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

手拿筆字越寫越小、身體顫抖動作慢⋯中醫揭巴金森治療關鍵3階段

手拿筆字越寫越小、身體顫抖動作慢⋯中醫揭巴金森治療關鍵3階段#巴金森氏症

呂先生3年前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雖一直有在醫院神經內科拿藥控制中,但病情控制不太穩定,最近甚至感到病情快速變差,連身體僵硬、走路困難的症狀都出現了。他來看診時表示,原本穩定的病情開始加速惡化,神經內科調藥後也沒有好轉,所以才希望透過中醫調理身體,看能否讓病情穩定下來,也希望加以改善。」

巴金森「6大精神症狀」憂鬱、焦慮最常見!小心恐陷「日落症候群」

巴金森「6大精神症狀」憂鬱、焦慮最常見!小心恐陷「日落症候群」#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除了出現肢體顫抖、身體僵硬、動作遲緩之外,也常常伴隨多項精神症狀。醫師提醒,60歲後晚發性重度憂鬱症患者要警覺,可能腦部退化進而罹患巴金森症或阿茲海默症,除了特別留意家中長輩是否出現「6大精神症狀」外,也要當心恐導致「日落症候群」,以下詳細說明。

他花7年突破巴金森困境「助18人擺脫輪椅」神經科醫揭研究有望逆轉

他花7年突破巴金森困境「助18人擺脫輪椅」神經科醫揭研究有望逆轉#巴金森氏症

喝「這種水」可治療巴金森氏症?被封為「台灣愛迪生」的台北科技大學榮譽教授林宏裕,因自身罹患巴金森氏症,有感於藥物治療困境,研發出低能量近紅外線光療合併氫水補充,可有效活化受損的腦神經細胞,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憂鬱、跌倒、震顫等症狀;該款非藥物治療已被證實無副作用,未來有機會幫助患者回復正常生活,擺脫失能危機。

「手指按25下」就能檢測巴金森氏症?醫:速度不同、停頓就有問題

「手指按25下」就能檢測巴金森氏症?醫:速度不同、停頓就有問題#巴金森氏症

60歲的王女士,因為右手會顫抖而就診,屏東寶建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杰勳分享,患者走路的速度較慢,會小碎步向前走,姿態有點不穩。除了這些巴金森病常見的動作症狀之外,家屬亦發現患者變得比較封閉,情緒低落、悶悶不樂,不太跟鄰居、朋友打交道,甚至有時候會抱怨說「我老了、沒有用了,不如死掉算了。」

婦突失憶狂問「今天幾號?」恐大腦病變!醫示警「5類人」高風險

婦突失憶狂問「今天幾號?」恐大腦病變!醫示警「5類人」高風險#巴金森氏症

69歲郭女士某日與友人聚餐,突然重複數10次「今天是幾號?我為什麼會在這邊?」,經診斷為暫時性失憶症,合併大腦皮質萎縮及陳舊性腦缺氧病變,開始服用藥物再搭配4週共20次的高壓氧治療,才逐漸好轉。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醫師牛柯琪提醒三高患者、有腦中風及巴金森氏症家族史的人,必須特別留意腦病變。

鄉下更適合失智症養病?英國權威醫揭「現實面」:先考慮這2點

鄉下更適合失智症養病?英國權威醫揭「現實面」:先考慮這2點#巴金森氏症

不少人對於退休,懷有「鄉村夢」,認為生活步調緩慢輕鬆,較適合養老養病。但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卻表示,失智、失能的患者住在鄉下,反而會有許多不便,遠離了就醫資源,也會影響到心理發展,在做決定前應該謹慎評估。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