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早晚都刷 學童竟8成有蛀牙

早晚都刷 學童竟8成有蛀牙#蛀牙

(優活健康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知道刷牙姿勢怎麼樣才正確嗎?每天只有早晚刷牙夠嗎?世界衛生組織訂定5歲兒童90%沒有齲齒,但根據國內統計,國內學童齲齒率偏高,6歲學童齲齒盛行率約80.7%,7歲的盛行率更高達96%,到底是何原因導致學童齲齒率與世界標準的差距呢?8成以上的小朋友都刷錯地方豐原醫院牙科主任黃廷芳表示,許多小朋友只知道早上起床跟睡前要刷牙,但卻有8成以上的小朋友都刷錯地方,常拿牙刷拼命地刷牙齒表面,正確的刷牙是將毛刷跟牙面成45-60度,涵蓋一點點牙齦部分,每次刷2顆,來回刷約10-15次,才能真正清除牙縫不潔的地方。甜食、飲料都容易導致牙齒生病,錯誤的刷牙技巧更容易導致蛀牙,即使每天早晚都刷牙,因為沒有認真清潔、加上不曉得正確的角度及姿勢,很容易使得沒有耐心而隨便敷衍清潔。落實刷牙技巧 就能減少齲齒某些學童曾表示,以前刷牙時,就是將牙刷放在嘴巴裡,隨便刷兩下就漱口,或是吃糖果時被媽媽要求要刷牙,牙刷隨便沾一下水,放進嘴巴,就跟媽媽說刷好了,蛀牙後經過醫師的詳細講解才終於了解刷牙程序。黃廷芳主任表示,刷牙看似簡單,但如果能從小落實正確刷牙技巧,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就能減少齲齒的發生。 

好「氟」氣!防蛀牙快來免費塗氟

好「氟」氣!防蛀牙快來免費塗氟#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吃甜食、喝飲料是許多兒童的口腔疾病元兇,因為缺乏清潔或者清潔不夠完全,加上家長因為幼兒耍賴而通融不刷牙,長此以往,幼兒幾乎含著糖水入睡,口腔問題越來越嚴重。維護口腔清潔應從小培養,不論是刷牙角度、漱口水、甚至牙線的使用,層層把關才能鞏固牙齒!不懂刷牙技巧 蛀牙率高達約9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李雅玲指出,蛀牙是侵害學童最多的口腔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一般2~3歲的小朋友蛀牙率約31%,到了6歲時蛀牙率增加到79%,身心障礙的小朋友不懂刷牙技巧,蛀牙率更是高達約95%。國民小學的每周固定時間執行含氟漱口水,只要漱口3分鐘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目的,可以減少發生蛀牙機會。另外,刷完牙後也可以使用牙菌斑顯示劑檢測成效。先治療完畢再塗氟 以免效果不佳氟化物施用方式繁多,包括飲水加氟、食鹽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對學齡兒童施以牙齒表面局部塗氟,是目前經評估有效的預防蛀牙方法之一。為了使塗氟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李雅玲主任建議要塗氟的兒童,應在塗氟前先將牙齒清潔乾淨,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免效果不佳。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維持良好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蛀牙產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將在寒假期間進行免費塗氟活動,家長可以把握機會,一同鞏固寶貝的牙齒!

口腔想顧好 牙刷牙線不可少

口腔想顧好 牙刷牙線不可少#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3歲的職場新鮮人,沒有餐後刷牙的習慣,即使早晚各刷1次,仍會感到口中殘留味道刷不乾淨,有時甚至感到有牙齒附著物、舌頭上也有舌苔,因此口腔不清晰的問題即使在刷牙後仍未改善。台灣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齲齒」即俗稱的「蛀牙」,在台灣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追蹤中,因為衛生問題、飲食習慣及清潔方式等原因,成人齲齒盛行率高達90%以上,預防齲齒也是台灣口腔衛生教育推廣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紀智文表示,齲齒的發生主要有3個因素,包含細菌、食物以及時間,若食物殘渣沾附在牙齒的表面,經細菌一段時間的分解,產生的酸性物質導致牙齒腐蝕即為蛀牙。飯後潔牙、睡前潔牙 有效降低齲齒發生紀智文醫師提醒,落實飯後潔牙以及睡前潔牙,可以有效地降低齲齒的發生,因為進食後牙齒表面容易沾附許多食物殘渣,飯後進行口腔清潔可有效移除鬆動與初期沾附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提高清潔的效果,此外,睡眠時間較長,也可能提高齲齒發生的機會。牙縫的前後2齒皆需清潔才算完成紀智文醫師說明,正確與有效的潔牙方式,是避免齲齒的不二法門,對於齲齒好發的位置,首要就是2顆牙齒的鄰接面,不論是前牙門齒區或是後牙臼齒區,都是齲齒發生比例高之處,而且通常伴隨鄰近2顆牙齒的齲齒。除了牙刷外,牙線的使用能夠預防鄰近2顆牙齒的互相感染,每一個牙縫需使用乾淨的牙線清潔,將牙線順著牙縫進入鄰接面後,調整牙線角度順著牙齒的鄰接面上下來回刮動5至10下,牙縫的前後2個牙齒鄰接面皆需清潔才算完成。

亂牙難取模?3D列印有辦法

亂牙難取模?3D列印有辦法#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雪是名亭亭玉立、眉清目秀的16歲女孩,卻因犬齒(虎牙)齒列空間不足而外突,在外觀上讓小雪相當自卑,因牙齒擁擠清潔不易造成多處蛀牙與填補物,但令她長期卻步的是矯正治療所需的傳統取模,小雪天生易被誘發嘔吐反射,始終無法接受口中被填滿流動的取模材,現有口內掃瞄機,可以讓患者不用為了檢查牙齒忍受取模。牙齒美觀問題 影響心理及人際關係齒列紊亂,不僅影響口腔清潔及健康,有的病人因為美觀問題而鮮少開懷大笑,甚而影響心理及人際關係,當代醫學齒顎矯正技術不斷精進,許多以往有需求卻無法接受傳統治療的人,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傳統採用流動性藻膠 翻模可能造成誤差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楊淳琇表示,牙齒矯正是透過持續施力於牙齒上、藉由牙周膜內細胞和周圍齒槽骨產生的生理性反應讓牙齒移動,重新排列整齊,改善功能及外觀,過程中需要多次取模,傳統的取模方式是採用具流動性的藻膠置於口內,過程中容易引起病人的噁心感,翻模的過程亦可能造成變形及誤差。全角度掃瞄 只需1~3分鐘可獲取齒模一口亂牙不必害怕,現有「口內掃描機」,配備一套完整的數位分析診斷系統,能對牙齒及周圍組織進行全角度掃描攝影,只需短短1~3分鐘的時間便能獲取3D數位化齒模,能讓病人即時了解自己的口腔情形,有助臨床病情解釋、分析及溝通,沒有印模材的異味,可大幅避免嘔吐反射及不適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數位取模可大幅減低傳統取模過程中造成的誤差,減小取模失敗需重取之機率,得到的數據更加精確,爾後再透過輔助軟體精算牙齒的比例,有助於完美的矯正治療。

刷太大力 牙根外露恐致敏感

刷太大力 牙根外露恐致敏感#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7歲女士,平時都有注意口腔保養,但長期都為牙齒敏感困擾,喝冷水或刷牙時也會比較敏感,原以為是有蛀牙,但去診所檢查後,醫師告知並沒有蛀牙,是過度用力的不當刷牙習慣造成牙齦萎縮,經過軟組織手術與部分樹脂填補合併治療後,不僅大幅緩解了敏感問題,也同時回復了牙齦健康。牙周病、過度刷牙 牙齦都可能萎縮牙齦萎縮有許多原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意萍表示,隨著年齡增長,牙齦本來就會緩慢的萎縮之外,因牙周病或過度刷牙造成牙肉損傷,都有可能造成牙齦更快速的萎縮與喪失,當這些保護牙根的牙齦逐漸喪失時,外露出的牙根就容易有敏感的症狀。牙根無牙肉保護 容易有蛀牙情況林意萍醫師表示,由於牙齦萎縮常常會合併齒頸部的缺陷同時出現,所以一般牙科最常見以樹脂填補、或使用抗敏感藥物表面處理,然而,如此雖可暫時緩解敏感問題,填補在牙根上的樹脂往往容易脫落,並且牙根因無牙肉的保護,牙根的磨耗日益嚴重,甚至容易有牙根蛀牙的情況。軟組織手術 提供牙齒或植牙更佳保護經牙周病科醫師評估後,可以透過軟組織再生手術,補回失去的牙齦,回復牙周的健康,重新再保護曾經裸露出的牙根,林意萍醫師進一步說明,軟組織再生手術雖然在一般牙科較不常見,軟組織手術常常能適時提供牙齒或植牙更佳的保護,讓治療能達到更穩定的預後。並沒有一種治療方式適合所有病症醫師提醒民眾,並非所有失去的牙齦都可以透過軟組織再生手術補回來,並沒有一種治療方式是所有病症的萬靈丹,譬如牙縫之間因為嚴重牙周病而造成的牙齦萎縮,就不易透過軟組織手術進行再生,民眾若有牙周問題時,應尋找適合的牙周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與適切的治療。

防70%蛀牙 加氟食鹽做得到

防70%蛀牙 加氟食鹽做得到#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預防齲齒不嫌晚,老來有牙不希罕!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是現代人保護牙齒的新選擇,氟化物具防齲之效果,為20世紀重要的發現,也是目前WHO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齲齒防治措施,為此,衛生福利部在今年推出食鹽加氟政策,希望透過氟化食鹽,能達到降低全民齲齒率的目的。5~6歲兒童的齲齒率高達79.32%根據衛生福利部100年的調查,台灣5~6歲兒童的齲齒率高達79.32%,齲齒除了造成疼痛與咀嚼的問題之外,日本也已證實齲齒甚至會造成全身性疾病的問題,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品質,自90年起,政府已經陸續實施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防齲、兒童牙齒塗氟以及學童臼齒窩溝封填等服務。加氟食鹽與飲水加氟有相似效果為降低國人齲齒盛行率,且讓國人可具選擇性,加氟食鹽已正式問世,加氟食鹽是將氟化物加入食鹽,以適量供氟,達到預防齲齒之目的,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應用加氟食鹽防齲,研究顯示,加氟食鹽與飲水加氟有相似的效果。齲齒預防率可達50%至70%加氟食鹽比起飲水加氟,其成本較低、操作容易、爭議性較小,且經WHO、美加及歐盟等先進國家認同,都認為加氟食鹽是加氟飲用水之最佳代替方案,國外研究顯示,食鹽加氟的齲齒預防率可達50%至70%。重視口腔衛生  減少甜食攝取為了讓民眾擁有一口美麗的牙齒,不因嚴重齲齒造成缺牙,衛生福利部呼籲民眾重視口腔衛生保健,減少甜食攝取,吃完食物後或睡前,要記得刷牙或使用牙線潔牙,以維護口腔健康,也適當的使用氟化物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氟化食鹽來達到預防齲齒的目的。

12歲以下口腔補助 一口白牙不是夢!

12歲以下口腔補助 一口白牙不是夢!#蛀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的張小弟有多重障礙,自幼口腔清潔需要家長代勞,因張小弟腦性麻痺,常緊咬牙關、無法放鬆張口,又極度排斥刷牙,使得張媽媽每天幫兒子刷牙,猶如一場硬仗,5歲時張小弟已是滿佈牙結石和齲齒的一口黃牙。刷牙前先幫孩子按摩5分鐘後來張媽媽聽說醫院的「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有專業的醫護人員,醫師也傳授張媽媽正確的刷牙技巧,以及在刷牙前如何做口腔按摩,讓孩子口腔肌肉放鬆,順利張開嘴巴,現在,張媽媽每天刷牙前先幫孩子按摩5分鐘,5年下來張小弟已擁有一口健康的白牙,蛀牙也未增加。發展遲緩兒蛀牙率高達60%簡單的刷牙對於平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然而身心障礙孩童不僅得仰賴他人,甚至需要靠鎮靜劑或約束帶才能完成,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指出,均衡的飲食還需要一口好牙,但全國104年國小學童蛀牙率45.1%,發展遲緩兒卻高達60%,新北市身心障礙16萬2,495人、發展遲緩兒童1萬人,兒童口腔衛生需要大眾重視。蛀牙成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家長常誤以為小朋友將來會換牙,導致蛀牙成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是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家屬常偏重孩子的障礙狀況,且因孩子肢體活動受限,或咀嚼吞嚥困難、口腔肌肉及神經敏感等,治療牙齒時往往需束縛保護甚至鎮靜麻醉,不僅就醫不便,醫療費用也常讓家長卻步。牙科院所 12歲以下口腔醫療補助朱立倫市長指出,為了照顧這類小朋友的口腔健康,新北市特別與轄內35家受過特殊訓練合格的牙科醫療院所簽約,提供12歲以下口腔醫療補助,12歲到64歲的低收或中低收入戶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也有假牙等相關補助。

蛀牙又肥胖!別讓孩子染上糖

蛀牙又肥胖!別讓孩子染上糖#蛀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孩吃太多糖不只增加蛀牙機率,還會造成肥胖問題。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最新飲食指南建議,認為2歲以上、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一天額外糖分攝取量不宜超過6茶匙,約30公克,2歲以下嬰幼兒飲食則不宜額外添加糖分。想喝有味道的水 可以在水中加檸檬汁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6茶匙相當於30公克的糖,在美國,額外糖分來源以玉米糖漿為主,但這裡所指的糖,不只是玉米糖漿,所有乳糖、冰糖、紅糖、黑糖、蜂蜜、楓糖等都含括在內。張斯蘭營養師指出,不少家長以為只有玉米糖漿會造成危害,事實上,只要是糖攝取過量,都會增加肥胖風險,部分家長習慣讓小孩喝蜂蜜水,以為這樣很健康,蜂蜜也是糖分的一種,這種做法會讓小孩養成習慣,沒有甜味的水就不喝,若小孩真的想喝有味道的水,可以在水中加點檸檬汁,提升風味,但還是建議讓小孩喝白開水,較為理想。限制2歲以下吃糖 避免愛上不健康食物美國心臟協會指出,2到18歲兒童、青少年每天額外攝取糖份熱量不宜超過100卡熱量,相當於6茶匙的糖,2歲以下嬰幼兒則不適合額外攝取糖分。文章作者指出,2歲以下的孩子不需要透過含糖飲食、含糖飲料額外攝取空熱量。此外,這年齡的孩子還在發展口味好惡,限制2歲以下小孩吃糖,或可避免小孩以後愛上不健康食物。這項美國心臟協會所發布的聲明已發表於「循環」醫學期刊(Circulation),許多研究發現,嬰幼兒、兒童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而肥胖、高血壓都是心臟病重要的風險因子,小孩若吃太多含糖食物,往往就會少吃蔬菜、水果、全穀類、低脂乳製品等健康食物。小孩吃越多糖,健康越容易出狀況,體重過重的孩子一旦攝取過多糖分,出現胰島素阻抗性的風險就會上升,未來很容易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