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男性大明(化名)今年5月某日因雙眼劇烈疼痛感,半夜從睡夢中痛醒,合併雙眼流淚、眼睛無法睜開,被家人緊急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醫治。大明向醫師表示,睡前眼睛並無異樣,十分納悶發生原因。經該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林育箮進一步詢問,發現大明白天時於開殺菌燈的房間內打掃約一小時,才確診為「雙眼光照性角結膜炎」。
52歲男性大明(化名)今年5月某日因雙眼劇烈疼痛感,半夜從睡夢中痛醒,合併雙眼流淚、眼睛無法睜開,被家人緊急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醫治。大明向醫師表示,睡前眼睛並無異樣,十分納悶發生原因。經該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林育箮進一步詢問,發現大明白天時於開殺菌燈的房間內打掃約一小時,才確診為「雙眼光照性角結膜炎」。
疫情不見盡頭、全球景氣低迷,各行各業皆趨向緊縮之際,服務視障者三十年餘的愛盲基金會,募款也遭逢史無前例的重挫,自今年四月起每月募款較往年降約一至二成,情況嚴峻。然募款雖縮水,服務需求卻始終不減,全台仍有近五萬名中途失明者急需重建生活。愛盲今(13日)發起視障生活重建服務計劃,為中途失明者及其家庭提供全人、全程、全隊的五大服務,盼藉由代言人李國毅及愛心企業抛磚引玉,呼籲民眾關懷視障、響應募款。 據衛福部統計,全台五萬五千多名視障者中,中途失明者約佔八成七,將近五萬人,反映出近五萬個家庭與中途失明者正共同承受視障帶來的生活劇變。愛盲基金會執行長劉怡君表示:「中途失明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許多中途失明者在視力喪失初期,往往需要親友大量陪伴,但因為明眼家人較難感同身受,很容易產生摩擦,愛盲完整的專業團隊與服務,可以協助家屬理解視障者視力退化的心理、生活、行走等狀態,建立溝通的橋樑,讓視障者和家屬都可以在低學習壓力的情況下,樂於一起參與重建學習。」 為了推廣服務計劃,愛盲今年邀請到李國毅擔任代言人、入鏡「EYE的練習題」公益廣告。廣告內容描述一位正在適應中途失明的視障爸爸,為了陪伴女兒成長而勇往直前,不斷學習、練習的重建日常。這段過程,讓去年甫為人父的李國毅感同身受:「當爸爸以後,像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我的雙手可以安撫女兒不再哭泣,我的聲音能讓家人感到安心,為了女兒、家人,我願意不斷練習、以身作則,讓女兒以我這個爸爸為傲。」 李國毅表示,這是他第一次與視障團體合作,也是第一次與視障朋友相處,他在和來自台北啟明學校的視障大女孩亦茹的互動過程中觀察到,其實經過重建學習的視障者可以很獨立。「我覺得家人或你我不一定要扮演照顧者的角色,可以跟愛盲一起用引導的方式協助視障者學習、練習,支持他們找回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剝奪他們原本能做到的事。」 在廣告首播記者會上,還邀請到二位遭逢中途失明的視障爸爸到場分享心路歷程。現年七十五歲的左伯伯因不明原因造成視神經萎縮,兩年多前的某一天,突然失明。左伯伯表示,當年他一肩扛起三代的家庭照顧重擔,忽略自己的健康,晚年因病失明,所幸有老伴和四名子女的陪伴和支持,他鼓起勇氣到愛盲、努力地學習定向行動、操作手機,一年多來反覆不斷的練習,現在他已經可以出門就醫,還會每天和住美國的女兒越洋視訊聊天呢! 五十八歲的述銘大哥則因黃斑部退化、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而幾近全盲。「當愛盲社工踏進我家的那一刻,我眼淚瞬間落下,因為我知道從現在開始,我就是一個視障者了。」以前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也隨著述銘大哥中途失明而角色互換。多虧女兒的貼心,幫他報名愛盲生活重建課程,讓他重新學習做家事,甚至在電鍋料理班意外啟發了烹飪魂,現在每天都會親手做晚餐給家人吃! 家有中途失明者雖然必定會為整個家庭帶來衝擊,但只要全家人齊心協力、加上愛盲專業服務的裡應外合,就如同左伯伯和述銘大哥的視障生活練習題一樣,都能找到最佳解答—那就是愛!愛盲目前的視障服務量佔全台半數以上,有三十七位全職視障重建專業服務人員,且在四個直轄市都有服務資源中心。視障生活重建服務計劃主要包含五大專業服務:定向行動訓練、獨立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盲用數位學習課程、低視能服務、親友模擬視覺體驗服務。每一項服務含括各式各樣個別化、主題式、多元的課程與活動,並連結醫療與其他社福資源,於第一時間承接視力喪失初期的視障者,無縫接軌接觸視障服務,讓未來的重建之路更加順暢。 愛盲視障生活重建服務計劃即日上線,愛心企業momo購物網、唯樂台灣電商也共襄義舉,紛紛釋出企業資源,鼓勵民眾一起響應捐款。全台五萬中途失明者的"EYE的練習題",邀請大家一起用愛來解答!
新冠疫情邁入第3年,許多民眾因居家時間更多,眼睛接觸3C螢幕的時間也拉長,學齡童也因線上課程、遠距教學措施,不得不長時間盯著螢幕學習。國民健康署提醒,近視其實是眼睛疾病的一種,成人及兒童可透過「護眼6招+熟記1口訣」,提前預防中年眼力急速退化,恐產生青光眼、白內障等更難解的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鼻竇炎若不及時治療,恐造成視力喪失!一名67歲婦人長期患有糖尿病,一日右側上牙齦痛且合併鼻塞,以為是蛀牙因此自行服用止痛藥處理。不料數周後竟右眼腫脹,伴隨頭痛、發燒等症狀,先到眼科診所就醫,以一般急性結膜炎及青光眼治療,但之後症狀卻越來越嚴重,右眼視力模糊、分泌物增加且眼周嚴重腫脹,才緊急送往急診。照會眼科醫師檢查後發現,婦人右眼球轉動異常且視力下降,並進一步透過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鼻竇炎引起的眼部蜂窩性組織炎。醫師緊急安排微創鼻竇內視鏡手術,從右側鼻竇清出大量黴菌球,顯示著鼻竇炎存在體內已久。婦人於術後持續施打抗生素,住院期間每天接受眼部檢查,視力逐漸恢復,無產生其他後遺症,5天後順利出院;接續口服抗生素治療,約1週後眼周終於消腫,恢復健康。鼻竇功能為過濾呼吸空氣 阻塞恐引發急、慢性鼻竇炎合併細菌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吳佩珊表示,鼻竇是眼鼻周邊、額頭靠近鼻處的幾個部位,由好幾個骨頭組成的空洞腔室;因有管道連接鼻腔,鼻腔和鼻竇黏膜上的腺體會持續產生鼻液,濕潤及過濾吸入的空氣。正常情況下鼻竇暢通,分泌物能自行排出;但若受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發炎時,鼻黏膜腫脹,造成鼻竇開口堵塞使膿液滯留,進而引發鼻竇炎。吳佩珊進一步說明,鼻竇炎可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鼻竇炎病程約在1個月之內,惡化速度快;慢性鼻竇炎則是持續3個月以上未痊癒。由於鼻竇炎的外顯症狀類似感冒或過敏,常被忽略,提醒免疫力差的病人尤其要特別注意,例如:糖尿病、長期臥床、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若引發併發症惡性感染,除恐失明,更可能喪失性命。膿鼻涕、不明發燒頭痛、牙齒酸痛?醫籲症狀出現逾1週應盡速就醫鼻竇炎常見症狀為: 膿鼻涕、鼻塞 聞到惡臭味 嗅覺異常 不明發燒 眼睛周圍腫痛 牙齒、臉頰脹痛 頭痛若感染擴散,恐引發眼部蜂窩性組織炎、海綿竇栓塞,甚至腦膿瘍。若以上症狀持續1週以上,應洽詢耳鼻喉科醫師診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指出,該明案例屬慢性鼻竇炎久未治療,鼻竇蓄有膿及黴菌球,造成腔壁骨頭部份變薄,加上長期罹有糖尿病,免疫力較差,續發齒源性感染,口腔細菌向上跑到鼻竇和眼窩,引發急性眼部蜂窩性組織炎。最後賴建仲補充,一般鼻竇炎治療以口服抗生素和鼻噴劑為主,若用藥後病況未改善且反覆發作,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鼻竇炎藥物治療後若未改善,可考慮以外科方式介入,以免引發嚴重感染併發症,病程進展快甚至可能致命,不可掉以輕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全國三級警戒持續了兩個多月,許多上班族改為居家工作,所有學生也都改為在家視訊上課,幾乎一整天眼睛都黏在電腦等3C產品上,近來門診增加很多「疫情高度近視族」,醫師提醒,如不好好注意控制,日後會有很高的失明風險。近視500度即為高度近視國健署2017年報告指出,低齡幼童早發性近視比率增加,大班學9%有近視,與父母親都沒有近視的小朋友比較起來,父母親若有一位或兩位都近視,小朋友近視機率較高。除先天遺傳因素外,後天環境及行為因素也非常重要,戶外活動時間越短與室內近距離用眼時間越長,越容易近視。研究統計,在台灣一旦開始近視,平均每年將增加約100度,小朋友開始近視年齡越小,度數加深速度越快,容易演變成高度近視。振興醫院眼科部醫師趙育箴表示,世衛組織2015年將高度近視的定義從600度下修為500度,另外,眼軸大於26.5毫米也可以算高度近視。近視不只是配眼鏡矯正視力就好,近視是一種疾病,近視造成的眼睛結構的改變,包含眼軸的增長,罹患眼疾的風險拉高,度數越高風險越高,一旦產生併發症,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將影響視力、導致視野受損,甚至增加失明的機率。多從事戶外運動 減少過早用眼趙育箴提醒,民眾要養成護眼觀念及良好用眼習慣,國小學童除了定期視力及眼睛檢查,平時也應多從事戶外運動,每天至少1~2小時,戶外光線刺激視網膜產生多巴胺,可抑制眼球增長,可預防近視發生;同時減少過早用眼,小於2歲的小朋友宜避免觀看螢幕,2歲以上觀看3C產品每天不宜超過1小時。預防近視需長時間持續,直到成年後度數才會穩定。高度近視容易產生併發症,造成視力受損,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也會降低生產力造成社會負擔,後果嚴重。如果近視了也不能任由度數自由發展,應就醫治療,控制減緩加深的速度,以維護眼睛健康,杜絕因高度近視造成失明的可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主因(第一大主因為白內障),主要因眼內的液體不能正常排出,使眼內壓力升高,導致視神經病變、萎縮。初期多無症狀,中後期會使視神經受損,而明顯出現周邊視野缺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對此,食藥署邀請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李科鋒說明青光眼用藥安全,並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副作用不舒服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了解青光眼的分類與用藥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與先天性三種,其中導致繼發性青光眼的因素很多,包括眼內發炎、創傷、使用磺胺類或含類固醇藥品,都有可能使眼壓過高而導致青光眼。一旦診斷為青光眼,降低眼壓是延緩視神經功能惡化的首要任務。臨床上常見治療青光眼的藥品,多是藉由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達降低眼壓的效果,說明如下:(1)前列腺素衍生物此類藥品可增加眼內的液體(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因藥效長,每天僅需使用一次。常見副作用有紅眼睛、眼瞼皮膚顏色加深、睫毛變粗、黑、長及畏光,建議於睡前使用,以避免不適。(2)β-交感神經阻斷劑可減少房水分泌,通常一天使用兩次,也有做成長效型,一天一次即可。常見副作用為心跳變慢、氣管收縮等。(3)α2-交感神經致效劑透過減少房水分泌及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常見副作用為過敏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視覺模糊及口乾,食藥署提醒服用此類藥時,不可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併用,可能加重副作用。(4)碳酸酐酶抑制劑分為眼藥水及口服劑型兩種,原理為抑制房水分泌。眼藥水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視力模糊及眼睛搔癢等;口服劑型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臉或手腳發麻及尿路結石等。李科鋒藥師提醒此類藥品有磺胺結構,有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5)膽鹼激素致效劑此類藥品會導致縮瞳,藉由縮瞳來拉緊虹膜,將隅角的角度拉大,增加房水的流出而降壓,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眼睛有刺激感及灼熱感等。(6)高滲透壓型利尿劑分為靜脈注射及口服兩種,原理是使眼內玻璃體的水分移行至血管中以降低眼壓,但全身性副作用多,如頭痛、頻尿及電解質不平衡,為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降眼壓藥。食藥署提醒,若使用兩種以上的眼用製劑,每種藥品間隔需要至少5分鐘,且依序為眼藥水、點眼懸液劑、眼用凝膠劑,最後才是眼藥膏。切記不要抱持眼藥水點多一點才有效、想到就點、有點就好,或是眼壓下降後就自行減藥或停藥的錯誤心態,應遵從醫囑才能控制病情不惡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香甜多汁的荔枝容易讓人一顆接著一顆吃下肚,不過小心別吃過量。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有2名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男子,在吃完過多的荔枝之後,眼前白花花一片,差點失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短時間內吃高糖分的食物,會引起血糖急遽變化,當血糖突然升降太多時,水晶體會因為滲透壓的改變造成屈光度數急遽的變化,這時候就會看不清楚東西。血糖急遽變化引起 需要好幾天才能恢復部立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這種變化往往需要好幾天甚至一星期以上才可以慢慢恢復,所以提醒糖尿病患一定要好好控制血糖,不要讓血糖波動太厲害。黃淑敏營養師提醒,水果中的果糖是簡單的糖,身體很容易吸收。100公克的荔枝含糖量大約有15公克,若是無節制的食用,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血糖高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疾病主要是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及周邊血管循環不良。小血管疾病則包括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及腎病變。黃淑敏表示,媒體報導的患者就是大量吃進高糖食物而產生小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若是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那是因為血管阻塞或結構變異,視網膜的表面周圍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較脆弱,可能破裂而造成眼內玻璃體大量出血等嚴重併發症。糖尿病患每日水果量 勿超過2個拳頭大小100公克的荔枝熱量大約有60-70大卡,含糖量約有14-15公克,維生素C大約含有60毫克,雖然有微量營養素,但由於含糖量高,食用過多,會導致血糖上升,過多的糖分在身體也會轉換成脂肪而導致血脂或體重增加。糖尿病患者建議每日水果不要超過2個拳頭大小的量,荔枝1份大約5-6粒,建議民眾,雖然荔枝產季很短,而且口感誘人,如果想要維持血糖避免引起併發症及維持理想體重,還是適量攝取為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患者因害怕上醫院而未回診,醫師提醒,小心青光眼悄悄偷走你的視力!在眼科診療路上,常見患者輕忽疾病早期徵兆,錯失黃金治療時間,讓醫師格外惋惜,青光眼就是一個常見卻很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的疾病,因此被稱為「視力小偷」。振興醫院眼科部醫師許粹剛分享,一名清秀的少婦20年前做過近視雷射手術,術前近視度數約800度,術後視力恢復很好,但最近一、二年覺得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後來嚴重到去配眼鏡改善視力,但最糟的是,配了眼鏡後,還是看不清楚。長期看診經驗判斷,這不只是單純的老花眼。視力1.0也可能青光眼 做過雷射手術測量眼壓需校正回歸許粹剛為患者安排驗光、眼壓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雙眼最佳矯正視力都能驗到1.0,左右眼眼壓分別是20、21mmhg,雙眼眼壓都落在正常範圍。乍看之下,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檢查結果,但一個很容易被忽略卻重要的警訊是,患者曾接受過雷射近視矯正手術,所量得的眼壓其實是小於真實的眼壓值。做過近視雷射手術後,角膜厚度會比一般人薄,眼壓測量數值會比實際的低,將患者眼壓做角膜厚度重新校正後,實際眼壓值可能落在25-26mmhg,長期維持這樣的眼壓會對視神經造成很大的傷害。然而對日常生活作息沒有太大影響,患者抱著能拖就拖的心態造成了嚴重的視野缺損。立刻檢查她的視神經狀況,發現視神經盤凹陷將近90%,周邊視神經細胞所剩寥寥無幾,進一步安排視野檢查,結果視野只剩下中間小島般的範圍有光感。「妳視力缺損非常嚴重,主要是青光眼造成!」青光眼患者的眼壓可能很高,眼睛後方的視神經在長期被壓迫的情況下,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變大,導致視神經細胞缺損,臨床表現上就是視野缺損,看東西的範圍變窄變小,最後只剩下中間一點點的視野,有句成語「以管窺天」,就是這樣的感覺。疫情期間怕上醫院 也要提防「視力小偷」點藥水控制眼壓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患者配合定期每個月追踪視力及眼壓,約3-6個月觀察視野的變化,如果眼藥水控制效果不好,可能要做雷射甚至手術方式讓眼壓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有時看醫師講緣份,治療病患也是講緣份,後來患者並沒有回診,心想也許找了其他名醫為她診療,也在心中為她祈福著能維持著這僅存的中央視野,繼續過著我的看診人生,在忙碌的步調中,倏然時間過去了兩年。某日下午,這名患者又回到我的診間,由她的姊姊攙扶著,拿著一個助行拐扙及一份A4本子,但這次她必須用摸的,才能找到診間的坐椅,她嘆了口氣,眼角緩緩流下兩行淚,「許醫生,我早該聽你的話,我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也不能工作了!」萬般無奈下,只能默默接下她手中的本子,開立了殘障診斷書。青光眼患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有症狀才來求診,大概就是視野缺損到幾乎看不見的時候。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疾病,能做的就是降低其惡化的速度,如果有家族史、高眼壓、年紀大於65歲、高度近視、眼球曾有外傷或接受過眼球手術、血壓過低過高、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等患者,都建議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提醒民眾,一旦輕忽青光眼的傷害,雖然防得了新冠肺炎,卻無法提防青光眼這個「視力小偷」正悄悄地一點一滴把你的視力偷個精光,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