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就是該與家人好友一起大吃大喝的好日子,面對月餅、烤肉、柚子、飲料等美食誘惑,腎臟病人又該如何堅守防線呢?營養師指出,佳節美食除了可能暗藏高糖、高油、高鈉危機,也別忽略高磷和高鉀一樣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並提供「5招」讓腎臟病人也能安心享用中秋美食。
中秋節就是該與家人好友一起大吃大喝的好日子,面對月餅、烤肉、柚子、飲料等美食誘惑,腎臟病人又該如何堅守防線呢?營養師指出,佳節美食除了可能暗藏高糖、高油、高鈉危機,也別忽略高磷和高鉀一樣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並提供「5招」讓腎臟病人也能安心享用中秋美食。
患有睡眠障礙的85歲張先生,因為晚上常失眠睡不著,長期依賴服用大量安眠藥,某日凌晨外出運動時,突然感到全身癱軟無力、意識模糊最後甚至昏倒在地,被發現時體溫已高達40度,就醫檢驗後肌肉酵素(CPK)指數飆升,確診橫紋肌溶解症併發急性腎衰竭,所幸送醫即時,透過住院靜脈輸液治療及休養,病情逐漸好轉。
36歲的江太太來看診,令人驚訝的是年輕的她,竟然是末期腎臟病患者。她自述平常很少生病,也沒有感覺到什麼不舒服,但去年底無意間抽血發現,腎臟肌酸酐Cr值是5.3,腎絲球過濾率GFR值是9.7,腎臟科醫師說是第5期的腎病變了。
「排尿」是非常重要的代謝機制,排尿狀態與尿液型態也會反應身體警訊,若尿尿伴隨著泡泡,大部分的人都會擔心是否腎臟出問題。事實上,尿中有泡泡不等於是蛋白尿,反而更有可能是假警報,先別過度緊張,若還伴有一些腎臟失能的警訊,可能就要就醫來尋求進一步的治療。
台灣人愛喝手搖杯飲料,尤其夏季天氣炎熱,不少人每天都會來幾杯冰涼飲料才過癮,但小心喝出腎臟問題。腎臟科醫師提醒,常見腎臟病早期,身體並沒有任何不適症狀,而唯一病徵就是蛋白尿,檢驗結果常以3等級區分,若為2+或3+可能腎臟已出問題,應盡快就醫,確認尿蛋白的數量,以及找出尿蛋白原因。
許先生長年居住在美國,因為罹患糖尿病所以一直都在他的私人家庭醫師追蹤控制。大約6年前,體檢發現了小便檢查中有微量白蛋白尿,到了2年前白蛋白尿已經大幅增加,而且肌酸酐也開始上升,血壓也逐漸升高,家庭醫師只好提高用藥的劑量,並增加了降血壓藥。
端午佳節前後,餐桌上少不了南部粽、北部粽、鹼粽以及客家口味的粿粽,但一般常見的粽子屬於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還添加了許多調味料,尤其鹹粽中小小一份的鹹蛋黃對慢性腎臟病人來說,更是高磷陷阱。端午應景想吃粽子但又怕忌口多,營養師教常見3種粽子正確吃法。
多囊腎俗稱「泡泡腎」,多數是顯性遺傳的多發性囊泡疾病,症狀以腰痛、腹痛、背痛最常見,若水泡太大更可能有破裂、出血,而導致血尿之情形。醫師呼籲,多囊腎患者容易出現高血壓的狀況,因此得注意血壓的控制,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在飲食習慣上,建議減少鹽分的攝取,平常也要多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