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長者吃的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身體愈來愈胖或愈來愈瘦卻行走無力,常喊全身痠痛或虛弱,可能有肌少症的狀況。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加上體力行動不加少外出。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15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賴玉釧營養師主講「肌少症的飲食防治」,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本課程營養師將與營養科實習生教導如何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食材選擇,均衡飲食、運動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健康保有肌肉力。(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7年8月15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老年病主因!防範肌少症7危險因子

老年病主因!防範肌少症7危險因子#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老年人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年老會增加慢性病機率,各器官功能也會衰退,除了慢性病如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等,身體還有其他機能退化,骨骼肌肉的退化就比較少被注意。肌少症可能造成老人跌倒、身體衰弱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蔡明松說明,骨質密度會因為年紀漸長而降低,骨骼肌肉質量亦會減少。因老化等因素肌肉量減少,會造成老年人身體功能降低、跌倒、骨折、住院、甚至臥床等併發症。肌少症為老年病主因,如跌倒、衰弱症等老年人常見問題,都有可能是肌少症引起,其他老年病還包括記憶、情緒、營養、失能問題等。了解肌少症與如何預防保健,例如針對肌少症做適當的評估治療,對老年人來說變得相當重要。肌少症的評估需包括肌肉質量、肌肉力量與身體表現,肌肉質量的減少與肌力的下降或身體表現的下降為肌少症,老年肌少症的盛行率為5至13%。肌少症治療除了疾病控制 可從活動、營養改善蔡明松醫師說明,肌少症由多重因素造成,包括(1)老化、(2)荷爾蒙、(3)疾病、(4)少動、(5)營養不良等,也和(6)肥胖、(7)高血壓有關。肌少症的治療除了疾病控制外,還需評估活動情形與營養狀況。適當的活動對老年人或衰弱族群的肌肉質量或肌力有幫助,每周至少1次的阻力活動可改善肌力與神經肌肉表現,也可降低跌倒與骨折風險;營養部分需注意飲食熱量的攝取、蛋白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肌少症需要評估,其他的老年病亦是,例如聽力或表達出問題,老年人也許認為這不是疾病。但若不評估這些老年病,便不能了解如何幫助老年人,而因為這些老年病造成退化,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除了疾病的篩檢外,年紀漸長還需評估老年病,兼顧疾病與老年病,更周全地造福老年人。

沒少吃卻持續變瘦?恐怕已患肌少症

沒少吃卻持續變瘦?恐怕已患肌少症#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花甲之年的老張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但每每美食當前,老張總是多吃幾口,也因此血糖和血壓的控制況狀不甚理想。近來,初體驗悠閒退休生活的老張,每天都開心睡到自然醒,偶爾和老婆還有三五好友到處品嚐美食,這一日,在朋友聚會上,好友看到老張身形消瘦不少,忍不住半開玩笑地問老張說:「你偷偷在減肥嗎??怎麼越吃越瘦了?」老張回到家洗完澡後,想起了好友的玩笑話,便半信半疑地站上了體重計,沒想到自己真的瘦了4~5公斤,老張仔細回想近日飲食,並沒有異常之處,擔憂身體出了狀況的他,隔天便急急忙忙來到醫院,想進行詳細檢查。醫生在為老張進行檢查後,發現老張是罹患了「肌少症」。蛋白質攝取、運動量不足 加速肌肉流失據臺灣骨鬆年會調查,50歲以上青壯年族群,有超過4成5的人深受肌少症所擾,65歲以上的銀髮族,更是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醫師指出,每個人都會因年齡增長而造成肌肉量減少,但流失的速度則是因人而異。多數肌少症患者都是因缺乏蛋白質攝取,加上運動量不足,或是營養不足、罹患慢性病等,而加速肌肉流失,罹患肌少症容易導致四肢無力、平衡變差,若本身已有骨質疏鬆問題,更是骨折高風險族群。肌少症初期症狀 體重減輕、握力下降老張急忙問醫生說,到底怎樣才能夠知道自己是否罹患了肌少症呢?醫師進一步說明,肌少症初期,許多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握力下降的症狀,一般來說,如果飲食習慣沒有明顯改變,但體重卻減輕達5%,很可能就是肌少症的徵兆。此外,也有許多人開始會出現無法手提重物或是擰不乾毛巾,這時候也需要多加注意,如延誤了治療時機,則會慢慢出現行走困難、行動吃力,甚至是反覆跌倒等情況。醫師提醒,肌少症的治療以勤運動和營養均衡為準則,建議老張應該要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每周至少運動3次,此外,飲食方面也需要多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不要過度暴飲暴食,均衡的飲食才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養分,讓自己頭好壯壯!(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者進食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長者身體愈來愈胖或愈來愈瘦卻行走無力,常喊全身痠痛或虛弱,可能有肌少症的狀況。由於銀髮族常因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加上體力行動不佳少外出。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亞東醫院將於1月18日(四)舉辦講座,由營養師張昱凡主講「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教導如何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食材選擇,均衡的飲食與運動讓照顧輕鬆,長者也能健康保有肌肉力。歡迎家中有長者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7年1月18日星期(四)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要活就要動 教你123毛巾操防骨鬆

要活就要動 教你123毛巾操防骨鬆#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台灣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和膝關節炎嚴重程度皆高於亞洲其他國家。50歲以上民眾,每3人中有2人骨鬆骨折高風險,確診罹患肌少症的比例近4成5,罹患膝關節炎比例也超過6成,中南部的長者未被治療骨骼肌肉相關疾病的比例更高。肌力不足 加重退化性關節炎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骨質疏鬆症跟肌少症為老化常見的疾病,肌肉含量與肌力不足會影響老年人行動能力,且肌力不足恐加重退化性膝關節炎,時常讓高齡者發生站不起、走不穩。若骨鬆問題嚴重,更是雪上加霜,輕者骨折重則癱瘓,失能造成家庭嚴重負擔。因肌肉力量及關節活動會影響行動能力,若沒有提早發現並介入治療,恐造成老人家一跌不起,日後失能。家人應多留意老年人的日常行為,若有以下4大徵兆,包括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10秒步行少於8公尺、濕毛巾擰不乾、深蹲起不來而軟腳,應及早就醫諮詢。123毛巾操 增強肌肉、減緩骨鬆陳芳萍醫師表示,檢測計畫發現,台灣50歲以上民眾檢測出骨鬆者骨折風險高達 65.3%,65歲以上更達81.0%。而50歲以上的肌少症比例為45.0%,高出亞洲其他國家8倍!另外,50歲以上在膝關節炎罹患率也有66.5%。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設計「123毛巾操」,透過1條毛巾,每週2次,持續3個月運動,用手持毛巾拉扯與自身肌肉的阻抗力量,增加力度,使伸展運動的鍛鍊效果更加發揮。這套低強度,安全性高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加全身關節的活動,也可以加強肌力與耐力,減緩骨鬆問題:1) 暖身運動2) 肌力訓練3) 拉筋運動

肌少症惹禍 皮拉提斯5招解下背痛

肌少症惹禍 皮拉提斯5招解下背痛#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長期久站、久坐,加上腰椎脊椎側彎的舊疾,演員譚艾珍飽受下背痛、腰痛所苦。半年前,物理治療師轉介她至皮拉提斯課程。皮拉提斯藉由拉開內部深層肌肉,訓練核心肌力,強化自身支撐防護,由內而外加強。現在譚艾珍不用護腰,也可以直挺挺地完成每一場活動。下背痛病患佔7成 老人肌少症易失能近年來健身、運動蔚為風潮,因過度訓練或訓練不當造成運動傷害的比例上升,據統計,復健科門診中,下背痛的病患比例更佔7成。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銀髮族若有肌少症,其跌倒的風險是未患病的3倍,應讓銀髮族有效增強肌力,避免跌倒意外的風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任康峻宏表示,下背痛的病患多是因脊椎老化、退化或使用過度,而肌力在扮演其中的關鍵角色。骨骼肌是進行全身運動的器官,當肌肉變少時,行走速度容易變慢、疲倦及活動度較低,老人的肌少症往往與失能、疾病、跌倒及生病後預後等年老常見的健康隱憂息息相關。皮拉提斯穩定核心肌群 減少腰椎壓力康峻宏主任說,增加肌力的方法包括規律運動及營養補充,而運動最好是抗阻性運動,例如皮拉提斯就是注重核心肌力的運動。以腰部為例,腰部的核心肌群是指脊椎附近的深淺層肌肉,穩定性好的核心肌群,讓腰椎不會承受過多壓力。康峻宏主任強調,皮拉提斯可以針對脊椎不同功能性加強動作功能訓練,包括銀髮族、上班族、肥胖、肌少症、下背或是肩頸疼困擾者、術後健康恢復需求、產前、產後或需要運動訓練者都適合這項運動。以下教授皮拉提斯5招,減少肌少症發生:1) 抓牢扣環,雙手高舉並向外擴展,訓練肩部肌肉2) 抓牢扣環,手肘成90度放置身體旁邊並向外擴展,訓練肩部外旋肌群3) 將扣環抓牢,左手向前右手向後,身體做向右旋轉,反之亦然,訓練旋轉肌群4) 抓牢扣環,左手在下右手肘成90度在身體旁邊,左手不動右手向上拉起,反之亦然,訓練手部二頭肌5) 將扣環抓牢,左手置於胸前,右手肘向後彎曲並伸直,反之亦然,訓練手部三頭肌

吃多難消化?蛋白質不足肌少症恐上身

吃多難消化?蛋白質不足肌少症恐上身#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某些長者擔心消化不良、疾病上身會有「老了就更該少吃」的觀念,進而出現體重愈趨減輕;走路速度越來越龜速等症狀,大部分一昧認為是自然老化過程而輕忽,當心此時肌肉可能流失,導致肌少症找上門而不自知!走路速度慢 瓶蓋、毛巾轉不開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致堅表示,隨年紀漸長,走路速度越來越慢、瓶蓋無力轉開、毛巾無力擰乾、體重減輕、小腿肚瘦到像鳥仔腳,這些都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而這些常見的症狀,也都有可能是肌少症所造成的不適。相關研究證實,老了之後肌肉量會逐年減少,不但會造成老年人不良影響,包括失能、無力、疲倦、步態不穩,也較易跌倒、骨折、增加失能風險。並且肌少症也會增加代謝症候群、心血管風險、住院率、致病率、殘疾和死亡率。改善肌少症的營養林致堅醫師表示,早、午、晚三餐每餐應攝取25-30克優質蛋白質,大部份的豆魚肉蛋類和奶類為高生物價蛋白質(high biological value protein,HBV protein),建議須補充足量,以使肌肉蛋白達成最佳合成效果。另外因為其一份量為1/4碗飯約只含有2克的低生,價蛋白質,但卻有15克的醣類,若是老年人希望僅以此類食物獲得足夠蛋白質,將會攝取過多醣類,且會導致越吃越胖。防止肌少症就是防止不良併發症防肌少症也可至健身房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做適當的阻力訓練,在家也可使用彈力球,站立時墊腳尖,或可拿裝滿水的保特瓶當作小啞鈴訓練,也可使用彈力帶運動,此為一種具有伸縮能力材質的運動器材,可提供阻力、加強肌力的功效。林致堅醫師表示,然而若在疾病初期發現手腳力量愈趨減弱,建議尋求專業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諮詢相關治療方針!肌少症患者住院後也會增加醫源性感染的風險。故預防肌少症在老年人身上發生或減緩其惡化速度,其不但可降低其導致的嚴重後果,更可節省龐大的醫療照護支出,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預防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預防#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台灣及全世界逐漸邁入高齡社會,年紀增長引起的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年人駝背、走路緩慢、手無力,大家常把這些症狀誤以爲是老年人自然老化的現象,但是這也有可能是骨骼肌減少症(簡稱肌少症)的症狀。在老化的過程中,肌肉的流失速度比其他器官功能退化更快,而營養或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很少運動的人,都會造成肌肉流失得更快。本課程將由營養師蘇筱媛主講,教導如何選擇均衡的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的健康又容易,並有效預防和改善肌少症。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6年8月18日 星期(五) 09:3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