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他體重驟降、易口渴 檢查血糖值飆到300多

他體重驟降、易口渴 檢查血糖值飆到300多#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0歲的蕭先生因工作繁忙,平日飲食不規律且體型肥胖近百公斤,但半年前體重下降、全身倦怠、容易口渴,工作時常提不起勁,健康檢查報告中發現血糖值高達350mg/dl,至醫院就診時糖化血色素高達11,醫師建議他平日自行施打長效胰島素,三個月後回診時,糖化血色素已降至正常。血糖控制好 預防併發症新營醫院為內科江聖書醫師表示,糖尿病人因血糖高造成的症狀,包含尿多、體重下降、容易口渴、嚴重甚至會影響到意識狀態等,而控制血糖最主要目的是要預防併發症,包含視網膜病變、腎病變、足部感染。預防糖尿病的生活型態包含,減輕體重的5~10%,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比如可以從像是蔬菜當中獲得,並且增加活動量,建議每周中等強度的運動150分鐘以上 ,而中等強度的運動包含健走,騎腳踏車,棒球,健身體操等。錯誤迷思!打胰島素並非會洗腎多數人常常誤以為打胰島素很嚴重、沒救了,或常把打胰島素和洗腎連結在一起!但江醫師表示,其實多半是由於部分糖尿病人,有糖尿病腎病變後進入需要洗腎的狀態,此時由於腎功能不佳,使得許多口服糖尿病藥物無法繼續使用,轉而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打胰島素並不會直接造成洗腎的結果。他也提到,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控制,病人多感到無奈或灰心,有些人則是不想面對,此時家人適時的關心與陪伴可以給病人許多支持。

還在節食?減重管理4步驟打造完美體型

還在節食?減重管理4步驟打造完美體型#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今年幾波超級寒流影響下,再加上年假時間長,身體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一圈圈贅肉,實在擔心在夏天無法一展好身材。但不只是即將面對的夏天,減重對於女生來說好像是一年四季都必須面對的課題。統整目前網路常見的錯誤減重方法,不外乎都是節食、只吃單一食品或是標榜低卡、低熱量的食物,卻越減越肥,甚至把身體搞壞,得不償失。靠蔬果維持三餐 當心只減掉水分及肌肉一名35歲的上班族米米(化名),因為工作性質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因為沒時間運動加上三餐不正常,有一陣子體重飆升,聽從朋友建議下,只靠水果維持身材,一開始體重下降的狀況非常明顯,但維持沒多久就因為營養不均衡導致精神不濟,身體也逐漸浮現出許多問題。營養師劉馨嬬提醒,單一食物攝取,減去的都是水分及肌肉,只要停止就很容易復胖!呼籲民眾,正確的減肥觀念應該是要靠足夠的營養代謝來燃燒脂肪,由內而外調理健康不復胖的體質。擺脫體脂肪有訣竅 體重管理4大階段不可少!營養師說明,首先,需要控制飲食熱量並將身體中的毒素排出再淨化;接著攝取足夠的營養素為身體打好基礎、強化身體各項機能狀態,以及提升體內新陳代謝;搭配運動增加身體肌耐力,依循淨化、打底、代謝、美型等4大階段分別補充適當的營養素,打造完美體型其實一點都不難。1)淨化期/生活週遭存在著各種看不見的毒素,如:不良的飲食習慣、日夜顛倒的生活方式,或是服用過量或來路不明的藥物等,一旦身體的排毒機制不夠健全,小則便秘、肥胖;嚴重則引起慢性病、癌症上門。淨化期就是從腸道環境改變開始做起,協助身體排出老舊廢物,建議可搭配乳酸菌、纖維或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調理。2)打底期/老舊廢物淨化排除後,想順利恢復身體機能、燃燒身體脂肪,就得要好好打底!透過適量的代餐控制熱量攝取,並補充優質蛋白質、綜合營養素以及魚油等,維持身體所需營養。3)代謝期/在減重過程中,最難熬的階段就是代謝期。事實上,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這也代表,管理體重時,「提高代謝」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此時,需要補充的營養素包含:優質蛋白質、綠茶素、維生素B群、共軛亞麻油酸(CLA)及卵磷脂,透過刺激提升體內循環代謝。4)美型期/「提升體內肌肉量幫助減重後的身材提升緊實感,打造身體曲線。」此時期所需的營養素中,優質蛋白質是建造肌肉的重要成分;而根據2003年及2004年發表多篇人體試驗研究報告證實,共軛亞麻油酸(CLA)可減少脂肪囤積、增加肌肉比例、減低復胖發生率,進而幫助身體將脂肪轉化為燃料與代謝。營養師補充,攝取充足的水分也很重要!每天運動後至少喝足2000c.c的水分,有助於打造曼妙曲線。

不要再節食了!四大減重觀念你搞懂了嗎?

不要再節食了!四大減重觀念你搞懂了嗎?#減重

(撰文整理/優活健康網) (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安麗紐崔萊) 每當冬天到來,各種高熱量食物狂補上身,就怕缺了一點脂肪就無法度過寒冬,特別是在今年幾波超級寒流影響下,再加上年假時間較長,身體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一圈圈贅肉,實在擔心在夏天無法一展好身材。但不只是即將面對的夏天,減重對於女生來說好像是一年四季都必須面對的課題。統整目前網路常見的錯誤減重方法,不外乎都是節食、只吃單一食品或是標榜低卡、低熱量的食物,卻越減越肥,甚至把身體搞壞,得不償失。 當心越減越肥 破除減重3大迷思! 「明明少吃了、也戒掉甜點飲料,但怎麼還是瘦不下來?」許多人常會以食用生菜沙拉的減肥方法,以生菜當主食,認為生菜還可以促進消化、熱量又低,但這是極度營養不良的減肥方法,嚴重會因缺乏蛋白質使肌肉耗損嚴重,不僅容易復胖,甚至導致脂肪囤積更多。事實上,減重時平均每週約減少0.5~1公斤,若是一下子減掉太多體重,容易產生代謝異常,對身體反而有害無益。以下就盤點3大減重常見的錯誤迷思: 1)迷思一/每天只吃一頓卻狂吃不忌口? 談到減肥,最常聽到「節食」、「少吃」逼迫自己胃口縮小,以為每天只吃一餐,身體就可以少一點熱量吸收,藉此達到減重的目的。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像這樣一天只吃一餐的情況,容易破壞熱量消耗的正常代謝,反而容易增加食慾而造成暴飲暴食的現象,使得體重增加更快。安麗紐崔萊營養師劉馨嬬建議,在減重的過程中,最好一天三餐都吃,如果真的擔心熱量攝取的問題,也可以營養均衡的代餐來代替其中的兩餐,免得因為飢餓難耐而演變成暴飲暴食的情況。 2)迷思二/想減肥卻連動都不想動? 「堅持運動才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根據紐崔萊體重管理中心資訊指出,人體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每10年會下降約5%;25歲之後,平均每年減少0.25公斤的肌肉。固定的運動習慣除了能讓肌肉更加勻稱健美,還可以加強心肺功能和提高肌力來提升代謝,自然提高身體的熱量消耗能力,即使在休息時,肌肉也會繼續燃燒熱量。但營養師提醒,千萬不要空腹運動,一方面是沒有體力可能使身體增加負擔,一方面是運動完後更餓,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得更多。 3)迷思三/長期只吃單一食物營養難均衡? 很多人為了減肥,可能只會以一杯牛奶、麵包當作一餐,像這樣飲食單一化容易造成營養缺乏,加上身體水分大量流失、肌肉蛋白質分解,造成暫時性的肝、腎功能失調,甚至因反覆減重、代謝率下降而影響腸胃功能,產生消化不良或腸胃疾病等不良後果。營養師建議,應該是改變飲食習慣來控制體重,如:利用少油的烹調方式做菜、每天1~2餐以代餐補充營養,或是參考衛福部訂定每日飲食指南(包含六大類食物),保持減重不減健康。 一名35歲的上班族米米(化名),因為工作性質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因為沒時間運動加上三餐不正常,有一陣子體重飆升,聽從朋友建議下,只靠水果維持身材,一開始體重下降的狀況非常明顯,但維持沒多久就因為營養不均衡導致精神不濟,身體也逐漸浮現出許多問題。營養師劉馨嬬提醒,單一食物攝取,減去的都是水分及肌肉,只要停止就很容易復胖!呼籲民眾,正確的減肥觀念應該是要靠足夠的營養代謝來燃燒脂肪,由內而外調理健康不復胖的體質。 擺脫體脂肪有訣竅 體重管理4大階段不可少! 營養師說明,首先,需要控制飲食熱量並將身體中的毒素排出再淨化;接著攝取足夠的營養素為身體打好基礎、強化身體各項機能狀態,以及提升體內新陳代謝;搭配運動增加身體肌耐力,依循淨化、打底、代謝、美型等4大階段分別補充適當的營養素,打造完美體型其實一點都不難。 1)淨化期/生活週遭存在著各種看不見的毒素,如:不良的飲食習慣、日夜顛倒的生活方式,或是服用過量或來路不明的藥物等,一旦身體的排毒機制不夠健全,小則便秘、肥胖;嚴重則引起慢性病、癌症上門。淨化期就是從腸道環境改變開始做起,協助身體排出老舊廢物毒素,建議可搭配乳酸菌、纖維或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調理。 2)打底期/老舊廢物淨化排除後,想順利恢復身體機能、燃燒身體脂肪,就得要好好打底!透過適量的代餐控制熱量攝取,並補充優質蛋白質、綜合營養素以及魚油等,維持身體所需營養。 3)代謝期/在減重過程中,最難熬的階段就是代謝期。事實上,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這也代表,管理體重時,「提高代謝」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此時,需要補充的營養素包含:優質蛋白質、綠茶素、維生素B群、共軛亞麻油酸(CLA)及卵磷脂,透過刺激提升體內循環代謝。 4)美型期/「提升體內肌肉量幫助減重後的身材提升緊實感,打造身體曲線。」此時期所需的營養素中,優質蛋白質是建造肌肉的重要成分;而根據2003年及2004年發表多篇人體試驗研究報告證實,共軛亞麻油酸(CLA)可減少脂肪囤積、增加肌肉比例、減低復胖發生率;維生素C則是可以協助體內合成肉鹼(carnitine)及製造代謝脂肪的胺基酸,進而幫助身體將脂肪轉化為燃料與代謝。營養師補充,攝取充足的水分也很重要!每天運動後至少喝足2000c.c的水分,幫助打造曼妙曲線。 減重用對方法,幫你纖體營養plus http://goo.gl/TpXU9H

忌口非必需!減重也能吃麻辣火鍋

忌口非必需!減重也能吃麻辣火鍋#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減重是許多愛美人士一生的志業,然而同事朋友不時的聚餐邀約,常讓想減肥的人陷入兩難。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觀察,許多減重民眾不知道如何調整生活及飲食,反而讓生活品質變差。醫師指出,控制體重必須仰賴飲食、運動以及生活習慣等多方搭配,不是一味要求忌口。台灣肥胖高居亞洲第一 慢性疾病易上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王偉醫師表示,台灣的疾病分佈逐漸和已開發國家類似,病態性肥胖(BMI>40)及重度肥胖(BMI>35)的人口也和美國一樣逐漸增多,根據國健署分析,台灣肥胖人口高居亞洲第一,肥胖衍生的疾病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警訊。王偉醫師指出,控制體重必須仰賴飲食、運動以及生活習慣等多方搭配,不是一味要求忌口。另外,營養師也建議餐廳可以設計輕盈餐,納入餐廳的菜單,讓民眾吃美食不用怕胖,成為適合減重族用餐的減重友善餐廳。聰明挑食材 減重也能吃麻辣鍋據觀察,許多減重者飲食方面嚴謹忌口,包括肉類、澱粉幾乎都不入口,尤其是火鍋類更被視為大忌;以麻辣鍋為例,由於外食麻辣鍋通常都是吃到飽的形式,一餐吃下來熱量往往破千。北醫體重管理中心李佩芬營養師指出,將食材組搭配成輕盈餐,包括兩份蔬菜、一至二份主食類、二至三份中低脂豆蛋魚肉類,熱量約400大卡,加上一小碗湯,去掉湯上的浮油,總熱量控制在500大卡以內,就能兼顧營養攝取又能滿足口腹之慾。李佩芬營養師表示,外食營養攝取不均衡,容易導致減重效果不彰,吃火鍋可以自己決定食材、份量,對想減重的人是很好的選擇,只要懂得挑選低脂高蛋白的天然食物,如豆腐、非油炸的豆皮、魚片等,搭配多種蔬菜和高纖主食,如南瓜、芋頭,加上天然熬製湯頭提味,避免使用高油高鹽的沾醬,一樣可以健康瘦身。

逆轉肥胖趨勢 揪團減重較易成功!

逆轉肥胖趨勢 揪團減重較易成功!#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長輩常說「胖一點是福氣」,但過度肥胖,卻會為身體帶來許多不便,更是造成慢性病的元凶!根據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由82~85年的32.7%上升至94~97年的43.4%,增加10.7%,國健署因此自100年起辦理健康體重管理活動,102~104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4.8%,顯示推動全國肥胖防治策略已具成效。獨自減重缺乏意志力 易失敗收場國民健康署105年辦理《好(猴)年「行」好運,躍動舞(有)健康》健康體重管理活動,邱淑媞署長邀請全國6到64歲民眾揪團減重,100年起至104年,5年來已經有361萬人次參加、減掉566萬多公斤,且原本體重過重或肥胖(BMI≧24 kg/m2)的參與者,以健康減重方式回復正常體位者累積超過25萬人次,民眾可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參加,讓減重過程更有效,也更有趣。根據研究指出,獨自一人減重,缺乏競爭和意志力,即使做出完美的減重計畫,但是缺乏旁人的督促,很容易不小心就失敗放棄,民眾可以結合周圍居住社區、學校、工作職場以及親朋好友團的力量共同「揪團減重」,相互激勵與提醒,共同學習健康的生活方式,以 1公斤不嫌少、5公斤不嫌多的「小額捐油」原則,加上支持性環境的形塑,達到更有效的減重。聰明吃、快樂動培養健康的飲食型態及規律運動習慣是維持健康體重的不二法門,健康的飲食型態包括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低脂少油炸、以天然食材取代加工品、以全穀米取代精製白米、以白肉、瘦肉取代紅肉及肥肉、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正常三餐不過量、細嚼慢嚥、不吃零食、甜點及宵夜等。另外,國民健康署提醒,運動不限於刻意去打球或慢跑等,可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上下班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提早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平時可多走路、爬樓梯,或就近運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及免費開放的學校運動場、運動中心等,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運動。

丟掉消炎貼布吧!減重、運動改善腰痠背痛

丟掉消炎貼布吧!減重、運動改善腰痠背痛#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34歲的K先生是建築師,幾乎每天都對著電腦長時間繪圖,過去十幾年來,一直都有腰痛的毛病,四處找整形外科或整脊師治療。每次治療後,的確會暫時舒服很多,但這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他來找我的時候,腰上穿著緊身褡(以質輕金屬製成的無袖覆身物,用以固定脊椎、骨盤,矯正脊柱彎曲或避免疼痛),在諮詢的過程中,還透露自己經常使用消炎鎮痛藥膏和貼布。我對著很愛講道理的K先生說,通常腰痛是因為腰部缺乏力量、交感神經過於緊張等原因造成的。貼上鎮痛藥膏或貼布,或是穿上緊身褡,也許會暫時讓症狀舒緩不少,但這麼做是無法根治的。我建議他,想改善腰部的血流狀況,必須刻意鍛鍊腰部的力量。具體來說,就是要修正上身向前傾的姿勢,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適時做做伸展操,偶爾還要扭動腰部,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鍛鍊一下腹部肌肉。K先生聽了我的建議後,果然身體力行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環,讓腰部保持溫暖,漸漸不再需要倚賴消炎鎮痛藥膏和貼布,最後成功跟腰痛說再見。在上門求助的病患中,腰痛或膝蓋痠痛的人數僅次於頭痛,名列第二,而且有很多人習慣使用消炎鎮痛藥膏。依我的經驗,大多數人只要改變姿勢、減重、養成運動(步行)習慣,就能不再依賴藥物,完全脫離疼痛。當然,身體疼痛總是讓人難以忍受,而且疼痛會引起失眠、易怒、抑鬱,也會讓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因此為了盡早消除疼痛,對症下藥非常重要;但若只會針對症狀下藥,卻忘了要根治,這也是不行的。 (本文摘自/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

不挨餓!運動後1小時內進食真享瘦

不挨餓!運動後1小時內進食真享瘦#減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採訪報導)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門,但用錯了方法,恐跌入肥胖深淵。為了讓效果更好,很多人運動後選擇忍著飢餓感猛灌水,對此,營養師表示,運動後1小時內進食減重效果更好。蘇慈閔營養師解釋,若運動後沒攝取任何東西,或者時間隔的太久,減重的效果並不顯著,因此建議,運動後30至60分鐘是黃金時段,在這期間攝取簡單的食物,不會轉換成脂肪,還可以增加肌肉量及補充肝醣。別再只吃蛋白質 3:1黃金比例一般怕胖的人,在運動後通常只敢喝杯豆漿或吃顆水煮蛋,但人體此刻只需要蛋白質嗎?營養師解釋,運動後會大量流失肝醣及脂肪,應立即補充體力,不用捨棄碳水化合物,建議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採3:1的比例攝取,但別以為這樣就能猛吃,熱量以不超過300大卡為限。因此,只要把握住這個大原則,便利商店的食物都能是減重小尖兵,營養師建議,在碳水化合物的部分可以選擇香蕉、地瓜、馬鈴薯、全麥吐司;蛋白質則是低糖豆漿、牛奶、茶葉蛋、水煮蛋等,這些除了比較易取得,熱量也較低,但要注意的是份量須斟酌,吐司2片,其他則以1份為限。另外提醒,像是油炸類、精緻甜食等減重地雷仍要忌口。運動30分鐘真簡單 分次進行也有效最後,營養師提醒,若想成功減重,除了飲食控制,應確實執行政府積極提倡的「運動333原則」,就是每週至少進行有氧運動3天,每天至少30分鐘,每次運動時心跳至少達到130次/分以上,另外,若民眾時間有所限制,可拆成2次15分鐘,或3次10分鐘完成,因運動初期流失的都只是肝醣等能量,至少要持續10分鐘不間斷,才會開始消耗脂肪,否則流再多汗都是白費力氣。

通便藥物助減重? 中醫師:有減肥的錯覺

通便藥物助減重? 中醫師:有減肥的錯覺#減重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不論是減肥或減重,話題總是發燒不退,一般民眾多半已有透過飲食控制、運動與一些輔助方式(如西醫抽脂、中醫埋針或中西醫藥調理等)的觀念進行瘦身計畫,但也有一些坊間食品標榜添加番瀉葉、蘆薈素或藤黃果等,宣稱可快速達到減重效果,慈濟醫院楊淑君中醫師表示,如要長時間服用這些成分,建議經過醫師諮詢,若使用不慎反而會影響健康。錯用減肥偏方 無效易復胖楊中醫師指出,民眾對於減重、減肥的重點,應由醫師專業諮詢,針對每個人的體質作搭配,並有正確的減肥、減重觀念才是重要的。若擅自服用減重偏方,或是節食熱量攝取太低等,反而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不止無法達到理想狀態,更容易有復胖的可能。針對減肥產品可能添加的成分,楊中醫師說明,番瀉葉是一種排瀉通便功能的藥物,多半因清除宿便讓人有減肥的錯覺;蘆薈素也是一樣,以上兩種藥物都沒有減肥的功效。成分皆是瀉劑,有幫助排便的功效,但使用過量會有腹瀉、肚子痛的影響,甚至產生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體質搭配故方 減重效果佳而近來坊間盛傳的「防己黃耆湯」,在中醫的角度來看,搭配運動與醫師依個人體質開立的故方,有助於改善體質,讓減肥、減重效果加分。楊中醫師說,防己黃耆湯的組成有防己、黃耆、白朮、甘草等,在臨床使用上,有益氣、健脾與利水的功能,複方中的黃耆、防己有助於利水止汗;因腸胃功能不佳,導致小腹脹滿的民眾,其複方中的白朮、人參、甘草可幫助健胃整腸,對於排便不順暢的人也有所幫助。健康減肥 樂活人生雖然減肥、減重幾乎成為國民目標,楊中醫師強調,若是民眾發現有不明原因導致體重上升,反而應停止減重,尋求醫師,檢查是否有甲狀腺、腦下垂體或腎上腺功能異常等疾病,再考慮減肥、減重問題。張長生藥師也建議想減肥、減重的民眾,不可用節食或只吃單一食材等極端方式,應以中藥調整體質,搭配正常飲食和運動。另外,減肥、減重需以「健康」為首要目標,切勿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進行減肥、應透過溫和漸進的方式將身體多餘濕氣,與腸胃中堆積的廢物排出,才不會造成減肥失敗也減去了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