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中秋飲食藏高鈉高鉀「傷腎」陷阱!營養師教「5大原則」放心吃

中秋飲食藏高鈉高鉀「傷腎」陷阱!營養師教「5大原則」放心吃#腎臟病

中秋節向來是親友歡聚的節慶,很容易不經意攝入過量蛋白質、高油脂、高鹽份、高糖份食物。許多人認為放縱一下無妨,然而衛福部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表示,大魚大肉和口味過重的料理,會增加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惡化,提醒罹患慢性疾患者,如:腎臟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在這種日子更應該注重飲食。

南瓜怎麼挑才好吃?教你看「挑選關鍵」鬆軟好吃又甜+最佳保存3招

南瓜怎麼挑才好吃?教你看「挑選關鍵」鬆軟好吃又甜+最佳保存3招#腎臟病

俗話說「秋天到南瓜俏」,南瓜在台灣又俗稱「金瓜」,米其林餐盤推薦的知名台菜餐廳菜單上,就少不了「金瓜米粉」。大眾印象可能多數來自萬聖節的「南瓜燈」,但其實南瓜造型千變萬化,對身體更是好處多多,《優活健康網》整理了南瓜的營養價值、常見種類與適合料理,還有實用的挑選及保存方法,提供讀者作為參考。

不想洗腎?醫師解答糖尿病併發腎臟病的治療

不想洗腎?醫師解答糖尿病併發腎臟病的治療#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能提早透過「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治療,有助延緩疾病惡化。醫師臨床收治一名41歲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經過追蹤發現腎臟出問題,且是第三期腎臟病,為避免持續惡化,醫師建議以「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治療後,腎臟病從第三期回復至第二期,明顯好轉。 普遍民眾病識感不足 察覺症狀為時以晚 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者眾多,由於病識感普遍不足,例如患者在初期不會發現尿蛋白尿等症狀,等到快速惡化,出現身體腫、高血壓、電解質不平衡等現象後,通常已是第四或第五期,甚至可能到了洗腎地步。 悅腎診所院長鍾政樺醫師表示,引發腎臟病最主要的問題,以台灣來說,有7-8成是糖尿病引起,此外,自體免疫系統問題,例如紅斑性狼瘡等引起的也很常見。鍾政樺院長解釋,許多年長的糖尿病患者飲食不忌口,且不喜歡打胰島素治療,因此,當腎臟長期過濾血糖濃度過高的血液時,容易引起腎絲球增大或纖維化,甚至引發腎絲球硬化,影響腎臟功能。 鍾政樺院長說,腎臟主要功能是排尿,也就是將身體廢棄物排出,一旦廢棄物無法排出,便會累積在體內,因此,會導致身體電解質不平衡等問題,進而會出現身體不舒服、疲倦等症狀,更嚴重的會引起多重器官衰竭。 此外,如果水分無法排出而留在體內過多,也會造成心臟的負荷;當腎臟無法調節身體電解質時,例如尿液無法順利將電解質排出,導致身體鉀離子過高,因而會引起心律不整、心衰竭。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延緩惡化2-3年 為了避免腎臟惡化,鍾政樺院長認為,可以透過「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相輔相成來改善。鍾政樺院長說明,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採取低蛋白飲食時,配補充「酮酸胺基酸」,可以將蛋白質代謝中產生的毒素轉為營養素,可以降低營養失調的機會,又可以達到減少含氮廢物的堆積,降低患者腎臟負擔,延緩洗腎的時間,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鍾政樺院長說,臨床經驗顯示,如果能提早透過「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方式治療,能延緩腎臟惡化2-3年。 此外,避免腎臟惡化,生活習慣也要改變,鍾政樺院長提醒,一到三期腎臟病患者,每天仍應和正常人一班多補充水分,但當進入第四、第五期時尿量減少,醫師會視情況建議患者減少喝水量;平常仍應多做有氧運動,增加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避免可能引起的心衰竭等現象。 鍾政樺院長說,疫情期間很多患者不敢就醫,只要做好防護,基層診所相對於大醫院急診應較安全,且基層診所有較多時間給予患者衛教及照護,尤其慢性腎臟病患者更需要妥善照護,才能避免快速惡化。

腎友長期洗腎免疫力低下  預防身體惡化需盡快補充營養

腎友長期洗腎免疫力低下 預防身體惡化需盡快補充營養#腎臟病

台灣洗腎人口於2018年已達約8萬4千人,尤其人數每年還在持續增加,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沒有好好控制血糖,長久下來會引起腎絲球硬化、失去功能,經過檢查發現病人的尿蛋白愈來愈高,腎臟過濾功能愈來愈低,最後必須洗腎。很多洗腎腎友年紀大且臥床,容易營養攝取不足,應當心病情嚴重惡化。 洗腎人口增 糖尿病未獲控制是關鍵 「台灣洗腎的人增加,主要原因和罹患糖尿病有關」,麻豆新樓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昊澐醫師表示,除了糖尿病之外,患者如果罹患高血壓卻沒有控制好或是腎絲球腎炎、結石、腎臟及泌尿道癌症、自體免疫系統等疾病,最後也可能演變成需要洗腎。蔡昊澐說,通常患者洗腎前會產生嚴重的尿毒症,出現噁心、嘔吐、吃不下、尿減少及全身腫、喘等症狀。 蔡昊澐主任說明,特別是在腎功能衰退,而且逼近洗腎之前,會引起營養不良現象,這是因為腎臟的功能退化且過濾功能下降,當尿毒素上升時,患者會感覺吃不下、想吐,因此,會引起營養不良。一般來說,開始洗腎後,比較年輕的洗腎患者,體力及營養就會慢慢恢復,不過,年紀大且臥床等較嚴重的年長者,就必須靠補充營養來恢復。 三合一營養補充 有助降低腎友死亡率 「年紀較大的洗腎患者,營養補充很重要」,蔡昊澐主任分享曾收治一位86歲老先生,在10多年前罹患腎臟病第四期,原本病情一直很穩定的控制,但去年12月時卻因嚴重感染問題,導致敗血症、敗血性休克,以及呼吸衰竭插管、胃腸道出血,身體愈來愈瘦弱,甚至腎功能衰竭而洗腎。 這名患者因長時間臥床、插鼻胃管,營養狀況不好,白蛋白指數只有2.0左右,因患者剛開始洗腎,建議讓患者使用三合一營養針,加強補充老先生的營養,大約補充半個月後,白蛋白指數提升。雖然正常人的白蛋白指數為3.5,但對於老人家來說,避免惡化很重要,一旦惡化會讓身體免疫力變差,甚至死亡率提高,因此補充營養非常重要,不可掉以輕心。 蔡昊澐主任說明,人類所需五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及礦物質,而三合一營養針中,因含有葡萄糖、脂質,因此,提供了足夠的熱量,還含有鋅微量元素,能提升免疫力,有助對抗細菌感染等問題。雖然其中不包括維生素,但可在專業醫師建議下,額外增加B群等維生素。 蔡昊澐主任說明,三合一營養針也含有魚油(Omega-3 fatty acid),許多文獻證明魚油有助降低發炎指數,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因此適合洗腎患者使用。尤其當患者尿毒素過高時,發生尿毒搔癢症時,魚油的補充也可以減少洗腎病患的尿毒搔癢症發生。 三合一營養針屬於靜脈注射營養,適合洗腎後患者快速提升營養,且在洗腎時同時補充,也就是一邊洗腎,一邊從洗腎的管路中給予營養補給,有助加速患者營養恢復,像是長期臥床、使用鼻胃管、吃不下等患者都能補充。 (資料訪問/麻豆新樓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昊澐醫師)    

腎友不知脊椎長膿 抗生素+三合一營養針成功脫險

腎友不知脊椎長膿 抗生素+三合一營養針成功脫險#腎臟病

一名60幾歲大學女教授本身是十幾年的洗腎病患,前陣子腰痛一直看不好,結果到醫院照核磁共振才發現椎盤竟長了膿瘍,抽血發現白血球指數已相當高。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表示,洗腎病患由於免疫力低下,常合併有發炎情形;加上體內毒素高,常有噁心感而沒有食慾。「腎友本身的蛋白質已經容易分解而缺乏,加上對限制高磷食物的飲食方針常搞不清楚,最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近5成腎友食慾不佳 長久恐厭食 台灣有近9萬名洗腎人口,在後端後續照護品質已相當完善,但罹患率仍舊是全球第一,居高不下。雖然洗腎是延緩病患腎衰竭主要方式,但長期洗腎除了頻繁且長時間要前往洗腎中心對生活造成影響外,35-50%病患更有噁心情形導致沒有食慾甚至厭食;另外也有胺基酸流失、熱量攝取不足、慢性發炎、皮膚搔癢等狀況,容易造成生活品質低下,讓腎友苦不堪言。其中若腎友本身免疫力已經不佳容易合併發炎,如果感染沒有控制好加上營養不足,更會快速心臟疾病的惡化。 三合一營養針 減緩發炎也提升白蛋白 郭克林主任表示,案例女教授到院治療時,血液中白蛋白 (Albumin) 濃度已掉到 2.0g/dL(正常值在3.5-4.0g/dl),顯示女教授處於嚴重營養不良,容易提高併發症與死亡風險,加上年紀較長不適合開刀清除椎盤膿瘍,便以打抗生素的方式治療。 由於病患白蛋白濃度已相當低,因此在治療期間除施打抗生素,每週也搭配「三合一營養針」治療,住院 70 幾天當中,除了感染漸漸改善,白蛋白濃度也終於回到 3.5 g/dl,數值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郭克林主任說明,三合一營養針是一種擁有營養素、魚油 (Omega-3 fatty acid)、牛磺酸 (Taurine)、鋅 (Zn) 配方的輔助治療,魚油除了原來保護心臟的功能之外,更能減緩洗腎病患尿毒搔癢與降低發炎指數;牛磺酸則是緩解長期洗腎所引起膽汁鬱積症狀;鋅則直接補充營養素,有助於免疫力。 腎友的營養不良問題除增加併發症發生機會,甚至提高死亡率。郭克林主任說明,營養針除了能降低發炎指數,也可以在透析時透過靜脈補充,是很方便的方式。他建議如果腎友 BMI<20、體重在半年內掉 10%,或白蛋白濃度已掉到 3.5g/dl以下,就應該考慮使用,除維持生活品質,更能補充正確營養。

好吃水梨怎麼挑?就看表皮、果點、蒂頭!加碼放冰箱前1動作更保鮮

好吃水梨怎麼挑?就看表皮、果點、蒂頭!加碼放冰箱前1動作更保鮮#腎臟病

時序進入8月,24節氣也走到立秋,雖然天氣依然炎熱,但雨水不再如夏天時豐沛,空氣也隨之乾燥,然而此時對應季節所出現的「百果之宗」水梨正是產季,總是被視為潤肺去燥的優質果物,冰糖燉梨更是養生愛好者耳熟能詳的甜品。《優活健康網》為讀者整理了關於水梨營養成分、購買時如何挑選、冷藏保存方法的相關資訊:

腎友預防肌少症有撇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雙管齊下

腎友預防肌少症有撇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雙管齊下#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蛋白能量耗損,易導致肌少症風險增加,為了避免肌力快速流失,進而加速腎病惡化,患者是否採取低蛋白飲食應由醫師專業評估,若進行低蛋白飲食時,可搭配酮酸胺基酸補充,除了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也能延緩洗腎、減少肌肉流失。 末期腎病 肌少症機率大為增加 根據台灣本土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大約3.9%-7.3%之間,尤其慢性腎臟病與洗腎病友,會因蛋白質能量耗損,使身體處於蛋白質不斷分解的狀況,於是在腎功能惡化的同時,肌少症的風險也跟著上升,根據統計,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可高達26-39%,比例之高不容忽視。 花蓮慈濟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醫師表示,肌少症除了肌肉量變少,肌力強度下降也須注意。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組將肌少症分成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肌少症是老化造成,超過 50 歲,人體肌肉質量每年流失 1-2%,而超過 70 歲時,累計流失達 20 歲狀態時的 40% 肌肉質量。 林于立主任進一步說明,次發性肌少症是指受到其他疾病影響而提早發生,例如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或臥床、營養因攝取不足等因素,尤其年紀較大的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導致肌少症。 小腿肚測量 初篩肌少症 林于立主任說明,當發現老人家走路速度變慢,就要特別注意,一般初步的篩檢工具包括肌少症SARC-F問卷、SARC-CalF及小腿圍的量測。其中較簡單的小腿圍量測,男性若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可能是肌少症高危險群,需要進一步接受肌肉質量、肌力等完整評估。 肌少症一旦發生,將大大增加後續併發症的風險、生活品質也將大受影響,林于立主任表示,尚未洗腎的腎友,因為不能攝取過多蛋白質和胺基酸,需透過降低蛋白質攝取來保護腎臟,不過因低蛋白飲食並非適用於每位慢性腎臟病病患,如果經專業醫師評估處於代謝狀態穩定的腎友,則可選擇低蛋白飲食。 其中特定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正處於感染或發炎狀態、近期胃口不佳、體重明顯下降、癌症、營養不良等病患,限制蛋白質攝取的弊大於利,因此,不建議低蛋白飲食。 林于立主任建議,對於適合低蛋白飲食的腎臟病友,為了避免肌肉的流失,應攝取足夠熱量,一日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30-35大卡,同時蛋白質種類的選擇上,應挑選高生物價蛋白的食物,例如奶、蛋、魚、肉、黃豆製品。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減少肌肉流失 林于立主任表示,腎友若擔心肌肉的流失,可進一步與專業醫師討論評估後,搭配酮酸胺基酸的補充,因為藉由轉胺作用,酮酸胺基酸會在人體內自行合成新的必需胺基酸,同時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對於正在進行低蛋白飲食或極低蛋白飲食的患者,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有助於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延緩洗腎、防範減少肌肉流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