石的併發症包括有突發的右上腹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及胰臟炎等。80%的膽結石為膽固醇結石,當膽汁中膽固醇的比例改變或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過多,即會造成膽結石的發生。造成膽結石的原因包括有:遺傳、營養過盛、高熱量食物的過多攝取、低纖維以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低運動量、長期飢餓、快速減肥、懷孕及口服避孕藥等。而膽結石的發生會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另外,女性因內分泌的不同及雌性素的作用,也會使得女性較容易患有膽結石。杜雄醫師指出,當發生第一次膽結石痛後,約有30%的病人以後都不會再發,但超過50%的病人都會再次發生膽結石痛的情形,且每年有1~3%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診斷膽結石可以使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臟攝影術、膽管放射攝影等。目前最常使用、方便性及敏感度高的診斷工具是腹部超音波。當膽結石造成了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膽管炎以及胰臟炎等併發症時,則建議手術治療;但無症狀的膽結石目前並不建議手術治療,因為膽結石所造成的併發症如膽管痛、膽囊癌及其他併發症機率並不高。杜雄醫師表示,針對無臨床症狀的膽結石病人,若影像檢查時呈現有瓷化膽囊病變或膽結石直徑大於3公分的患者,都建議進行預防性膽囊切除,因其有膽囊癌的機率為3~5%。如果病人有膽結石併膽囊息肉達1公分,不管有沒有臨床症狀的表現,都應該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因膽囊息肉達1公分時,其癌化的機率高達50%。另外,如息肉小於1公分時,但病人年齡大於50歲,也建議接受膽囊切除手術。

上腹部反複疼痛 當心膽結石作祟

上腹部反複疼痛 當心膽結石作祟#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很多人上腹部的疼痛,容易當成是胃痛處理,但要小心可能是膽結石作祟。身體反覆疼痛是重要警訊,而腹部疼痛更可能潛藏的沈默殺手。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曾譯諏醫師表示,最近有位五十歲患者,過去十幾年來,因胃酸過高,飽受腹部悶痛困擾,近日卻出現針刺般的陣痛反覆發作,且持續長達一個月之久,每次發病都讓他冷汗直冒,即使吃胃藥、求醫,都無法改善,直到有次在晚餐後不久,這名患者竟然痛得暈了過去,送急診才發現,原來是膽囊有多顆結石,導致嚴重疼痛。事實上,胃、膽、十二指腸的位置十分接近,很多人會將上腹部疼痛,誤認為是胃痛,而延誤就治時機。  膽結石病患在急性疼痛發作時,會出現發燒、起寒顫,上腹部反覆疼痛等典型症狀,有人則會在吃飽飯後,不久即感覺上腹部及右上腹部漲痛,有時還會痛到右肩及背部,伴隨著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嚴重到半夜痛醒。大約三分之二的膽結石患者,在第一次膽石症發作後的一至二年內,會反覆發作,為了避免反覆發作及嚴重的併發症,需要接受治療。在治療上,傳統的剖腹式膽囊切除術,傷口大,術後休養時間較長,傷口感染和心肺併發症的機率也較高。如果患者年老體衰,或罹患糖尿病、心肺疾病、肝硬化、慢性腎病變等疾病,手術的風險性也相對提高,目前只保留在下列情況下選擇剖腹切除,包括不適合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發現膽囊嚴重發炎、沾粘,或膽管受損需修補。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引進,對飽受膽結石作弄的人無異是一大福音。只要全身麻醉後,在腹壁上開四個小洞,不僅傷口小,美觀,術後一至二天即可出院,一星期後即可正常生活,且傷口感染和心肺併發症的機率也降低,成為膽囊切除術的優先選擇方式。曾譯諏醫師也叮嚀,有下列情況不適合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侵襲性膽囊癌、凝血病變,以及腹腔內沾粘。

膽結石患者吃油膩食物 為何上腹痛?

膽結石患者吃油膩食物 為何上腹痛?#膽結石

隨著年節的氣氛到來,民眾在飲食上常常忽略「忌口」,因此容易出現腸胃道疾病。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胃腸肝膽科鄭興醫師呼籲民眾不要因為一時的嘴饞或是僥倖認為偶爾吃一次不礙事,而毫無忌憚的大吃大喝,否則「病從口入」!農曆春節期間民眾除了玩樂之外,免不了吃吃喝喝,但逞一時口慾伴隨而來的是,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與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鄭醫師表示引起這些症狀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本身的刺激性或不易讓人消化、食用了含細菌或毒素的食物或是受到病毒感染。鄭興醫師說明大部分的症狀是輕微的,民眾只要飲食清淡或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並補充適當的水份和電解質,不適的症狀就會獲得改善。倘若出現嚴重腹痛、血便、一天內持續水瀉超過六次、腹瀉超過兩天、身體出現脫水現象或胃腸道症狀伴隨發燒者,建議至醫院就診,由專業醫師診療緊急腹部問題,給予藥物治療。以上情形若是出現在小孩、老人或免疫缺陷患者時,應立即就醫。鄭興醫師也提及,過年常吃到的蜜餞、開心果等食品應要細嚼慢嚥,避免食道異物阻塞。尤其是家中有小孩、老人、中風者、吞嚥困難病史的人,更應該格外注意;民眾在春節期間伙食準備較平常豐盛,大魚大肉不忌口,但有逆流性食道炎病史的患者必須斟酌用量,同時少吃刺激性及其他會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才可降低「火燒心」復發的機會。鄭醫師另外補充,肝病、胃潰瘍、胰臟炎的患者,應該節制飲酒,身體才不會有較多的負擔。而有膽結石病史的患者,若吃完油膩的食物後,右上腹開始出現持續疼痛,可能是膽囊或膽道石卡住造成發炎而疼痛,應馬上就醫診療。

婦女吐出膽結石 成救命關鍵

婦女吐出膽結石 成救命關鍵#膽結石

嘴巴也會吐出膽結石?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因肚子絞痛送急診,竟嘔吐出四顆各約一點五公分大的膽結石,雖然大家感到難以置信,但這一吐卻成救命的關鍵診斷線索。在外科醫師緊急手術取出卡在小腸中約4乘3公分的大結石後,讓阿嬤免於因膽結石腸阻塞引發敗血而可能致死的悲劇。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指出,當天接到通知趕到急診室會診時,在病人吐出的膽汁、食物殘渣中,赫然可見四顆結石,在行醫的印象中還未曾碰過這種情況,即時在國外應該也同樣不尋常。但這卻是膽結石掉落十二指腸後進而造成小腸阻塞的重要線索,在影像檢查發現下腹部確實有明顯陰影。如果再多耗一個晚上,就沒機會搶救。在趕緊送進開刀房取出腸內的結石,恢復小腸的暢通後,阿嬤在十天後出院。延伸閱讀「膽結石」: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168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膽結石

不少罹患過膽囊炎男病患,都有腹痛在地上打滾的痛苦經驗,到底膽囊是甚麼樣的功能?為何如此容易結石?膽囊為一個可伸縮的囊狀物,主要是儲存膽汁與調節膽汁的分泌。膽汁主要是幫助身體分解脂肪,使人體易於消化吸收,同時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廣義的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總膽管及膽囊結石等,而一般俗稱的膽結石則是指膽囊結石。 由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鹽結成顆粒狀結晶並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最後形成卵石狀的固體物質。它的大小不一。成年人口中大約10%成以上有膽結石症,幾乎沒有症狀,發病年齡不一定,以三十歲後較多,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老年人甚至有高達 30~40% 成的人有膽結石。 膽結石的症狀多半是感到右上腹或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以後。有時這種陣發性的疼痛會延伸到背部、胸部或右肩,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則會引起膽囊炎;若石頭掉到總膽管造成阻塞,會引起膽管炎造成黃疸,容易變成敗血症。 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分別是:1.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者。2.中高年齡婦女。3.孕婦,特別是多次懷孕者。4.長期服用避孕藥、降血脂肪製劑者。5.肥胖者。6.患有溶血性貧血、肝硬化、糖尿病、寄生蟲及酒精性肝病變患者。7.嗜食高熱量、高油膩、高糖份食物等飲食習慣不佳者。8.精神壓力大:精神受到壓抑、食慾不振、生活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進餐時間過短、水份攝取太少等。 膽結石的治療,不論患者是否出現症狀,腹部超音波可以快速又有效地加以診斷。膽結石一定要接受治療嗎?目前醫學界多半建議,出現症狀或符合以下條件者,才考慮接受治療: 1.膽管結石合併嚴重阻塞、感染、休克的患者。 2.長期反覆發作的感染及阻塞,採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 3.膽道有結石嵌塞或狹窄者。 4.曾經發生膽囊結石造成積水或積膿、急性化膿及壞疽性膽囊炎者。 5.因膽囊結石且合併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等高危險群者,但必須在病情穩定時才可進行治療。 其治療方式有開腹膽囊切除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的危險性會隨著年齡增加以及是否有肝硬化、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心臟血管病變等因素的存在而增加。切除膽囊後剛開始進食時,會因為脂肪消化不良而導致輕微腹瀉,只要假以時日再配合低脂飲食,「無膽之徒」仍然可以享受美食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