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

是老化還是巴金森氏症?教你用「1張表」速測!醫親解常見5大QA

是老化還是巴金森氏症?教你用「1張表」速測!醫親解常見5大QA#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50歲到70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巴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

照顧失智親人,1件小事就讓你崩潰?醫提醒「憤怒」會產生錯覺

照顧失智親人,1件小事就讓你崩潰?醫提醒「憤怒」會產生錯覺#巴金森氏症

為照顧失智失能患者,一個家庭中往往至少有1人必須額外付出心力,10年近百件「照顧殺人」的數據,反映的現實是:照護者身心與患者同樣飽受煎熬。 法國老年醫學科醫師史蒂芬妮・馬爾尚(Stéphanie Marchand)著作《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中,解析照護者生活節奏被打擾的憤怒,陪伴讀者找出原因、化解衝突並認清極限。以下為原書摘文:

失智症只能靠吃藥?英國權威家醫建議顧好「身心3面向」延緩退化

失智症只能靠吃藥?英國權威家醫建議顧好「身心3面向」延緩退化#巴金森氏症

關於失智症,究竟吃藥比較好,還是有其他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疾病對生活的衝擊?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分享,藥物治療的效果反而短暫,而且非立即見效,但根據身心狀況,採用適合的非藥物治療,調整影響身心的行為與作息,能有效延緩退化。以下為原書摘文:

艾草有益治療巴金森!最新研究:可幫助神經細胞「回收再利用」

艾草有益治療巴金森!最新研究:可幫助神經細胞「回收再利用」#巴金森氏症

根據2021年台灣健保資料統計,61歲以上老年人,每約100人就有超過1人罹患巴金森氏症。但近期台灣最新研究證實,針對本土中草藥的「艾草」提取萃取物,能有效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功能,並減少腦部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延緩神經退化。其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綜合與補充醫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期刊《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

最怕突然動不了!巴金森患者「4大用藥困擾」有解方

最怕突然動不了!巴金森患者「4大用藥困擾」有解方#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你曾在路上或公園,看見長輩原本用小碎步在慢慢走路,下一秒卻突然站住靜止不動的畫面嗎?神經內科醫師提醒,這是巴金森氏症常見的「步態凍結」症狀,會造成年長者突然身體僵硬無法動彈。如果是正在過馬路時,或是在人潮擁擠的地方突然停住定在路中央,有相當高的危險性,不可不慎。巴金森氏症病程症狀近年台灣人口高齡化,巴金森氏症罹患人數也持續升高,到2021年健保統計,台灣已超過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的好發期為60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依病程進展,症狀可分為「動作性」及「非動作性」:動作性症狀早期:動作遲緩、僵硬、抖動中期:脊椎變形、異動症、波動徵狀晚期:跌倒、姿勢不穩及步態異常、吞嚥困難非運動性症狀先期:日間過多睡眠、焦慮、便祕、嗅覺減退、憂慮、睡眠障礙早期:漠不關心、疲憊、輕微認知障礙、疼痛中期:姿勢性低血壓、排尿困難晚期:失智、精神性徵狀(Psychoticsymptoms)如幻覺及幻想延伸閱讀嗅覺喪失、手抖⋯巴金森氏症怎麼檢測?醫教1表速查巴金森氏症患者用藥困擾巴金森氏症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使身體活動受到影響。但台灣巴金森之父、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陸清松指出,目前在治療上最有效的藥物左多巴(dyskinesias),卻會因血液中多巴胺細胞的老化凋亡而日漸減少,因而無法良好吸收藥物維持穩定濃度,而產生併發症。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常見用藥困擾如下: 出現藥效消退 藥效波動起伏 步態凍結 異動症「藥物在血中濃度的起伏,是造成患者惡化最大的原因!」他說明,隨著用藥時間變長,患者常因血中左多巴藥效持續性以及藥物波動而導致併發症。「步態凍結」是藥效減退太快速時,全身會痠軟無力,寸步難行;而「異動症」則是藥效推動力量太大,超過身體所能控制,導致身體容易不由自主地亂動。健保給付緩釋型藥物,藥性穩定逾4小時不過目前健保最新給付的緩釋型口服膠囊藥物,可以讓藥效在體內像接力般緩慢釋放,在吃藥時先釋放1/3的藥性,後續2/3再緩慢釋放,可使血中藥物濃度維持4~5小時的穩定,降低藥效波動現象,幫助巴金森氏症患者維持穩定活動,同時減少異動症困擾。雖然巴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陸清松提醒,除了及早發現及正確治療外,利用藥物延緩或穩定控制良好的生活品質,保持患者在罹症早期生活如常,中期維持基本工作能力,到了後期也能保持基本生活起居,才是最大的治療目標。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祖功也呼籲,用正面的態度與巴金森氏症共處,心態調整非常重要:「醫療沒有辦法阻止退化,但可以協助病友跟時間競賽。避免整天關在家裡,以免加速肌肉萎縮與語言退化。」也希望社會大眾能更了解巴金森氏症,適度給予協助、取代用異樣眼光看待患者,才能讓病友更願意走入人群及社會,找回自在的生活。延伸閱讀顫抖、常跌倒?巴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中3項就需注意

嗅覺喪失、手抖⋯巴金森氏症怎麼檢測?醫教1表速查

嗅覺喪失、手抖⋯巴金森氏症怎麼檢測?醫教1表速查#巴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本土近日新冠疫情升溫,民眾若出現嗅覺異常,可能擔心是染疫,但醫師指出,其實嗅覺異常不僅是新冠肺炎的可能症狀,也是巴金森氏症典型症狀之一。現齡62歲男子原本從事電腦軟體相關工作,早在10年前就時因長期疲倦、無力、走路走輸高跟鞋女士、幫客戶修電腦轉不動螺絲起子等多重問題,就醫確診巴金森氏症。但經醫師提醒,他才回想自己40多歲時,就有便祕困擾,3、4天才上一次大號,嚴重時只能灌腸解決,且當時嗅覺就已有異常,例如去海港遊玩時卻聞不到「海的味道」,睡眠也常出現做夢哈哈大笑的情形。巴金森氏症10大症狀自我篩檢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已知致病原因為是腦內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生成不足,造成肌肉活動受限,影響身體活動能力。當黑質細胞一旦凋亡超過50~80%時,大腦其他參與運動控制的區域無法合力運作,運動變得混亂與無法控制。目前沒有根治巴金森氏症的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等治療,可以明顯減緩症狀,使患者可以獨立生活,並享有正常餘命。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該如何自我檢測巴金森氏症呢?葉篤學說明,以下10大症狀若符合3項或以上,建議尋求專科醫師協助進一步診斷:1. 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手肘和手腕彎曲2. 走路時手不會擺動3. 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4. 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5. 步伐小常跌倒6. 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7. 面具臉,頸部後方或肩膀常僵硬疼痛8. 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9. 音調變小或沙啞10. 寫字變慢字體變小除了動作相關症狀之外,巴金森患者的早期症狀,也常出現嗅覺喪失、睡眠障礙、疲倦、憂鬱、姿勢性低血壓、嚴重便祕等非動作症狀。葉篤學進一步解釋,近年多項研究顯示,巴金森氏症患者有嗅覺障礙的比例非常高,從75%~95%不等,且出現嗅覺障礙的時間可能比動作障礙提早約4年以上。巴金森病友好困擾!常動作慢、不穩、身體斜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陸清松也公布最新門診針對巴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病友與家屬的問卷調查。統計172名巴金森氏症病友用藥紀錄、164名巴金森氏症病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最困擾的症狀排名前3名依序是: 動作緩慢,61% 平衡或不穩,43.9% 彎腰駝背或身體傾斜,34.8%此外,「便祕」也讓患者與家屬都感到頭痛,名列10大困擾第4名。比較家屬與病友的困擾差異可以發現,兩者差異最大的是絕大多數病友不覺得受到「心情情緒改變」、「焦慮緊張」的困擾,反倒是分別有18%、15%的家屬因病友「心情情緒改變」「焦慮緊張」而感到困擾。陸清松鼓勵巴金森氏症患者,有症狀時避免拖延就醫,才能掌握維持生活品質最黃金的治療時間。近年巴金森氏症醫藥進步,目前健保也有給付緩釋型藥物,可改善病友因藥效波動與減退而產生後遺症,幫助控制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妥善控制疾病,仍可保有對自我精彩人的生規劃權。(10大症狀若符合3項,就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圖片提供: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延伸閱讀顫抖、常跌倒?巴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中3項就需注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