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她蛀牙沒處理長膿包 險些蜂窩性組織炎

她蛀牙沒處理長膿包 險些蜂窩性組織炎#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蛀牙不處理當心引發大問題!一名16歲的女學生,因為對看牙有恐懼感,連定期檢查都沒有。但卻在三個星期前開始牙痛,連睡覺也痛到睡不好,自行服用止痛藥一周,沒那麼痛她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過了幾個月,突然發現牙齦上長出了一個膿包腫塊,還有化膿液體從裡面流出。經牙醫檢查發現,她有一個蛀牙極深,造成慢性根尖膿腫,已經有膿水流出,再嚴重下去恐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細菌往牙根擴散   嚴重恐須手術幸好及時求診,經過完整的根管治療療程後,已慢慢痊癒。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郭祉吟醫師指出,個案因蛀牙太深造成牙齒內牙髓神經壞死,而引發牙根周邊骨頭的破壞,細菌沿著破壞的路徑孳生,而在牙齦上長出了一個膿包。如果小蛀牙不趕快治療填補起來,任由蛀到牙齒內部牙髓神經的時候,便會造成牙神經發炎感染而對於冷熱非常不舒服以及持續性的疼痛。而這樣的症狀必須要經完整橡皮障隔絕的無菌根管治療,如果只服用止痛藥,但是沒有治療,感染的牙髓神經會慢慢壞死,細菌會繼續往牙根骨頭方向擴散,最後引發牙齦上長出腫塊,嚴重甚至會造成齒源性的顎骨囊腫需要手術治療。一口爛牙!調查:18歲以上齲齒率近9成國人蛀牙率很高,郭祉吟醫師指出,根據高雄醫學大學調查顯示,18歲以上成人齲齒率高達87%,65歲以上年長者齲齒盛行率達89%。因此要在平日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定期檢查,一旦有了問題及時介入處理不要拖延,才不會小蛀牙造成大問題。

幼兒牙齒冒小黑點?研究:較不易蛀牙

幼兒牙齒冒小黑點?研究:較不易蛀牙#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成人常因為喝濃茶、咖啡、吃中藥及吸菸、長期使用漱口水等生活習慣,造成牙齒染色變黃。但這些習慣並不常出現於幼兒,因此令家長不解,怎麼小朋友的牙齒,也莫名有黑點且刷牙也擺脫不掉。醫師說,如果家中幼兒的牙齒表面,也出現小黑點,應該是跟孩子的口腔某些菌種有關,雖然會有些影響美觀,但也有研究顯示,牙齒上有像是染色的小黑點的幼兒,較不容易發生蛀牙,而且這些產色細菌造成的牙齒染色,會隨著孩子成長,萌發恆齒後淡化,家長不必過度擔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林慧青醫師指出,乳牙齒列的顏色改變,必須排除齲齒、牙齒本身的生長缺陷,如:牙釉質生長不全、牙本質生長不全等、內因性染色、外傷等原因,造成牙齒變色。口腔產色細菌所致   長恆齒後將改善如果幼兒牙齒表面出現類似成人牙齒的黑色染色情形,可能是飲食中有容易造成染色的食物,或是被口腔內存在特殊的產色細菌(chromogenic bacteria)代謝並附著在牙齒表面,都會造成牙齒外部染色。這些染色常出現在接近牙齦的地方,或是牙齒的鄰接面,像是許多堅硬的黑色小點,無法藉由刷牙移除,可能會造成小朋友的美觀困擾。那麼要如何預防及處理這些染色呢?林慧青醫師說,建立合適的飲食和清潔習慣是重要的,一天最好能刷牙2到3次,並且在刷牙時使用牙膏,但並不需要特別使用市面上的美白牙膏。可以請牙醫師協助去除已經形成的染色。但其實,這些產色細菌造成的牙齒染色可能隨著孩子成長,萌發恆齒後而改善,部分研究更顯示,牙齒上有這些黑色染色的小朋友,齲齒率較低。

萬聖節吃過多糖 童恐陷肥胖、蛀牙危機

萬聖節吃過多糖 童恐陷肥胖、蛀牙危機#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不給糖就搗蛋!」萬聖節將至,許多學校、幼稚園及師長提前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糖果讓孩子體驗節日的樂趣,卻疏忽了這些色彩鮮豔的糖果,暗藏著高糖、高熱量危機,不僅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齲齒等問題,過量的糖也易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恐增加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近半數童 每週攝取1次糖果依據調查顯示,有57.4%的3~6歲幼兒、45.5%的7~9歲兒童、45%的10~12歲兒童每週至少攝取1次糖果;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妙心指出,年紀越小的幼兒糖果吃越凶,其中3~6歲幼兒平均每周攝取4次;7~9歲的兒童每周攝取超過3次;10~12歲的兒童每周攝取近4次。因此,國健署提出橘色萬聖節3撇步,讓孩童開心過節而不掉入繽紛糖果所設的健康陷阱中。1) 選天然水果/選擇秋季盛產的橘、紅色水果,如柿子、木瓜、柑橘等來取代糖果。這類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及β-胡蘿蔔素,可增進皮膚健康及幫助牙齒和骨骼的發育與生長。建議每天攝取2份水果,以提高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2) 選原味堅果/各類堅果含有許多不同的礦物質,如鉀、鈣、鋅、鎂等,及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有助於心臟正常功能、可以抗氧化及促進腸胃蠕動。建議父母選擇無調味的堅果作為萬聖節零食之一,但是要特別注意,堅果油脂含量較高,建議每日1份即可,約為5顆腰果或5顆杏仁果或10顆花生的份量,若攝取過量,也可能造成肥胖,或引發相關健康問題。3) 闔家戶外運動去/今年萬聖節正逢週末假期,父母可帶著孩子們與親朋好友一起騎腳踏車、健走、爬山等戶外活動,不僅可增進親子關係,亦可促進身體健康及預防近視發生或惡化。建議兒童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以上;運動不僅可以減少罹患慢性疾病,還會刺激體內分泌生長激素,促進長高,幫助體重控制。國健署也提醒,孩童喜愛的含糖飲料若攝取過量會造成身體負擔,應盡量避免讓孩童飲用,並養成多喝白開水或低脂乳的好習慣。此外,建議父母可帶孩童接觸大自然及體驗農場生活,藉此讓孩童認識食物中的營養,並建立正確飲食的觀念,珍惜食物、落實健康飲食習慣。

咀嚼助分泌 唾液能保護牙齒!

咀嚼助分泌 唾液能保護牙齒!#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你有蛀牙嗎?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不僅能增加自信、笑起來更迷人,還能預防疾病纏身;不過根據國健局調查發現,我國蛀牙人口竟高達9成!其中罹患牙周病比例甚至超越歐美及其他亞洲國家。對此口腔保健專家指出,其實只要在餐後多幾個「咀嚼」的動作,就能改善口腔機能。唾液分泌少 恐引發乾口症由於小朋友愛吃甜食、喝飲料,又不喜歡刷牙,對牙齒保健觀念差,因此「蛀牙」就成了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不痛時還好,痛起來還真會哭天喊地!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最新統計顯示,兒童蛀牙率高達五成,表示平均每2個小孩就有1人蛀牙,情況相當嚴重。對此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季麟揚表示,一般情況下,人一天的唾液總量為1000~1500ml,一旦過少就有可能引起「乾口症」,使蛀牙機率變高、引起口腔疾病;而造成蛀牙的主要原因,除了天生口腔環境差、有牙周病外,鮮為人知的就是「唾液分泌少」而使病菌增生,變成蛀牙。把握餐後黃金時間 咀嚼5 ~20分鐘至於該如何預防蛀牙發生,除最基本的清潔牙齒外,還可利用咀嚼無糖口香糖來改善;季麟揚說,近來多數科學研究都指出,咀嚼無糖口香糖能促進唾液腺分泌,中和口中酸性、減少口腔內的牙菌斑、有效降低蛀牙機率,藉此還能幫助牙齒再擴化以鞏固牙齒,使口腔多一層保護。而過去倡導「飯後刷牙」能夠預防蛀牙,對此牙科醫師黃明裕說,其實餐後不用急著刷牙,因為吃完東西後口腔屬於酸性,如趕緊刷牙會造成牙齒傷害,應把握三餐後的黃金時間,咀嚼5 ~20分鐘的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清除牙齒表面及口腔中的食物殘渣,改善口腔衛生。 

口水少會蛀牙 6習慣維持唾液分泌

口水少會蛀牙 6習慣維持唾液分泌#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許多家長認為,孩童在讀書、寫作業時,嚼食口香糖會導致分心,課業表現佳,因此禁止小孩咀嚼;而有人卻天天來上好幾粒,只為提振精神;事實上,這兩者對口腔都有不同影響。牙醫師表示,「咀嚼」對牙齒可是有相當大的好處,除能預防疾病還可改善語言發音、調整外觀。口乾持續2周 易引發牙齦炎、牙周病雖然正式場合時「東嚼西嚼」可能有礙觀瞻,不過私下多嚼幾下,可是預防蛀牙的第一步!牙科醫師黃明裕表示,根據調查顯示,台灣將近有1成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為口腔疾病、蛀牙導致全口無牙,不只如此,兒童、身心障礙者都會比成人容易出現口腔疾病。他說,預防蛀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咀嚼」,藉此刺激唾液、中和口中酸性,避免細菌增生。正常情況下,成人若分泌過多唾液,代表口腔牙周及黏膜組織受到感染發炎;但分泌不足出現長期口乾,就要小心口腔滋長細菌,甚至附著在牙齦,一旦持續2周以上,就可能變成蛀牙、牙齦炎、口腔感染及牙周病。刷完牙勿大量漱口 保持氟化物停留此外,現代醫學研究也指出,唾液富含水分、微量元素、電解質、激素和抗體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不但可以潤滑、沖洗及滋潤口腔、喉嚨,還能抗菌且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因此若發現口乾舌燥,千萬別吝嗇的大口喝水,小心因唾液分泌不足導致細菌「趁亂入侵」。當然對於牙齒保健,除了安排定期檢查,平時刷牙的功夫也不可大意;黃醫師說,清潔牙齒時應使用含氟牙膏,才能有效預防牙齒疾病。此外他還提醒,應改掉過去刷牙時用大量清水漱口的習慣;刷完牙後只要將口中的牙膏吐掉即可,讓氟化物在口中待久一點,效果更佳。6大日常習慣 促使唾液分泌正常而因為唾液能清潔牙齒、降低細菌在口腔生長速度,綜合酸性避免脫鈣,還能幫助牙齒鈣化、減少蛀牙率;至於要如何使唾液分泌正常,以防出現口乾等症狀,以下整理6點,供民眾參考:1)刷牙漱口/勤於清潔牙齒,保持口腔清潔、口齒芬芳為首要任務。2)補充水分/多吃水果、喝水,有助分泌充足的唾液。3)細嚼慢嚥/吃東西時勿狼吞虎嚥,可刺激唾液及胃液分泌、幫助消化。4)避免張嘴/多做吞嚥動作且常閉上嘴巴,能夠維持唾液正常分泌。5)勿吐口水/常將口中唾液吐出,很容易出現口乾,切忌亂吐口水。6)適度咀嚼/餐後咀嚼口香糖,有助增加唾液分泌,降低蛀牙率。

花蓮學童健檢蛀牙率高 平均3.8顆齲齒

花蓮學童健檢蛀牙率高 平均3.8顆齲齒#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個人從進入小學後,每天有1/3的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身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花蓮縣教育處、花蓮縣衛生局、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牙醫師公會,協力進行學童健康檢查,積極守護學童健康,其中健檢異常第一名則為牙科問題,學童平均竟有3.8顆齲齒!慈院結合牙醫公會 服務129所學校花蓮慈濟醫院院長高瑞和表示,醫學不是只有急重症治療,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預防醫學,因此結合牙醫師公會,組成健檢團隊,提供包含身體檢查評估、牙齒檢查、心電圖、尿液、蟯蟲檢查等。不論是海拔最高的西寶國小,北端秀林鄉的和平國小,還是最南端富里鄉的學田國小,都在花蓮縣學童健檢的涵蓋範圍,在花蓮縣教育處的協助下,為花蓮縣內129所學校,共9500位一、四、七年級學童完成健康檢查。齲齒嚴重 一口牙蛀8顆根據歷年來的數據分析,花蓮縣學童健檢異常的前三名,為牙科異常、體位評值不佳與視力不良。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許正隆表示,牙齒就是人體的天下第一關,口腔保健做好,就能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齲齒,花蓮縣學童平均約有3.8顆齲齒,與全國平均2.8顆相比,仍有一段差異,更曾看過一個小朋友有多達8顆齲齒,因此希望校方與家長,能幫助孩子落實餐後潔牙。視力不良 花蓮童複檢率低對於孩子們體位評值不佳的問題,宜昌國中校長陳玉明表示,大部分學童的早餐與午餐都在學校裡,一整天有三分之二「吃」都在校園,因此不論是過胖或是過瘦,學校都責無旁貸!他強調,師長們不光是要教育孩子們知識,還要教導正確的飲食營養觀念,少吃油炸類或甜食。花蓮縣學童視力不良率雖比全國平均低,但是複檢率也比全國平均來得低!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林運金表示,隔代教養與單親家庭的因素,常常會讓照顧者與孩子都忽略了近視的問題。眼睛是靈魂之窗,更是孩子接觸世界、接受教育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呼籲花蓮民眾,一同重視視力保健問題。

愛吃糖!6成5學童有蛀牙 快塗氟預防

愛吃糖!6成5學童有蛀牙 快塗氟預防#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甜食是小朋友的最愛,也因此,蛀牙成了學齡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醫師指出,除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學童定期每半年塗氟,更能有效預防蛀牙。 童愛吃甜食又不刷牙 蛀牙比例逾6成臺北巿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一般牙醫科馬魁醫師表示,一般小朋友約65%有蛀牙,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因不懂刷牙的技巧,蛀牙率更高達95%。尤其是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攝取過多甜食,此時若疏於口腔照護,更易罹患蛀牙。醫師提到,牙齒、細菌、食物和時間等四大類因素,都是形成蛀牙的原因。醫師強調,正確的刷牙及保持口腔衛生的良好習慣,是最重要的口腔保健觀念。而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就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一樣,可以減少發生蛀牙的機會。牙齒表面塗氟 刷牙過後執行最有效飲水加氟、食鹽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都是使用氟化物的方式,而在牙齒的表面局部塗氟是目前經評估最有效、經濟的預防蛀牙方法之一。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蛀牙的產生。為了使塗氟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馬魁建議,要塗氟的兒童,應在塗氟前先將牙齒清潔乾淨,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免效果不佳。

端午吃粽不潔牙 當心肥胖、蛀牙一同找上你

端午吃粽不潔牙 當心肥胖、蛀牙一同找上你#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端午節吃粽,不僅容易深陷熱量的陷阱外,其實牙齒清潔也很重要,每當佳節聚餐時,那歡樂的氣氛總是讓人在開心吃喝後忘了潔牙,留下嘴食物殘留的氣味與殘渣,加上飲食後口腔環境pH值驟降,牙齒很容易就會遭到酸蝕,形成齲齒。因此,黃明裕牙醫師提醒民眾,佳節美食當前,除了要精算熱量、酌量飲食外,也別忘了餐後潔牙的重要性,以免長期下來酸鹼失衡,造成口腔健康亮起紅燈。餐後清潔口腔 可增強唾液對牙齒的保護據國民健署資料顯示,一粒包了豬肉、香菇、蛋黃、蝦米並用油炒過的傳統肉粽,熱量約為500~600大卡,相當於2.4碗白飯,且若三餐都以粽子做為主食的話,熱量恐怕就容易破表,更何況這樣的膳食組合還缺少了蔬果的攝取,在營養失衡的狀況下,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適,丟了健康。另連續假期,民眾約會聚餐的機會多,但也因此容易忽略餐後清潔口腔的重要,導致食物殘渣卡牙縫、甚至轉為牙菌斑酸性物質侵蝕牙齒,造成蛀牙,所以,醫師建議民眾,餐後10分鐘為潔牙關鍵,在此時應趕緊刷牙、漱口,或嚼食口香糖,來加速清除口腔異物感、增強唾液持續對牙齒提供保護作用。從小養成好習慣 刷牙、漱口都可以最後,黃明裕醫師呼籲民眾,應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包括每餐後使用牙線(棒)、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等,如果出門在外不方便刷牙時,則可在飲食後,嚼食口香糖或使用漱口水,來清潔口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