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

蕁麻疹反覆發作 大人小孩不同原因

蕁麻疹反覆發作 大人小孩不同原因#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8歲小女孩無特殊病史,但這半年來卻反覆蕁麻疹發作。發作時,癢疹遍布頸部、軀幹及四肢。期間,在診療院所治療做過敏原測試,陸續服用口服抗組織胺及類固醇藥物控制症狀,但病程仍反覆發作未能緩解。經安南醫院透過身體理學及抽血檢查後,發現甲狀腺素低下與促甲狀腺素偏高,再進一步做甲狀腺超音波,確診為「橋本氏甲狀腺炎」。在甲狀腺素的補充後,甲狀腺功能維持穩定,蕁麻疹也消弭無形了。 30歲女護理師,一年來也是反覆蕁麻疹發作,其病灶分布於身體及四肢,往往一個禮拜發作三、四次,期間也做過敏原測試,但未找到特定的過敏原。由於奇癢難耐,每次發作時皆使用口服或注射型抗組織胺治療,求診安南醫院,經詳細問診及抽血檢測後,發現有高效價的自體免疫抗體,確定診斷為「自體免疫疾病-休格蘭氏症」,也就是所謂的「乾燥症」。經免疫調節藥物控制乾燥症後,蕁麻疹也不藥而癒了。病程在6週內為急性蕁麻疹安南醫院兒科兒科賴以修醫師表示,蕁麻疹依病程長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通常是因為接觸到過敏原而引起,病程不超過6個禮拜,而後者是指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個禮拜以上,以上兩位病人皆為慢性蕁麻疹的案例。 賴以修也說,不論是兒童或成人都有可能發生慢性蕁麻疹,而就好發率而言,女性是男性的兩倍。慢性蕁麻疹的症狀大部分侷限在皮膚,任何部位都可能有癢感的丘疹,夜晚尤其極癢難眠。8成多的慢性蕁麻疹病人往往找不到發病原因,亦稱慢性特發性蕁麻疹。幸好一半以下的病人在發病之後一年痊癒,平均發病病程約2到5年。有些病人尚有全身性的症狀,如頭痛、疲倦、關節腫痛、呼吸喘鳴、心悸及腸胃道症狀。治療原則為避開誘發蕁麻疹之因子,藥物以抗組織胺為主,劑量可逐漸增加至一般劑量的4倍,如治療兩個月後無改善可考慮用生物製劑或免疫調節藥物來處置。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週 應盡快諮詢醫師做詳細檢查賴以修醫師強調,有約2成的慢性蕁麻疹病人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包括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溼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乳糜瀉等)、甲狀腺疾病、慢性感染(如胃幽門螺旋桿菌、A型肝炎、及C型肝炎等)、特製食物(含辛辣、發酵、及酒精成分者)、甚至跟惡性腫瘤等都有相關。因此,在處置這類慢性蕁麻疹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出發病的病因,從根本原因治療,蕁麻疹自然就會痊癒。若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個禮拜,就要趕快諮詢醫師做詳細的檢查,找出根本病因才是上上之策!

想擺脫蕁麻疹 就靠中醫這個秘方!

想擺脫蕁麻疹 就靠中醫這個秘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囉嗦又常找不到病因的皮膚過敏反應,不具有傳染性,患者常不定時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嚴重的時候連眼皮、嘴唇也會水腫,甚至引起呼吸困難,需要立即掛急診就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相較於西藥使用抗組織胺,中藥改善體質調整免疫,讓蕁麻疹不再復發。36歲蔡小姐,於一個月內不明原因發生「蕁麻疹」,尤其在半夜入睡前發作最嚴重,到早上皮膚又恢復原狀,至中醫就診發現皮膚有抓痕、出血點,劃痕試驗為陽性,予以「換膚方2.0」一天早晚服用兩次,晚上發作搔癢時立刻服用一包,於服藥後一小時內團塊退去,且搭配中藥龍膽瀉肝湯做治療,服藥一個月後蕁麻疹已無發作,之後再服兩個鞏固療效,目前蕁麻疹已痊癒不需治療。蕁麻疹分為2種:1.急性蕁麻疹:來得快也去得快,約7天內症狀會消失,可能的原因包括食物如海鮮以及藥物,只要遠離病源就不會再發作。2.慢性蕁麻疹:蕁麻疹會反覆地出現,時間上超過6周以上,原因又可以分為物理性蕁麻疹及自體免疫性蕁麻疹。蕁麻疹大多由過敏引起,主要可分為六類,食物過敏(海鮮、酒類、蛋等引起)、藥物過敏(抗生素、止痛藥、安眠藥等引起)、感染(受傷所造成的過敏)、空氣懸浮物過敏(花粉、粉塵、貓狗毛等引起)、自體免疫系統(甲狀腺、內分泌系統等引起)、物理(陽光光線、空氣冷暖、壓力等引起)。常見是由食物或藥物引起,很多人會想抽血測過敏原,但抽血結果雖表示對此類食物過敏,卻不代表蕁麻疹發作的原因。連翹能避免血管性水腫 能減緩蕁麻疹的搔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指出,「換膚方2.0」多了「連翹」這味藥,對蕁麻疹的幫助更大,原因在於連翹在現代醫學研究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效果,能夠避免血管性水腫,故能減緩蕁麻疹的搔癢,原有的荊芥、防風可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配合知母、石膏、黃芩解熱抗發炎,均能讓搔癢感減輕,苦參、生地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治療蕁麻疹的病根,身體免疫恢復正常,蕁麻疹也不會發作。蕁麻疹的生活注意4要點:一、蕁麻疹的原因不易找出,常見從急性蕁麻疹變成慢性是由於沒有規律的服藥所導致,因此服藥不是有癢才吃藥,不癢就不吃,反而讓蕁麻疹難以根治。二、睡前發作的蕁麻疹,務必在發作前上床就寢,晚睡會讓身體的免疫力降低,常見患者越晚就寢,發作越厲害,晚上睡眠時間不夠,白天要找時間休息,休息時間不夠,蕁麻疹自然好得慢。三、飲食上中醫可根據體質區分寒或熱或濕,分別有相對應減少攝取的食物,還有減少食用人工添加物的食品,要多食用新鮮的蔬果。四、緊繃的心情放鬆,搭配藥物做治療,是有機會根除蕁麻疹的。

季節轉換好發過敏 中醫緩解蕁麻疹

季節轉換好發過敏 中醫緩解蕁麻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季節轉換,又到了讓家長擔心的過敏好發時期。4歲的小璇在幼兒期就有過敏性鼻炎,從去年6月爆發急性蕁麻疹,必須持續服藥來控制皮膚紅腫、癢症狀。一旦停藥就會復發,並常在夜間因不舒服哭醒而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經過中醫針對小孩過敏體質進行調養後,一併改善蕁麻疹與鼻子過敏的問題。蕁麻疹過敏源可能來自食物、藥物、感染等等大林慈濟中醫部婦兒科主任陳柏全表示,季節交替之際,常見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等過敏疾病。蕁麻疹是因身體接觸到一種或多種過敏原引起,過敏原可能來自食物、藥物、感染、物理性刺激、吸入性過敏原、情緒、內分泌、自體免疫疾病或腫瘤等因素造成。急性、慢性蕁麻疹 中醫治療用藥不同針對蕁麻疹的治療,陳柏全主任說明,急性蕁麻疹多屬風、溼、熱的範圍,治療以疏風、清熱、化濕中藥為主;至於慢性蕁麻疹則以血瘀、氣血兩虛、脾胃虛寒、陰虛熱盛為多,處方以活血化瘀、補益氣血、溫中散寒、清熱滋陰中藥來調理。也可配合針刺或放血療法治療,但因個人體質不同,患者應尋求中醫師辯證治療。蕁麻疹患者應避免奶、蛋、海鮮等食物陳柏全主任呼籲,蕁麻疹患者平日應宜免牛奶、蛋、魚、蝦、蟹、蔥、韭、竹筍、芒果、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或注射,並積極找出和去除或避免病因。像上述案例小璇的過敏原是海鮮、花生、巧克力、香菇、橘子等,只要避免食用,保持情緒安適來調節,並加強體能鍛鍊,適應氣候冷熱變化,將有助病情的緩解。

小兒易過敏 中醫調理揮別急性蕁麻疹

小兒易過敏 中醫調理揮別急性蕁麻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9歲小男童,從小就有鼻過敏的問題,前陣子突然全身起紅疹非常搔癢,抓到破皮流血,晚上都睡不好,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家長帶其前往中醫診所看診, 醫師表示該名男童屬過敏體質,在天氣過熱或是過冷、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或者黴菌)、飲食作息不正常時,就非常容易引發急性蕁麻疹。以中醫治療一個月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體內濕熱、腸胃功能弱 會表現皮膚過敏症狀收治這名男童的中醫診所副院長陳照青中醫師表示,皮膚是人體的排泄器官,透過臨床觀察,許多孩童長期脾胃濕熱的問題,便會表現於皮膚,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通常這類型的小朋友喜歡吃烤炸之食物或長期喜喝冷飲,又長期有便祕的問題,一般孩童每日的排便次數應為一至二次,但是這名小朋友約二至三天才排便一次,有長期便秘的問題。肺主皮毛 調理脾、肺為治療重點另外,中醫觀點認為,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除了原有的鼻子過敏外,夏天經常吹冷氣或是電風扇,也容易造成外感風寒,風寒侵襲皮膚,是導致該名男童急性蕁麻疹的主要原因。陳照青中醫師指出,這名男童治療要著重在脾胃以及肺的調理,用藥以辛溫解表及通腑瀉熱為主,包含辛溫解表的桂枝湯加麻黃,通腑瀉熱的炙甘草、大黃,涼血解毒的牡丹皮、金銀花以及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白鮮皮、防風等等。火針、針灸、線灸合併治療 具驅風涼血、解毒效果陳照青副院長進一步說明,除了中藥調理以外,中醫也經常使用火針、針灸或是線灸等方式合併治療,曲池穴、血海穴等穴位都具有驅風涼血、解毒的效果,對於治療皮膚疾病都有相當顯著的成效。少吃易引起過敏食物 適當流汗平衡體內外溫度為避免蕁麻疹反覆發作,陳照青副院長建議,平時應少吃加工食品,避免攝取烤炸或甜品,另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也需特別留意,如帶殼海鮮、蛋奶類、堅果類,或是鳳梨、芒果等,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夏日在冷氣房也盡量避免冷氣直吹頭部或軀幹,另適當的流汗也能有效幫助身體散熱,平衡體內外的溫度。體質失衡易受邪氣侵襲 勿用來路不明偏方或草藥陳照青中醫師提醒,若家中的小朋友屬敏感體質,有排便問題、經常腹痛、怕冷或怕熱、鼻過敏的情形發生,即代表體質失衡,尤其在腸病毒或是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過敏體質的孩童更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平時應做好保養、注意清潔衛生、維持正常的飲食作息,防止外在病邪入侵體內,若皮膚出現搔癢難耐的狀況,切勿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或草藥塗抹浸泡,請立即尋求合格中醫師診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過敏體質少年 中醫調理改善蕁麻疹

過敏體質少年 中醫調理改善蕁麻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早上起床噴嚏打不停,能停下來時卻又鼻塞或鼻水流不停,忽冷忽熱的天氣讓許多人的過敏特別嚴重。台北市一名國中三年級的男學生原本就有過敏體質,壓力一大還會合併蕁麻疹發作,全身發癢夜晚也睡不好,嚴重影響白天學習專注力與體力;中醫診所台北院區副院長吳依凡中醫師說明,以中醫觀點,肺主皮毛,肺臟宣發衛氣於皮表,所以皮膚與肺可以說是排泄的出口,當身體寒濕重又排泄不佳,鼻子與皮膚就開始出現狀況。清熱利濕藥物排除寒濕 持續暖脾胃利水通經絡吳依凡中醫師進一步說明,這位男同學除了本身是過敏體質外,運動後又喜歡喝大量冰飲解渴,而肺與大腸相表裡,冰飲加重了腸胃的寒氣,當學校每週的小考來臨,壓力一大、熬夜,蕁麻疹就馬上發作,身體更加虛熱。吳依凡中醫師一開始以清熱利濕的藥物如苦蔘根、牡丹皮等藥物,先排除他體內嚴重的寒濕狀況,兩週後回診,虛熱狀況穩定,蕁麻疹發作的次數與天數也改善,再調整以苓桂朮甘湯為主,持續清熱調理,茯苓、白朮可讓腸胃功能恢復暖脾胃,加入桂枝利水通經絡,治療後蕁麻疹與鼻過敏的狀況大幅改善,目前只須每月回診追蹤並調理體質,上課與睡眠都回復正常。迎香穴常按可緩解鼻塞 薑茶不建議長期飲用台灣鼻過敏患者非常多,加上空汙嚴重時,發作越發厲害,吳依凡中醫師建議,按摩鼻旁的迎香穴可以稍微緩解鼻塞的症狀,按摩時朝著鼻根推,以有痠脹為宜,飲食方面須避免生冷寒涼、減少造成身體寒濕的成分,也可減輕鼻過敏發作的頻率。另外,這幾天天氣轉冷,很多人會飲用薑茶,但是,吳依凡強調,小孩大多屬純陽體質,體內的先天陽氣非常旺盛,如果飲食太多熱性的薑,有可能會過於燥熱而導致大便乾燥,或者過於躁動影響睡眠;而大人因為身體狀況比較複雜,通常是寒熱交雜,即使是表現偏寒濕的過敏症狀,也不建議長期飲用薑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腸漏症的關鍵 腸道裡也有塵蟎!

腸漏症的關鍵 腸道裡也有塵蟎!#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塵蟎,大概是許多人一提到過敏時,第一個想到的過敏原。根據報告,塵蟎確實是臺灣最重要的急性過敏原,會引發各種上呼吸道症狀,例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嚴重的話甚至會誘發氣喘,導致呼吸困難。據統計,有高達80%的氣喘患者對塵蟎過敏,至於其他過敏疾病如結膜炎、皮膚溼疹、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也都可能因為接觸塵蟎而被誘發。塵蟎的分泌物、蟲卵都可能引發過敏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溫度約20到30ºC,溼度約60%到80%的環境,最適合塵蟎生長,而臺灣的氣候正好是塵蟎所愛,所以塵蟎可說是無所不在。塵蟎體積小,重量輕,可能飄散於空氣之中,牠的分泌物、蟲卵、屍體碎片、排泄物都可能會引起過敏,難怪是引發許多人急性過敏症狀的兇手。但是,你以為塵蟎只是這樣嗎?只會影響呼吸道?頂多讓你難過半天、擤擤鼻涕、打打噴嚏、吃吃藥就沒事了?那你就太小看塵蟎了!根據2016年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腸胃學》(Gut)的研究報告,塵蟎並非只在我們的呼吸道被發現,也不只影響我們的呼吸系統。研究證實,在我們的腸胃道裡,也發現了塵蟎過敏原的存在!更糟糕的是,牠並不是相安無事地從糞便中被排出來,而是會破壞腸道黏膜細胞的緊密連結,造成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形成腸漏,還會引起發炎反應。過敏症狀的人塵蟎可能是共同元兇我們周遭的環境到處都有塵蟎,正因為它無所不在,又散布於空氣中,我們可能不經意就吃進肚子裡,或者吃到被塵蟎過敏原附著汙染的食物。從研究看來,塵蟎的過敏原能夠通過腸胃道消化液的重重考驗,在我們的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甚至直腸都發現得到牠的蹤跡!學者還認為,這項發現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許多有過敏症狀的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症或腸躁症的風險相對來說比較高,因為塵蟎極可能就是共同元兇。而無所不在的塵蟎,可能也是造成氣喘及發炎性腸道症盛行率不斷升高的原因之一。既然塵蟎不只影響呼吸道、誘發氣喘和鼻炎,還可能影響腸胃道,造成腸漏,而腸漏又會增加體內發炎,罹患慢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影響健康甚鉅,那到底該怎樣避開塵蟎呢?定期清洗、曝曬寢具、衣物和家具有助防治過敏既然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我們反其道而行就是了。例如將室內溼度控制在50%以下,讓塵蟎無法生存;或是利用高溫的熱水清洗,60ºC的熱水大約30秒即可殺死塵蟎;或是定期清掃室內,避免人體的皮屑、室內昆蟲的排泄物或屍體、發霉的食物等,成為塵蟎的食物來源。夏天的溫熱潮溼可謂塵蟎的最愛,最好定期清洗、曝曬寢具、衣物和家具。若有飼養寵物也要格外注意,貓狗的皮屑同樣是塵蟎的食物來源,定期清洗打掃更顯重要。以上各項措施,都有助於防治塵蟎,避免誘發過敏及發炎疾病。(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張小姐在清理冰箱時,發現放了3個月的韓式泡菜還沒吃完,覺得不想浪費,所以當作配菜吃下肚,沒想到隔天起床時眼皮出現腫脹感,眼周皮膚出現紅色疹塊,之後紅疹區域逐漸擴大,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患者是因為食物過敏而引發蕁麻疹,注射抗過敏藥物後,症狀已緩解。食物變質導致皮膚過敏春節連假客人多,家中時常都會準備滿桌的菜餚、點心,但一次購買太多食材,放進冰箱太久就會忘記,導致過了幾星期或幾個月後才發現,此時將食物吃下肚,不僅可能造成胃腸不適,還有可能因為食物本身變質而導致皮膚過敏或蕁麻疹的發生。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患者吃的韓式泡菜為醃製品,經過分裝又放置過久,導致蛋白質腐敗,經腸胃道進入身體後產生過敏反應,如果延後就醫治療,不僅紅疹部位將擴增,可能連嘴唇都會紅腫。注意添加成分 防止身體過敏李俊諒醫師呼籲,過期食品或放置過久的食物,就算有冷藏也切勿因怕浪費而食用,民眾也要注意保存方式與保存時間,避免吃下腐敗食物而造成腸胃不適,或者引發過敏情況。另外,也要特別注意醃製或加工等食物製作時的添加成分,防止吃下會引發自己身體過敏的食物。雖然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常發生在嘴唇、眼皮和手腳掌等部位,但是若發生在喉嚨時,病人可能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別亂吃! 小心蕁麻疹找上門

別亂吃! 小心蕁麻疹找上門#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1歲5個月的陳姓男童,跟著父母親到泰國餐廳吃晚餐,家長隨手拿了月亮蝦餅給孩子吃,睡覺前小朋友身上出現一兩處紅疹,媽媽以為是被蚊子叮咬,所以並沒有特別在意;沒想到隔天身上開始陸續長出紅疹,連臉上也滿佈,男童變得比較燥動易哭鬧,讓家長非常擔心,趕緊帶孩子到小兒科看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診小朋友長出紅疹是因為急性蕁麻疹所造成,口服藥物治療後,紅疹就慢慢消退而痊癒。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分為急性與慢性(發病持續6周以上),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可能誘發過免的各種因素(如食物包過食品添加物、藥物、感染、吸入物如空氣污染PM2.5、接觸物等)很難完全避免,所以過敏疾病在現代社會中才很容易發生。發生在喉嚨氣管 恐會胸悶甚至危及生命蕁麻疹臨床表現主要會出現紅色或粉紅色、大小不等在皮膚上的突起疹,是因為當身體接觸到一種或多種過敏原時,造成皮膚、粘膜小血管急速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大部分也會伴隨著癢感,非常不舒服,但若小血管急速擴張的部位不是出現在皮膚表層,而是發生在喉嚨氣管時,患者就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觀察接受程度  一次只給一種食物海鮮雖然是容易引發過敏食物之一,但卻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DHA、EPA等),所以不用刻意避免讓孩子食用,只要循序漸進調整副食品順序,並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先給予魚肉等單純食物,之後再少量給予帶殼海鮮或貝類等複雜食物,觀察接受程度,並且一次只給一種食物,特別注意外食時,不要輕易給予嬰幼兒吃從未吃過的食物或菜餚,以避免誤食參雜有誘發孩子過敏的食物成分,或菜餚食材不新鮮而導致不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