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

上腹痛到背 膽結石誘發胰臟炎!

上腹痛到背 膽結石誘發胰臟炎!#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中年婦人因為上腹部疼痛,連後背都痛得要命,讓她無法平躺著休息,因而立即到醫院掛急診,經由院方診斷是胰臟發炎,並且還在胰管發現1顆小石頭。原來是膽結石跑到胰臟,進而造成胰臟炎。醫師指出,胰臟炎會因為膽結石引發,治療好胰臟炎之後,必須再進一步診治膽結石。 膽結石塞住胰管 會造成胰臟炎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張恩書醫師表示,胰臟炎會因為喝酒與膽結石而引起,因為膽結石很小的時候,會從膽囊掉到總膽管,而膽囊和胰臟是相通的,如果膽結石塞住胰管,就會造成胰臟炎。 膽結石小於1公分才會跑到胰管張恩書醫師指出,造成患者胰臟炎的膽結石若是小於1公分,就有機會造成結石性胰臟炎,膽結石很大反而不會造成胰臟炎,因為總膽管寬度大約是0.7至1公分左右,所以大於1公分的結石就不會跑到胰臟。 先治療胰臟炎 再處理膽結石張恩書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發現有胰臟炎,應先治療胰臟發炎,之後再處理膽結石;至於膽結石若是沒有出現急性膽囊炎就先觀察,除非腹痛症狀頻繁發生,或是有膽囊發炎,而且經常發作,就要以腹腔鏡將膽囊切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每餐喝逾3碗湯 竟致膽結石

每餐喝逾3碗湯 竟致膽結石#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8歲的余姓老翁,平時不忌口,每餐都一定要有肉,且依定要喝逾3碗湯,加上年節期間飲食過度油膩,飯後1-2小時後開始出現右上腹悶痛或絞痛症狀,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膽結石,經手術治療,加上改變飲食型態,恢復狀況良好。常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秉欣表示,絕大部分的膽結石是毫無症狀的,最單純的發作稱作膽絞痛,通常是在可能合併腹脹或是噁心嘔吐。症狀的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疼痛位置有時會在心窩,常常會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膽結石的預防關鍵在於飲食,該吃飯的時間不吃飯,會使得膽汁持續在膽囊中濃縮,也會使得濃稠的膽汁無法排出,其次是體重控制,過重會導致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增加。再來是三餐定時,避免長時間的空腹,適當的飲食搭配足夠的運動可以避免結石的產生。控制食用的量 3件事特別注意患有膽結石的民眾,應該要避免在一餐內攝取過量的油脂,謝秉欣醫師特別提醒,有些食物特別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是膽結石發作,應該盡量控制食用的量,飲食習慣上也有3件事應該特別注意:1) 含脂肪的食材/肥肉、五花肉、豬腳、雞皮、魚肚等,或是油炸類的食物,都會延緩胃部排空,造成胃脹,胃食道逆流,也會誘發膽結石發作或是急性胰臟炎。2) 糯米類的製品/包括油飯,麻糬等。由於消化速度緩慢,容易造成胃脹,胃食道逆流,建議一餐不宜超過1碗。3) 飲酒/飲酒會誘發胰臟炎和酒精性肝炎,建議啤酒一天不超過1公升。紅酒不超過250cc。高粱酒等烈酒則不宜超過100cc。

噁心想吐 4公分結石塞住胃

噁心想吐 4公分結石塞住胃#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0多歲女子,長期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也患有膽囊結石,平常斷斷續續有噁心嘔吐、上腹痛等膽囊結石典型症狀,近日因連續幾天上腹嚴重疼痛及頻繁嘔吐,甚至吐到全身無力才就醫。4公分膽囊掉出膽囊 胃完全阻塞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處有一巨大結石,安排電腦斷層進一步檢查,發現有1顆約4公分的膽囊結石掉出膽囊,導致胃完全性阻塞,確診為膽囊結石的罕見併發症「布佛雷氏症候群(Bouveret's Syndrome)」,醫師安排手術取出十二指腸內的結石,個案術後復原良好,可正常進食,1週後康復返家。新竹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葉孟青、張政傑醫師表示,由於個案長期患有膽囊結石,當結石脫落,並由膽腸間不正常的連通瘻管掉至小腸,嵌頓於十二指腸內,就造成胃部完全阻塞,醫學上稱為「布佛雷氏症候群(Bouveret's Syndrome)」,是膽囊結石的罕見併發之一。「布佛雷氏症候群」 僅1~3%發生率若沒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可能產生膽囊炎、膽管炎、阻塞性黃疸、腸阻塞,甚至引起敗血症等併發症,膽囊結石病患中,僅1%患者臨床會呈現腸阻塞症狀,這是因為膽囊結石長期刺激造成慢性膽囊炎,時間一久結石磨穿發炎的膽囊壁,形成與小腸間的瘻管,結石因此掉入小腸造成阻塞。葉孟青醫師表示,阻塞處一般以小腸末端的迴腸最常見,因為迴腸是小腸最狹窄的地方,約佔60~70%,像個案阻塞在十二指腸處,造成胃出口阻塞的「布佛雷氏症候群」最罕見,僅1~3%左右。右上腹疼痛、餐後腹痛、嘔吐等症狀葉孟青醫師指出,國內每年有數萬人被診斷出有膽囊結石,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很多都是健檢意外發現,不過約有20~30%的膽囊結石患者會伴隨如右上腹疼痛、餐後腹痛、嘔吐、噁心、右肩疼痛等症狀,一旦症狀頻繁或持續出現,例如劇痛、嘔吐超過6個小時,一定要立即就醫。

吃太油!竟400顆石頭藏膽囊

吃太油!竟400顆石頭藏膽囊#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外食機率高,飲食偏油膩,長年累月下來造成膽囊結石的患者越來越多,且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近日一位38歲男性患者因急性腹痛掛急診,檢查後發現患者膽囊中有將近400顆石頭,經腹腔鏡手術處理,術後2天即恢復返家。不明原因上腹痛 盡早超音波檢查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醫師表示,許多民眾有不明原因的上腹痛都以為是胃潰瘍,長期吃胃藥卻一直未見起色,直到就醫才發現是膽結石的問題,建議民眾若是不明原因的上腹痛,一定要盡早至醫院做超音波檢查,上述患者的膽結石形成,至少要經過好幾年的時間,因此可推估這位患者約在20歲就已形成膽結石。上腹悶脹、吃飽後有前胸痛後背感膽結石形成時不一定會有疼痛的感覺,除非是結石在一定的角度卡住膽囊,或是摩擦到膽壁造成發炎,才會引起疼痛感,平時若是上腹悶脹、吃飽飯後有前胸痛後背的感覺,就是膽結石的跡象,若有症狀發生時,一定要就醫處理,不要認為吃止痛藥就好,若不處理容易引發膽囊癌或引起胰臟炎與黃疸。麻醉時間短、失血量少不少民眾聽到開刀都會感到害怕,馮啟彥醫師表示膽結石可使用腹腔鏡手術,在肚子上打3個非常小的洞,手術時間僅需20~30分鐘,不僅麻醉時間短、失血量少,平均術後約2天即可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是安全、快速又有效的手術方式,極少數的患者可能在術後會有拉肚子的症狀,但大多數腹瀉症狀只需幾周時間即可慢慢回復。

膚色黃、茶色尿 膽囊炎警訊!

膚色黃、茶色尿 膽囊炎警訊!#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女士是40歲上班族,無特別病史,近日照鏡子發現眼白及膚色略顯偏黃,如廁後更發現尿液偏深,近似烏龍茶的顏色,陳女近2天開始食慾變差,發燒及右上腹劇痛的症狀,到院發現白血球增加,黃膽指數飆高,腹部影像檢查,初步診斷遠端總膽管結石合併急性膽管及膽囊炎。膽汁無法進入腸道 容易腹瀉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給醫師曾邦豪表示,膽道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膽囊結石(俗稱膽結石)和總膽管結石,人體的膽囊好比家家戶戶頂樓的水塔,膽道系統就像水管系統,水塔使用久了產生一些雜質沈積,如果雜質把水塔出口塞住,水無法排出,在人體的表現就是膽囊腫起來引發右上腹痛。如果水塔內沈積已久的雜質發生土石流的狀況傾瀉而出,灌入下游的水管造成淤積阻塞,而在人體的表現就是膽管阻塞腫脹發炎,由於淤積在膽道內的膽汁無法順利進入腸道幫助脂肪乳化,因此病患容易造成腹瀉的情形,此外大便顏色也會變得跟平常顏色不一樣,偏灰白,似黏土的顏色。調整飲食習慣 減少大量攝取油脂曾邦豪醫師表示,為解決總膽管結石造成的阻塞性黃膽,通常建議病患接受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及取石手術(ERCP),針對因為膽結石掉落到總膽管造成反覆膽管/胰臟發炎的病患,通常醫師會建議接受膽囊摘除手術。病患若針對膽囊摘除後,是否影響膽汁生成都會有所疑慮,只要調整飲食習慣,減少大量攝取油脂,情況可以獲得改善,等到膽囊切除術後3個月到半年後,總膽管可能會慢慢代償性的變粗,部分取代膽囊的儲存功能,病人飲食便不會需要太大的改變,但仍是要避免過量油脂。

膽結石有F4 中醫師教導如何預防

膽結石有F4 中醫師教導如何預防#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五十多歲中年女子,因為膽結石去醫院手術切除膽囊,結果竟然因為感染,必須要進一步切除膽管以及部份肝臟,其實,有很多民眾是在健檢時,經由超音波發現有膽結石,這時可以中醫藥治療,能控制病況,預防膽結石更加嚴重。 好發於F4:女性+肥胖+40歲以上+生產多中醫師吳建東表示,膽結石有所謂的「F4」,也就是好發於女性(Female)、肥胖(Fat)、40歲以上(Forty),以及生產多(Fertile)者,然而,會出現膽結石和個人體質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同一家人吃的都一樣,但是卻有人就特別會有膽結石。 膽汁濃縮成塊形成膽結石傳統中醫認為,會有膽結石是因為排洩差以及氣化不足所造成;吳建東醫師指出,膽結石病人往往因為血液中的水分排不出去,膽汁分泌不良,使得膽囊中有太多膽汁沒有力氣排出去,導致膽汁濃縮成塊狀,就形成了膽結石。 燥性體質+虛性體質 療法各不相同吳建東醫師進一步指出,尤其是偏燥性體質,水分不足,體內水氣不夠,因此應以中藥來健胃整腸,以及疏肝解鬱,化濕排石;至於若是虛性體質,則是因為氣血不足,因此要用活血化瘀藥。 預防方法:少油+少冰+多運動另外,吳建東醫師建議,要預防膽結石,在平常飲食上不可吃太油,高脂肪食物少吃,冰也要少吃,否則會使得消化代謝變差,腸胃消化沒力,進而會使膽汁排出不順,而且要多運動,運動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膽結石一再發作 婦人腹部成拉鍊

膽結石一再發作 婦人腹部成拉鍊#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曾經膽管結石反覆發作的蕭女士,自嘲腹部開刀疤痕已成了拉鍊,不料相隔31年,3.5公分大的膽結石再找上門,讓她痛得冷汗直冒,蕭女士第一次開刀時,年僅20歲,石頭像成人大拇指,25歲二次開刀,到36歲三度就醫,醫師建議拿掉膽囊,杜絕結石再犯,以為從此可以跟結石說拜拜,想不到現在67歲,再經歷既熟悉又陌生的疼痛,還發燒不適,檢查竟是總膽管有一顆3.5公分的大結石。而後經過醫師診治並透過內視鏡膽胰管治療術,順利除去心腹大患, 一般結石用內視鏡手術就可以解決,但太大的結石會有困難,蕭女士原本擔心又要手術,十分緊張,結果外科醫師更擔心沾黏問題,最後採取「內視鏡膽胰管治療術」(ERCP),以內視鏡切開總膽管開口,然後四次碎石,把大石變小石頭再一顆顆清乾淨。內視鏡手術風險 低於開刀臺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周偉強表示,內視鏡仍有風險,但跟開刀比較,相對低很多,一般來說,結石1公分以上就算是大的了,蕭女士的石頭養到3.5公分「真的很大」,也沒辦法用一般取石網抓出石頭,進一步以運用機械式碎石,讓大石頭裂成好幾顆小石,前後碎石四次,石頭終於拿乾淨。膽結石可能跟體質 膽汁成份或流速有關拿掉膽囊不表示膽管不再長石頭,或許是體質,也可能跟膽汁成份或流速有關,像一條河,流得快沒有沙,流得慢就會有沙子沈積養大成結石,醫療愈來愈方便,坊間內兒科診所超音波一掃瞄就會發現膽管問題,很快就能查出病因,因此已少見那麼大的石頭,然而,許多民眾會把膽石痛當成是胃在痛,只自行服用止痛藥而不就醫,呼籲民眾若身體不適且有膽結石紀錄,務必固定時間回診檢查。

愛吃蛋惹禍 老婦一天嗑36顆釀成膽結石

愛吃蛋惹禍 老婦一天嗑36顆釀成膽結石#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般人都知道,一天只能吃一顆蛋,否則膽固醇可能飆高,但中國湖北省這名64歲奶奶可沒在怕,她一天至少吃上7至8顆,年輕時甚至早、午各吃18顆蛋,因此吃出膽結石,經手術才及早脫困。把雞蛋當飯吃 老婦「差點沒膽」「每天把雞蛋當飯吃!」這名奶奶笑說,因為自己真的太喜歡吃雞蛋,從小一天就吃上好幾10顆,最高紀錄是早上、中午各吃18顆,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一天還是得吃7到8顆才「舒服」。但也因此她付出慘痛代價,大約5年前,肚子突然感到劇烈疼痛,檢查發現,原來膽囊有結石,肚子才痛得不像話。不願切膽誤治療 體內養出1.8公分結石起初,奶奶因不想切除膽囊,而不願意接受治療,延誤就醫時間,近日,再度到醫院檢查,發現膽囊結石變多,最大還有1.8公分,必須透過手術才能痊癒。經過醫師治療,終於順利保留膽囊、取出結石;經過這番波折,奶奶笑說,以後再也不敢吃這麼多蛋了!至於人一天可以吃幾顆蛋?醫師表示,一天1顆沒問題,但由於雞蛋含有高膽固醇,一次吃太多,會使膽囊中的膽固醇過高,膽汁累積過多,就容易沉澱成石,且膽囊結石不可拖延,及早治療,才能「保膽成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