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

「熟男殺手」攝護腺癌死亡率10年爆增4成!醫:逾3成確診已晚期

「熟男殺手」攝護腺癌死亡率10年爆增4成!醫:逾3成確診已晚期#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又稱為攝護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之一,其名列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好發年齡在60~80歲之間的男性,又有「熟男隱形殺手」之稱。泌尿科醫師指出,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在台灣有高達3成患者確診時已第4期,大幅減少患者的預期壽命,主因在於早期篩檢不夠普及。

定期監測睪固酮與PSA!攝護腺癌長效荷爾蒙針劑治療打前鋒

定期監測睪固酮與PSA!攝護腺癌長效荷爾蒙針劑治療打前鋒#攝護腺癌

隨著十一月的「Movember」運動逐漸受到關注,各界愈來愈重視男性健康,攝護腺癌防治也是當中很重要的議題。攝護腺癌是台灣中老年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尤其在5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家族遺傳因素的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時,癌細胞已經開始向其他部位擴散。針對晚期或有轉移風險的患者,早期發現與積極的治療介入至關重要。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指出,睪固酮濃度是攝護腺癌控制的關鍵,它可說是助長攝護腺癌細胞生長的重要因子,濃度越高,癌細胞的增長速度往往越快。透過荷爾蒙治療降低睪固酮濃度,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並延緩疾病進展。臨床證實,藉由長效型荷爾蒙針劑每三個月注射一次,能降低攝護腺癌死亡風險,為患者帶來穩定的病情控制和提升生活品質。此外,穩定的睪固酮濃度管理不僅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更能顯著減少癌症轉移的機率,讓患者在面對病情時更有信心。 攝護腺癌治療的重要指標──不只PSA,醫師強調「睪固酮」檢查同樣重要,應定期檢測 台灣目前對於攝護腺癌的篩檢方式主要是透過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檢測來進行早期篩檢,同時結合影像學檢查、病理切片,以及多種治療選項,包含手術、化學治療和荷爾蒙治療等。然而,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楊明昕醫師指出,PSA指數僅能作為一項指標,並無法全面反映攝護腺癌的進展狀況,從治療面來看,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與睪固酮濃度息息相關,如睪固酮濃度控制在<20ng/dL內,能延緩腫瘤病程進入去勢抗性的時間[1]。 許多研究證明,透過抑制睪固酮濃度的荷爾蒙治療,能有效減緩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其中,GnRHa(促性腺素釋放素促效劑)荷爾蒙治療更是治療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臨床統計顯示其對攝護腺癌的控制效果顯著,約有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睪固酮濃度降低,穩定病情、延緩癌細胞的進展[2]。楊明昕醫師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3~6個月定期檢測PSA與睪固酮濃度,以確保癌症控制,醫師也會依據病況調整治療策略。 降低睪固酮濃度且副作用可控制,醫籲減緩癌細胞生長為第一優先 針對攝護腺癌的荷爾蒙療法,長效荷爾蒙針劑被視為一項重大突破。臨床研究顯示,此類藥物可長期穩定地抑制睪固酮濃度,減少了攝護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研究亦指出,荷爾蒙療法在不良反應的控制上有顯著優勢,讓病人在治療上能有更好的耐受性。雖然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睪固酮濃度降低而出現情緒波動、睡眠困難甚至擔心有骨質流失等症狀,但透過專業醫師的介入,這些副作用大多可控制,對於生活品質影響不大,建議患者仍應把癌症治療作為第一優先考量。 長效荷爾蒙針劑的注射方式有肌肉注射與皮下注射兩種,肌肉注射與一般疫苗注射方式相同,能為患者減少肉芽腫或膿瘍等風險,在第一個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睪固酮濃度[3],且相較皮下注射所造成的睪固酮濃度波動較低,對於病情控制和整體存活都有幫助。 長效型荷爾蒙針劑成效顯著 不少晚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因控制不佳而導致疾病惡化,透過荷爾蒙治療打前鋒,及早使用,搶下治療關鍵更顯重要!楊明昕醫師舉例說明一名67歲的患者,平日作息正常,喜歡早起去公園散步,和老朋友下棋聊天,生活看似平靜安逸,但從幾個月前開始,他發現自己走路越來越吃力,腰酸背痛的情況時常發生。起初認為是年紀到了、骨頭老化所致,然而疼痛逐漸變得劇烈,走路的時候雙腿彷彿被千斤重石壓住,常常得停下來休息,才能勉強挪動步伐。直到某天他疼得幾乎站不起來,家人硬是扶他到醫院,安排了一連串的檢查,才診斷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及多處骨骼,PSA指數高得驚人。楊明昕醫師表示這就是攝護腺癌患者臨床常見情況:早期沒症狀,但癌症早在體內肆虐並轉移至身體各處,直到晚期才發現。所幸,在即時使用長效肌肉注射荷爾蒙針劑治療兩三個月後,患者的疼痛便大幅改善,癌症病灶也都控制良好,PSA指數也從原本的200多ng/dl,降到了2ng/dl以下。 查岱龍醫師強調,攝護腺癌的治療目前非常多元,若穩定控制的情況下,平均存活率可達五年以上。採取適當的治療且定期追蹤,不僅癌症病況能得到良好改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也可被控制,患者無需過度擔心。長效荷爾蒙治療的優點遠遠超過可能出現不適,並且對於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具有顯著的正面效果,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頻尿、夜尿、急尿⋯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泌尿科醫揭「1關鍵」

頻尿、夜尿、急尿⋯是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泌尿科醫揭「1關鍵」#攝護腺癌

83歲的蔡先生在與朋友討論攝護腺保健問題後,主動接受攝護腺癌篩檢,發現自己患有晚期攝護腺癌。另一位61歲鄭先生則是在一次感冒就醫時,醫師檢查發現尿液中有潛血,進一步檢查後意外確診為第3期攝護腺癌。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早期無症狀,50歲以上男性應進行至少1次篩檢,早期發現攝護腺癌。

別忽略爸爸操勞症狀,泌尿科醫學會串聯全台醫呼籲:下背痛、排尿異常等都可能是罹癌警訊

別忽略爸爸操勞症狀,泌尿科醫學會串聯全台醫呼籲:下背痛、排尿異常等都可能是罹癌警訊#攝護腺癌

台灣的中壯年男性往往被賦予陽剛形象,這樣的迷思也讓健康問題常因為隱忍而被忽略,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在父親節期間串連全台泌尿科醫師,啟動「男性健康關懷月」活動,期望透過關心爸爸的呼籲,提醒男性族群當身體有不適情況,特別是泌尿道問題,應該提早面對、勇於治療。

男性50歲後防「攝護腺癌」5大警訊症狀!泌尿科醫籲及早做1檢查

男性50歲後防「攝護腺癌」5大警訊症狀!泌尿科醫籲及早做1檢查#攝護腺癌

男性健康趁父親節來關心!中年過後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病痛,排尿異常、背痛、夜尿⋯等,以為只是壓力大過度操勞,小心攝護腺癌悄悄上身。泌尿科醫師提醒,男性「忍痛」能力較女性強,常常忽略身體健康狀況,使攝護腺癌發現時多已晚期;建議50歲以上攝護腺癌高危險群應及早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高達98%。

守護爸爸,對抗晚期攝護腺癌,三合一療法讓生命再「腺」曙光

守護爸爸,對抗晚期攝護腺癌,三合一療法讓生命再「腺」曙光#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近年來發生率急遽上升,已經有年輕化、普及化發展趨勢,特別是有家族病史的男性更是高危險群。由於早期攝護腺癌的徵兆不明顯,高達三分之一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不過隨著醫療進步,即便是晚期攝護腺癌仍可透過整合性治療達到有效延長存活期。 高雄榮總泌尿科陳盈伸醫師表示,晚期攝護腺癌惡化速度快,不僅疾病進展快,容易轉移至骨頭,導致病患疼痛造成生活品質低下,進而使病患死亡率升高。 晚期攝護腺癌治療一開始是以抑制男性睪固酮的荷爾蒙治療為治療基石,此時稱之為「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以「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來說,最早都是採用單一抑制男性睪固酮的傳統荷爾蒙療法,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便無法控制腫瘤,稱之為「荷爾蒙抵抗性攝護腺癌」,此時治療會相對棘手。如何延長攝護腺癌轉變成對賀爾蒙治療有抵抗性,延長整體存活時間,近期發展出透過注射傳統荷爾蒙抑制劑、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再加上化療的三合一療法。 國際已將三合一療法作為晚期攝護腺癌病患第一線療法之一 陳盈伸醫師表示,很多人擔心化療副作用,但在整體治療策略上,搭配化療的三合一療法對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的高風險攝護腺癌病患來說,卻是延長存活期的有效方式。他說明,化療介入時間相當重要,病患通常在第一階段注射傳統荷爾蒙抑制劑有效後,身體狀況也相較較佳,這時及時進行化療再合併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是持續消除癌細胞的重要關鍵。陳盈伸醫師指出,透過臨床數據觀察,三合一療法相較於單一治療來說,存活期甚至可延長1倍達5年以上,在癌症對荷爾蒙治療敏感性時介入較佳;也因此在國際的治療指引上,三合一療法已是晚期攝護腺癌的第一線治療選擇之一。 陳盈伸醫師也說明,以攝護腺癌的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來說,難免會有虛弱、發燒、白血球變低等副作用,但都能透過醫師積極監控與應變來減緩身體不適,且化療僅前期注射6次,後續就能安心接受持續性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因而換來更久、更好的生活品質。 透過個人化醫療計畫,患者仍可控制好腫瘤正常生活 陳盈伸醫師門診有一名50歲退伍軍人,從復健科轉診過來,在住院期間發現是攝護腺癌晚期已轉移至全身骨頭,就診時疼痛到必須坐輪椅攙扶前來,經評估與醫師討論,決定以三合一療法抗癌。初期六次化療同時合併服用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現已治療2年左右,除了疼痛度明顯改善至已可自行步行回診外,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從原來的8000 ng/ml 多降至0. 1 ng/ml以下 (正常值小於4 ng/ml),而且病患還透過自費攝護腺癌正子攝影造影檢查發現原來擴散全身的癌細胞已減少剩下零星幾處,已可利用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來進一步消除剩餘癌細胞。病患目前控制良好,對於能夠重回正常生活相當高興。 陳盈伸醫師鼓勵晚期攝護腺癌病友,現在的癌症治療已相當進步。以國際數據來看晚期攝護腺癌五年存活率有2成至8成的落差,關鍵就是在於治療方式;只要透過適合個人的治療計畫,做好副作用管理,台灣的晚期攝護腺癌6成患者平均存活期幾乎可達5年。晚期攝護腺癌病友只要配合抗癌治療計畫,也有機會可以控制疾病,回到生活正軌、找回健康。達到活得久,也活得更有尊嚴。 點我看更多衛教資訊:https://pse.is/69k88k

「守護爸爸最重要 一童愛腺沒煩惱」 攝護腺免費篩檢活動開始囉!

「守護爸爸最重要 一童愛腺沒煩惱」 攝護腺免費篩檢活動開始囉!#攝護腺癌

童綜合醫院守護民眾健康不遺餘力,多年來推廣攝護腺PSA篩檢,今年是第六年辦理免費篩檢服務,特地在父親節前夕舉辦「113年公益攝護腺PSA篩檢」啟動典禮,藉由活動喚起民眾正視攝護腺癌篩檢的重要性,共同為男性健康而努力。 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的發生率排名第四,在2021年攝護腺癌新個案人數近7500人,新發生病例已經為子宮頸癌的5倍多 這次活動由童綜合醫院與中華泌尿腫瘤關懷協會共同主辦,台灣安斯泰來製藥公司、台灣武田藥品工業公司、健喬信元醫藥生技公司、美商默沙東藥廠台灣分公司、台灣泰利福醫療產品公司、總達成貿易公司、友華生技醫藥公司等協辦,還有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東勢農民醫院與各配合醫療院所協助推廣,讓更多男性能夠獲得免費篩檢服務。啟動典禮除了童綜合醫院童敏哲總院長、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泌尿科許兆畬主等醫護同仁到場外,也邀請了台中市議會顏莉敏副議長、楊典忠議員、安昱診所吳哲安院長、秀傳亞洲微創手術教學研究院吳其翔副院長、國軍臺中總醫院健管中心暨門診部廖丞晞主任、台中市公教退休人員協會廖金船理事長、中華泌尿腫瘤關懷協會林其業常務理事等貴賓與會響應。 70歲張姓病友,在111年參加社區舉辦的攝護腺免費篩檢活動,篩檢後發現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指數為5.441ng/ml (正常值應小於4ng/ml),到童醫院經歐宴泉院長看診並切片檢查發現罹患攝護腺癌第一期,依病症與個人需求安排攝護腺癌海福刀手術,消融癌細胞後重獲健康,目前只需定期回診追蹤。62歲鄭姓病友,110年參加攝護腺免費篩檢活動,發現PSA指數為4.521ng/ml,但因異常值不高並門診檢查沒發現異常而不以為意,沒再進一步做檢查,沒想到逐漸感到解尿不順情況,112年因為泌尿不適狀況越來越嚴重,經童醫院歐宴泉院長看診,篩檢後發現PSA指數已高達10.17ng/ml,再進行MRI檢查後發現攝護腺有癌細胞,建議進行達文西攝護腺全切除手術,術後將檢體化驗確認罹患攝護腺癌第二期。 除了張姓與鄭姓兩位病友到場分享經驗、感謝童醫院多年舉辦攝護腺免費篩檢活動,服務且照顧各地區男性健康:另外也有多位病友到場共同呼籲,希望讓民眾了解PSA篩檢的重要性,切勿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讓預後效果更加顯著。 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表示,子宮經癌自從1995年開始進行子宮頸癌篩檢,直到2021年統計資料指出,經過了26年的篩檢加上疫苗的推廣接種,也促使子宮頸癌發生率降低了七成。但攝護腺癌在2004年的發生率已高於子宮頸癌,2021年發生率為子宮頸癌的5倍多,死亡機率也為子宮頸癌的2.5倍。目前攝護腺癌診治的挑戰及隱憂是發生率與死亡率都逐年增加,並且診斷年齡偏高,特別是晚期(第三、四期)病人也佔了總發生率的2/3,還有很多病患無法得到適切妥善的治療。 2022年攝護腺癌發生率已是台灣十大癌症排名第四,死亡率則名列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五,並且持續攀升。歐洲泌尿科醫學會與歐洲腫瘤醫學會對攝護腺癌的治療指引,表示篩檢要從50歲開始,並有家族病史民眾則應從40歲就開始篩檢;美國1988年就進行攝護腺篩檢,罹病後死亡機率也降低。但根據國際知名醫學雜誌依流行病學統計,全世界攝護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從2020年到2040年將增加一倍,且多發生在亞洲地區。 歐宴泉院長強調,國際知名醫學雜誌曾指出,有效降低攝護腺癌所帶來的傷害(較晚期癌症所發生的傷害包括尿滯留、貧血、腎功能不全、病理性骨折、下半身癱瘓、疼痛、需要接受化學治療,造成致命),就是實施早期診斷和有效的治療策略。如何讓台灣與國際接軌,降低攝護腺癌死亡率,就需要政府完善的公衛計畫,並醫院與各醫學會的相互配合,推動全面性大規模的篩檢活動,再彙整篩檢資料進行大數據數位分析,才能有效進行攝護腺癌治療。 童敏哲總院長表示,童醫院持續為男性健康把關,除守護民眾健康外,也照護醫院同仁與員眷的健康,8/5-8/9上午8:30到12:00,也將在梧棲院區一樓大廳進行免費PSA篩檢抽血服務,只要是50歲以上男性民眾,或40歲以上具攝護腺癌家族病史民眾,或本院員工、員工家屬,都可持攜帶健保卡(免掛號費、免空腹)到場進行檢查,鼓勵並歡迎符合資格男性踴躍參加。

六旬翁骨痛纏身 竟是晚期攝護腺癌 三合一療法燃起希望

六旬翁骨痛纏身 竟是晚期攝護腺癌 三合一療法燃起希望#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根據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1]顯示,為男性十大癌症中年增率第二高的癌別,每年超過七千人被診斷為攝護腺癌。 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泌尿腫瘤科呂育全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臨床約有三成病患在開始診斷時就已是第四期,可能會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等症狀。若有其他器官轉移,如骨轉移,可能也會有骨頭疼痛等現象。 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現況 由於男性荷爾蒙可能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以全身性荷爾蒙治療為主。傳統的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平均約兩年後就會出現抗藥性而失效,變成荷爾蒙抗性攝護腺癌,過去台灣患者平均總存活期僅38.4個月[2]。呂育全醫師說 明,過去這些已轉移的攝護腺癌病患,使用傳統荷爾蒙療法,5年存活率約只有3成。[3] 「直到七、八年前,晚期攝護腺癌除了傳統荷爾蒙治療之外,臨床還會加上化學治療或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近期的研究結果發現,三者合用效果更好。」呂育全醫師說,傳統荷爾蒙治療加上化學治療,已比過去單用傳統荷爾蒙治療再延長近17個月存活期。「若再加上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死亡風險可下降32.5%,疼痛進展的時間也能顯著延緩,並可延緩荷爾蒙抗性攝護腺癌的產生。」 目前以三合一療法(傳統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治療晚期攝護腺癌,4年存活率可達63%,5年存活率可提升至5成以上。 趁體力耐受力好 及早積極治療有望延長存活期 好消息是,自今年五月一日起三合一療法即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符合下列三項條件之二,即可申請三合一療法給付: 格里森分數大於或等於8分 骨骼掃描出現4個(含)以上病灶,且至少有一處為非中軸骨及骨盆腔轉移 內臟轉移 呂育全醫師分享一名60歲男性由外院轉來臺大癌醫中心就診,主訴排尿不順且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 ( PSA ) 過高,同時併有左側髖骨疼痛。患者接受切片檢查後,病理報告為格里森分數8分之攝護腺癌,全身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有多處骨轉移及淋巴結轉移。入院時PSA值為169。配合積極治療之下,4個月後PSA降至0.3,目前疾病獲得控制且仍在持續追蹤。 呂育全醫師提醒,「及早使用三合一療法可延緩荷爾蒙抗性攝護腺癌的產生,對治療效果有一定幫助。治療目標是將患者總存活期拉長,隨時代演進,新藥也會不斷開發問世,仍有機會為患者爭取更多存活時間。」 點我看更多衛教資訊:https://pse.is/65zm2m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