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護

被診斷為漸凍人 女士分享居家照護經驗

被診斷為漸凍人 女士分享居家照護經驗#居家照護

陳銀雪女士在1995年被診斷為漸凍人,在沒有生病之前,她擁有加州中醫師執照並且任教於南灣大學。在校時為學生會會長,畢業之後又被選為校友會會長,致力於中國中醫師與美國中醫師之學術交流,而且活躍於南加州各社團,如園林市婦女會橙縣華人獅子會、台灣同鄉會、南加州華人商會。(圖:陳女與丈夫仍到處旅遊)診斷之後,被醫師告知只能活兩年,那時她的小兒子只有10歲,大兒子剛上加州柏克萊大學一年級,心情低落,拒絕所有過去朋友的拜訪,大兒子毅然決然的由柏克萊轉學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讀,畢業之後並在家照顧她兩年,才去就讀醫學院。這期間她參加了當地漸凍人協會每個月固定一次的病友聯誼會,發覺有人不必氣切也活過了二十多年,給予她極多的鼓勵和活下去的勇氣。由於在美國聘用照護的困難重重,隨著病情的發展,在911發生的那天和其夫君張鈞堯博士也是齒顎矯正的專家移居台灣,迄今。因她是重症殘障,依規定得以雇用兩位外籍看護,輪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目前陳女有兩位照顧者,一位來自菲律賓,另一位是印尼籍,他們分為早晚兩班制,每星期輪調一次,銀雪長期在良好的居家照護以及全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先生兒女的精神支持下,加上她本身樂觀珍惜生命,她奇蹟似的活過了病後的第十六個年頭,目前並未氣切,生活規律正常,飲食三餐和正常人沒有兩樣,只是需要看護花很長的時間餵食。每天早晨她五點半醒來,輪夜班的看護立即為她做簡易的手腳按摩,約十五分鐘,之後,由床上轉換到她特製的輪椅上喝約250cc的溫開水,之後刷牙洗臉如廁,六點半準時陪同父母共進早餐,主要食物為燕麥粥、青菜、高麗菜、豆腐、肉鬆、煎蛋等,由於吞嚥緩慢,早餐須時至少一個小時,餐後她立即刷牙、漱口,緊接下來就是她的全身鬆壓拍打運動,拍打屁股及背部以利血液循環,因她已全身癱瘓,無法自主性的做運動,她仰賴看護幫助她做四肢的旋轉運動,然後旋及做下肢抗衡運動,這些運動須時45分鐘。緊接下來,是她用電腦悠遊網路、用MSN、Webcom和朋友相互連絡的時間,她雖然殘障,但腦筋思路清晰,只剩左腳的大拇指可以運作,指揮電腦,和在日本教英文的女兒聊天,關心其生活起居,時而與在美國行醫的大兒子連線,觀看她的孫子及兒媳生活起居,時而與病友或大學同學聯絡,用MSN互通訊息,彼此關照生活點滴,相互鼓勵。約上午十點左右,另外一位看護會為她準備一碗十榖米湯,喝完之後也是立即漱口以維持口腔健康,繼續維持她的網路世界,十一點進食當季水果汁一杯,十二點半準備陪同父母午餐,她因有健康的牙齒及良好的咬合,目前口腔內有所有牙齒,除三顆門牙因跌斷做植牙外,完全是自己的真牙,因此她仍舊可以享受正常人所吃的任何食物,攝取充分的營養成份,維持良好的體力,用餐時間通常須要一個半小時。午餐之後,她會欣賞連續劇或電影,約在下午四點左右,她會上床休息30分鐘,然後飲用蔬果汁一杯,然後沐浴,之後繼續遨遊她的網路世界。晚上通常是在晚間六點半進食,之後她就準備上班去了(陪她爸媽看娘家),直到十點下班,之後看她朋友的E-Mail,回朋友的信件,每天一定要和在密西根州立大學讀法律的小兒子以MSN閒聊,瞭解他的生活作息,鼓勵他用功讀書,直到深夜十一點前刷牙、漱口完畢才上床睡覺,雖然她每天睡眠時間極少,但一上床立即熟睡。她的生活充實美滿而且是幸福快樂、毫無煩惱。

別怕氣切手術! 病患也能居家照護

別怕氣切手術! 病患也能居家照護#居家照護

很多病人或家屬對於氣切手術是聞之色變,認為病人一旦接受氣切,就要一輩子住在醫院,無法復原等,因此抗拒,為恭醫院日前有一位罹患塵肺症的患者,在接受氣切手術住院40天後,改以居家型非侵襲性呼吸器返家照護,至今每月固定回診,病情穩定,病患及家屬對於氣切後還能返家生活,均相當肯定醫護團隊的努力。這名78歲男性患者,罹患塵肺症近40年,呼吸功能差,2年多前即在家經鼻罩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然而因為疾病變化,呼吸及肌肉能力逐年下降,日前因呼吸困難無法忍受,遂到為恭醫院治療。胸腔科王寧道醫師表示,病患當時的症狀是呼吸困難併發高二氧化碳血症,導致急性呼吸衰竭,經氣管插管及使用侵入性呼吸器治療後,病況好轉,遂進行拔管及呼吸器脫離訓練,然而因為病患肺功能差、呼吸肌力下降,痰液排出困難,因此脫離失敗,在醫療團隊評估下建議氣切治療。呼吸治療師黎瑞萍說,當病患及家屬一聽到要氣切時,和一般人一樣,擔心從此要住在醫院,而予以拒絕,過程中,醫療團隊不斷的進行溝通,並且灌輸他們氣切有助於呼吸器脫離與返家居家照護的機會,更可增加生活品質的觀念後,病人及家屬才同意。延伸閱讀「氣切迷思」: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537

適量攝取深海魚 有效延緩失智症

適量攝取深海魚 有效延緩失智症#居家照護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及判斷能力降低,容易影響其飲食情形,不是營養過剩,就是營養不良,因此,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營養照護就顯得格外重要。失智症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阿茲海默氏症,屬退化性腦部疾病;另一為血管型失智症,大多因腦中風所造成的失智引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 李佩霓營養師就大眾熟知的阿茲海默氏症,提供以下飲食照護原則:首先,為延緩患者的腦部退化,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避免營養不良;同時,攝取含有抗氧化物質的食物,避免過多熱量及油脂食物,以減少自由基的生成。抗氧化物質多半存在在天然的蔬果當中,因此,每天應攝取足量的蔬菜與水果(三蔬二果)。研究也指出,缺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罹患退化性失智症有關,故每週應適量攝取2-3次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另外,李佩霓營養師表示,失智症患者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有偏高現象(同半胱胺酸為心血管、腦血管病變相關的危險因子),因此也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6、B12及葉酸的食物來降低血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另外,各類蔬菜、水果中的植物化學成分(又稱植化素),也都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如咖哩中薑黃素,目前研究已證實對於保護心血管,延緩阿茲海默氏症有一定的幫助。維生素B6食物來源則包括乳製品、肉類、酵母、胚芽、莢豆類(豌豆、四季豆等)等。維生素B12食物來源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內臟、瘦肉、蛋及乳製品等。葉酸食物來源主要存在於新鮮綠葉蔬菜,如綠花椰菜、菠菜、芥藍菜等,其他則為豆類、全穀類、柑橘類等食物。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來源包含深海魚類:如鮪魚、鯖魚、鮭魚等;油脂-橄欖油、芥花子油及堅果類(如夏威夷豆、核桃、杏仁等),應適量攝取-油脂每天建議量為2-3湯匙(包含堅果類食品)。若能確實了解上述營養原則,對於家中失智症親友將能提供最適當的照護。【抗氧化物質食物來源】一、維生素E: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12毫克/天       植物油:如黃豆、玉米、紅花籽油等深綠色蔬菜、小麥胚芽、堅果種籽類二、維生素C: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100毫克/天       水果:如番石榴、柑橘類、柚子、檸檬、奇異果等深綠色蔬菜:如青椒、芥蘭菜黃紅色蔬菜:如甜椒、番茄綠豆芽三、β-胡蘿蔔素(不建議單一補充β-胡蘿蔔素,建議攝取天然食物,來補充之)       水果:芒果、木瓜、紅肉李、柑橘類等深綠色蔬菜:青花菜黃紅色蔬菜:胡蘿蔔、甜椒、紅辣椒、番茄等甘藷、南瓜

北市居家護理服務 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

北市居家護理服務 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居家照護

張先生(化名)今年60歲,92年經醫師診斷出扁桃腺癌、次年再被診斷罹患喉癌,隨著病程進展已多次進出醫院,並陸續留有氣切管、導尿管及胃造廔口等管路,張太太不知道如何照顧? 經向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求助,照顧管理專員安排居家護理師介入協助與衛教後,張先生的身體情況明顯有了改善。張太太表示:「非常感謝長照中心協助,讓我知道如何正確幫忙翻身、拍背、照顧管路避免感染危險及皮膚傷口的照顧技巧,讓我感覺不再是一個人單獨面對種種困難!」此案例是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服務的個案。當個案病況必須帶著管子回家,譬如鼻胃管,留置導尿管,氣切管等等,不僅增加了家人照顧上的負擔與人力,也徒增往返醫院更換管路所需時間與金錢。為滿足家中失能長者使用長期照護服務的需求,落實政府「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民眾居家護理服務方案。除現行全民健保給付每月2次居家護理師到宅家訪以外,經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派員到府評估後,有需求者可再另增加每月兩次服務。另為提供民眾更多元服務方案,亦補助專業醫護人員例如醫師、營養師及復健師等到家中提供醫療照護與護理指導。所謂「居家護理」是指由專業護理人員到家中提供護理照顧服務,如身體評估、注射、更換或拔除各式導管(鼻胃管、氣切內外管、留置導尿管、尿袋、尿管)及護理指導(氣切套管護理、鼻胃管灌食、膀胱灌洗、膀胱訓練、傷口護理、大小量灌腸、檢體之採取及檢查、背部拍痰、抽痰、簡易復健指導等),皆屬於居家護理師的服務範圍,其目的為減少回診治療所造成的舟車勞頓之苦,增加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技能,並協助病患或失能者適應疾病、重建生活功能。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凡每月需要第3次以上居家護理照顧之民眾,設籍且實際居住於臺北市,經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或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IADL)評估,需他人協助之失能者,皆可向本市長照中心提出居家護理服務及補助申請,費用含訪視服務費1,300元及交通費200元,政府補助標準乃依個案社會福利身分別進行審核,每年補助次數最多24次,低收入戶者由政府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者需自付10%;一般戶則須負擔40%。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有需要申請居家護理服務或其他長期照顧服務之民眾,可多加利用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按9,或至臺北市長期照顧資訊網站查詢相關資訊: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521。

失智症醫療照護 北市三管齊下

失智症醫療照護 北市三管齊下#居家照護

76歲的廖爺爺(化名)自2年前經醫師診斷患有失智症,平時皆由廖奶奶(化名)一人獨自照顧,因廖爺爺的日常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也因此影響到廖奶奶也跟著作息顛倒、照顧負荷過重。但在廖爺爺開始到日間照顧中心受託後,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廖奶奶表示:「廖爺爺會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參與日照中心舉辦的讀報、肢體運動等活動,而我就能夠在他白天在日照中心的這段時間喘息,日照中心真的減緩許多我的照顧壓力。」依據國內研究調查顯示臺灣地區65 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為5.3%,若以臺北市97年底人口數推估,臺北市65 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約為1 萬6千多人,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功能障礙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擾行為,使家庭照顧者比失能長輩者承受著更大的負擔,不但要接受患者在個性、日常作息、身體活動上的改變,還要隨時安撫個案的情緒反應,長期下來常導致照顧者產生身心負荷症狀,影響身體健康與正常社交活動。為了滿足逐年增長的失智症照護需求,台北市提供失智症相關之預防、治療及照護等服務:1.在預防方面,由各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社區篩檢及教育宣導,並辦理社區輕、中度失智長者樂齡照護活動,藉由藝術活動設計與帶動,提升失智長者日常及居家生活能力,延緩失智症患者病程發展。2.在治療方面,則結合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失智症醫療團隊進行診斷、後續治療及相關研究發展,後續規劃北市失智症社區照護網絡建置。3.在照護方面,除台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供個案相關的長期照顧服務外,本年度特別委託臺大醫院北護分院、萬芳醫院、三軍總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及關渡醫院辦理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培訓班,提供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所需之照護知識、技能與照護資源,並推動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協助個案及家屬建立個別的支持性照顧環境,減輕失智症照顧者之壓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同時呼籲,家中若有疑似失智之失能長者,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任何服務問題可向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或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聯繫。

加入南港”顧家”志工行列 守護社區安全

加入南港”顧家”志工行列 守護社區安全#居家照護

為推動南港安全社區,推廣居家環境安全意識及增強居民行動力,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於98年6月25日(星期四)上午9時至11時假南港行政大樓1樓會議室辦理居家環境安全志工培訓課程,期望藉由”顧家”志工力量協助宣導及進行居家安全環境訪視,並輔導改善環境中之不安全點,進而減少南港區居家之事故傷害,提升居民的健康與安全。依97年事故傷害急診就醫案件統計分析,南港區總計發生了2,897件事故傷害急診就醫案件,其中跌倒墜落事故有751件,佔25.9%,跌倒50.8%發生於居家場所,以年齡層來看,最多為65歲以上,佔27%,其次1~14歲以下兒童,佔21.1%,發生地點以浴厠20.4%最多,其次及客廳12.6%;而跌倒墜落事故「疑為自己意外造成」佔96.1%,跌倒墜落性質「於同一平面上滑倒、摔倒或絆倒」佔56.42%,顯示許多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97年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參考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家戶防災安全訪視、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居家防竊自我檢測內容,及白璐教授編製之居家安全評核表、國民健康局居家環境安全與改善執行手冊外,設計「幼童居家安全檢核自評表」及「老人居家安全檢核自評表」。針對家中有6歲以下幼童或65歲以上長者之家庭發出「幼童居家安全檢核自評表」及「老人居家安全檢核自評表」,共計回收770份問卷。結果發現幼童家庭前三大不安全點依序為「馬桶蓋容易被幼兒打開」、「家長沒有進行逃生演練」、「電冰箱容易被幼兒打開」;老人居家環境前三大不安全點依序為「洗手台未設抓握的固定扶手」、「浴缸旁無防滑椅可以坐著休息」、「走道未裝設扶手或安全繩可以協助老人」;有部分家庭會將清潔劑盛裝於食品或飲料容器,民眾需慎防誤食之意外發生。為減少南港區幼童及老人的意外事件發生,提升民眾對居家安全的重視,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招募社區熱心民眾擔任”顧家”志工,協助南港區的居民進行「居家安全環境自我檢測」及協助輔導改善居家不安全點,並邀請臺灣社區安全推廣中心白璐主任介紹居家環境中常見的不安全點及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及輔導改善技巧,歡迎有興趣及社區熱心人士,踴躍報名參加!報名電話(02)27825220。自96年起陸續有熱心的產、官、學、民間單位投入推動南港安全社區工作,共同努力將南港區營造為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為打造南港更美好的未來,歡迎您加入南港安全社區!活動相關訊息或居家安全檢核自評表請上網(http:// nga-tpc.doh.gov.tw)查詢或下載。

老人居家照護九項原則

老人居家照護九項原則#居家照護

台灣地區自民國82年底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的照護問題勢必成為每個家庭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棘手問題。老人的健康安養照護問題,不僅是子女晚輩的負擔,對整體社會而言亦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居家式照護之老人住宅,以及「在家養老」的觀念已漸漸成為新的趨勢,而建構一個優質的老人居家照護環境亦是目前國家的重要政策,且是挹注大量資源的發展目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專科 - 林怡君醫師指出,老人居家照護環境應注意以下幾項原則:                                      一、無障礙空間是現在或未來老人住宅的必要條件。二、E化網路設備,以便將來能與遠距照護老人系統整合。三、地點接近家屬親人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四、與醫療院所距離勿太遠。五、室內空間需通風、陽光充足。六、因肌力的衰退及平衡感變差,老人之生活空間最好設在同一層樓面,避免爬樓梯。七、室內房間、樓梯、出入口照明需充足,地板最好不要打蠟並使用止滑之材質。臥室、走道、廁所宜裝夜燈,對老人夜間上廁所幫助大。 八、床、椅子或沙發必須穩固,高度要能夠讓老人將雙腳放在地上,並讓老人能夠輕易站起;椅子須有椅背及扶手,高度以坐姿膝關節90度為原則。九、浴室之設計應該同時注意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在馬桶、洗臉盆、或浴缸週遭依老人的身體功能及使用狀況裝置扶手。對於無法久站或力氣較弱者,在淋浴處須設置坐椅。浴室地板應該使用容易維護,不易滑倒的材料。另外,選擇合適的移行輔具,可以協助功能退化的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並減少跌倒的機會。教導家屬藥物的副作用,老人服用降血壓、鎮定安眠藥時,要注意避免姿勢改變引起低血壓而跌倒。林怡君醫師提醒,我們要能體貼「照護者,更需要被照護」,釋出對照護者的善意與實際支援,紓解照護工作的壓力,避免造就另一個病患。林怡君醫師強調,留在自己熟悉的住所中得到妥善協助及照顧,並維持其原有之生活習慣及模式,是老人最歡喜又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自主照顧方式,其實就是「就地老化」(Ageing in place)的原則。讓我們一起為長輩提供安心、安全、安定的居家照護環境而努力吧。

老翁服藥過多胡言亂語 籲藥事照護納入長照體系

老翁服藥過多胡言亂語 籲藥事照護納入長照體系#居家照護

一名八十六歲的老先生因患有憂鬱症、巴金森氏症、心臟病,一天要吃必須吃上十一種藥品,北縣執業藥師張玉錦指出,因為老先生要吃進很多藥品,憂鬱症的錠劑Venlafaxine-xR及攝護腺肥大的藥品Tamsulosin不容易吞服,家人就把藥品磨成粉餵藥,而且應在晚上服用,但卻在早上給老先生吃藥,原本是緩慢釋放療效的藥品,因磨粉後服用,破壞劑型後,變成藥品劑量吸收過快,所以老先生也出現副作用,如暈眩、血壓降低症狀。後來藥師居家照護後,老先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用藥,才解決問題。藥師公會全聯會公共事部主任郭姿均表示,行政院於前年核定「長照十年計劃」,挹注817億元,然這項計畫中獨缺藥事人員的專業服務,使國人長照照顧形成缺角的拼圖,內政部主計處曾於1996年對老人健康狀況調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56%患有慢性病,平均每人有1.4種疾病,然而護理之家的老人,平均有4.5種慢性病,長照體系的老人用藥複雜度高,平均用藥種類超過五種。 根據健保相關資料及97年底舉行的藥品政策全國會議顯示,健保藥費從剛開辦二百多億元,急速上升至目前一千一百多億元,藥費占率推持在25%,但老人家的藥品支出更占健保達38%,老人的用藥品質急需在長照體系中獲得重視。值得一提的是,用藥不當可會導致老人一些不良反應,如頭昏、步態不穩、肌肉無力等而造成跌倒,老人如果跌倒極易造成骨折或外傷、出血,是相當危險的事,所以更需藥師介入長照體系中,從中把關預防老年人用藥相關的問題。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連瑞猛指出,根據健保局統計,病患在同一醫院不同科別重複用藥比例達2%,約占藥費20億元,若在多家醫院看診,重複用藥不但造成藥品浪費,同時也會增加多重用藥的危險。政府在規劃長照體系時,藥事服務不容缺席,透過藥師的照護,病患可以減少吃進不必要的藥品及降低藥品副作用,服用五種以上藥品者、用藥順從性不佳、就診次數過高者等應透過藥事照護,獲得更完善的用藥品質。

Menu