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退化

Discovery《醫療先鋒:再生醫學》一探尖端醫學的現在與未來

Discovery《醫療先鋒:再生醫學》一探尖端醫學的現在與未來#神經退化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醫學領域的變革也接踵而至。再生醫學—這個曾經看似遙不可及的領域,正逐步進入主流醫療舞台。許多曾被認為「無法治癒」的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神經退化等疾病,透過幹細胞療法、外泌體技術和基因療法等手段,竟然有望翻轉病情!Discovery 全新節目《醫療先鋒:再生醫學》,帶領觀眾一探醫學最先進領域之一的再生醫學,如何借助細胞和基因的力量,為令人絕望的疾病帶來治療突破!《醫療先鋒:再生醫學》將於 11月13日星期三晚上8點於 Discovery 頻道首播,12月8日星期日晚上9點於 Discovery Asia 頻道播出。 幹細胞療法為退化性疾病、慢性病患提供治療新契機 Discovery前進再生醫學發展先驅國家—日本,紀錄關節受損的運動員、慢性病患,和因罕見神經疾病而生活無法自理的年長患者,透過三位患者的真實治療故事,展現幹細胞療法如何逆轉他們的病情、突破人生逆境,重獲健康。 日本的腰旗橄欖球選手長期在場上快速切球、傳球,經常深度彎曲和伸展膝蓋導致關節軟骨受損,連完成日常基本訓練都很吃力,更遑論突破成績、為國爭光。來自新加坡的糖尿病患者,為了重獲健康,平時注重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還成了三鐵選手,病情卻始終沒有任何改善。高齡73歲罹患神經細胞退化性疾病的患者則是平衡、言語、吞嚥都有困難,病情日漸嚴重,連眼睛轉動都難以控制。對他們來說,現有的醫療技術僅能勉強維持病況,而這樣的「不癒之症」像揮之不去的陰影,糾纏著許多人的生活。 再生醫學的出現,有機會帶來治療新契機。日本再生醫療學會理事長岡野榮之在節目中提到:「再生醫學指的是一種突破性的治療方法,借助細胞和基因的力量,來治療以前無法治癒的疾病。」患者幹細胞治療的主治醫師小林奈奈也在訪談時表示:「對於那些至今讓患者感到痛苦、悲傷,甚至對未來絕望的情況,我們現在能帶來一線曙光。」當傳統治療方式無法奏效時,透過再生醫學作為輔助性的治療方向,讓更多病患有機會能如常人般,不需再與自己身體的病痛拼搏,提升生活品質,看見新生的可能。 再生醫學幹細胞療法的挑戰與突破  在再生醫學的範疇中,「幹細胞療法」被認為是再生醫學中最具潛力的技術之一,幹細胞會分化成不同的細胞,成為建構身體的基礎,利用回輸來修復或替換身體目前受損的組織。現已能透過基因編程來創造更高功能的細胞,如何在再生醫療中運用這些細胞,將成為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間質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分化潛力,可分化成軟骨細胞、脂肪細胞等,修復或替換受損的細胞與組織,尤其在治療退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臨床試驗上廣泛應用。長庚大學醫學系葉漢根教授也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找出最佳幹細胞捐贈者的「超級幹細胞」,這些幹細胞的適應性和再生能力更強,有望匹配更多的患者需求,讓更多疾病獲得有效治療。 雖然再生醫學極具發展潛力,但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療效長期數據不足、高昂的治療成本,以及幹細胞的培養有賴大量技術人員不分晝夜悉心操作和試驗研究,不僅曠日費時、且耗資甚鉅。 隨著技術進步與政策支持,這些問題有望在未來逐步解決,並推動再生醫學走向更大規模的臨床應用。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 David Sinclair 曾表示,人類有望更加長壽,甚至活到150歲,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再生醫學帶來的革命性轉變,使全人類都有機會得以活得既長久又健康!《醫療先鋒:再生醫學》節目將於11月13日星期三晚上8點於 Discovery 頻道首播,讓觀眾一探尖端醫學的現在與未來。 《醫療先鋒: 再生醫學》預告片:https://youtu.be/LB30m4kneXk?si=KU6zaXPls7Omu4Er

關節保養怎樣最正確?醫:除UC-II,「這」關鍵成分更可強化結締組織

關節保養怎樣最正確?醫:除UC-II,「這」關鍵成分更可強化結締組織#神經退化

關節、筋骨退化非年長者專屬!神經醫學科醫師提醒,近來門診發現不少上班族由於久坐或者缺乏運動,造成肌肉提早流失,甚至影響行動力。不只是銀髮族,中壯年更應提早做好關節保養,為年老階段做好準備。 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顏得楨教授表示,退化是隨著年紀增長會發生的自然現象,但如果加上外來因素就可能會讓退化提早到來。顏得楨教授說明,不只銀髮族,年輕人若缺乏運動都可能導致肌肉提早流失,或者因不正確運動姿勢也會造成神經壓迫,影響關節健康。 地中海飲食、曬太陽、補充正確營養品 不少銀髮族退休後仍熱愛戶外活動,如果因為神經退化、關節疼痛甚至是骨質疏鬆而無法運動,反而提高肌少症罹患機會。除了透過正確運動型態來訓練,顏得楨教授認為營養補充也很重要。 顏得楨教授提出,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豆等都會建議銀髮族多攝取,或是採用地中海飲食少油、多植物性蛋白質、水果都很不錯,他也鼓勵適度曬太陽,不僅能改善睡眠品質,也能夠幫助強健骨骼系統。 補充營養品是現代人常見方法之一,40歲後特別是關節保養與神經系統維護更需注意提早補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關節保養品?以常聽到的葡萄糖胺來說,顏得楨教授解釋,主要作用是補充關節滑囊液體,增加潤滑度來降低關節不適感。 不過近年有些研究與案例發現部分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長期服用葡萄糖胺有產生血壓或血糖不穩定情形;以顏得楨教授門診來說,就曾有60幾歲病患原來病情控制都不錯,後來血糖突然飆高甚至要住院,經過問診才發現是自行補充了葡萄糖胺,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最新蛋殼膜成分:補充一型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 因此近幾年來開始會以UC-II(Undenatured Collagen Type II,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作為關節保健的選擇。顏得楨教授補充,攝取40毫克的UC-II能達到1500毫克葡萄糖胺加上1200毫克的軟骨素的臨床功效,不僅大幅提高方便性,也因為用藥減少,提高了民眾的遵從度。 顏得楨教授說明,由於人體關節活動需要的膠原蛋白相當多元,因此在維持關節健康除了可以選擇有UC-II成分的營養補充品之外,也可以留意像是有添加蛋殼膜成分,能夠加成補充一型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等營養素,更能強化結締組織、肌腱等整體支撐力。 關節保養越年輕開始越好,顏得楨教授提醒,銀髮族熱愛爬山平時也要注意膝蓋關節的保護使用護膝工具,若有補充保健食品者,建議白天空腹時攝取效果較佳;另外如果已有關節疼痛症狀,必須先就醫找出問題再來做保養,才是維護關節健康正確之道。   圖說: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顏得楨教授

艾草有益治療巴金森!最新研究:可幫助神經細胞「回收再利用」

艾草有益治療巴金森!最新研究:可幫助神經細胞「回收再利用」#神經退化

根據2021年台灣健保資料統計,61歲以上老年人,每約100人就有超過1人罹患巴金森氏症。但近期台灣最新研究證實,針對本土中草藥的「艾草」提取萃取物,能有效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功能,並減少腦部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延緩神經退化。其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綜合與補充醫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期刊《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

長輩睡著突然拳打腳踢?留意是「巴金森氏症」前兆

長輩睡著突然拳打腳踢?留意是「巴金森氏症」前兆#神經退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若家中長輩出現動作緩慢、走路小碎步、身體靜止時出現顫抖、臉部表情僵硬等動作症狀,可能需留意是否患有巴金森氏症!台中榮總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郭怡真表示,巴金森氏症分為典型、非典型及次發性巴金森氏症,這三大類皆因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因此,早期診斷病因很重要,才能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 嗅覺異常、焦慮或睡眠障礙  可能是神經退化前兆!其中,典型的巴金森氏症是因腦內黑質腦細胞快速退化,導致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所引起的疾病,腦內缺乏多巴胺就會產生前述的動作症狀。郭怡真補充,其實在病人出現動作症狀之前,會先出現指標性非動作症狀,像是嗅覺異常、易焦慮或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疾病(如睡覺時突然拳打腳踢、大吼大叫等),這些都是神經逐漸退化的表現。 然而,許多中老年人會以為出現這些症狀只是年紀老了退化,因而延誤診斷時間。其實,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出現動作症狀後,腦內的多巴胺已經死亡約50~80%以上,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非動作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根據病人需求調整藥物  搭配積極運動有效延緩病程談到巴金森氏症治療,目前能以藥物與手術治療,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根據病人年紀、病程及症狀來調整合適的藥物治療組合。若本身年紀較大,服用中藥物也多,就會建議搭配複方藥物,減少病人服藥的顆數,減輕服多顆藥的心理壓力。 此外,研究也證實,積極運動對延緩病程相當有幫助。郭怡真表示,不管在哪個階段的病人,「運動和復健」都需要持續執行,延緩神經的退化。若長期藥物治療,有些病人會因藥效吸收不穩定而無法有效控制症狀,就可考慮手術治療緩解症狀,維持正常生活。 鼓勵病友積極面對  一同對抗巴金森氏症!郭怡真常鼓勵病人和家屬,巴金森氏症雖然現在無法治癒,但目前有很多治療武器可以幫助病情獲得控制,維持及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她補充,病人在每次回診時,都會與個管師一同協助衛教及解釋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讓病人及家屬遇到副作用時都能放心,也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此外,她建議病人在服用藥物時盡量避免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可搭配維生素C泡水一同服用,增加藥物的吸收。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中醫防失智症 來鍋天麻烏骨雞湯

中醫防失智症 來鍋天麻烏骨雞湯#神經退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台灣要邁向高齡化社化,人活久就容易產生退化,特別視神經與認知的退化,神經退化性疾病又被稱為「靜默的流行病」,人體神經退化可分為「中樞神經」及「週邊神經」。週邊神經退化,如果是感覺神經退化,會感覺到四肢末端麻麻的;運動神經退化,會感覺肢體不靈活,想拿物品而無法拿、想動而不能動,步態蹣跚、活動遲緩,中樞神經退化有的會出現認知功能、記憶力、思考能力衰退,進而演變成「失智症」。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治療神經退化疾病,通常是家屬或病人的最後一線希望,沒有辦法的辦法。特別是針灸對於失智症有絕對正面的幫助,以60多歲男性病患為例,該名病患從50多歲開始就陸續出現認知與記憶力減退,接受針灸治療連續將近2個月的療程,認知與記憶明顯改善,代表針灸對於神經退化疾病是有幫助的,尤其是頭部的穴位,對於直接刺激大腦功能的效果更好。常常會選用百會穴、四神衝穴、神庭穴等頭部穴位刺激骨縫,再加上臉部的人中穴、頸部的風池穴等,可以有效的改善頭部循環。失智症與腦部循環不良有非常大的關聯中醫也認為,腎藏精,精生髓,而腦為髓海,所以中醫的腎這個臟腑與大腦的功能密切相關,如果腎虛則髓少腦空,精虧則髓無所養,所以腎虛是中醫治療失智症的基本方向,腎虛代表的就是身體機能的衰退,中藥方劑裡面的孔聖枕中丹,包含龜板、龍骨、遠志、石菖蒲在現代醫學認為可以鎮靜,調整神經活動功能。主要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健忘,對於失智症的效果則為增強記憶力。其實許多中藥材對於失智症各有不同的療效,例如天麻,主要活性成分中的天麻素,可以增加腎上腺荷爾蒙的分泌,並進而活化腦部功能,改善學習記憶,許多研究發現天麻具有保護腦神經及延緩退化的效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及早發現絕對是預防失智症最好的辦法,如果發現家中老人有異於平常的舉止,或是突然性格大變,甚至忘記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很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記得要多多關心家中長者,同時也可以建議改善生活作息及多運動,需要中藥或穴位的調理也可以諮詢專業中醫師的建議。天麻烏骨雞湯天麻具有補腦益智、鎮靜安眠的功效,而烏骨雞有補腎增強免疫力的功效,這道天麻燉雞湯,可當保健湯品,也很鮮甜好喝可以預防失智症!材料:土雞1隻、新鮮香菇10朵、枸杞適量、紅棗10 顆,天麻5錢,鹽適量1.切塊土雞洗淨,汆燙後撈出備用。新鮮香菇洗淨,切片。枸杞、紅棗(可去核)、天麻,先稍為泡水清洗。2.煮一鍋水,放入雞肉、紅棗,煮沸後稍滾5分鐘,轉小火燉30分鐘左右,再放入枸杞、香菇煮熟,再放入天麻小火悶煮個20分鐘左右,加點鹽調味即可天麻切片,中藥店購買。天麻可先清洗浸水30分鐘,待質地柔軟再加入湯中。天麻久煎則無力,所以不宜久煮,以免得不到效果。

手眼不協調?4步驟檢測小腦萎縮症

手眼不協調?4步驟檢測小腦萎縮症#神經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挟菜、扣扣子、穿襪子這些日常小動作幾乎每日都需要做,但你曾想過雖然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幾乎每天都有人為了它們困擾不已嗎?神經退化 發病初期走路會搖晃小腦管理身體的平衡、精細的動作,包括動作協調、肌肉張力及姿勢和步伐的控制,小腦萎縮症的患者因為神經漸進式的退化,造成多重障礙,發病初期走路會搖晃,另外,若出現手眼不協調、容易嗆到也可能是疾病的徵兆。小腦萎縮症是罕見疾病的一種,出生時無症狀,多數屬家族顯性遺傳,遺傳機率高達50%以上,當身體基因出現神經漸進性退化時,發病初期走路搖搖晃晃,為保持平衡、兩腿微張,走路狀似企鵝,因此病友又自稱「企鵝家族」。簡單4步驟 小腦自我檢測另一散發型患者,無基因變異,但發病後所有症狀與遺傳型類似,初期走路不穩、講話不清楚、手眼不協調、容易嗆到,中期需靠助行器或輪椅代步、吞嚥困難,後期長期臥床、裝鼻胃管尿管、失去語言、吞嚥能力,需人24小時照顧。小腦管理著與身體活動有關的事情,一般大眾可以透過4個簡易動作,自我檢測是否有平衡上的問題:1) 身體自然站立、雙腳併攏、雙眼閉目,這樣的動作是否會身體不穩。2) 找一條直線,腳跟挨腳尖向前行走,觀察動作是否平順。3) 單腳站立,然後閉目,看是否平穩。(因為視覺能補償部分小腦受損時所失去的平衡感)。4) 找一位友人一起測試,伸出手及食指,先以右手食指摸自己的鼻子,再摸友人的手指指頭,對方可移動食指,或加快動作速度,測試是否能準確的摸到。如果上述的動作都完成,表示大家都很健康,但若有超過3項以上執行困難,有可能是運動不足少作訓練的緣故,仍建議可尋求專科醫生進行檢測,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睡覺像演武打戲?恐為神經退化前兆!

睡覺像演武打戲?恐為神經退化前兆!#神經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睡到一半突然攻擊枕邊人、拳打腳踢,好像在演武打片,小心恐為神經退化前兆!家中長輩睡覺時,若出現說夢話、動作,好像在演出夢裡的故事,可能是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醫師表示,這是一種睡眠中異常行為,因為失去可抑制身體動作的能力,因此出現夢什麼演什麼的動作。從夢境中突然清醒就是鬼壓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表示,正常人入睡後,睡眠從淺睡到深睡,接著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為一個週期,大約為90分鐘。快速動眼期的功能為處理記憶以及情緒,夢境也在這個階段發生。另外,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肌肉會處於無力狀態,僅有橫膈膜繼續作用保持呼吸。廖岐禮主任指出,一般完整睡眠約4到5個週期,接著在最後一個快速動眼期結束後醒來,因此可以感覺到常常是從夢境中醒過來的。如果在快速動眼期接到淺睡的過程中出現短暫清醒,這時腦袋醒了或仍在半夢半醒的夢中,但是全身肌肉卻還無法啟動,便是所謂的鬼壓床。常發生在中年男性 睡眠伴隨攻擊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較常發生在50到60歲男性,特徵為睡眠期間出現鮮明的、可怕的夢境,伴隨著睡眠中出現手揮舞、喊叫、甚至攻擊動作。因為夢境太過真實有時還會傷到枕邊人。研究發現,某些神經退化疾病如失智症、巴金森病、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PSP)、多發性系統退化症,在疾病發生前10~15年前可能就會先出現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醫師提醒,若出現這種症狀,切勿僅僅拿個安眠藥了事,建議至醫院接受完整睡眠檢查。

醫訊/動作變遲緩?是帕金森氏症?

醫訊/動作變遲緩?是帕金森氏症?#神經退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中常可見到一些步態蹣跚、智能減退、活動遲緩或手腳顫抖的中老年人,許多都是患有「神經退化性疾病」,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病是第二個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因中腦的黑質神經細胞退化,多巴胺量減少,因而有休息性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其實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病的患者只要按時吃藥、多做運動還有充足睡眠,可以避免疾病帶來的不適,提升生活品質。為協助帕金森氏病患與家屬對疾病有更深入的認識,並增進病友間情感交流及經驗分享,林口長庚醫院特別邀請神經內科葉篤學醫師主講「遺傳密碼」、陳瓊珠醫師主講「舞動人生」、莊雯莉醫師主講「武功祕笈」及林衛邑醫師主講「應對進退」,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8/12(日)上午8:20~中午12:2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大樓1樓第一會議廳講座洽詢:(03)3281200轉5129,林口長庚醫院社會服務課 葉怡岑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