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衛生局助你戒檳 從檳榔減量開始

衛生局助你戒檳 從檳榔減量開始#檳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林先生個性灑脫豪邁,成年後結識無數同業好友,於是嚼食檳榔也就在無形中成為與同行間一起談天、談心不可缺少的話題內容,殊不知,如此不良健康行為對口腔保健的傷害,導致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化接踵而來。在衛生所不斷個別關懷下,他嘗試由減檳做起,包括「如果你已是檳榔嚼食者一時無法戒除,可以每天減少嚼食檳榔的數量及時間;一天督促自己少一顆,漸漸達到不嚼食檳榔的習慣」,所以他已從之前每日嚼200顆,減至目前每天10顆,雖然還沒有完全戒除,但減檳率已達95%,距離100%的目標就快達到了,讓大家都非常的高興,癮君子可以學習之。在各種癌症發生當中,口腔癌是最容易、也最可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獲得痊癒的,早期80%是可治癒的,希望有異常發現者應儘速進一步接受複檢。宜蘭縣衛生局表示,今年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個案,截至目前為止尚有230位異常個案仍未接受進一步確診,國際癌症研究總署認定「嚼食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長期嚼食會造成口腔黏膜異常病變,乃是轉化為口腔癌的前奏,可見檳榔對健康危害,是不容忽視的。衛生局呼籲,戒除嚼食檳榔的民眾初期可能會有下列不適現象:如牙齦不適、無法嚼咀、覺得牙齒酸軟等,這些現象大多數會在停止嚼檳榔後3至5天會出現,多數維持一個星期後即會消失,戒除檳榔其實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決心。因此,為避免民眾口腔健康遭受危害,鄉鎮市衛生所,會持續開設戒檳班,由戒檳成功者引導您如何「向檳榔say no」。

鬥陣拒檳-拒檳我最「陣」

鬥陣拒檳-拒檳我最「陣」#檳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發生最多的癌症;每10個口腔癌患者中,就有9個人有嚼檳榔的習慣,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要原因。為呼籲青少年遠離檳榔並響應12月3日檳榔防制日的到來,國民健康局於12月1日下午,在台北市松山慈惠堂舉辦「鬥陣拒檳-拒檳我最陣」的創意陣頭表演活動,希望透過以青少年為主體的陣頭,用熱血義氣的表演,勇於切割和檳榔的連結,表現青少年文化的健康活力。此次受邀的「九天民俗技藝團」(電影「陣頭」的表演團體)、「哪吒劇坊」(青少年參與的八家將陣頭)及「景文神藝社」(大學學生組成的傳統的民俗活動社團)三個陣頭,以行動拒檳,表現他們「不嚼檳、不請檳」的堅持。「九天」的許振榮團長就表示,陣頭不需要和檳榔結合在一起,為了健康、為了形象,還是奉勸年青人不要嚼食檳榔;「哪吒」及「景文」的年輕團員也都表示,要表現年輕族群的叛逆活力,但不必以健康為代價,他們大多不以學業為目標,而常常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今天他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的主張,不必隨波逐流,拒絕檳榔勇敢做自己。國民健康局表示,口腔癌防治除了拒嚼、戒除檳榔,營造無檳榔的環境之外,另一方面就是從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著手,因此,健康局呼籲30歲以上有嚼檳榔及吸菸的民眾,每兩年要進行一次口腔黏膜篩檢。民眾只要攜帶健保卡到特約牙科或耳鼻喉科接受免費的檢查,短短兩分鐘就能知道自己的口腔狀況。另外,民眾常誤以為檳榔添加物才會致癌,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研究機構早在2003年就已宣布檳榔子本身就會致癌,請嚼檳榔的朋友切勿心存僥倖。

宣導拒檳行動效果 彰化縣達全台之冠

宣導拒檳行動效果 彰化縣達全台之冠#檳榔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長期嚼食檳榔對於健康來說,無疑是重大的傷害。而對於推廣檳榔防治工作有成的彰化縣,近期榮獲,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頒發「2012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績優縣市,其中,彰化縣也成功的讓縣內嚼食檳榔之民眾,普遍率下降了5.79%,達全台之冠。彰化衛生局表示,此調查評選出全台灣最具口腔癌防治力的六縣市,分別為高嚼食組績優縣市:新北市、彰化縣、宜蘭縣,進步獎為苗栗縣;低嚼食的績優縣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進步獎則為桃園縣。而彰化縣表現最好的為整合策略指標以及行銷宣導,另於無檳校園、無檳社區的推動量、跨局處合作及媒體的曝光率皆名列前矛。此外針對彰化縣國小三年級普通班學生全面發放拒絕檳榔靜電貼紙,由小學生邀請家人共同支持無檳家庭,並結合縣內拒菸小精靈無菸家庭共同簽署「我家不吸菸與不嚼檳榔認同卡」,讓孩子成為家庭中的拒檳種子,進而影響家人對其檳榔防制健康危害之認知。彰化縣衛生局說,經過長期的拒檳行動,其努力成果也反映在彰化縣民眾2010至2011年嚼檳率的下降程度上,年降幅高達5.79%,為全台最高縣市。對此,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也提醒「嚼檳榔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等配料,也會導致口腔癌」,呼籲有抽菸、嚼(戒)檳榔之民眾每2年應做1次免費之口腔黏膜篩檢,當口腔出現超過兩週仍不癒合的潰瘍(嘴破)、硬塊、紅白斑或疣狀增生物時,應立即就醫診治並接受戒菸、戒檳榔之服務,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檳榔為1級致癌物 致免疫功能降低

檳榔為1級致癌物 致免疫功能降低#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吃檳榔對口腔的危害已經廣為人知,但吃檳榔成癮的人卻難戒這個不良習慣,永和耕莘醫院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致癌物分為1、2A、2B、3、4、5級,令國人聞之色變的塑化劑屬於2B級,而不含紅灰、白灰、荖花、荖葉的檳榔果實,和二手菸一樣,被列為1級致癌物。有人形容,嚼檳榔就像用沾有致癌物質的菜瓜布反覆磨擦口腔,而在科學實驗中顯示,白老鼠也因此罹癌。只吃檳榔,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之28倍,喝酒+吃檳榔是54倍,抽菸+吃檳榔是89倍,喝酒+抽菸+吃檳榔是123倍。檳榔除了已知會引起口腔癌、食道癌、咽癌外,檳榔的粗纖維會不斷傷害牙齦,牙齒。牙齒會磨損,牙床不斷下移。最終將導致牙床無法繼續提供養份給牙齒,形成牙周病,所以「吃檳榔可以顧牙齒,不會得蛀牙?」實為迷思,吃檳榔反而會提高牙周病發生機率。吃檳榔還會使有氣喘者氣喘惡化、造成免疫功能降低,也會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上升,最新研究中發現,吃檳榔可能會引起肝癌(增加9.8倍)、肝硬化(增加5.5倍)、糖尿病等,孕婦嚼食檳榔,可能會使新生兒體重過輕或是有早產、流產、死產現象,除此之外,孕婦嚼食檳榔,其子女容易得代謝症候群,若是糖尿病患者嚼檳榔則會使腎臟受損。永和耕莘醫院這幾年針對原住民、青少年、清潔隊員、運輸業、營造業等,進行檳榔防制宣導的經驗,當下未必就能看出成效,有些改變也許需要一段時間才逐漸顯現,透過每週一次的課程、為期共四週的戒檳班,教導學員認識檳榔的危害、體驗口腔癌的可怕、並學習如何拒吃檳榔的技巧,不僅已幫助許多紅唇族戒檳、減檳,也在社區中埋下拒檳的種子。

疼愛自己 遠離菸、檳、酒

疼愛自己 遠離菸、檳、酒#檳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剪刀搭嚓下去那一刻,五福「戒菸、戒檳班」開始了!依據醫學研究顯示,台灣地區口腔病變患者,常與抽菸、飲酒、嚼食檳榔等習慣有極密切的關係,所以「菸、檳榔、酒防制」等健康促進活動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必須積極參與,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基隆市安樂區五福社區發展協會鄭林清良理事長因社區阿公的一句話「我孫子叫我要顧健康不要抽菸、喝酒又吃檳榔,不過說的容易要做卻困難」,特此號召了社區巡守隊暨計程車大隊及社區中有抽菸吃檳榔的成員,辦理了此次「戒菸、戒檳班」系列課程,安排讓參與的民眾知道戒菸、戒檳的好處,也讓民眾進一步了解吸菸、吃檳榔、喝酒對身體危害之嚴重性,。此次「戒菸、戒檳班」系列課程中特別聘請長庚醫院醫師及專業戒菸、戒檳講師教導各項戒菸、戒檳的方法,並透過專業運動老師教導「戒菸有氧運動」多元及活潑方式來強化心肺功能。期望戒菸、戒檳班學員扮演學習者及傳授者,由學員將自已所學到戒菸、戒檳知能由自己推廣到家庭、朋友、職場、共同建立健康無菸無檳的生活環境。

嚼檳榔者應定期篩檢 可避免變為癌症

嚼檳榔者應定期篩檢 可避免變為癌症#檳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是台灣十大癌症中最年輕、也是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個癌症。就基隆市而言,1994年男性發生率為每十萬人6.46,至2011年已達每十萬人13.5,逐年上升之趨勢非常明顯。而死亡率由1996年每十萬人口3.5上升至2011年為7.3,也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口腔癌中有90%與吃檳榔有關,嚼食檳榔又有抽菸、喝酒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口腔癌每年以近20%的速度成長。墾植檳榔樹,更造成水土保持及土石流的大災害。嚼食者由於習慣在咀嚼之際,將檳榔嚼塊置於牙齦與頰黏膜之間,使得台灣的頰黏膜癌與牙齦癌佔所有口腔癌的一半以上。因此,民眾應戒除嚼檳榔、吸菸的不健康行為;此外,有嚼檳榔者應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除有助於提早發現口腔癌外,如在癌前病變時發現,經治療還可避免進展為癌症。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市民請多善用政府補助的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只要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等皆可獲得該項服務或利用基隆市10月份社區闔家歡健康篩檢場次受檢。

驚人!一日80顆檳榔男成功戒檳

驚人!一日80顆檳榔男成功戒檳#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戒檳榔對於長年嚼食的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台南市立醫院與安平衛生所在今年5月開設戒檳班,協助中心員工成功戒除檳榔,一名曾一天最高嚼食80顆檳榔的學員,目前也已幾乎成功戒檳。一位呂姓員工,因家中成員大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自己也從國中就開始嘗試,到現在近40歲了,一天最高可以嚼食80顆檳榔!不過參與課程後,目前一天調整為1-2顆,不久的將來將完全戒除。台南市立醫院牙科吳勤為醫師表示,檳榔除了會造成牙齒磨耗、牙齒變色之外,還含有許多細胞毒性、基因毒性,造成細胞轉型(癌症起始物)有促癌作用,進而造成惡性的病變形成口腔癌。另外,抽菸、喝酒和嚼檳榔樣樣來的話,其罹癌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所以嚼食檳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吳勤為醫師提醒,若發現有口腔黏膜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潰瘍、腫塊等各種情形時即應提高警覺,並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或必要時做病理切片檢查。此藉檳班一系列課程包含口腔癌介紹、口腔自我檢查、教導拒檳技巧、口腔癌病友分享;為期近三個月的戒檳班系列課程日前驗收成果,其中有三位員工成效最佳,幾乎已完全戒除嚼食檳榔的不良嗜好。(照片來源: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提供)

遠離口腔癌!檳榔OUT健康IN

遠離口腔癌!檳榔OUT健康IN#檳榔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檳榔,危害了許多人的健康,更讓許多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因此而破碎。根據統計顯示,台灣每年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9成患者都有嚼檳榔習慣,基隆衛生局提醒,喝酒、抽菸又嚼檳榔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23倍,因此呼籲民眾最好盡快戒檳榔、遠離口腔癌。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張賢助表示,台灣每年有5,800人發生口腔癌,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口腔癌不論是發生或死亡的平均年齡都要比其他常見的癌症要早10到20歲,也是中壯年男性最常發生的癌症。 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張賢助主任也強調嚼檳榔、抽菸及喝酒更是口腔癌常見的三大危險因子,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者的28倍,若嚼檳榔又吸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提高為89倍,如果酗酒、嚼檳榔、吸菸三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罹患口腔癌機率比完全沒有這些習慣的人,高出123倍。 此外基隆衛生局也提醒有嚼檳榔的民眾,了自身的健康著想,應善用政府的資源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為了減少檳榔對於健康造成的危害,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沒有嚼過的人,更別輕易嚐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