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

新冠肺炎加重肺病患者病情,恐加速肺功能惡化!胸腔科醫:即便輕症一旦染疫後續咳、呼吸急促更難醫

新冠肺炎加重肺病患者病情,恐加速肺功能惡化!胸腔科醫:即便輕症一旦染疫後續咳、呼吸急促更難醫#氣喘

儘管新冠肺炎感染已朝輕症發展,但對慢性肺病患者來說,一旦染疫所造成的肺部破壞力卻是不可輕忽,胸腔科醫師提到,像是COPD、肺纖維化患者一旦感染不僅會引發既有疾病惡化,即便提早投以抗病毒藥物,臨床上仍會造成肺功能下降、復原時間更久,甚至有些本來還能使用氧氣下簡單活動的病患變成需靠呼吸器才能活命。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今年度新冠肺炎表現與2019年一開始致命性很強的型態有些不同,過往是發燒幾天就爆發導致呼吸急促甚至呼吸衰竭等狀況,但由於病毒株的改變,現在新冠肺炎症狀比較像感冒如喉嚨痛、發燒等呼吸道症狀,但值得注意的是,特定高風險族群仍可能會惡化進展成重症。 肺部疾病患者感染新冠最怕留下不可逆影響 臨床上觀察肺部疾病患者染疫後其實最擔心的是後續後遺症,古世基醫師說明,即便是急性期是屬於輕症,但肺部一旦處在發炎的狀態,呼吸道黏膜狀態變差更容易讓痰液堆積在局部,而造成咳嗽、痰多,即便是感染恢復後也不乏會留下喘、胸悶等問題,也影響到原來的疾病控制;也因此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COPD、肺纖維化、或氣喘等,施打疫苗絕對是首選的主動防護。 古世基醫師表示,除了肺部疾病患者,其他像是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有症狀時建議先快篩,即便是陰性隔2天也要再快篩一次,提早了解是否感染,才能盡快就醫服用抗病毒藥物,減緩後續症狀發展的嚴重度。 古世基醫師提到,新冠肺炎感染仍然相當盛行,以台大醫院急診的臨床案例來看,7、8月發現嚴重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很高比例是新冠肺炎感染,傳染途徑通常來自家人,甚至變成居家群聚交叉感染。因此,若有家中有年長者或免疫力差的患者,要特別留意,同住家人最好施打疫苗保護自己與家人,若出現症狀時也要特別注意,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同住家人。 流感、新冠疫苗合併施打是保護高危族群最好方式 隨著秋冬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到來,新冠肺炎與流感合併感染會導致感染相當嚴重,古世基醫師表示,這兩個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是相似的,呼籲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可合併施打,兩者疫苗不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保護力,可帶來雙重保護;如果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治療、使用生物製劑的對象,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適當的施打時間。以嚴重氣喘患者為例,打生物製劑比較擔心藥物會影響疫苗接種的保護力,但通常兩者只要間隔1週以上就沒有太大問題。 古世基醫師也呼籲,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除了施打疫苗外,日常也別放鬆防疫警戒。門診就有70幾歲肺纖維化的患者,本來病情都控制穩定,雖然氧氣交換的功能比較不好,平時只要戴氧氣設備還可以簡單活動,結果感染新冠肺炎後變成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呼吸衰竭必須插管,且因肺部感染讓肺部纖維化狀況更差,現在只能依賴呼吸器住在機構療養。 古世基醫師提醒,即便是一般民眾在人潮密集地方仍建議配戴口罩,維持勤洗手的習慣。至於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除施打疫苗外,建議還是要持續訓練身體的耐受度,且最好是選擇在空氣流通的空曠處適時進行運動較為妥當。

過敏兒患中耳炎風險倍增!醫揭「●●歲以下當心」耳朵痛、耳鳴速就醫

過敏兒患中耳炎風險倍增!醫揭「●●歲以下當心」耳朵痛、耳鳴速就醫#氣喘

3歲的小潔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病情穩定追蹤中,但近日因換季出現喘鳴聲加重及鼻涕增多。醫師診斷為合併上呼吸道感染,並建議追蹤症狀。2天後,小潔因發燒和嚴重咳嗽回診,檢查發現雙側耳膜充血,診斷為中耳炎合併氣喘急性發作。經給予抗生素和氣喘藥物治療後,5天後回診時,小潔已退燒,症狀顯著改善。

中年男子喘吁吁,X光照出心臟「腫大如文旦」!研究估台心衰患者成長率將達124%  醫籲及早篩檢、共管心糖腎

中年男子喘吁吁,X光照出心臟「腫大如文旦」!研究估台心衰患者成長率將達124% 醫籲及早篩檢、共管心糖腎#氣喘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供給器官,一旦罹患心衰竭,宛如失去核心馬達的機器人般,無法正常運作。然而心臟功能衰退或疼痛的感覺,往往容易與胸痛或其他器官不適混淆,使多數民眾難以察覺而延誤就醫。一位50歲中年男子長期出現明顯水腫與氣喘吁吁的症狀,後期甚至無法躺平睡覺,緊急就醫後安排X光檢測,才發現應為自己拳頭大小的心臟已腫大到一顆文旦般大,這位患者檢測心臟超音波時射出分率(EF)竟僅10%!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提醒,心衰竭不僅會造成頭暈目眩、認知功能失調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且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危險性不容小覷。 研究預估,2050年時台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1,屆時將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生產力。趙書平醫師指出,能否早期篩檢並確診才是左右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近年心衰竭已有多種治療藥物問世、更有能兼顧心糖腎的藥物加入治療行列,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患者仍有機會穩定症狀、逆轉心臟功能,近期適逢9/29世界心臟日,趙醫師鼓勵民眾及早關注心臟健康、積極治療,重拾光彩人生! 心痛不如馬上行動!心衰竭沈默難察覺 醫提醒:「五大類人」要注意 衛福部資料指出,台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五年死亡率高達50%,可說是我國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心衰竭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滿足身體需求,趙書平醫師說明:「心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尤其患者躺下時感覺更喘,這時更應及早就診,避免延誤治療。」醫師提醒,患者時常將累喘症狀與工作勞動所造成的疲勞混淆,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隨心臟功能不斷衰竭,最終引發患者失能或死亡,因此,建立民眾對於心衰竭的正確認知更加重要。 趙醫師亦強調,若民眾有吸煙、飲酒等習慣,或符合以下五大高風險族群類別,更需積極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衰竭風險,五大族群包括:中高齡者、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腎臟病患與糖尿病患,都應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心衰竭。 心衰竭患者年年增!心糖腎共管成國際趨勢 定期X光、心超可能是「救命稻草」 心衰竭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民眾感知度不高,往往是造成錯失黃金治療期的主要關鍵,所以,從共病著手預防心衰竭,逐漸成為近年來國際治療上趨勢。數據指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證實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顯見「共病共管」成為當今心衰竭治療重點。 有鑑於此,近年醫師們也會針對高風險族群患者提供更多共病衛教與管理方針,以降低心衰竭對台灣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性。趙書平醫師表示,包括台灣近期賴清德總統提出的「健康888計畫」,就是旨在透過健康教育、病友支持和定期檢查來幫助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醫師補充,過去曾遇過患者雖為高風險族群、但因對心衰竭症狀不了解,且未有定期篩檢習慣,最終就醫時心臟已十分腫大,導致治療更加困難。所以除了對患者建立基礎衛教認知,高風險族群患者更應注重定期健檢,並可加做心電圖、胸部X光及心臟超音波,及早阻險護心。 9/29世界心臟日一齊守護心健康!共病治療更有效 助病友重拾光彩人生 心衰竭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常見藥物包括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SGLT2抑制劑、利尿劑等。近年隨共病共管成為評估標準。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因同時具有保護心臟、預防腎病變的效益,目前也成為國內外指引推薦的心衰竭患者標準治療藥物。趙書平醫師説:「這樣的藥物在心、糖、腎共病管理中具扮演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患者治療後可減少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糖化血紅素顯著降低,也能有效降低腎衰竭風險、延長患者生存期,足見目前藥物發展對心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全面性。」 近期適逢9/29世界心臟日,趙醫師提醒,民眾除了應認識心衰竭基本症狀,日常也可以透過穩定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來維持心臟健康,最重要的是要搭配定期健檢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測自身心臟功能是否正常,而對共病或心衰竭患者來說,呼應共病共管概念,若想穩定控管心衰竭,則應同步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定期服藥、禁菸禁酒,以利共同管理心、糖、腎風險,守護心健康。

秋冬換季好發氣喘,全台200萬人中招!醫:溫差「逾●●度」恐急性發作

秋冬換季好發氣喘,全台200萬人中招!醫:溫差「逾●●度」恐急性發作#氣喘

秋冬換季是氣喘、過敏的好發季節,統計指出,全台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每5名氣喘患者就有1人控制不佳,21%未定期回門診追蹤。醫師提醒,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出現喘、悶、咳等3大典型症狀,可透過過敏原檢測找到致敏關鍵,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有助避免氣喘發作。

肺積水中醫有解方 發汗利小便是關鍵

肺積水中醫有解方 發汗利小便是關鍵#氣喘

肺積水,又稱為「肺水腫」,指肺臟的微血管壁有受損現象,血液或組織液滲入肺部,累積過多水分,產生水腫症狀,造成積水,症狀會出現呼吸困難以及呼吸急促的強烈不適感。其他症狀有可能包含氣喘、盜汗、嚴重咳嗽、頭痛、頭暈、胸悶痛、心悸、下肢腫脹等情形。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說明肺積水是屬於中醫「飲」的範疇,尤其是「懸飲」和「支飲」類型。最早在中醫古籍《內經.素問.五常致大論篇第七十》提到「水飲內稽」。認為和水分的代謝有關。 醫聖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中,提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區分出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種類型,並提出相關治療。 康涵菁中醫認為「飲」和肺、脾、腎及三焦等臟腑的氣化功能失常,進而產生水液代謝障礙 清代醫書《世補齋醫全集》認為「飲」這種病理現象,主要在於陽氣不足,當陽氣不足時,陰氣即化水成病。中醫認為「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虛水泛為痰」,好好調理這三臟的氣,就能解決相關的水分代謝問題,水腫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身體的水分代謝是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協調下完成,而賴睿昕中醫在治療水腫原則,有「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中醫治療腹水和胸腔積液,不會單靠補氣、溫陽,通常要結合排水藥物,例如有利小便作用的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等。另一方面,又不可以單用利尿藥物,因為會損傷身體正氣,所以通常兩方面結合使用,相得益彰。若病人腹水或胸腔積液較嚴重,要配合藥性較猛烈中藥方,例如:葶藶大棗瀉肺湯、十棗湯、己椒藶黃丸等幫助排水。但要注意,這些方藥雖然療效較顯著,但部分中藥有小量毒性,使用劑量和時間需要好好掌握,民眾切勿自己買藥,須由專業醫師診斷與評估。 康涵菁中醫師建議肺積水患者了解並控制自己每天攝取的水份量,是相當重要的,臥床時請將雙腳抬高過心臟位置,以促進血液回流。飲食採低鹽飲食,一天的鹽量少於 5 公克(約一茶匙),避免攝取含鹽高的食物,如:罐頭和醃製類食品,請每日定時量體重且紀錄,可了解水腫情形(時間最好於早餐前)且注意每日小便,如減少或水腫加重,務必有所警覺。 並學習解決口乾舌燥的困擾,當長期居處空調室內或天氣炎熱、嚴格限制水分或進食過多高鈉、鹽或糖製食品、罐頭或蜜餞容易導致口乾舌燥。首先為了避免身體負擔,正確做法應為少量、多次補水,每次飲水量應不超過200cc,並且在一小時內飲水不超過1000cc。另一個判斷喝水時機的方法是觀察尿液顏色,如果尿液顏色比啤酒深,代表你該喝水了。 運動日常生活時可視情況增加患肢運動(如:散步、爬樓梯),以加速淋巴液回流,如此可幫助消除水腫,但不可過度劇烈(如:跑步、爬山)。

三伏貼「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嗎?為何貼了沒感覺?醫:這3件事別做

三伏貼「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嗎?為何貼了沒感覺?醫:這3件事別做#氣喘

近日高溫暑熱,卻是冬病夏治好時機!中醫「三伏貼」為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三伏貼為利用特定節氣(三伏天)進行中藥穴位敷貼,用來治療冬天好發的過敏性鼻炎、氣喘、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到底三伏貼功效是什麼?三伏貼真的有用嗎?有哪些副作用?《優活健康網》整理三伏貼知識供民眾參考。

2024三伏貼日期「冬病夏治」最佳時機!治氣喘、鼻過敏⋯還能舒緩新冠

2024三伏貼日期「冬病夏治」最佳時機!治氣喘、鼻過敏⋯還能舒緩新冠#氣喘

張先生多年來受到過敏性鼻炎所困擾,每逢換季或天氣變化,鼻炎症狀就會加重,因此求診安南醫院中醫部,經中醫建議接受「三伏貼」療程後,他明顯感覺到鼻塞、打噴嚏等症狀減輕,呼吸也順暢許多。中醫師指出,三伏貼不僅可以保養身體、緩解過敏性疾病,對於新冠肺炎、氣喘、虛寒性症狀的恢復也有所助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