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節食月瘦15公斤 竟是糖尿病惹禍

節食月瘦15公斤 竟是糖尿病惹禍#減重

42歲的簡小姐節食減重,短短一個半月體重減少15公斤,就在暗自竊喜之際,簡小姐常覺得減重後,不僅容易疲倦、甚至四肢無力,以為是節食減重的關係,於是開始恢復正常飲食,但體重卻仍持續下降,而且出現「多吃、多渴、多尿」情形。就醫檢查後,醫師表示,簡小姐罹患糖尿病,而體重下降的原因也不單是節食減重造成的,而是原先罹患的糖尿病作祟,目前簡小姐已開始接受糖尿病藥物治療。門診不難發現有些正在進行減重計畫的民眾,體重驟減後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求診而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其他疾病;體重減輕除了刻意、有計畫性的因素外,許多疾病在臨床上也會以體重減輕來表現。一般有意義的體重減輕是指在沒有刻意減重之下,六個月內減輕原本穩定體重的10%,或是在一個月間急速下降5%。體重減輕一般可分為三個原因:(1)體內能量消耗過劇、(2)體內能量流失過多、(3)食物攝取減少。因為體內能量消耗過劇所造成的體重減輕,不外下列三個原因:(1)甲狀腺機能亢進、(2)嗜鉻細胞瘤、(3)劇烈運動。因為攝入體內能量流失造成的體重減輕,則多是因為糖尿病或胃腸吸收不良症候群。會導致吸收不良症候群的原因,簡而言之,如果病人體重減輕合併食物攝取量增加多,一般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或吸收不良症候群。以年輕病患而言,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以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厭食症或慢性感染為最常見的病因,但是在老年人則為惡性腫瘤、精神疾患(如痴呆症、憂鬱症)、慢性疾病等等。據統計,老年人若是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大約有30%是因為惡性腫瘤所引起,也有約30%是因為精神與神經的疾病(如憂鬱症與早期的失智症),而有30%是查了半天也找不出病因的。因此老年人的體重減輕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

掌握38法則 雕塑曲線讓妳更健康

掌握38法則 雕塑曲線讓妳更健康#減重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很多女性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體能及體重,如此才能讓自己看來更有自信以及更具吸引力;若久坐不動再加上不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導致肥胖危害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新時代女性,每天累積運動30分鐘,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保持在18.5kg/m2~24kg/m2之間,讓自己活得健康又快樂。國民健康局於去年4月及8月進行「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有效樣本數16,985人,調查結果顯示,女性沒有達到每週運動3天及以上、每天至少30分鐘的比率高於7成(71.7%)。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延長3年壽命。適當的身體活動可提升身體體能,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乳癌等慢性疾病及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並可降低壓抑和憂慮,改善情緒。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程度,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吋),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3月8日婦女節前夕,對於體重過重或體脂過多而想減重、以及想要追求漂亮體態的女性,國民健康局建議以規律運動再加上健康飲食,可以以最少的花費減掉身上多餘脂肪,如能再加上一點肌力訓練,就更能維持健康曲線,維持減重成果。有人說沒時間運動怎麼辦?國民健康局建議下面幾個方法,只要將運動生活化,隨時隨地都可累積運動量,就可以擁有健康的體態:一、外出或是上下班(學)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讓一整天精神更飽滿有活力。二、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不但節省能源,還可以增加每天活動量。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三、多和家人相約到戶外,進行腳踏車或互動競賽型活動等,不但促進家庭和諧,更重要的是使全家人都更健康;或是可以帶著心愛的寵物一同快走。四、假日自己動手洗車,不但省錢,還可增加運動量,車子乾淨了,人也健康了。五、利用空的寶特瓶,裝水或沙子替代啞鈴,訓練肌力,並依進步程度漸漸加入更多水或沙子,提升肌力。六、利用家裡不用的巧拼,疊起來約15~20公分高,用繩子固定绑好,做為階梯,在電視節目開始時,就開始踩,中間廣告休息;多重複幾次,心肺功能一定會增加。七、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例如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就可以拆成每次15分鐘完成;或是每次至少運動10分鐘,分3次完成。

中醫師退伍後體重飆!狂升55公斤

中醫師退伍後體重飆!狂升55公斤#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5日台中市衛生局與環保局共同舉辦「減重101、減碳101」宣示活動,希望邀集更多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加入減重、減碳行列,以「多蔬少肉、搭公車騎鐵馬」為主軸,帶領民眾共同響應健康又低碳的生活型態。此次活動連中醫師也加入減重計畫,中醫師邱永標預計在半年內瘦下15公斤。他說,當時當退伍時只有70公斤,但事隔20年後,體重卻飆到125公斤,甚至老婆為了能襯托他體重也逐漸上昇,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成功瘦下來,也邀約老婆一起來減重、守護健康。市長胡志強指出,民眾「每週一蔬食日」少食用100公克肉食減碳780公克、減少攝取250大卡熱量、「搭公車騎鐵馬上班趣」10公里路程減碳2.36公斤、消耗250大卡熱量、「多走樓梯少搭電梯」走一層樓梯減碳218公克、消耗5大卡熱量、「假日全家齊步走」10公里減碳640公克、消耗500大卡熱量等。台中市衛生局表示,今年報名參加「減重、減碳」活動的民眾,還可獲得「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一本,教導您如何吃出健康、聰明運動,同時還提供減重門診、減重諮詢站、減重講座、減重班、減重諮詢專線等,不花大錢也能輕鬆「享瘦」。

減重讓身體更健康 超商也響應

減重讓身體更健康 超商也響應#減重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想減重的你,現在可以有更便利的選擇!臺北市衛生局與四大超商合作,自即日起至101年5月31日止,民眾可就近至配合辦理的便利商店索取報名表,參加健康體重管理活動服務。3至5月依序分別由統一(3月1日至3月31日)、全家(4月1日至4月30日)、OK(4月19日至5月16日)、萊爾富(5月1日至5月30日)等配合辦理。衛生局表示,北市四大超商共有1,791家門市參與提供健康體重管理資訊服務。民眾可在超商取得健康體重管理報名表填妥後,可直接在超商傳真(需自付傳真費用)或免貼郵票直接將報名表投入郵筒,也可依報名表上電話向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電話報名。凡是18~64歲且BMI>20kg/m2者,或依衛生署標準6~17歲屬於過重或肥胖即符合報名資格,歡迎民眾多加利用。報名後請每月向轄區健康服務中心回報體重。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多運動 健康吃 天天量體重」,是健康減重的不二法門。民眾在超商選購食品可留意食品的熱量標示。再搭配下列體重控制小撇步,就可以輕鬆健康減重:一、聰明吃●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細嚼慢嚥,均衡飲食,睡前三小時不進食●正常三餐,低脂少油炸,天天五蔬果●每餐不過量(8分飽)●多吃天然未加工食物,不吃零食宵夜甜點。二、健康動●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或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積至少30分鐘以上。●沒有機會固定運動者,平時留意增加身體活動量。三、每天量體重,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四、規律生活:作息睡眠正常,不致因荷爾蒙控制紊亂而影響新陳代謝增加肥胖的危險。

營養師教你吃對食物輕鬆減重

營養師教你吃對食物輕鬆減重#減重

懂得分辨六大類食物中的「主食」與「蔬菜」,不僅有助於減重,更能夠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把份量相等的主食與蔬菜拿來比較,主食的熱量及含醣量大約是蔬菜的三倍;還有,兩者對體重及血糖的影響差異甚大,一些日常生活常見的食材,如果沒有好好認清它們、適當食用,一旦體重越減越重而怪罪食物無效時,就只會讓食物真的無言了。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李欣容表示,自古用來填飽肚子、吃起來感覺乾乾粉粉的,常稱為澱粉類食物,像馬鈴薯、地瓜、豌豆、紅豆等,與白飯同屬主食,可代替飯,而蔬菜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葉菜類(空心菜、菠菜)、花及果實類(花菜、絲瓜)、根莖類(蘿蔔、冬瓜),還有蕈菇類、木耳、海帶,吃起來有較多水分,單吃時較不易飽足。現在風行的五穀飯、全榖食品,例如:小麥胚芽、糙米、燕麥等,值得大力推廣的原因在於加工少,而且保留豐富的營養素及纖維質。多樣化的榖類攝取,可得到較多的維生素B1、B6,而這兩樣維生素在熱量代謝過程扮演重要角色;纖維則會增加飽足感及幫助腸道蠕動。倘若飯量未調整,對減重的效果仍相當有限。一顆約成年女性拳頭大小的水果,或者小芭蕉一條,這樣的量稱為「一份」,換算成熱量是六十大卡。相較於天然果實,果汁多半少了纖維、多了熱量,而以蔬菜為主,加入一份味道較濃郁的水果(如鳳梨、香蕉),可不加糖,改加代糖或三分之一匙蜂蜜來調味,這樣既可省熱量,健康更划算呢!聞聞牛奶的香醇,其濃郁的口感來自豐富的乳醣、脂肪、蛋白質。除了味覺上的不同,早餐搭配開水或牛奶試試看,可明顯感覺到兩者在飽足感上的差異。相較幾乎是零熱量的開水、無糖茶飲、咖啡,一杯全脂乳提供約一百五十大卡、脫脂乳約八十大卡的熱量,當作早餐或點心是很均衡的營養來源。多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將有更多發現,了解食物特性將使我們的健康管理更得心應手。

遺傳性肥胖 胃繞道手術成功甩肉

遺傳性肥胖 胃繞道手術成功甩肉#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24歲的許小姐,身高156公分,結婚時體重重達70公斤,家族都是胖子,因遺傳性肥胖,生完孩子後更是差點飆破100公斤,試盡許多減肥方法都沒用,嚴重的高血脂,更是讓醫師警告再胖下去恐怕會肝硬化,脂肪過度囤積,除了健康問題堪慮外,也讓她對自己的身形產生自卑感,直到接受胃繞道手術,配合飲食控制、運動,四個月下來,已減掉41公斤,不僅健康、美觀,也讓她拾回信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減重外科主任李旻憲表示,利用減重手術達到減重目標,是不得已的手段,減肥最好還是能靠健康飲食控制來減重,但是對於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5,且合併代謝性疾病,或BMI大於40,通常只有動刀縮胃才有望挽回健康,另外李旻憲主任也提醒,進行胃縮小或胃繞道手術是有限制條件的,BMI不足35、心臟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患者或無法全身麻醉、年紀超過70歲老人等都不能進行這類減重手術。李旻憲說,目前腹腔鏡微創減重手術有4種,胃繞道、胃袖狀切除、胃摺疊、胃束帶,胃繞道與胃袖狀切除,是將胃縮小、切除,食量變小、食慾減低,因此減重效果最好,通常術後前四個月到半年期間,是減重的黃金期,體重下降速度最快,另外胃摺疊和胃束帶則是胃部可回復性,不過復胖率較高,不過李旻憲醫師也表示,不管使用哪一種手術來幫助減重,都應該要維持5年不復胖,才能擺脫慢性病的困擾。

鐵馬騎出健康 還幫你計算卡路里

鐵馬騎出健康 還幫你計算卡路里#減重

運動幫助甩肉減肥,其中騎腳踏車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國民健康局在去年號召民眾參加「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截至100年12月31日全國參與人數已達72萬人,累計減重達1,104公噸。為感謝全國民眾熱烈參與,國健局於今年1月12日舉辦抽獎活動,由縣市減重達1公斤(含)以上的報名者,共計41萬6,000位,依縣市參與人數比例,以電腦隨機抽獎方式抽出150名得獎人,獎品為附有卡路里計算器的腳踏車一台,希望得獎的幸運兒能透過持續運動享有健康人生。國民健康局選擇的獎品是由鋁合金車架組成約12公斤的輕型腳踏車,讓騎車者輕鬆騎乘無負擔,並考量實際生活上需求,一般民眾也可以輕鬆駕馭,此外,還加裝卡路里計算器,方便騎車者計算每趟熱量的消耗,若以體重60公斤者、腳踏車車速為8.8 公里/小時為例,每騎腳踏車30分鐘可消耗90大卡,希望民眾能夠寓運動於生活,隨時隨地養成運動的習慣。國民健康局建議民眾可於日常生活中將腳踏車作為替代交通工具,除可節能省碳,還可藉由騎乘腳踏車增加個人血液循環,提升心肺功能,目前台北市的U bike微笑單車、新北市鐵馬御風、愛戀新高雄等縣市均有規劃特色的腳踏車租借的服務,讓民眾隨時都能以騎腳踏車代步。此外,台北捷運及高雄市捷運開放部分車站可帶腳踏車入站,台鐵可採取托運方式,鼓勵民眾生活化的運動,降低平常沒時間運動的阻礙。國健局今年持續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提倡動態生活、健康飲食,並持續號召全國60萬人,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健康減重。

走幾步路就喘 好怕心肌梗塞猝死?

走幾步路就喘 好怕心肌梗塞猝死?#減重

歌手馬兆駿在去超市買尿布時,突然倒下,送醫時宣告死亡,嚇得很多人到門診問醫生,「我常常走幾步路就氣喘噓噓、胸口悶,會不會有天因為心肌梗塞,死在半路上?」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蔡坤炎主任說,造成心肌梗塞的關鍵,在於供應心臟的血管發生阻塞,心肌無法及時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以致心臟肌肉細胞受傷甚至死亡,引發心律不整或心室顫動、心臟衰竭等,肇禍元兇多是動脈硬化、動脈炎或血栓等;突發心肌梗塞的人有一半會休克,不少人在到院前死亡。在臨床表現上,心肌梗塞好發於早晨後數小時內,發病時會出現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比一般心絞痛更嚴重,時間多長達三十分鐘以上,有人會合併左手臂疼痛、冒冷汗並感到全身無力、嘔吐;病情輕微者或是糖尿病、高齡者通常只會感到有點胸悶。但並非人人都會有徵兆,很多人在病發前根本沒有任何預警、說來就來,有時是在運動、過度工作,或長期壓力下突然發作,即使事前做健康檢查,也不一定可以看出異狀。目前醫界對心肌梗塞的治療,藥物方面首重血栓溶解劑,將冠狀動脈內的血塊溶解,使血管暢通,供應心肌所需養分和氧氣,但須在發作後十二小時內服用,也因此僅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病患受惠,而近年心導管術的進步;如果能在胸痛後十二小時之內馬上送醫,即時施行冠狀動脈擴張術,其效果優於注射血栓溶解劑,所以「儘早送醫」是救命的關鍵。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適合作心導管治療,仍要視患者整體狀況而定。最重要的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千萬不要存著「撐一下就過了」的心態,此外,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戒菸、減重等,尤其是適當運動,才是防止心肌梗塞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