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其實不只這2項,很多食物都會造成「火燒心」的情形,患者常說醫生看也看了,藥也吃了,為什麼還是常常復發?營養師提醒,飲食是最重要的關鍵,究竟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幫你彙整最強食物攝取指南。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其實不只這2項,很多食物都會造成「火燒心」的情形,患者常說醫生看也看了,藥也吃了,為什麼還是常常復發?營養師提醒,飲食是最重要的關鍵,究竟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幫你彙整最強食物攝取指南。
66歲王阿姨近半年來就寢後,常常覺得喉嚨搔癢而乾咳,新冠疫情延燒加上周遭友人陸續確診,自己幾乎有咳嗽就頻繁進行快篩,就算顯示結果為陰性,但乾咳還是持續,一直在想自己是否確診還是長新冠的問題,也因恐慌影響睡眠品質。
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台灣每4個人就有1個有胃食道逆流問題。胃食道逆流幾乎已是台灣人最常見症狀,但這疾病由於不見得會有典型症狀,有些人常以為是胸口不舒服看錯科別,都可能延誤治療導致惡化。
台灣每10人就有9人胃出問題,原因其實是「胃酸不足」你信嗎?這跟一般人的常識完全背道而馳,但胃酸專家及預防醫學大師強納森( Jonathan V. Wrigh)博士在《胃酸疾病完整療癒聖經》,根據50年臨床經驗,詳細解釋「胃酸」對身體的益處,並解開大眾刻板印象中,關於「胃酸」傷害腸胃的誤解。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若常感到胃緊緊、胸悶、吃飯吃到一半就反胃,要小心恐是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的前兆!50歲的吳先生3年多來常感口腔泛酸,空腹或飯後更伴隨明顯胸口灼熱與疼痛感,造成他早餐幾乎吃不下、空腹時想嘔吐、緊張時又容易腹痛等生活困擾。雖經西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慢性消化性潰瘍、腸躁症合併自律神經失調,但吳先生服用西藥後仍反覆發作;直到透過中醫調理身體1個多月,胸口灼熱感、頻繁腹痛等外顯症狀才減緩許多。生活壓力致胃酸逆流「吃不下、吐不出」陷惡性循環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是指當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進入並延伸到食道、喉嚨、口腔,且伴隨胸口有灼熱疼痛的感覺,就是最常見的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會造成反胃不適、嘔吐感、食慾降低、口腔泛酸等;嚴重則會產生分泌物過多導致咳嗽或喉嚨沙啞,更可能誘發氣喘。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表示,中醫認為會引起胃食道逆流,一般是因肝火內鬱、胃氣不合或脾胃虛寒,造成消化功能不好。尤其若飲食習慣不佳,如3餐不正常、暴飲暴食,或喝太多冷飲、吃過量生食以及壓力太大等,皆容易損傷脾胃。中醫依體質調冶胃食道逆流 籲飲食勿過量刺激吳先生透露平時輪班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導致3餐也不定時,且常愛喝冷飲。劉家蓁診斷吳先生體質屬熱症,使用黃芩、黃連清除濕熱,治療約1月餘已無胃食道逆流與無胸口灼熱感,早餐逐漸有食慾、也無嘔吐感,腹痛頻率亦大為減少。劉家蓁補充,中醫調理會根據患者體質屬偏寒或偏熱來調配用藥,若為寒症,則使用吳茱萸、生薑暖脾胃;再搭配柴胡、香附疏肝理氣調暢情緒,黨參補養中氣。「糖果、甜甜圈、柳丁、橘子、柚子、檸檬、鳳梨......等,都不能吃過量!」劉家蓁提醒,除了服藥調理,最根本的做法是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盡量少碰太冰太燙、辛辣、甜食、碳酸飲料、酒類、含咖啡因飲品等食物;烤肉、炸物、三層肉、五花肉等高油、高脂肪食物更要避免。並建議吃飯時應細嚼慢嚥、忌飯後馬上躺下,避免胃食道逆流再度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吃飯時間不固定,下午1、2點才吃午餐是常見的事,晚上10點下班後,意志力正薄弱,擋不住食物的誘惑,吃個消夜才能撫平疲憊的心,但飯後一股灼熱感湧上胸口,嚴重時,胸悶、半夜睡不好,甚至不能平躺睡覺,早上起床感到酸、苦。樂生療養院中醫科醫師孫彩霞指出在《脾胃論》提到「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建議從「脾胃」進行調理,並非解剖學中的實質器官,而是人體消化與經絡系統。而胃食道逆流就是胃中的胃液,或是胃液與食物的混合物,往食道的方向逆流,導致不適,如胸口心窩處有灼熱刺痛感、打嗝噯氣偶伴有腹脹、喉嚨痛、清喉嚨等症狀。 食療養胃1.養脾胃食療:將茯苓、芡實、蓮子、山藥,或以茯苓替代薏仁,更能達到消腫效果,此藥材屬性平和,適合多數體質的人食用。2.補氣食療:花旗參、白朮、茯苓、乾薑,不上火又可以健胃利濕、消除水腫,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喜愛吃生冷食物而導致脾胃不適,再適合不過。平日養胃之道1.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甜點、油膩、辛辣重口味食物。2.維持正常體重:肥胖增加胃部壓力,也易罹患其他慢性疾病。3.減緩吃飯節奏:用餐放鬆心情,細嚼慢嚥。4.飯後別躺下:飯後切勿立即躺下,會導致胃酸逆流。 5.穿著寬鬆衣物:過緊的衣服易增加腹壓,促使胃部內容物回流食道。孫彩霞提醒,胃食道逆流的病症可輕可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平日生活習慣與飲食控制才是根本之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多歲的林先生,近期因年節將近經常聚餐、大量飲用柳橙汁與碳酸飲料,加上歲末壓力大,出現有火燒心症狀而至胃腸科門診,檢查發現胃食道逆流。治療期間林先生發覺火燒心情況緩解,長期困擾的牙齒敏感也有所改善,懷疑牙齒敏感是否與胃食道逆流有關?愛酸性飲食、胃食道逆流 致牙齒酸蝕敏感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當牙齒琺瑯質流失導致象牙質外露,出現牙齒酸蝕現象,就會引起牙齒敏感,稍微喝到冰冷、酸的飲料就牙痛。牙齒酸蝕常見發生原因除了酸性食物影響,如常飲用碳酸飲料、酸性果汁、食用酸性料理外,另一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年關將近,胃食道逆流者增加約2成。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指胃的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典型症狀有火燒心、嘔酸水等。胃酸如果更逆流到咽喉及口腔,會出現包括長期咳嗽、喉嚨異物感、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症狀。酒、碳酸飲料 加重胃食道逆流尾牙聚餐常見飲品喝多,也會造成身體負擔。酒精類飲料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發生機率,而碳酸飲料、酸性果汁除了加重胃食道逆流,也會造成牙齒酸蝕。愛喝碳酸飲料、酸性果汁,可能同時有這2個問題。改善胃食道逆流除了配合醫師藥物治療,更要調整生活習慣,過重會使腹壓增加,肥胖者須適度減重。並且避免快速進食,少吃酸辣刺激性食物、咖啡、碳酸飲料。當進食後胃酸分泌增加,用餐後應間隔2至3小時再躺下,避免平躺時胃內容物逆流至食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常常發生胃痛、胃酸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感,即所謂溢酸、溢赤酸、火燒心),甚至連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也可能是長久胃酸逆流造成的,這些症狀也常是患者上門求診的主因。隨意服用胃藥恐引發腸漏,妨礙健康我發現不少這類患者在自己「感覺」胃不舒服或認為有胃酸症狀時,往往會自行服用胃藥制酸劑。要嘛自己去買、或吃家人朋友推薦的、或是以前剩下的。有些人由於症狀反覆發作,吃一般胃藥不見改善,又害怕做胃鏡檢查,寧願花多一點錢購買所謂「貴一點」、「比較好」的胃藥服用,而這類藥通常就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Proton pump inhibitor)。此外,另一類常見胃藥還有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或稱 H2 blocker)。 這2種胃藥的主要作用都是減少胃酸分泌,也是非常普遍使用的胃藥。許多人認為吃個胃藥沒什麼大不了,一有不舒服就吞一顆。事實上,這種情況正是必須小心的,因為在沒有經過醫師正確診斷的情況下,隨意服用這類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長久下來會使胃酸分泌不足,容易引發腸漏,妨礙健康。要知道,胃酸不是壞東西,不能逢酸就壓。胃酸是人體健康所必須,它有許多功用,包括:1) 幫助礦物質如鈣、鎂、鐵的吸收。2) 幫助維生素B12的吸收。3) 幫助維持胃內的酸性環境,消滅食物中的細菌及外來微生物。4) 胃酸正常分泌,才能讓胃內的酵素正常作用,幫忙將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利腸胃道的吸收。抑制胃酸分泌的PPI會改變腸胃道環境由此可以想見,一旦胃酸分泌不足,影響原本該有的功能時,長久累積,各種健康問題自然接踵而至。國際知名內科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 在2016年就刊登了文章,告訴大家使用PPI可能會增加急慢性腎臟病、鎂離子低下、細菌性腹瀉、肺炎、骨質疏鬆及骨折等風險。也有研究發現,PPI的使用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智症相關。另外,抑制胃酸分泌的PPI會改變腸胃道的酸性環境,影響生態,容易導致腸道中的細菌滋長,長期使用PPI的人,小腸中細菌過度生長(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風險比較高。胃酸分泌減少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要小心的是,長期使用PPI還可能會引發腸漏,甚至是「胃漏」,這是大家過去很少注意到的,因此特別容易被忽略。前段提到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就容易造成腸漏,而腸子一旦產生腸漏,就會增加體內慢性發炎和罹患脂肪肝疾病的風險,許多疾病也可能隨著腸漏而來。 除此之外,制酸劑的使用也和食物過敏有關。研究發現,接受3個月的質子幫浦抑制劑或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治療後,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因為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研究更顯示,Omeprazole(一種在臺灣也非常普遍使用的PPI,一般人熟知的商品名為 Losec)只要連續使用5天,就足以讓胃內的酸鹼pH值上升到5。腸漏容易造成食物敏感與過敏然而,胃內酵素在pH值介於1.8~3.2的環境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換言之,由於使用了PPI,胃酸分泌不足,無法維持理想的酸性環境,不僅無法達到殺菌的保護作用,更讓酵素無法發揮作用,影響食物蛋白質分子的消化,再加上腸漏,使得這些食物大分子的過敏原進入體內,自然容易造成食物敏感與過敏,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乳糜瀉。你一定無法想像PPI的使用有多麼普遍!據研究統計,美國在2013年有超過1500萬人使用PPI,光是花在PPI的經費全年超過100億美金,而且其中有將近7成的PPI使用者並沒有明確的適應症,還有大約1/4長期使用PPI的人其實可以停藥。在某些國家,例如美國,民眾甚至不需醫師處方籤(over-the-counter)就可以自行買到PPI。專家學者因此呼籲,應該減少不必要的PPI使用。不要一有胃酸症狀就吃強效的PPI臺灣的狀況呢?根據2015年的新聞報導,常見且普遍使用的PPI「耐適恩」(英文商品名 Nexium,成分為 Esomeprazole),在2014年20大暢銷藥物排行榜上排名第18名,年度花費達9.6億臺幣。事實上,臺灣市面上的PPI不只「耐適恩」一種。而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雖然未上榜,但它和PPI一樣會抑制胃酸分泌,影響胃內的酸性環境,應該更謹慎地使用。 門診時,曾遇到患者已經吃了1、2年的PPI,實在必須注意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建議針對自己的病情與健康狀況,和醫師好好討論治療策略,最重要的是從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著手改善,才能真正治根。千萬不要一有胃酸症狀,只想著趕快吃強效的PPI來抑制。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