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乳牙蛀牙沒關係?恐影響發音、易偏食

乳牙蛀牙沒關係?恐影響發音、易偏食#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牙不是會換掉嗎,蛀了也沒關係吧?」其實乳牙不只用來咀嚼,還有美觀、發音及維持未來恆牙萌出空間及引導恆牙生長更的重要功能。像是正在生長的小朋友,如果有蛀牙,吃東西的效率會打折扣,容易產生偏食的壞習慣,影響到發育生長。滿口蛀牙會影響美觀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也對孩童心理產生負面影響;而門牙蛀光了,講話會漏風,影響到發音。此外乳牙蛀牙會影響恆牙牙胚發育,因此醫師提醒家長們,如何預防蛀牙,是兒童牙齒保健的重點。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牙科曾光暉醫師表示,人從出生到老會有乳牙及恆牙二套牙齒,6個月大左右,會開始長牙,首先是下面門牙,再長上面門牙,然後由前到後一顆顆長出來,直到2歲半左右長齊20顆乳牙。到6歲左右,一部分乳牙開始動搖,恆牙陸續萌出,直到12歲左右,乳牙完全脫落,被恆牙取代。6歲到12歲這段期間,乳牙恆牙同時存在口腔內,稱為混合齒列期。含奶瓶睡覺 當心奶瓶型蛀牙曾光暉醫師表示,乳牙最常見的就是奶瓶性蛀牙,幼兒如果有睡前喝配方奶的習慣,邊吸奶瓶邊睡,睡著之後唾液分泌減少,高濃度奶水附在牙面,就會造成蛀牙。預防奶瓶性蛀牙一定要避免孩子喝完奶直接入睡,餵食後一定要用紗布擦拭牙齒與口腔,喝開水去除牙菌斑,勿以含糖飲料取代開水讓幼兒吸食;而為了避免牙弓變形,大概一歲左右可嘗試改以杯子飲用牛奶,乳牙長出後半年內,可帶給牙醫師檢查。乳牙長出 即可開始以濕紗布潔齒曾醫師建議,幼童的口腔清潔可由父母使用紗布略沾清水在牙面上擦拭,隨著孩子手腳逐漸靈活,訓練孩童自己刷牙,剛開始可以使用少量牙膏,避免吞食,而孩子如果會漱口,可以嘗試使用含氟牙膏,每天餐後及睡前刷牙,是預防蛀牙的最佳方法。除了正確刷牙外,應每半年定期口腔檢查,必要時施以局部塗氟治療,可早期發現口腔疾病,及早治療。減少蛀牙引起的疼痛不適,也可獲得預防性口腔保健服務。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蛀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較於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罹患牙周病的孕婦較容易早產,而且容易生出低體重嬰兒。分娩一般發生在懷孕第40週前後(最後一次月經的首日加280天)。若提早在22到36週之間生產,則視為早產。早產兒的出生體重若低於1000克,會較難存活。此外,早產兒容易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疾病。若有早產或者是出生體重偏低的情形時,必須安置在保溫箱或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內,並限制和母親接觸,也無法直接哺餵母乳。雖然早產是迫於無奈,但還是儘可能避免。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沒有牙周病的孕婦早產率是6%,相較於此,在懷孕期間牙周病惡化的孕婦,有43%的人早產。也就是說,有牙周病的孕婦比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的可能性高了7倍。據說,飲酒會導致早產的機率增加三倍,相比之下,牙周病帶來的風險何其高。此外,根據其他研究,在早產孕婦的羊水中,發現了和口腔牙垢裡相同的細菌。另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愈嚴重的人,愈有可能生下低體重嬰兒。牙周病菌不只影響母體,可能會影響到胎兒。日本國內也有相關研究,研究結果和國外的研究結果相同。岡山大學研究所醫齒藥學總合研究科預防齒科學的研究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針對203位孕婦進行調查。孕婦們在懷孕期間接受牙周病的治療,牙周病有好轉的群組,生下的嬰兒體重平均是3997.3克,很接近平均體重;而牙周病未見改善的群組,嬰兒的體重平均是2776.5克,足足少了約兩百克。在懷孕第38週出生的嬰兒,大腿骨的長度較短,也就是有發育較慢的傾向。懷孕中的女性容易罹患牙周病或是牙周病容易惡化,這在牙科的臨床現場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原因是女性一旦懷孕,荷爾蒙會開始急劇變化,黃體素會減少。再來,因為孕吐等身體狀況的改變,唾液的酸度會變高,這樣的口腔環境容易引起蛀牙或牙周病。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牙齦腫脹的牙齦炎,也和女性荷爾蒙有關。孕婦在產檢時常被建議做口腔檢查,也是這個緣故。據推測,牙周病菌會隨著血液運行到子宮和胎盤,進而引起炎症,引發陣痛。另外,隨羊水而來的牙周病菌或許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並妨礙胎兒發育。這也和生下低體重嬰兒有關。幾乎每個女性都知道,懷孕時要遠離菸酒,並注意飲食。同時,懷孕時也要治療蛀牙和牙周病,希望更多女性可以知道這項懷孕時的常識。(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調查:遲緩兒恐懼清潔 僅14顆好牙!

調查:遲緩兒恐懼清潔 僅14顆好牙!#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對一般人來說,清潔牙齒就像家常便飯,不管是用牙線剔牙、牙尖刷清潔都能輕易完成;但對於發育遲緩的兒童來說,不只無法自己完成,更因為恐懼而不願讓他人幫忙,常讓蛀牙、口腔疾病纏身。根據雙和醫院牙科部統計發現,平均每個幼兒有2.54 顆蛀牙,顯示加強照顧人員口腔清潔能力即是當務之急。3成5觸覺敏感 僅14顆健康牙齒潔牙與吃飯同等重要,即使沒有吃飯也要好好清潔牙齒;事實上,正確的潔牙包括刷牙及牙線使用,如牙線、牙線棒等,做到雙向清潔才算是完整。但雙和醫院今年針對早期療育機構口腔檢查,發現受檢機構14家、共253人中,齲齒經驗指數為4.25顆;平均擁有18.65顆牙齒,健康牙齒卻只有14.4顆,乳牙齲齒盛行率為60.15%、填補率34.64%。另外,調查還發現有3成5的受檢兒童有觸覺敏感情形,經過實施「減敏感口腔肌肉按摩」3個月後,其觸覺敏感現象皆有改善,同時發現接受個案較能放鬆身心,降低對刷牙的抗拒,接受家長及照護者的幫忙。由統計得知,護理之家口腔照護並未受到重視,住民齲齒嚴重、缺牙多,填補率又低;其口腔衛生差、牙結石多且牙周病嚴重,因此改善機構住民口腔狀況及加強護理人員口腔照護能力已刻不容緩。

她蛀牙沒處理長膿包 險些蜂窩性組織炎

她蛀牙沒處理長膿包 險些蜂窩性組織炎#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蛀牙不處理當心引發大問題!一名16歲的女學生,因為對看牙有恐懼感,連定期檢查都沒有。但卻在三個星期前開始牙痛,連睡覺也痛到睡不好,自行服用止痛藥一周,沒那麼痛她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過了幾個月,突然發現牙齦上長出了一個膿包腫塊,還有化膿液體從裡面流出。經牙醫檢查發現,她有一個蛀牙極深,造成慢性根尖膿腫,已經有膿水流出,再嚴重下去恐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細菌往牙根擴散   嚴重恐須手術幸好及時求診,經過完整的根管治療療程後,已慢慢痊癒。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郭祉吟醫師指出,個案因蛀牙太深造成牙齒內牙髓神經壞死,而引發牙根周邊骨頭的破壞,細菌沿著破壞的路徑孳生,而在牙齦上長出了一個膿包。如果小蛀牙不趕快治療填補起來,任由蛀到牙齒內部牙髓神經的時候,便會造成牙神經發炎感染而對於冷熱非常不舒服以及持續性的疼痛。而這樣的症狀必須要經完整橡皮障隔絕的無菌根管治療,如果只服用止痛藥,但是沒有治療,感染的牙髓神經會慢慢壞死,細菌會繼續往牙根骨頭方向擴散,最後引發牙齦上長出腫塊,嚴重甚至會造成齒源性的顎骨囊腫需要手術治療。一口爛牙!調查:18歲以上齲齒率近9成國人蛀牙率很高,郭祉吟醫師指出,根據高雄醫學大學調查顯示,18歲以上成人齲齒率高達87%,65歲以上年長者齲齒盛行率達89%。因此要在平日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定期檢查,一旦有了問題及時介入處理不要拖延,才不會小蛀牙造成大問題。

幼兒牙齒冒小黑點?研究:較不易蛀牙

幼兒牙齒冒小黑點?研究:較不易蛀牙#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成人常因為喝濃茶、咖啡、吃中藥及吸菸、長期使用漱口水等生活習慣,造成牙齒染色變黃。但這些習慣並不常出現於幼兒,因此令家長不解,怎麼小朋友的牙齒,也莫名有黑點且刷牙也擺脫不掉。醫師說,如果家中幼兒的牙齒表面,也出現小黑點,應該是跟孩子的口腔某些菌種有關,雖然會有些影響美觀,但也有研究顯示,牙齒上有像是染色的小黑點的幼兒,較不容易發生蛀牙,而且這些產色細菌造成的牙齒染色,會隨著孩子成長,萌發恆齒後淡化,家長不必過度擔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林慧青醫師指出,乳牙齒列的顏色改變,必須排除齲齒、牙齒本身的生長缺陷,如:牙釉質生長不全、牙本質生長不全等、內因性染色、外傷等原因,造成牙齒變色。口腔產色細菌所致   長恆齒後將改善如果幼兒牙齒表面出現類似成人牙齒的黑色染色情形,可能是飲食中有容易造成染色的食物,或是被口腔內存在特殊的產色細菌(chromogenic bacteria)代謝並附著在牙齒表面,都會造成牙齒外部染色。這些染色常出現在接近牙齦的地方,或是牙齒的鄰接面,像是許多堅硬的黑色小點,無法藉由刷牙移除,可能會造成小朋友的美觀困擾。那麼要如何預防及處理這些染色呢?林慧青醫師說,建立合適的飲食和清潔習慣是重要的,一天最好能刷牙2到3次,並且在刷牙時使用牙膏,但並不需要特別使用市面上的美白牙膏。可以請牙醫師協助去除已經形成的染色。但其實,這些產色細菌造成的牙齒染色可能隨著孩子成長,萌發恆齒後而改善,部分研究更顯示,牙齒上有這些黑色染色的小朋友,齲齒率較低。

萬聖節吃過多糖 童恐陷肥胖、蛀牙危機

萬聖節吃過多糖 童恐陷肥胖、蛀牙危機#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不給糖就搗蛋!」萬聖節將至,許多學校、幼稚園及師長提前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糖果讓孩子體驗節日的樂趣,卻疏忽了這些色彩鮮豔的糖果,暗藏著高糖、高熱量危機,不僅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齲齒等問題,過量的糖也易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恐增加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近半數童 每週攝取1次糖果依據調查顯示,有57.4%的3~6歲幼兒、45.5%的7~9歲兒童、45%的10~12歲兒童每週至少攝取1次糖果;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妙心指出,年紀越小的幼兒糖果吃越凶,其中3~6歲幼兒平均每周攝取4次;7~9歲的兒童每周攝取超過3次;10~12歲的兒童每周攝取近4次。因此,國健署提出橘色萬聖節3撇步,讓孩童開心過節而不掉入繽紛糖果所設的健康陷阱中。1) 選天然水果/選擇秋季盛產的橘、紅色水果,如柿子、木瓜、柑橘等來取代糖果。這類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及β-胡蘿蔔素,可增進皮膚健康及幫助牙齒和骨骼的發育與生長。建議每天攝取2份水果,以提高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2) 選原味堅果/各類堅果含有許多不同的礦物質,如鉀、鈣、鋅、鎂等,及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有助於心臟正常功能、可以抗氧化及促進腸胃蠕動。建議父母選擇無調味的堅果作為萬聖節零食之一,但是要特別注意,堅果油脂含量較高,建議每日1份即可,約為5顆腰果或5顆杏仁果或10顆花生的份量,若攝取過量,也可能造成肥胖,或引發相關健康問題。3) 闔家戶外運動去/今年萬聖節正逢週末假期,父母可帶著孩子們與親朋好友一起騎腳踏車、健走、爬山等戶外活動,不僅可增進親子關係,亦可促進身體健康及預防近視發生或惡化。建議兒童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以上;運動不僅可以減少罹患慢性疾病,還會刺激體內分泌生長激素,促進長高,幫助體重控制。國健署也提醒,孩童喜愛的含糖飲料若攝取過量會造成身體負擔,應盡量避免讓孩童飲用,並養成多喝白開水或低脂乳的好習慣。此外,建議父母可帶孩童接觸大自然及體驗農場生活,藉此讓孩童認識食物中的營養,並建立正確飲食的觀念,珍惜食物、落實健康飲食習慣。

咀嚼助分泌 唾液能保護牙齒!

咀嚼助分泌 唾液能保護牙齒!#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你有蛀牙嗎?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不僅能增加自信、笑起來更迷人,還能預防疾病纏身;不過根據國健局調查發現,我國蛀牙人口竟高達9成!其中罹患牙周病比例甚至超越歐美及其他亞洲國家。對此口腔保健專家指出,其實只要在餐後多幾個「咀嚼」的動作,就能改善口腔機能。唾液分泌少 恐引發乾口症由於小朋友愛吃甜食、喝飲料,又不喜歡刷牙,對牙齒保健觀念差,因此「蛀牙」就成了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不痛時還好,痛起來還真會哭天喊地!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最新統計顯示,兒童蛀牙率高達五成,表示平均每2個小孩就有1人蛀牙,情況相當嚴重。對此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季麟揚表示,一般情況下,人一天的唾液總量為1000~1500ml,一旦過少就有可能引起「乾口症」,使蛀牙機率變高、引起口腔疾病;而造成蛀牙的主要原因,除了天生口腔環境差、有牙周病外,鮮為人知的就是「唾液分泌少」而使病菌增生,變成蛀牙。把握餐後黃金時間 咀嚼5 ~20分鐘至於該如何預防蛀牙發生,除最基本的清潔牙齒外,還可利用咀嚼無糖口香糖來改善;季麟揚說,近來多數科學研究都指出,咀嚼無糖口香糖能促進唾液腺分泌,中和口中酸性、減少口腔內的牙菌斑、有效降低蛀牙機率,藉此還能幫助牙齒再擴化以鞏固牙齒,使口腔多一層保護。而過去倡導「飯後刷牙」能夠預防蛀牙,對此牙科醫師黃明裕說,其實餐後不用急著刷牙,因為吃完東西後口腔屬於酸性,如趕緊刷牙會造成牙齒傷害,應把握三餐後的黃金時間,咀嚼5 ~20分鐘的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清除牙齒表面及口腔中的食物殘渣,改善口腔衛生。 

口水少會蛀牙 6習慣維持唾液分泌

口水少會蛀牙 6習慣維持唾液分泌#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許多家長認為,孩童在讀書、寫作業時,嚼食口香糖會導致分心,課業表現佳,因此禁止小孩咀嚼;而有人卻天天來上好幾粒,只為提振精神;事實上,這兩者對口腔都有不同影響。牙醫師表示,「咀嚼」對牙齒可是有相當大的好處,除能預防疾病還可改善語言發音、調整外觀。口乾持續2周 易引發牙齦炎、牙周病雖然正式場合時「東嚼西嚼」可能有礙觀瞻,不過私下多嚼幾下,可是預防蛀牙的第一步!牙科醫師黃明裕表示,根據調查顯示,台灣將近有1成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為口腔疾病、蛀牙導致全口無牙,不只如此,兒童、身心障礙者都會比成人容易出現口腔疾病。他說,預防蛀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咀嚼」,藉此刺激唾液、中和口中酸性,避免細菌增生。正常情況下,成人若分泌過多唾液,代表口腔牙周及黏膜組織受到感染發炎;但分泌不足出現長期口乾,就要小心口腔滋長細菌,甚至附著在牙齦,一旦持續2周以上,就可能變成蛀牙、牙齦炎、口腔感染及牙周病。刷完牙勿大量漱口 保持氟化物停留此外,現代醫學研究也指出,唾液富含水分、微量元素、電解質、激素和抗體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不但可以潤滑、沖洗及滋潤口腔、喉嚨,還能抗菌且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因此若發現口乾舌燥,千萬別吝嗇的大口喝水,小心因唾液分泌不足導致細菌「趁亂入侵」。當然對於牙齒保健,除了安排定期檢查,平時刷牙的功夫也不可大意;黃醫師說,清潔牙齒時應使用含氟牙膏,才能有效預防牙齒疾病。此外他還提醒,應改掉過去刷牙時用大量清水漱口的習慣;刷完牙後只要將口中的牙膏吐掉即可,讓氟化物在口中待久一點,效果更佳。6大日常習慣 促使唾液分泌正常而因為唾液能清潔牙齒、降低細菌在口腔生長速度,綜合酸性避免脫鈣,還能幫助牙齒鈣化、減少蛀牙率;至於要如何使唾液分泌正常,以防出現口乾等症狀,以下整理6點,供民眾參考:1)刷牙漱口/勤於清潔牙齒,保持口腔清潔、口齒芬芳為首要任務。2)補充水分/多吃水果、喝水,有助分泌充足的唾液。3)細嚼慢嚥/吃東西時勿狼吞虎嚥,可刺激唾液及胃液分泌、幫助消化。4)避免張嘴/多做吞嚥動作且常閉上嘴巴,能夠維持唾液正常分泌。5)勿吐口水/常將口中唾液吐出,很容易出現口乾,切忌亂吐口水。6)適度咀嚼/餐後咀嚼口香糖,有助增加唾液分泌,降低蛀牙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