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護

為提升長照品質 花蓮38家機構攜手合作

為提升長照品質 花蓮38家機構攜手合作#居家照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花蓮縣衛生局為提供縣民優質的居家護理、居家及社區復健及喘息服務,與38家機構完成簽約。特別結合醫療及花蓮縣合格的長照機構,提供有需要的鄉親們居家護理、居家復健、社區復健、居家喘息及機構喘息等多項服務方案。 所謂「居家護理」是針對有傷口、管路及健康指導等護理需求的民眾,提供最多每月4次的密集護理服務。「居家復健」則是由物理治療或職能治療師,到府提供失能個案復健及指導,靈活運用案家環境提供個別化的治療服務,在黃金復健時間內迅速促進體能的恢復,更快速達到自我照顧的目標。花蓮長照服務也提供「喘息服務」,一年提供14到21天的替代照顧服務,這項服務的主要功能是安排居家照服員到家幫忙,也可以由照護機構提供24小時照護服務,藉以減輕家屬負擔,讓平常忙於照顧身心障礙者的家人,可以稍稍喘息休息幾天。 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為能提供花蓮鄉親更專業、優質,與便捷的長期照顧服務,特別邀集花蓮縣38家經衛生局審查及評鑑合格的機構簽約,期望在服務流程、照護人力質與量、服務態度,以及維護民眾權益等方面,可加強品質提升。

醫訊/中醫頭頸部腫瘤治療知多少

醫訊/中醫頭頸部腫瘤治療知多少#居家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部腫瘤有良性及惡性,區域為顏面、口腔、鼻腔、咽喉、鼻咽腔、頸部。民眾若發現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現象,可以去耳鼻喉頭頸外科檢查。 因此,桃園長庚醫院特舉辦衛教講座,這場次講題為「中醫頭頸部腫瘤病友座談會」,將邀請中醫內科陳星諭醫師主講『頭頸部腫瘤之飲食調養』、古家華護理師主講『頭頸部腫瘤之居家照護』,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此次的講座會分享如何增進頭頸部腫瘤疾病適應,使得聽眾對中醫治療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活動無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中醫頭頸部腫瘤病友座談會時間:102年11月15日(二)上午9:2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桃縣龜山鄉舊路村頂湖路 123 號)1樓大廳洽詢:03-3196200轉3419社服組 羅紫綾小姐

居家照護時間彈性 適合二度就業求職

居家照護時間彈性 適合二度就業求職#居家照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年年倍增,前鎮子更傳出護士荒,居家服務工作人力相當吃緊。嘉義基督教醫院市居家服務中心推動「在地老化」,招募居家服務照顧人員,市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玉琴表示,其實居家服務員工作時間彈性、不用輪值夜班、平均所得也較養護機構高、更有固定的在職培訓課程,非常適合二度就業的婦女。上半年舉辦照顧服務員培訓課程,29人順利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卻多認為醫院、護理之家工作較輕鬆,放棄留在居家照顧工作;居家服務將於8月份再度開辦照顧服務員培訓班。雖然居家服務人較多,但服務的長輩多數可以溝通互動,且不需照護管路服務,加上工作時間彈性,居服員多半適應良好,因此流動性並不高。目前居服中心雖已有25位居家服務員,但因申請服務者眾多,希望能再增額5人,讓服務員的工作時間有更多彈性免趕場。林玉琴表示,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長照政策也在推廣「在地老化」觀念,讓居家服務工作在長期體系的品質提升中佔了相當重要的一環。但因居家服務工作可能會面對不同的長輩、家屬,也需常在外奔波,使得許多取得照服員資格的民眾退卻,不只是嘉義地區有居家服務員的需求缺口,全台的長期照顧體系也都面臨了相同的問題。林玉琴表示,8月份的培訓班除了希望能增聘居家服務員外,目前市居家服務中心也與市府合力推廣「家庭托顧」的模式,針對已經在照顧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進行培訓後取得照服員資格,未來除了照顧自己的家人,也能照顧鄰近的身障者並獲得照服員的補助,對於身心障礙者與家屬來說都是另一項福音,也歡迎民眾踴躍報名。

居家護理服務 協助病患家屬照護問題

居家護理服務 協助病患家屬照護問題#居家照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當家人生病時,在照顧上許多人都希望能享有醫護人員的關懷同時也能在家照顧、陪伴,而不是選擇冰冷的專業照顧或是手忙腳亂的自我照顧,居家護理是經由專業醫護人員定期到宅提供醫療服務,使病人在家中仍可繼續接受專業人員的照護,並享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江奶奶長期臥病在床,因年紀大了、皮膚比較脆弱,常在移位時不小心擦傷破皮或是下背部有褥瘡,也因患有糖尿病,傷口不易癒合,每次傷口總是要花上很多時間跟心力照料,有次褥瘡傷口比較深,鄰居建議買人工皮貼,結果花了一千多元,傷口卻不見好轉,後來基隆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轉介了一位居家護理師到家裡訪視後,護理師發現原來是最基本的清潔沒處理好,導致傷口一直惡化,而無法復原,護理師教導家屬正確的傷口照護程序及預防方法,兩星期後再到家中探視時,傷口已逐漸收口了。基隆衛生局指出,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所提供的居家護理服務,在補足健保部分的不足,像是疾病照護的衛教、傷口照護技巧等,透過護理師至家中實際示範操作教導家屬,繼而發掘問題、協助解決,更持續定期訪視關懷,以提供最完善的照顧資訊,避免因為照顧知能的不足,而增加照顧負擔。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供失能者7大項的居家照顧服務,以落實在地老化的目標。

長者需居家照護 基市提供7項服務

長者需居家照護 基市提供7項服務#居家照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許多人在外打拼事業、學業,無法照顧家中的長輩們,有鑑於社會上,許多長者無人照顧而成為獨居老人,若在家中發生意外,延誤治療及就醫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因此,基隆市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特別提供照護服務,包括喘息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老人營養餐飲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等,提供老人完善的照護需求,民眾可多加利用。一名夏奶奶今年73歲,二十年前雙腳因不慎被化學液體濺到灼傷,傷口反覆感染潰爛但奶奶遲遲沒就醫,她更因中風無法正常活動及行走,;奶奶身旁僅有一名孫子自小與奶奶相依為命,孫子今年20歲剛退伍,有一天下班回家發現奶奶發燒、盜汗且昏迷不醒,緊急送醫後經醫師評估,才發現奶奶二次中風,且雙腳潰爛的傷口已經嚴重感染到骨頭,孫醫師建議奶奶的左腳需要截肢,在許多的無奈下,將奶奶的左腳截肢,但中風導致右側肢體偏癱,奶奶的身體功能完全改變,日常生活完全需要別人的協助。孫子除照顧奶奶外,白天需要上班工作為主要經濟來源,孫子在雙重壓力下被壓的快喘不過氣,直到申請本中心之喘息服務,讓奶奶暫時到護理之家居住接受專業的照顧,期間奶奶不但體重增加,手術的傷口也癒合了,奶奶身體狀況逐漸恢復,祖孫倆也重新找回信心。基隆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除喘息服務外另有七項服務,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老人營養餐飲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交通接送及無障礙空間改善,如有需要,請洽詢基隆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被診斷為漸凍人 女士分享居家照護經驗

被診斷為漸凍人 女士分享居家照護經驗#居家照護

陳銀雪女士在1995年被診斷為漸凍人,在沒有生病之前,她擁有加州中醫師執照並且任教於南灣大學。在校時為學生會會長,畢業之後又被選為校友會會長,致力於中國中醫師與美國中醫師之學術交流,而且活躍於南加州各社團,如園林市婦女會橙縣華人獅子會、台灣同鄉會、南加州華人商會。(圖:陳女與丈夫仍到處旅遊)診斷之後,被醫師告知只能活兩年,那時她的小兒子只有10歲,大兒子剛上加州柏克萊大學一年級,心情低落,拒絕所有過去朋友的拜訪,大兒子毅然決然的由柏克萊轉學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畢業之後並在家照顧她兩年,才去就讀醫學院。這期間她參加了當地漸凍人協會每個月固定一次的病友聯誼會,發覺有人不必氣切也活過了二十多年,給予她極多的鼓勵和活下去的勇氣。由於在美國聘用照護的困難重重,隨著病情的發展,在911發生的那天和其夫君張鈞堯博士也是齒顎矯正的專家移居台灣,迄今。因她是重症殘障,依規定得以雇用兩位外籍看護,輪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目前陳女有兩位照顧者,一位來自菲律賓,另一位是印尼籍,他們分為早晚兩班制,每星期輪調一次,銀雪長期在良好的居家照護以及全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先生兒女的精神支持下,加上她本身樂觀珍惜生命,她奇蹟似的活過了病後的第十六個年頭,目前並未氣切,生活規律正常,飲食三餐和正常人沒有兩樣,只是需要看護花很長的時間餵食。每天早晨她五點半醒來,輪夜班的看護立即為她做簡易的手腳按摩,約十五分鐘,之後,由床上轉換到她特製的輪椅上喝約250cc的溫開水,之後刷牙洗臉如廁,六點半準時陪同父母共進早餐,主要食物為燕麥粥、青菜、高麗菜、豆腐、肉鬆、煎蛋等,由於吞嚥緩慢,早餐須時至少一個小時,餐後她立即刷牙、漱口,緊接下來就是她的全身鬆壓拍打運動,拍打屁股及背部以利血液循環,因她已全身癱瘓,無法自主性的做運動,她仰賴看護幫助她做四肢的旋轉運動,然後旋及做下肢抗衡運動,這些運動須時45分鐘。緊接下來,是她用電腦悠遊網路、用MSN、Webcom和朋友相互連絡的時間,她雖然殘障,但腦筋思路清晰,只剩左腳的大拇指可以運作,指揮電腦,和在日本教英文的女兒聊天,關心其生活起居,時而與在美國行醫的大兒子連線,觀看她的孫子及兒媳生活起居,時而與病友或大學同學聯絡,用MSN互通訊息,彼此關照生活點滴,相互鼓勵。約上午十點左右,另外一位看護會為她準備一碗十榖米湯,喝完之後也是立即漱口以維持口腔健康,繼續維持她的網路世界,十一點進食當季水果汁一杯,十二點半準備陪同父母午餐,她因有健康的牙齒及良好的咬合,目前口腔內有所有牙齒,除三顆門牙因跌斷做植牙外,完全是自己的真牙,因此她仍舊可以享受正常人所吃的任何食物,攝取充分的營養成份,維持良好的體力,用餐時間通常須要一個半小時。午餐之後,她會欣賞連續劇或電影,約在下午四點左右,她會上床休息30分鐘,然後飲用蔬果汁一杯,然後沐浴,之後繼續遨遊她的網路世界。晚上通常是在晚間六點半進食,之後她就準備上班去了(陪她爸媽看娘家),直到十點下班,之後看她朋友的E-Mail,回朋友的信件,每天一定要和在密西根州立大學讀法律的小兒子以MSN閒聊,瞭解他的生活作息,鼓勵他用功讀書,直到深夜十一點前刷牙、漱口完畢才上床睡覺,雖然她每天睡眠時間極少,但一上床立即熟睡。她的生活充實美滿而且是幸福快樂、毫無煩惱。

別怕氣切手術! 病患也能居家照護

別怕氣切手術! 病患也能居家照護#居家照護

很多病人或家屬對於氣切手術是聞之色變,認為病人一旦接受氣切,就要一輩子住在醫院,無法復原等,因此抗拒,為恭醫院日前有一位罹患塵肺症的患者,在接受氣切手術住院40天後,改以居家型非侵襲性呼吸器返家照護,至今每月固定回診,病情穩定,病患及家屬對於氣切後還能返家生活,均相當肯定醫護團隊的努力。這名78歲男性患者,罹患塵肺症近40年,呼吸功能差,2年多前即在家經鼻罩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然而因為疾病變化,呼吸及肌肉能力逐年下降,日前因呼吸困難無法忍受,遂到為恭醫院治療。胸腔科王寧道醫師表示,病患當時的症狀是呼吸困難併發高二氧化碳血症,導致急性呼吸衰竭,經氣管插管及使用侵入性呼吸器治療後,病況好轉,遂進行拔管及呼吸器脫離訓練,然而因為病患肺功能差、呼吸肌力下降,痰液排出困難,因此脫離失敗,在醫療團隊評估下建議氣切治療。呼吸治療師黎瑞萍說,當病患及家屬一聽到要氣切時,和一般人一樣,擔心從此要住在醫院,而予以拒絕,過程中,醫療團隊不斷的進行溝通,並且灌輸他們氣切有助於呼吸器脫離與返家居家照護的機會,更可增加生活品質的觀念後,病人及家屬才同意。延伸閱讀「氣切迷思」: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537

適量攝取深海魚 有效延緩失智症

適量攝取深海魚 有效延緩失智症#居家照護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及判斷能力降低,容易影響其飲食情形,不是營養過剩,就是營養不良,因此,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營養照護就顯得格外重要。失智症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阿茲海默氏症,屬退化性腦部疾病;另一為血管型失智症,大多因腦中風所造成的失智引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 李佩霓營養師就大眾熟知的阿茲海默氏症,提供以下飲食照護原則:首先,為延緩患者的腦部退化,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避免營養不良;同時,攝取含有抗氧化物質的食物,避免過多熱量及油脂食物,以減少自由基的生成。抗氧化物質多半存在在天然的蔬果當中,因此,每天應攝取足量的蔬菜與水果(三蔬二果)。研究也指出,缺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罹患退化性失智症有關,故每週應適量攝取2-3次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另外,李佩霓營養師表示,失智症患者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有偏高現象(同半胱胺酸為心血管、腦血管病變相關的危險因子),因此也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6、B12及葉酸的食物來降低血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另外,各類蔬菜、水果中的植物化學成分(又稱植化素),也都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如咖哩中薑黃素,目前研究已證實對於保護心血管,延緩阿茲海默氏症有一定的幫助。維生素B6食物來源則包括乳製品、肉類、酵母、胚芽、莢豆類(豌豆、四季豆等)等。維生素B12食物來源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內臟、瘦肉、蛋及乳製品等。葉酸食物來源主要存在於新鮮綠葉蔬菜,如綠花椰菜、菠菜、芥藍菜等,其他則為豆類、全穀類、柑橘類等食物。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來源包含深海魚類:如鮪魚、鯖魚、鮭魚等;油脂-橄欖油、芥花子油及堅果類(如夏威夷豆、核桃、杏仁等),應適量攝取-油脂每天建議量為2-3湯匙(包含堅果類食品)。若能確實了解上述營養原則,對於家中失智症親友將能提供最適當的照護。【抗氧化物質食物來源】一、維生素E: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12毫克/天       植物油:如黃豆、玉米、紅花籽油等深綠色蔬菜、小麥胚芽、堅果種籽類二、維生素C: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100毫克/天       水果:如番石榴、柑橘類、柚子、檸檬、奇異果等深綠色蔬菜:如青椒、芥蘭菜黃紅色蔬菜:如甜椒、番茄綠豆芽三、β-胡蘿蔔素(不建議單一補充β-胡蘿蔔素,建議攝取天然食物,來補充之)       水果:芒果、木瓜、紅肉李、柑橘類等深綠色蔬菜:青花菜黃紅色蔬菜:胡蘿蔔、甜椒、紅辣椒、番茄等甘藷、南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