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全身癢不停一抓就留下紅腫的痕跡,著實令人困擾。開業皮膚科院長游懿聖於《癢、痛、感染 STOP!皮膚專科醫師傳授50堂健康課》一書中,整理蕁麻疹、濕疹、痘痘、禿頭⋯等皮膚病的相關知識,幫助讀者了解正確皮膚保健知識,有效改善癢、痛、感染等不適,不再為皮膚問題煩惱。以下為原書摘文:
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全身癢不停一抓就留下紅腫的痕跡,著實令人困擾。開業皮膚科院長游懿聖於《癢、痛、感染 STOP!皮膚專科醫師傳授50堂健康課》一書中,整理蕁麻疹、濕疹、痘痘、禿頭⋯等皮膚病的相關知識,幫助讀者了解正確皮膚保健知識,有效改善癢、痛、感染等不適,不再為皮膚問題煩惱。以下為原書摘文:
一位34歲的男性,結婚已經4年未避孕卻生不出小孩,平時多由女方來治療不孕症,但是一次陪診中發現先生習慣將筆記型電腦放在大腿上做事,常常一放就是一整天,而平時也常常穿著牛仔褲等較為悶熱的褲子,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建議筆電不要放在腳上,平時穿著就為寬鬆的衣物,再給予先生清熱利濕中藥調理,不到5個月夫妻即懷孕。 在台灣濕熱天氣變化無常,人體內濕氣和熱氣重,而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導致脾胃運化不佳的生活習慣更容易因為濕熱而導致不孕,蕁麻疹等疾病 因此祛熱排濕後,還是要調理脾胃功能。引起濕熱的因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外因就是氣候影響。當人體如果能夠調解濕和熱,它就不會影響到人體而導致疾病的產生。但是當身體狀況不佳不能把體外的濕和熱排出去就會引發疾病。內因則是人的體內一些因素容易生濕和熱。比如有的人喜歡吃辛辣的東西,包括辣椒、蔥、蒜等,都容易引起熱氣。還有工作壓力大,容易焦慮緊張,這些原因都是引起體內熱氣重的一個原因。 康涵菁中醫師表示常常穿著牛仔褲等較為悶熱的褲子,與筆電放在腳上對睪丸與精蟲來說就是個濕熱的環境,加上平常飲食也有關係,過食肥甘辛辣炙烤的食物,容易導致腸胃發生積滯而痰濕內生,痰濕於體內鬱久化熱,濕熱容易蘊積於人體的生殖泌尿道系統,阻遏命門之火,可能會引起陰囊溫度升高、前列腺炎、輸精道梗阻、精子凝集致使活力不足,嚴重的話濕熱痰濁容易讓精子品質與活動力不佳而造成不育。當發現有小便短赤、淋漓澀痛、尿頻便秘、體胖神疲、口乾口苦,容易疲勞等症狀就要有警覺,這就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濕氣重與脾胃與新陳代謝功能有關,治療濕熱,首先要分清體質的正虛和邪實。正虛是抵抗力不足,邪實就是體內的濕熱多寡。“體內有濕熱了,應該排泄,當身體虛了以後,濕熱就不能排出去了,就會停留在體內,疾病就會產生。”因此,要把熱和濕清除體外,必須先清候補補,先把濕熱排出去,再來調理脾胃。這也是中醫治療不孕症的一種方式 很多人常常誤以為不孕症只能運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其實中醫著重在於辯證論治,有時只是生活習慣的調整,就可以改變身體現有的狀況,所以正確與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治療的一部分,特別是在不孕症的範疇,很多時候不能生育的原因不一定在女方,男方也必須來診症並進行對証治療。通過對男女雙方的正確診症及有效治療,就能排除不利孕育的各種因素,增加受孕的機會。
隨時都要擔心肚子痛到像生產痛,甚至喉嚨腫痛無法呼吸,當心可能罹患罕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一名35歲壯男突然休克昏倒,送醫診治意外發現自己為HAE患者,天天擔心發病像不定時炸彈。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提醒,此病經常與過敏、蕁麻疹混淆,但若未及時治療恐致命,可透過3大症狀特點來分辨。
30歲小芳因發燒和全身持續5天又癢又紅的疹子,住家附近診所當蕁麻疹治療無效後,轉診皮膚科醫師發現,小芳身上多處的皮疹雖像蕁麻疹,但卻多了紫斑樣變化,同時也觀察到她有甲狀腺腫大、呼吸急促和心搏過速的症狀,抽血檢查發現甲狀腺素過高及抗甲狀腺抗體,配合皮膚切片結果後,診斷為甲狀腺亢進併發的蕁麻疹性血管炎。
50歲陳先生因喉嚨痛、全身倦怠和畏寒至住處附近診所就診,被當成一般感冒治療,吃了兩天感冒藥之後,全身竟起大片紅疹,送至外院被診斷為對感冒藥的藥物過敏,停服感冒藥後情況卻持續惡化,身上皮膚多處起水泡合併剝落糜爛,口腔黏膜破損流血和視力模糊,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藥物過敏反應。
皮膚過敏很不好受,除了看醫生擦藥之外,其實也可以透過「手工皂」來舒緩。創作與教學手工皂資歷超過18年、手工皂達人陳婕菱於《漢方植萃手工皂運用》一書中,匯集多年製作中草藥複方天然皂的技法與心得,透過漢方植萃手工皂,幫助民眾緩解皮膚乾癢、紅腫熱痛⋯等皮膚問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30多歲林先生,健康檢查時發現有幽門桿菌感染,近期也不時有腹痛、腹脹感,因此至胃腸肝膽科就醫,醫師檢查他除了幽門桿菌感染外,還有腰圍超標,血糖、三酸甘油脂偏高等問題,同時也屬於代謝症候群病患。醫師指出,目前研究已證實,幽門桿菌除了是胃癌、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也與缺鐵性貧血、代謝症候群和慢性蕁麻疹,有一定關聯性。
54歲的陳小姐,過去有蕁麻疹病史,原已狀況穩定不需服藥,直到今年得新冠肺炎後,咳嗽及呼吸道症狀雖逐漸康復改善,但幾天後卻開始皮膚搔癢、出現一小小塊突起,至皮膚科就診後診斷為蕁麻疹復發,且此次復發比起以往的蕁麻疹還更加嚴重,因此緊急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