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女童嗜吃糖果餅乾 蛀牙嚴重到要根管治療

女童嗜吃糖果餅乾 蛀牙嚴重到要根管治療#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家中小朋友愛吃甜食、糖果餅乾,當心滿口蛀牙!就有一位8歲的蔣姓女童在進行牙齒塗氟時,醫師發現他有約一半、數十顆的乳臼齒皆有蛀牙,這次是因牙痛難耐求診,經X光檢查發現,乳臼齒蛀牙已嚴重到需抽神經做根管治療,甚至剛長出沒多久的第一大臼齒也已開始蛀牙。醫師指出,6~12歲的小朋友,是蛀牙好發年齡。因此,除了培養兒童正確食用甜點、零食的觀念;並配合正確刷牙習慣與方法,將有助於預防蛀牙。收至此個案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林慧娟醫師說,詢問女童父親後得知,蔣姓女童平日不愛吃正餐,喜歡吃糖果餅乾及含糖飲料,幾乎到了無時無刻都在吃,加上平常也不愛刷牙,提到刷牙總是拖拖拉拉,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蛀牙狀況。低年級學童 口腔清潔習慣仰賴家長林慧娟醫師說明,甜食與零食對蛀牙的發生具有重要影響,應以「集中食用」為原則,減少吃蛋糕、餅乾麵包等精製食物,並於食後立即清潔,以維持清潔健康的口腔。而他也提醒家長,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童,其手部肌肉協調度與靈活度尚未完全發展成熟,但良好口腔清潔習慣養成,仍不可疏忽,甚至必須仰賴父母或照顧者。塗氟+溝隙封填 遠離蛀牙危機此外,幼童牙齒剛長出來且還沒開始蛀的時候,可做溝隙封填。林慧娟表示,也可利用氟化物可加強牙齒表面抵抗酸蝕的能力,大致上氟化物對乳牙的蛀牙減少率約為40~50%,而對恆牙的蛀牙降低率約50~60%。醫師也強調,不論是因應預防或治療的需要,每三個月一次的定期檢查,對於蛀牙可及早發現治療。

夜奶、含奶瓶睡覺 當心滿嘴奶瓶型蛀牙

夜奶、含奶瓶睡覺 當心滿嘴奶瓶型蛀牙#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含著奶瓶入睡特別不會哭鬧,因此讓家中寶貝養成每晚含奶瓶的習慣,但當心這個動作可能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滿口爛牙!日前有一位未滿3歲的小朋友,因為牙痛至牙科求診,被診斷為奶瓶型蛀牙,由於小朋友哭鬧很厲害,無法配合,需要全身麻醉才能接受牙齒治療,讓家長心痛不已。很多父母會問醫師:「乳牙不是會換掉嗎,蛀了也沒關係吧?」台南市立醫院牙科李威誼醫師說,其實乳牙不只用來咀嚼,還有美觀、發音及維持未來恆牙萌出空間及引導恆牙生長更的重要功能。且乳牙蛀牙嚴重時,會使細菌感染擴散到顎骨造成齒槽骨發炎,有可能導致未來恆牙發育缺陷。如果乳牙過早脫落,旁邊的牙齒會傾倒,讓恆牙沒有足夠的空間萌出或萌出位置不好等。因此,發現乳牙蛀牙時就應該及早就醫治療。第一顆乳牙長出 即可開始用濕紗布潔齒更重要的是預防,李威誼醫師也說,第一顆乳牙大約是在嬰兒6個月大左右開始萌發,一旦牙齒開始長,吃完東西後,家長們可以用紗布沾水或刷頭小刷毛軟的牙刷清潔牙齒牙齦,不需要使用牙膏。最好也要漸漸戒掉小朋友夜奶及含奶瓶睡覺的習慣,才能儘量避免「奶瓶型蛀牙」的產生。而大約一歲半到兩歲半,乳臼齒開始萌發,可慢慢訓練小朋友自己刷牙或和大人一起刷牙,透過模仿方式學習,但小朋友的手腕靈活度不足,所以爸媽要再幫忙清潔;至於日常的飲食要盡量避免高糖分食物。 

悚!每天咖啡配甜點 妙齡女竟吃出一口爛牙

悚!每天咖啡配甜點 妙齡女竟吃出一口爛牙#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牙齒痛怕看醫師,當心一口爛牙找上門,連笑都笑不出來了!日前,一名23歲的龔小姐,從小不僅愛吃甜點、巧克力,就連清潔刷牙也都懶,且自從開始工作後,因工作時間長、壓力大,使得她每天都得要喝上一杯咖啡配甜點,來舒緩壓力,但長期累積下來,光是牙齒後排蛀牙已高達10多顆,甚至滿口牙結石,更讓她衍生出牙周病,只要一開口就會看到黑洞、飄出異味,使得她出門都得刻意戴口罩遮掩才行。口腔酸鹼不平衡 恐增蛀牙、酸蝕率郭家群牙醫師表示,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每天除了三餐外,還會加上下午茶、消夜等,進而增加腔環境長時間處於pH值5的狀態下,一旦處於酸性狀態時,就會容易出現蛀牙、牙齒脫礦、酸蝕等機會,尤其是汽水、爆米花、紅茶、巧克力、咖啡、果汁等,都是造成酸鹼失衡的危險食物。雖然飯後刷牙漱口的觀念普及,但在台灣卻未能被落實,使得歷年來的齲齒率,狀況並不理想,因為大多數的民眾通常只做到了每日刷牙1到2次,長期下來口腔酸鹼失衡,不論老幼大小,口腔健康都亮起紅燈。吃完東西刷牙、嚼口香糖 助於達到口腔保健根據國健局統計調查發現,國人蛀牙率直逼9成,罹患牙周病比例甚至高達99.2%,高於歐美及亞洲其他鄰近國家,另最新的台北市衛生局統計也指出,幼童齲齒率竟然也高達54.85%,等於是每2個幼童就有1人蛀牙,相當嚴重。對此,郭家群牙醫師表示,國人齲齒率偏高,主要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所以提醒民眾,平時就要做好口腔保健,每天最好刷牙兩次,但如果在外面不方便刷牙時,則可改用牙線(棒)、漱口水或嚼食無糖口香糖,來幫助口腔進行保健,另外,也要平均每半年就要接受一次口腔檢查,如此一來,就能降低蛀牙、牙周病等的發生率了。

孩子吃飯時間拖太久 恐提高蛀牙機率

孩子吃飯時間拖太久 恐提高蛀牙機率#蛀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嚴格來說,小孩子「吃飯坐不住」和「時間拖太久」是兩件事,分開討論才能針對不同的狀況設法改善。若孩子有「吃飯坐不住」的情況,首先判斷孩子是否還不餓。飢餓就想吃東西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嬰兒都有求生的本能,沒有任何誘惑或好玩的事情比飢餓的問題更重要了。學會走路之後的小孩也無法忍受肚子餓,如果吃飯時總是坐不住而四處走動,基本上可以判定小孩還沒有達到飢餓感的狀態。如果想要孩子與家人一起吃晚餐就要特別調整孩子的進食時間,不要在用餐前兩小時吃點心,才能讓孩子在吃飯時間能專心坐好吃飯。現代人生活條件充裕,普遍上大人們都會希望孩子能再多吃一點,但幼兒感覺不餓了就想離開餐桌,也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事情。只是年紀小的孩子也有等待的能力,爸爸媽媽要教導孩子必須等大家都吃飽才離開餐桌,即便在家吃飯也該讓孩子學習基本的餐桌禮儀。「孩子可以不吃飯嗎?」不吃飯而吃其它主食是可以的,照顧者要讓孩子獲得均衡的營養,不可挑食或偏食。每個孩子的食量大小與生活習慣有關,舉例來說,有些家庭日常飲食的種類變化很多,有些人就非要吃飯才有飽足感。如果還子的食量不多,但每天活動十足、精神和體力都很好也就足夠了,不必強迫孩子每一餐都必須吃完一碗白米飯才罷休。最佳的吃飯時間:30~40分鐘「吃飯時間拖太久」的原因除了孩子不餓之外,大致上不外乎是牙齒咬合或吞嚥能力不佳,或者有挑食或偏食的習慣。咬食吞嚥的能力與練習很有關係,常吃太軟的食物缺乏咀嚼練習,所以在孩子長牙之後,就要學習和大人一起吃飯。如果沒有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不管孩子多大了,照顧者仍然習慣端著碗跟在孩子身後,玩一會兒、餵一口,吃飯時間拖太久就不能全算是孩子的問題了。吃飯時間通常在30~40分鐘最佳,若太長時間讓孩子含著食物玩遊戲,將增加乳牙發生蛀牙的機率,牙齒不健康吃東西也不舒服,於是形成不良進食習慣的惡性循環。想改掉孩子吃飯拖拉的習慣必須控制用餐時間:午餐時間到不吃就收起來,直到晚餐前都不要給點心,等到孩子真有飢餓感,就不會再有拖拖拉拉不認真吃飯的情況發生。(本文摘自/新手爸媽先懂孩子再懂教/布克文化出版)

3個小一生1人蛀牙 北市三月起免費塗氟

3個小一生1人蛀牙 北市三月起免費塗氟#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朋友蛀牙問題嚴重,據臺北市兒童口腔檢查結果,103年學齡前3~5歲兒童齲齒盛行率54.7%,102學年度小一生齲齒盛行率36.11%,等於每3個小一生就有1人蛀牙,因此臺北市衛生局整合牙科醫療院所資源,自104年起首創全國由牙醫師進入校園,將於3月起提供小一學童免費牙齒塗氟防齲。塗氟可降低約5成蛀牙率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全國首創推動「牙醫師入國小校園免費塗氟」,由衛生局安排專科牙醫師主動前往全市國小學校提供小一生牙齒塗氟及衛教服務,配合原有大臼齒封填政策雙管齊下,以有效降低兒童齲齒率。黃局長進一步說明,氟化物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目前最經濟、安全且有效之齲齒防治措施,使用適量局部性的氟化物,如氟膠、氟漆、含氟牙膏等,直接塗抹於牙齒表面,讓牙齒表面吸收,可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抑制細菌生長。依據研究顯示,牙齒塗氟可降低恆齒齲齒率46%,乳齒齲齒率33%,且氟漆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存留時間長,適合使用於兒童。

親吻小孩要注意 當心細菌傳染給寶寶

親吻小孩要注意 當心細菌傳染給寶寶#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齲齒是兒童常見口腔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咀嚼、發音及美觀,甚至也會影響到未來恆齒的生長、發育,且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1年公布台灣5歲兒童蛀牙比例竟高達79%,是侵害學童最多的口腔疾病,因此,若把口腔照顧好,才會擁有健康身體。謹記2重點 有效降低兒童蛀牙率為降低蛀牙發生率,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牙科許雯婷醫師表示,在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多加留意,而口腔健康的關鍵,在於觀念建立及潔牙姿勢2方面,首先第一是觀念建立,指的是三餐飯後,刷牙3分鐘、正確使用牙線及牙間刷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2歲以下的兒童,一旦開長牙後就要開始刷牙,但若只有前牙時,可先用紗布套指擦拭即可,而牙膏挑選則要選擇含氟牙膏,且用量僅需一點點。而牙線使用方面,則是建議牙縫緊密時再使用就好;此外,醫師也提醒家長,當新生兒出生後,母親口腔中的細菌會藉口水傳染給寶寶,所以,當媽媽在親吻小孩時,應多加注意。第二潔牙姿勢,因為大多家長在幫孩子清潔牙齒時,都會站在孩子前方,與他們面對面,但其實這是錯誤的刷牙姿勢,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站在孩子後方臉朝同側,且孩子的頭後方有支撐,可靠住不搖晃,才能有效幫孩子清潔牙齒。

台灣兒童蛀牙平均顆數 比全球多近五成

台灣兒童蛀牙平均顆數 比全球多近五成#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康由咀嚼開始,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僅會影響咀嚼、發音及美觀,甚至影響未來恆牙的生長、發育。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12歲兒童恆齒齲蝕指數,全球平均為1.67顆,其中78%國家為3顆以下。我國12歲兒童由2000年3.31顆,降低至2012年2.5顆,顯示有逐年改善的趨勢,然相較於全球平均1.67顆,仍須努力。兒童蛀牙雖有改善 仍高於全球平均每年10月22日為兒童口腔健康日,國民健康署指出,盼我國兒童齲齒率及齲齒指數能3年減30%,6年減半,亦即 5歲齲齒率由2011年79.3%降至2017年56%,2020年降至40%;12歲齲齒指數由2012年2.5顆降至2017年1.75顆,2020年降至1.3顆。雖我國兒童蛀牙顆數,仍然高於世界平均,但事實上,兒童還是可透過多項政府所提供的資源,進一步防止牙齒出問題,以下為國民健康署所列出的資源:1) 只要是未滿6歲的兒童,都可每半年一次到牙科醫療機構,由牙醫師提供免費牙齒塗氟、口腔檢查及衛教指導;同時,也開放牙醫師可至幼兒園及社區提供塗氟的貼心服務;另未滿12歲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及原住民族地區、偏遠及離島地區兒童,則可以每3個月接受一次免費塗氟。2) 全國國小學童,可以每週一次在學校使用含氟漱口水防齲。3) 自103年9月起,補助提供全國國小1年級兒童及2年級弱勢兒童,4顆恆牙第一大臼齒的窩溝封填服務,及施作後6個月及12個月的評估檢查或補施作,以降低臼齒咬合面的齲齒。

他喉嚨痛以為是感冒 竟是頸部感染險喪命

他喉嚨痛以為是感冒 竟是頸部感染險喪命#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溫逐漸由熱轉涼,早晚溫差大,使得民眾容易出現感冒症狀,但若症狀遲遲不見好轉時,就要注意可能已經罹患深頸部感染。日前,一名47歲患有糖尿病史的葉先生,出現喉嚨痛、吞嚥困難的症狀,起初以為僅是感冒,但症狀卻日益嚴重,直到後來到醫院仔細檢查後才發現,竟然是罹患了致死率極高的深頸部感染,目前接受手術與抗生素治療後,已順利康復出院。脖子是連接身體的管道 當病毒入侵時可能造成膿瘍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原禎醫師,葉先生的左側臉部與脖子發熱紅腫,觸摸時還會疼痛,原本他只是在家中附近的診所看病治療,但2天後症狀卻不見改善,甚至疼痛難耐,因此,前往醫院就診,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側頸部有一個巨大膿瘍,推測可能是因為長期蛀牙引起牙齒發炎化膿,造成細菌侵入頸部淋巴系統所導致。脖子是連接頭部與身體的管道,其中有肌肉、動脈、脊椎、食道、淋巴組織等,而這些肌肉血管外面包覆著一層結締組織,形成潛在的空隙,這個空隙通常是密合的,若有細菌病毒從淋巴系統侵入,會將密合的空隙撐開甚至惡化成膿瘍。蛀牙、牙齦發炎 都可能是深頸部感染的原因深頸部感染一般是由於長期蛀牙、牙齒發炎化膿或是因上呼吸道的感染,細菌藉由扁桃腺或咽喉黏膜淋巴組織侵入深頸部造成感染。許原禎醫師表示,開始患者會出現喉嚨痛、脖子腫痛、吞嚥困難等症狀,且隨著侵犯的部位不同,也會引起不一樣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感染性血栓、心內膜炎等,其中若是擴散到縱膈腔,死亡率將達8成以上。老人、糖尿病患者 為感染的高危險群在治療方面,會先給予抗生素,若24到72小時內無明顯改善或症狀持續惡化,則必須以手術清創引流將膿導引出來,必要時也會做氣管切開造口手術,讓呼吸道保持暢通,以免傷口腫脹影響呼吸。深頸部感染是一種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一樣好發於秋冬季節,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但老年人、糖尿病、腎臟病和愛滋病等免疫力較差者是高危險族群。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喉嚨痛、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的症狀,應留意是否持續惡化並出現頸部紅腫熱痛的情形,以免誤認為是單純的感冒而延誤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